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守根本政治制度 厚植学科核心素养
1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14期4-6,共3页
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促进社会长期繁荣稳定新局面提供了坚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 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促进社会长期繁荣稳定新局面提供了坚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等。思政课教师要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70周年为契机,立足核心素养培育,深化学生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认识,打牢理想信念之基,巩固立身成人之本,明晰社会行为导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勇于担当时代大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制度自信 政治认同
下载PDF
以故事为载体进行道德体验的策略与范式
2
作者 李建敏 张希倩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5期39-41,44,共4页
故事体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以故事为载体进行道德体验,要坚持故事体验的思想性引领,突出故事体验的真实性感染,保证故事体验的典型性指向,彰显故事体验的亲和性共鸣。以故事为载体进行道德体验,要提升故事体验的多元... 故事体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以故事为载体进行道德体验,要坚持故事体验的思想性引领,突出故事体验的真实性感染,保证故事体验的典型性指向,彰显故事体验的亲和性共鸣。以故事为载体进行道德体验,要提升故事体验的多元性感知,增强故事体验的沉浸性陶冶,促进故事体验的广泛性思辨,推动故事体验的持续性践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故事 道德体验 策略 范式
下载PDF
闭塞中突围 困顿间提升——庆祝《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创刊50周年
3
作者 李建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78-80,共3页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政参”)如一束光照亮读者教学道路,如一团火点燃作者教育热情,如一面旗引领行者育人方向。农村教师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中政参的滋养哺育。从订阅、研读中政参到在中政参发表论文,再到借助中政参搭的建...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政参”)如一束光照亮读者教学道路,如一团火点燃作者教育热情,如一面旗引领行者育人方向。农村教师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中政参的滋养哺育。从订阅、研读中政参到在中政参发表论文,再到借助中政参搭的建平台结识多位专家名师,使教育人生走向更加开阔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政参 50周年 专业发展 成长感悟
下载PDF
突出学科本质 引领教学改进——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综第24题赏析
4
作者 李建敏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第11期60-62,共3页
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题思想品德部分,紧紧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突出学科本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服务学生成长、引领教学改进为目标,在命题内容和形式上继承创新,不少试题理念先进、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启示深刻。其中,第2... 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题思想品德部分,紧紧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突出学科本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服务学生成长、引领教学改进为目标,在命题内容和形式上继承创新,不少试题理念先进、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启示深刻。其中,第24题作为非选择题的第一道试题,是整张试卷的突出亮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进 学科本质 河北省 中考 文综试题 思想品德 考试说明 课程标准
下载PDF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5
作者 刘春梅 《学苑教育》 2015年第4期77-77,共1页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设疑 质疑 解疑 自主学习
下载PDF
探究法治热点 促进道法教学--2020年河北省中考文综第24题赏析
6
作者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20年第12期8-11,共4页
河北省中考文综试卷通过探究法治事件彰显法治精神,呈现出特别的情境选取、精致的问题切入、简洁的思维指向、明晰的价值引领等特点。考试评价的样态引领学校课堂的样态,命题立意传达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趋向,要成为教师行为跟进... 河北省中考文综试卷通过探究法治事件彰显法治精神,呈现出特别的情境选取、精致的问题切入、简洁的思维指向、明晰的价值引领等特点。考试评价的样态引领学校课堂的样态,命题立意传达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趋向,要成为教师行为跟进的努力目标。日常教学中,教师们要深度关注时事热点,加强问题设计转化,高度重视思维锻炼,有效推进素养提升。通过试题赏析得到教学启示,要加强反思,不断改进课堂,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河北中考 试题分析 教学启示
下载PDF
把握育人方向 提升育人品质——“六个下功夫”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共4页
我国第34个教师节,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目标与方向,提供了根本思路和遵循。其中,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强调了"六个下功夫",即... 我国第34个教师节,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目标与方向,提供了根本思路和遵循。其中,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强调了"六个下功夫",即培养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人方向 学科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者 法治 道德 品质 教育改革 理想信念
下载PDF
互联网+:德育学习方式的变革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16年第12期50-54,共5页
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入,德育如鱼得水。互联网的普惠、便捷、共享特性,推动德育学习方式变革。互联网改变了德育环境、内容、途径、形式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发展。基于互联网德育学习方式的变... 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入,德育如鱼得水。互联网的普惠、便捷、共享特性,推动德育学习方式变革。互联网改变了德育环境、内容、途径、形式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发展。基于互联网德育学习方式的变革基本体现在以下方面:学习平台智能化,学习资源优质化,学习时空自由化,学习渠道多元化,学习形式丰富化,学习过程个性化等。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德育学习还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彩与奇迹,终身学习绝不再是空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德育 学习方式 变革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20年第7期120-124,共5页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论,其哲学基础是卢梭的儿童中心论。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是一种...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论,其哲学基础是卢梭的儿童中心论。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是一种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可迁移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引发学生学习为目的,重视学习效果,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范式”相对应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学生中心 道德与法治课堂 教学设计 原则策略 路径模式
下载PDF
信息化条件下道德体验与实践活动的设计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 2018年第12期4-7,共4页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探索,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道德体验与实践的重要工具。由于教师的理论和应用水平有限,因此还存在体验与实践动力缺失、载体单一、层次肤浅、力量薄弱等影响德育效果提高的问题。信息化条件下道德体验与...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探索,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道德体验与实践的重要工具。由于教师的理论和应用水平有限,因此还存在体验与实践动力缺失、载体单一、层次肤浅、力量薄弱等影响德育效果提高的问题。信息化条件下道德体验与实践活动的设计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过程性、整体性、创新性、开放性等原则;落实这些原则,要在转变教师观念角色、重构互动师生关系、优化人文环境氛围、激发自主内驱力量等方面进一步努力。信息化条件下道德体验与实践活动设计仍以教师为主导,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业务素养是减负增效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道德体验 道德实践 活动设计 原则策略
下载PDF
依托信息技术的体验式学生成长系列德育资源库建设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 2019年第1期11-15,共5页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日趋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是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有利条件。依托信息技术的体验式学生成长系列德育资源库建设,正在迎来一个崭新的飞跃时期。资源库建设需要教师提高学习意识、积累意识、反思意...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日趋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是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有利条件。依托信息技术的体验式学生成长系列德育资源库建设,正在迎来一个崭新的飞跃时期。资源库建设需要教师提高学习意识、积累意识、反思意识。资源库建设要遵循教育性、适切性、系统性等策略原则,在德育资源规划采集、管理维护、使用分享过程中,逐步促进德育信息化。教师要把资源库的建设与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有机结合,推动道德体验与实践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德育 道德体验 资源库 建设策略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道德体验与实践的教师角色跟进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 2019年第2期15-19,共5页
道德体验与实践的结合就是遵循“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给道德体验与实践带来无限生机活力。教师面临新环境、新条件下的各方面挑战,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就需要适时转变思想观念,跟进社会变革,调整... 道德体验与实践的结合就是遵循“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给道德体验与实践带来无限生机活力。教师面临新环境、新条件下的各方面挑战,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就需要适时转变思想观念,跟进社会变革,调整自身角色。做课程开发者与活动协调者,做思维启迪者与情感分享者,做困难扶助者与践行指导者,做生活对话者与成长引领者,做教学反思者与教育研究者。信息化背景下道德体验与实践中的德育教师要担任多重身份,自然也就必须满足多重要求。教师要及时跟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道德体验 道德实践 教师角色
下载PDF
科技创造未来 创新改变世界
13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4-6,共3页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对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科技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尊重创新发展规律、尊重科技...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对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科技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尊重创新发展规律、尊重科技管理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合作,科技事业始终走在国家改革发展前列,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造 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世界 人才成长规律 国家发展 改革开放 民族进步
下载PDF
传承党的代表大会精神 全面提升课程育人品质
14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4期4-7,共4页
中国共产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共同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共同孕育了道德与法治课程鲜明的政治底色和思想内涵,共同书写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和学科追求,是课程建构的政治之基、思想之源。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课程性质... 中国共产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共同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共同孕育了道德与法治课程鲜明的政治底色和思想内涵,共同书写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和学科追求,是课程建构的政治之基、思想之源。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对党代会进行梳理与分析,让党的代表大会精神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课题。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和教学中,深入研读党的代表大会光辉历史,弘扬党的代表大会伟大精神,有助于我们把握正确育人方向,提升课程育人品质,塑造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代会精神 道德与法治 课程价值
下载PDF
创新课堂教学评价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15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1期41-45,共5页
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发展教学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建议从基于经验、基于传统、基于个人认识的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转为基于实证的现代化课堂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发展教学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建议从基于经验、基于传统、基于个人认识的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转为基于实证的现代化课堂教学评价。以期从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策略、路径和方法着手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的核心与重点,进而促进学生学科素养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学生中心 道德与法治课堂 教学评价 原则策略 路径方法
下载PDF
讲好抗疫故事 培树家国情怀
16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 2020年第10期7-9,共3页
新冠疫情肆虐,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从全民抗疫凝炼中国精神,从抗疫英雄体会责任担当,从人民至上感悟生命价值,从雷神山和火神山透视制度优势,从抗疫进程品味科技魅力,从有序抗疫感受法治力量,从全球视界诠释大国风采。讲好抗疫... 新冠疫情肆虐,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从全民抗疫凝炼中国精神,从抗疫英雄体会责任担当,从人民至上感悟生命价值,从雷神山和火神山透视制度优势,从抗疫进程品味科技魅力,从有序抗疫感受法治力量,从全球视界诠释大国风采。讲好抗疫故事,培树家国情怀,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独特优势,是思政课教师应当积极面对和深入思索的问题。教师要着眼学生素养的提高,加强道德体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疫故事 家国情怀 情感体验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国家认同的层递性浸润
17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 2018年第5期12-15,共4页
国家认同具有认知、 情感、 理智、 实践上的层递性,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从具象到抽象, 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国家认同教育, 必须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由近及远, 从低到高, 自浅至深, 渐进渗透.要采取系列化的良法善策,... 国家认同具有认知、 情感、 理智、 实践上的层递性,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从具象到抽象, 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国家认同教育, 必须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由近及远, 从低到高, 自浅至深, 渐进渗透.要采取系列化的良法善策, 在体验中内化, 在感悟中升华, 融教于导, 寓理于引, 步步深入, 环环紧扣, 节节提升, 层层扩展, 从共识到共鸣, 从共通到共行, 循序渐进, 回环往复, 逐层浸润, 逐步完成国家认同培育的阶段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核心素养 德育 层递性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思维品格培育
18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 2020年第1期22-25,共4页
核心素养体现着思维的根基地位,思维品格制约着核心素养的形成,落实核心素养,最应当聚焦的就是思维品格。基于核心素养的思维品格培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思维品格培育需要深挖核心素养内涵,依照核心素养的外延,全... 核心素养体现着思维的根基地位,思维品格制约着核心素养的形成,落实核心素养,最应当聚焦的就是思维品格。基于核心素养的思维品格培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思维品格培育需要深挖核心素养内涵,依照核心素养的外延,全方位、多视角地推动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递进,促进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增强,加快思维的系统性、独创性开拓,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思维品格 德育 培养策略
下载PDF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学生人文底蕴
19
作者 徐永胜 李建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21期64-66,共3页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树正确三观,滋养精神世界,增强综合素质,提高生命质量,对学生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是底蕴的源泉,底蕴是文化的沉淀。要以文化品格丰厚人文积淀,以文化精神滋养人文情怀,以文化气质涵育审美情趣。优秀传...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树正确三观,滋养精神世界,增强综合素质,提高生命质量,对学生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是底蕴的源泉,底蕴是文化的沉淀。要以文化品格丰厚人文积淀,以文化精神滋养人文情怀,以文化气质涵育审美情趣。优秀传统文化对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影响重大。学校要围绕学生的发展,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增强文化体验,为涵养人文底蕴奠基,从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 审美情趣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法课堂转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建敏 徐永胜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20年第10期4-7,共4页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未来教育的方向,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已成为当下我国课堂教学实现转型性变革的基本取向。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尽快增强变革意识,努力重塑自身角色:由传递灌输者转向倾听引领者,由资料收集者转向资源协调者,由教学组织...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未来教育的方向,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已成为当下我国课堂教学实现转型性变革的基本取向。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尽快增强变革意识,努力重塑自身角色:由传递灌输者转向倾听引领者,由资料收集者转向资源协调者,由教学组织者转向学习设计者,由分数核算者转向综合评价者,由教学固守者转向教育创新者,以适应未来的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教师角色转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