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宫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其摄影中心简介
1
作者 上杉兼一 张淼丽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年第4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日本宫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摄影中心 数字化图像 病例摄影 手术摄影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霄英 杨德文 +3 位作者 蒋学祥 肖江喜 王继琛 高玉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探查垂体微腺瘤的效果。方法 研究 3 8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的常规增强扫描的效果。结果 动态和常规增强扫描比较 ,有 9例显示相同 ;2 3例动态比常规增强效果好 ;6例常规比动...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探查垂体微腺瘤的效果。方法 研究 3 8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的常规增强扫描的效果。结果 动态和常规增强扫描比较 ,有 9例显示相同 ;2 3例动态比常规增强效果好 ;6例常规比动态增强效果好。 11例只有动态增强能显示 ;2例只有常规增强能显示。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和常规增强扫描结合可以提高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增强 诊断
下载PDF
猕猴桃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3
3
作者 傅隆生 张发年 +3 位作者 槐岛芳德 李桢 王滨 崔永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共8页
进行了棚架式栽培模式自然生长条件下簇生猕猴桃无损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研究。基于果实与果柄的分离特性,提出面向机器人的果实采摘方法和简化几何模型,进行了果实与果柄分离试验的可行性验证;基于果实采摘方法设计了从底部接近、... 进行了棚架式栽培模式自然生长条件下簇生猕猴桃无损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研究。基于果实与果柄的分离特性,提出面向机器人的果实采摘方法和简化几何模型,进行了果实与果柄分离试验的可行性验证;基于果实采摘方法设计了从底部接近、旋转包络分离毗邻果实并抓取、向上运动分离果实的末端执行器,并试制样机,进行了现场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采摘模型能够实现果实与果柄的分离,末端执行器解决了毗邻果实分离问题,能够实现单个果实稳定抓取、无损采摘和采后抓持,成功率达到96.0%,平均单果耗时2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采摘机器人 无损采摘 末端执行器
下载PDF
用荞麦秸秆粉防除杂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徐冉 续荣治 +2 位作者 王彩洁 王金龙 陈存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26,共3页
荞麦秸秆粉对植物发芽、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物的强弱因植物的种类而异 ,对生菜和稗草的抑制作用强 ,对大豆和水稻的抑制作用弱。研究发现 ,荞麦秸秆粉可使稗草的发芽率降低 10 0 % ,生菜的发芽率降低6 6 5 %。大豆的发芽率... 荞麦秸秆粉对植物发芽、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物的强弱因植物的种类而异 ,对生菜和稗草的抑制作用强 ,对大豆和水稻的抑制作用弱。研究发现 ,荞麦秸秆粉可使稗草的发芽率降低 10 0 % ,生菜的发芽率降低6 6 5 %。大豆的发芽率虽没有降低 ,但侧根数减少 74 % ,根鲜重减少 4 4 %。水稻的发芽率降低 15 % ,根长缩短96 % ,幼苗高度降低 5 6 %。荞麦秸秆粉可使双子叶水田杂草发芽率降低 88%~ 91% ,使单子叶水田杂草发芽率降低76 %~ 89%。施过荞麦秸秆粉的水田不会对后作水稻的发芽和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秸秆粉 抑制作用 杂草 生物防除 抗抗作用
下载PDF
根据机动细胞硅酸体形态性状判别籼粳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才林 宇田津彻朗 +3 位作者 汤陵华 邹江石 佐藤洋一郎 藤原宏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7-214,共8页
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性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探讨并建立了以硅酸体形态性状为指标的籼粳判别式,其判别效率可达90%左右,明显优于粒型判... 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性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探讨并建立了以硅酸体形态性状为指标的籼粳判别式,其判别效率可达90%左右,明显优于粒型判别法,与佐滕等提出的基于酚反应、氯酸钾抗性和稃毛长的判别结果基本一致。由于植物蛋白石具有残留量多和抗风化等优点,作者认为在籼、粳稻起源和分化的研究中,根据植物蛋白石的形态进行籼粳判别的方法比基于炭化米的粒型判别法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体 植物蛋白石 判别 分类 籼稻 粳稻
下载PDF
基于彩色图像处理的西红柿品质特征的提取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曹其新 刘成良 +2 位作者 殷跃红 付庄 永田雅辉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652-656,共5页
用机器视觉系统判别西红柿品质是否有效 ,关键在于能否真实地提取特征参数 .由于西红柿果实存在新陈代谢且表面非常光滑 ,使机器视觉系统采集图像时受环境温度和光线的影响很大 .同时 ,很难直接从采集到的RGB彩色图像中提取有效的品质... 用机器视觉系统判别西红柿品质是否有效 ,关键在于能否真实地提取特征参数 .由于西红柿果实存在新陈代谢且表面非常光滑 ,使机器视觉系统采集图像时受环境温度和光线的影响很大 .同时 ,很难直接从采集到的RGB彩色图像中提取有效的品质特征参数 .为此 ,本论文基于彩色图像处理技术把 RGB彩色图像转换为 L* a* b*模式的彩色图像 ,然后提取西红柿品质特征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特征提取 西红柿
下载PDF
栽培稻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才林 宇田津彻朗 +2 位作者 藤原宏志 汤陵华 邹江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来源于水稻(OryzasativaL.)叶片机动细胞硅酸体的植物蛋白石,作为古代稻作的直接证据和籼、粳分类的指标,在稻作起源和传播以及籼、粳亚种演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水稻... 来源于水稻(OryzasativaL.)叶片机动细胞硅酸体的植物蛋白石,作为古代稻作的直接证据和籼、粳分类的指标,在稻作起源和传播以及籼、粳亚种演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水稻机动细胞硅酸体的长、宽、厚和形状系数b/a这4个形态性状在品种内、品种间和籼、粳亚种间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不论是籼稻还是粳稻,同一品种不同硅酸体的形态均有明显差异,表明单个或少数几个机动细胞硅酸体不足以代表该品种硅酸体的形态特征。以50个硅酸体的平均值为代表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机动细胞硅酸体上述4个形态性状在同一品种不同单株或同一单株的剑叶与倒三叶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同一叶片的叶基、叶尖和中间3个部位之间却有明显差异;在同一亚种的不同品种之间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籼粳亚种间变异是硅酸体形态变异的主要方向。籼、粳两个亚种硅酸体形态性状的频率分布虽然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叠,但籼稻的硅酸体形状较小、较薄,b/a较大;相反,粳稻的硅酸体形状则明显存在较大、较厚、b/a较小的趋势。因此,根据机动细胞硅酸体的4个形态性状可以判别籼、粳稻,其判别效率可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机动细胞 硅酸体 植物蛋白石 籼粳分类
下载PDF
栽培稻机动细胞硅酸体形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才林 藤原宏志 +2 位作者 佐藤洋一郎 汤陵华 邹江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8,共8页
为更好地描述水稻叶片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对来自我国的52个地方品种和65个改良品种以及来自亚洲各国的97个地方品种硅酸体的长、宽、厚和形状系数b/a4个形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为更好地描述水稻叶片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对来自我国的52个地方品种和65个改良品种以及来自亚洲各国的97个地方品种硅酸体的长、宽、厚和形状系数b/a4个形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硅酸体的4个形态性状可以简单地用第1和第2两个主成分表示,并把这两个主成分分别定义为“大小因子”和“形状因子”。两个主成分对4个形态性状总变异的贡献率为84.10%~89.52%,其中47.55%~71.94%的变异来自硅酸体的大小因子。同时,大小因子和形状因子恰好可以用于描述机动细胞硅酸体形态在籼、粳亚种间的变异,根据主成分进行籼粳判别的效率可达85%~90%。3组水稻样本的分析结果趋势一致,表明用主成分进行籼粳判别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机动细胞 硅酸 主成分分析 籼粳 水稻
下载PDF
用于草莓收获机器人的果实定位和果柄检测方法 被引量:33
9
作者 郭峰 曹其新 +1 位作者 崔永杰 永田雅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9-94,共6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草莓收获机器人的果实定位和果柄检测方法。利用基于OHTA颜色空间的图像分割方法从背景中分割草莓通过计算二值化草莓blob的惯性主轴来判断草莓的姿态,根据草莓的成熟度实现了果实的选择性采摘。试验证明这种方法的平均... 介绍了一种用于草莓收获机器人的果实定位和果柄检测方法。利用基于OHTA颜色空间的图像分割方法从背景中分割草莓通过计算二值化草莓blob的惯性主轴来判断草莓的姿态,根据草莓的成熟度实现了果实的选择性采摘。试验证明这种方法的平均判别速度为1 s,果柄误判率为7%,在采摘过程中仅对5%的果实造成损伤,满足草莓机器人的收获速度和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器人 机器视觉 草莓收获机器人 果柄检测
下载PDF
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古稻作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才林 邹江石 +5 位作者 汤陵华 丁金龙 张敏 周裕兴 宇田津彻朗 藤原宏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对太湖流域 6个新石器时期遗址的 1 2 8份土壤样本进行植物蛋白石的定量和形态分析 ,就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古稻作进行初步探讨。植物蛋白石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太湖流域早在 80 0 0 (B.P.)年前就已开始稻作生产 ,至 6 0 0 0 (B.P.)年... 对太湖流域 6个新石器时期遗址的 1 2 8份土壤样本进行植物蛋白石的定量和形态分析 ,就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古稻作进行初步探讨。植物蛋白石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太湖流域早在 80 0 0 (B.P.)年前就已开始稻作生产 ,至 6 0 0 0 (B.P.)年前这一地区的稻作生产已相当普遍 ,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使太湖流域的稻作生产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根据水稻蛋白石形态分析结果 ,当时所栽培的稻种类型均属粳稻 ,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古稻种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植物蛋白石 稻作起源 新石器时期
下载PDF
秧苗嫁接机器人视觉与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成良 王红永 +1 位作者 曹其新 永田雅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41,共4页
研制了一套应用于瓜果秧苗嫁接机器人的视觉系统 ,该系统能判别秧苗品质和秧苗方向 。
关键词 秧苗 嫁接 机器人视觉 机器识别
下载PDF
日本琵琶湖的保护管理模式及对江苏省湖泊保护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兴奇 秋吉康弘 黄贤金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5,共7页
日本的琵琶湖在经历了日本高度经济增长期片面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后,已转向了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阶段,其长远目标是通过琵琶湖的长期性战略规划的实施,使琵琶湖的水质恢复到日本高度经济增长期以前的水平、琵琶湖的生态得到修复... 日本的琵琶湖在经历了日本高度经济增长期片面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后,已转向了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阶段,其长远目标是通过琵琶湖的长期性战略规划的实施,使琵琶湖的水质恢复到日本高度经济增长期以前的水平、琵琶湖的生态得到修复。本文在论述日本琵琶湖的特殊性与重要性、琵琶湖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琵琶湖保护管理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分析了琵琶湖以流域为单元、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的湖泊保护管理模式。在借鉴琵琶湖保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湖泊的保护管理模式及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日本琵琶湖 保护管理 流域 江苏省
下载PDF
几种生物陶瓷材料的裂纹扩展特性(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平 林忠钦 +1 位作者 陈关龙 池田清彦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9-484,共6页
采用破坏力学中的双扭矩实验法,研究了玻璃陶瓷、云母陶瓷、氧化铝陶瓷、氧化铝陶瓷材料分别在大气、水环境中的静负荷和循环负荷下的裂纹扩展特性,阐明了水环境和循环负荷对材料裂纹扩展特性(K1-V特性)的影响. 所研究的材料在水环境... 采用破坏力学中的双扭矩实验法,研究了玻璃陶瓷、云母陶瓷、氧化铝陶瓷、氧化铝陶瓷材料分别在大气、水环境中的静负荷和循环负荷下的裂纹扩展特性,阐明了水环境和循环负荷对材料裂纹扩展特性(K1-V特性)的影响. 所研究的材料在水环境下的裂纹扩展速度均加快,但玻璃陶瓷和氧化锆陶瓷材料更为明显. 在静负荷下这几种材料的裂纹扩展阻力由小到大的次序为:玻璃陶瓷(N-0),玻璃陶瓷(N-11),云母陶瓷,氧化错陶瓷和氧化铝陶瓷,对于氧化铝和氧化锆陶瓷材料在循环负荷下的裂纹扩展速度均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陶瓷材料 裂纹扩展 双扭矩 水环境 循环负荷 破坏力学 氧化铝 玻璃陶瓷 云母陶瓷 氧化锆
下载PDF
基于本体的临床路径电子化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臻 李劲松 +2 位作者 虞海燕 杨一兵 荒木贤二 《中国数字医学》 2009年第1期40-42,共3页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临床诊疗规范化管理方式,对于提高病患护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随着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和电子病历的普及,临床路径的电子化研究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介绍了临床路径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一种制定电子化临...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临床诊疗规范化管理方式,对于提高病患护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随着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和电子病历的普及,临床路径的电子化研究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介绍了临床路径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一种制定电子化临床路径的新方法,即基于本体的临床路径电子化方法;并在分析该方法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同时,举例说明本体在临床路径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及给医疗信息化带来的众多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临床路径 电子化临床路径 临床诊疗标准化
下载PDF
临床路径的本体建模与电子化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劲松 胡臻 +2 位作者 虞海燕 杨一兵 荒木贤二 《中国数字医学》 2010年第4期5-8,11,共5页
随着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和电子病历的广泛使用,临床路径的电子化研究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介绍了基于本体和SWRL的临床路径知识库框架,这个框架包括:临床路径本体模型和基于SWRL管理临床路径基准的规则模型。以临床路径知识库框架为基础... 随着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和电子病历的广泛使用,临床路径的电子化研究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介绍了基于本体和SWRL的临床路径知识库框架,这个框架包括:临床路径本体模型和基于SWRL管理临床路径基准的规则模型。以临床路径知识库框架为基础,提出基于本体和SWRL的实时临床路径电子模板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说明该临床路径知识库如何帮助医护人员制定临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化临床路径 本体 SWRL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小同 李方去 +3 位作者 黄汉津 李向阳 名和行文 吉村坚太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组、健康对照组、其他疾病组患者血清中广州管圆线虫抗体滴度。结果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滴度,患者组为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组、健康对照组、其他疾病组患者血清中广州管圆线虫抗体滴度。结果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滴度,患者组为1.1110±0.5311,其他疾病组为0.4110±0.1141,健康对照组0.4982±0.1343。患者组同其他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t=4.290,P<0.001;t=6.947,P<0.001)。结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抗体浓度,对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病 血清抗体 ELISA 诊断
下载PDF
中国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被引量:8
17
作者 汤陵华 佐藤洋一郎 +1 位作者 宇田津彻朗 孙加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3-197,共5页
采用根据炭化米叶绿体DNA差异鉴别其亚种类型和根据水稻植物蛋白石形状差异判断稻种类型的方法,分析中国草鞋山遗址各文化时期的稻种类型,结果均认定该地区古代各时期种植的稻种类型是粳稻。
关键词 植物蛋白石 叶绿体DNA 稻种类型 草鞋山遗址
下载PDF
太湖地区部分新石器时代遗址水稻硅酸体形状特征初探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郑云飞 郑云飞 +6 位作者 藤原宏志 游修龄 俞为洁 刘斌 丁金龙 王才林 宇田津彻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探讨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的亚种属性,对浙江省的罗家角、马家水、邱城、南河、喇叭、水田贩和江苏省的龙南、徐家湾等遗址出土的陶片、红烧土及土壤,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在26份材料中有11份检出稻的机动细胞硅酸体,它们... 为了探讨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的亚种属性,对浙江省的罗家角、马家水、邱城、南河、喇叭、水田贩和江苏省的龙南、徐家湾等遗址出土的陶片、红烧土及土壤,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在26份材料中有11份检出稻的机动细胞硅酸体,它们分属于马家、崧泽和良渚等三个文化阶段。硅酸体的形状特征解析表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期的硅酸体的纵长、横长比马家文化期分别增加了15.73%、15.15%和11.73%、15.19%;粒子组分中小颗粒明显减少,大颗粒增加。显示出向以大型硅酸体为特征的粳稻方向进化的趋势。判别结果表明:崧泽和良渚文化期为粳稻;马家 文化早期的判别值有负值,但绝对值较小,和现代栽培的籼稻有差异。从演化过程看,硅酸体特征似籼的早期的栽培稻已具向粳稻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亚种 硅酸体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种盘秧苗生产中图像处理与机器人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红永 曹其新 +1 位作者 永田雅辉 鲍建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62,共6页
为提高蔬果类种盘秧苗生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本文应用图像处理与机器人技术对其排种装置漏播的检出和补种方法进行了探讨。利用对播种前后的数字图像进行相减运算来提取种子的尺寸和灰度特征,从而对种盘种穴内的漏播情况进行判断。试... 为提高蔬果类种盘秧苗生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本文应用图像处理与机器人技术对其排种装置漏播的检出和补种方法进行了探讨。利用对播种前后的数字图像进行相减运算来提取种子的尺寸和灰度特征,从而对种盘种穴内的漏播情况进行判断。试验证明,此法可精确地检出黄瓜及丸粒化的莴苣种子的漏播。同时利用检出的漏播信号控制辅助播种机器人,能有效地对漏播的种穴进行补种作业,补种精度达到9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播种 秧苗 机器人 种盘
下载PDF
从南庄桥遗址的稻硅酸体看早期水稻的系统演变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郑云飞 刘斌 +2 位作者 松井章 宇田津彻朗 藤原宏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0-346,共7页
植物硅酸体分析是研究作物起源进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了解新石器时代栽培作物的种类以及栽培稻系统的历史变迁 ,我们从浙江省南庄桥遗址 5~ 12层中采集了 16份土样和 8份陶片及红烧土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从 14份土样和 6份... 植物硅酸体分析是研究作物起源进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了解新石器时代栽培作物的种类以及栽培稻系统的历史变迁 ,我们从浙江省南庄桥遗址 5~ 12层中采集了 16份土样和 8份陶片及红烧土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从 14份土样和 6份陶片中发现了稻的硅酸体 ,分别属于马家浜文化(B.C. 4 5 0 0~B.C. 380 0 )和良渚文化 (B.C. 35 0 0~B.C. 2 0 0 0 ) ,说明这个遗址及其周围从距今 6 0 0 0年左右起就已经栽培水稻了。对发现的稻硅酸体进行形状解析结果显示 ,伴随历史的发展稻硅酸体的长、宽、厚增大 ,形状系数 b/ a减小 ;在 4个形状特性的分布上看到同样的趋势 ,表明从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稻的硅酸体有一个向大尺寸、尖长型方向变化的过程。根据稻硅酸体形状解析结果 ,我们认为遗址早期的栽培稻可能是一些正在分化的多样性的群体 ,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庄桥遗址 稻硅酸体 早期水稻 系统演变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