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末端B型钠尿肽原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在心衰诊断中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奇松 马成亮 +1 位作者 朱慧 殷正亭 《工企医刊》 2012年第6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检测水平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联性。方法将229例心脏病住院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级并在入院时抽血行NT-proBNP检测,NT-proBNP测定值作心衰组(NYHA心功能II、III、IV级)... 目的探讨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检测水平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联性。方法将229例心脏病住院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级并在入院时抽血行NT-proBNP检测,NT-proBNP测定值作心衰组(NYHA心功能II、III、IV级)及非心衰组(NYHA心功能I级)作对比分析、心衰组两两对比分析。结果心功能I级NT-proBNP228.6±184.2ng/L、心功能II级2729.3±1970.6ng/L、心功能III级14790.8±9380ng/L、心功能IV级19859.5±10104.1ng/L,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T-proBNP检测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有很好的关联性,为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医院医师在心衰的诊断、治疗、风险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很好的客观、真实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NYHA心功能分级 NT—proBNP检测
下载PDF
大量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置管10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奇松 马成亮 汪文渊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1%利多卡因局麻后经心尖区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果:10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1次穿刺置管成功,未发生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术较传统心包穿刺安全、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1%利多卡因局麻后经心尖区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果:10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1次穿刺置管成功,未发生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术较传统心包穿刺安全、有效,便于在基层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 置管
下载PDF
1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艳娥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改变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对所患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生活及饮食习惯,烟酒嗜好,活动量、心理状态方面的变化,分析护理干... 目的: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改变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对所患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生活及饮食习惯,烟酒嗜好,活动量、心理状态方面的变化,分析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87例患者疾病症状不同程度缓解,并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过去的不良健康行为,8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复发,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心衰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487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张奇松 殷正亭 +1 位作者 马成亮 朱慧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3年第13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导致本地区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基础心脏病组成及特点,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我科收治的487例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慢性心力衰竭基础心脏病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居第一位... 目的探讨导致本地区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基础心脏病组成及特点,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我科收治的487例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慢性心力衰竭基础心脏病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居第一位(30.6%),其次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8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4.3%);中青年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者,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27.7%)。本病进入老年前期(55-64岁)发病率开始升高,以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为主,分别占30.1%、28.5%,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在各种诱发因素中,感染占主要地位(38.2%),其次是心律失常(23%)、血压控制不良(18.2%)。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为本地区心力衰竭的主要基础心脏病,感染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预防和控制感染、积极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达标率,防治高脂血症等,对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减少住院频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 病因 诱因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