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患者外周静脉输液性静脉炎(infusion phlebitis,I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外周静脉IP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5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目的探究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患者外周静脉输液性静脉炎(infusion phlebitis,I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外周静脉IP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5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CC患者纳入训练集,2024年1月至5月的CC患者纳入内部验证集。根据是否发生IP将患者分为IP组和非IP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CC患者外周静脉IP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外周静脉IP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准确度和临床适应性。结果共纳入349例CC患者,外周静脉IP发生50例,发生率为14.33%。训练集中CC患者289例,41例发生外周静脉IP,验证集中CC患者60例,9例发生外周静脉IP。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右侧穿刺、下肢穿刺、输液总量≥2000 mL是CC患者发生外周静脉IP的危险因素,而输液加温是CC患者发生外周静脉IP的保护因素。外周静脉IP发生概率P=1/[1+e^(-(1.231×糖尿病+1.075×穿刺部位+2.935×穿刺肢体+0.856×输液总量-0.983×输液加温))]。ROC分析表明模型在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的AUC(95%CI)分别为0.807(0.738,0.876)和0.838(0.719,0.956)。校准曲线提示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大致符合,决策曲线提示在一定阈值范围内,可使临床获益;内部验证集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效果欠佳。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外周静脉IP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和临床适用性,可帮助护理人员早期识别CC患者外周静脉IP。未来仍需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验证。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患者外周静脉输液性静脉炎(infusion phlebitis,I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外周静脉IP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5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CC患者纳入训练集,2024年1月至5月的CC患者纳入内部验证集。根据是否发生IP将患者分为IP组和非IP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CC患者外周静脉IP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外周静脉IP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准确度和临床适应性。结果共纳入349例CC患者,外周静脉IP发生50例,发生率为14.33%。训练集中CC患者289例,41例发生外周静脉IP,验证集中CC患者60例,9例发生外周静脉IP。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右侧穿刺、下肢穿刺、输液总量≥2000 mL是CC患者发生外周静脉IP的危险因素,而输液加温是CC患者发生外周静脉IP的保护因素。外周静脉IP发生概率P=1/[1+e^(-(1.231×糖尿病+1.075×穿刺部位+2.935×穿刺肢体+0.856×输液总量-0.983×输液加温))]。ROC分析表明模型在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的AUC(95%CI)分别为0.807(0.738,0.876)和0.838(0.719,0.956)。校准曲线提示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大致符合,决策曲线提示在一定阈值范围内,可使临床获益;内部验证集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效果欠佳。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外周静脉IP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和临床适用性,可帮助护理人员早期识别CC患者外周静脉IP。未来仍需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