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宿州市2005年玉米病害暴发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白广京 朱德慧 +1 位作者 汪爱田 戚尚恩 《安徽农学通报》 2005年第6期74-75,共2页
本文针对2005年宿州市玉米作物重大病害暴发流行、玉米产量损失严重的实况,从气候因素、品种抗(耐)病性能、作物栽培方式及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玉米病害综合防治的对策。
关键词 玉米病害 原因分析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宿州一次雷雨大风的预报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柏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9期211-214,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8月9日凌晨发生在宿州市砀山、萧县的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过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形势属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低槽东移型;自由对流高度...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8月9日凌晨发生在宿州市砀山、萧县的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过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形势属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低槽东移型;自由对流高度高,0~3、0 ~6 km垂直风切变很小,是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有利物理条件,且强对流临近时低层垂直风切变有变大的趋势;雷暴主体和弧状云线以及外流边界附近的新生对流云线,将带来地面强的短时大风天气,且新生对流云线预示其移动方向;弓形回波后部的弱回波通道,是灾害性短时大风发生的区域;在对流风暴距离雷达65 km以内时,可以根据其最低仰角径向速度的大值区判断地面有大风,且可根据该大值区的移动判断地面雷暴大风区的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大风 预报特征 环流背景 物理量场 卫星云图
下载PDF
皖浙地区早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太明 陈金华 +1 位作者 金志凤 李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7期97-104,共8页
探讨高温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在水稻高温热害防御中有重要意义。利用皖浙地区气象数据与早稻生育状况观测数据,分析了皖浙地区早稻高温热害规律及高温热害与早稻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皖浙2省早稻受高温热害危害的敏感期常年为6月中旬... 探讨高温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在水稻高温热害防御中有重要意义。利用皖浙地区气象数据与早稻生育状况观测数据,分析了皖浙地区早稻高温热害规律及高温热害与早稻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皖浙2省早稻受高温热害危害的敏感期常年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且高温热害发生在时间分布上存在着周期震荡,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高温热害在发生日数和次数上呈减少趋势,其后则呈增多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安徽省沿江、江淮早稻主产区的高温热害重于沿淮地区;浙江省的金华—丽水一带为早稻高温热害重发区。在高温热害对早稻产量结构因素的影响中,高温热害与穗结实粒数、千粒重之间为负相关,与空壳率和秕谷率之间呈正相关,且扬花灌浆期高温热害对水稻空壳率和穗粒数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认为早稻抽穗扬花期遭遇高温热害,会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空壳率、秕谷率造成不等程度危害,其中穗粒数减少、空壳率增加是高温热害影响产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浙地区 早稻 高温热害 影响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一次暴雨过程卫星云图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静 李良武 肖苏娟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8-444,共7页
利用气象卫星云图、MICAPS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天气学原理等方法,对发生在鄂尔多斯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降水主要是活跃暖锋云系及镶嵌在其底部中γ尺度暴雨云团共同作用的结果;欧亚上空500 hPa为阶梯槽东... 利用气象卫星云图、MICAPS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天气学原理等方法,对发生在鄂尔多斯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降水主要是活跃暖锋云系及镶嵌在其底部中γ尺度暴雨云团共同作用的结果;欧亚上空500 hPa为阶梯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西缘北上暖湿气流在河套地区辐合,700 hPa上有切变线,华东地区江淮气旋北部东南风急流向西北方向输送;有3路水汽输送带从西、西南、东南方向向河套地区源源不断输送水汽和能量并汇聚;处于上冷下暖对流不稳定层结;强降水发生在物理量场平流项和散度项配置较好的区域及暖锋云系前方冷锋云带发生断裂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云团 暖锋云系 水汽输送带 卫星云图
下载PDF
2008年江淮东部台风低压特大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德育 刘诚 任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7071-7074,共4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8年"凤凰"台风低压造成的江淮东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低槽和高层低涡是该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值系统非常深厚是其重要特征;充沛而又深厚的水汽辐合、...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8年"凤凰"台风低压造成的江淮东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低槽和高层低涡是该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值系统非常深厚是其重要特征;充沛而又深厚的水汽辐合、低层正涡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强烈的上升运动,构成了特大暴雨的有利环境场条件;暴雨区位于正涡度中心西侧的强梯度区和上升运动中心的下方;暴雨期间有3个中尺度回波带汇入江淮东部的回波主体中,造成合并区域对流发展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低压 特大暴雨 雷达回波 诊断分析
下载PDF
TRMM卫星对东亚地区深对流云的观测研究
6
作者 孙良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185-186,265,共3页
利用TRMM卫星的星载仪器的长期观测,通过1998~2005年3~8月的雷达最大回波高度资料的研究,对比其闪电和亮温资料,对东亚的深对流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深对流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东和华南地区,这2个地区3—8月深对流云的发展呈... 利用TRMM卫星的星载仪器的长期观测,通过1998~2005年3~8月的雷达最大回波高度资料的研究,对比其闪电和亮温资料,对东亚的深对流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深对流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东和华南地区,这2个地区3—8月深对流云的发展呈愈强的趋势,其影响的范围也愈大,盛夏深对流云的发展最为旺盛,6月以后副热带高压对东亚对流云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强烈的下沉气流抑制着对流的发展,进而导致在6月份以后的深对流云发展不算旺盛,7月以后副热带高压继续西伸,中心向内陆发展,东亚高空转为西北风,不时有冷平流,地面温度较高,层结不稳定程度加大,导致对流发生的强度增加;入夏以后深对流云的发展变得活跃可能是由于切变线伴随弱冷空气将自西北向东南横扫华东地区,造成深对流云的发展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 深对流云 闪电 亮温 东亚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