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中坳陷雄县地热开采区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汪浩 黄少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203-7211,共9页
雄县地热开采区是雄安新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但是随着开采强度的增加,研究地热田的成因机制显得日益重要,是后期地热田资源评价工作和布置地热开采方案的重要依据。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雄县地热开采区是雄安新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但是随着开采强度的增加,研究地热田的成因机制显得日益重要,是后期地热田资源评价工作和布置地热开采方案的重要依据。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环境同位素研究地热储层流体的补给来源和热水年龄,并结合地热流体的水化学特征,初步分析了各热储层之间的联系程度和径流关系。研究表明,雄县的地热流体主要来自古大气降水,大部分是在长期的径流过程中由地热升温形成。雄县地热流体的年龄为31~36 ka。在自然条件下,新近纪地热流体与上层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弱,不同时期热储的地热流体之间的水力联系也较弱。通过分析雄县地热开采区地热地质构造背景、热储特征及地热形成机理,建立了热储的三维地质模型和数学数值模型,对区域内地热资源的开采和回灌进行了水热耦合模拟,计算结果与热储温度测量数据和抽水试验数据拟合较好,在得到验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研究区内合理井距和采灌量的最优设计,评价了研究区的地热资源储量。当开采量为120 m^(3)/h、井距为450 m时,满足100 a内开采井水温下降小于2℃的评价标准下,年可开采热量为12.9×10^(15)J/a,可采水量为56.6×10^(6)m^(3)/a,折合标准煤44.2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县 地热资源 成因机制 资源量评价
下载PDF
大地电磁测深在火山区地热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炯 黄少鹏 +1 位作者 傅饶 唐晓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9-290,共12页
大地电磁测深(MT)由于勘探深度范围较大,且对温度、流体、岩浆房和岩性等与热储相关的地质条件的敏感度较高,因而成为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结构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结构与热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 大地电磁测深(MT)由于勘探深度范围较大,且对温度、流体、岩浆房和岩性等与热储相关的地质条件的敏感度较高,因而成为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结构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结构与热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解读二者的关系,可以刻画更为精细的岩石圈结构模型,进而掌握火山区的构造特征和热演化过程,了解其岩石圈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着重介绍了MT方法的原理以及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后期数据处理的过程,综述了MT法的应用特点以及电导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介绍了国际上这一方法在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热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展示了MT法在新西兰Taupo火山区Ngatamariki高温地热田0~3km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以埃塞俄比亚Afar省的Tendaho地热田和Badi火山为例,分别讨论了0~20km和0~50km不同深度的电性结构特征及其与温度存在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形成火山的驱动机制;以日本九州岛的Shinmoe-dake火山为例,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和温度监测在火山监测方面的应用。最后简述了国内MT法在火山区的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上地幔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岩石圈内硅酸盐熔体不同含水量引起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初步估算了长白山天池和阿尔山火山区的莫霍面以下的温度以及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高温岩浆房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研究 火山 大地电磁测深 岩浆房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腾冲地热异常区识别 被引量:13
3
作者 熊永柱 陈峰 黄少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重点探讨用遥感技术识别腾冲火山地热区的地表热异常。考察地表温度的概率分布,提出了基于统计方法来识别地表温度异常区的思路。同时,采用按高程信息来分区识别地表温度异常区,以减小腾冲地区高程对地表温度分布的影响,并结合遥感地质... 重点探讨用遥感技术识别腾冲火山地热区的地表热异常。考察地表温度的概率分布,提出了基于统计方法来识别地表温度异常区的思路。同时,采用按高程信息来分区识别地表温度异常区,以减小腾冲地区高程对地表温度分布的影响,并结合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和蚀变岩体遥感填图结果,圈定腾冲地区地热异常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共发现8处地热异常区,其中3处是本次研究识别出来的。与有关地热田、热泉、火山的分布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所圈定的地热异常区是较合理的。腾冲地热异常区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到区内地质构造控制,并跟地表高温异常和岩体蚀变等遥感反演信息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热资源 地质构造 岩体蚀变 腾冲
下载PDF
西安城市地温与气温变化初步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海波 黄少鹏 +2 位作者 任永飞 何亮亮 肖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4-887,共14页
地下浅层地温和近地表空气温度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地面温度变化的信息随着时间推移向下传播并叠加到稳态地温场上,因此通过对现今地温剖面的分析可以重建过去地面温度变化的历史.为了研究西安地区地下和地上的温度变化,本文在西安开... 地下浅层地温和近地表空气温度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地面温度变化的信息随着时间推移向下传播并叠加到稳态地温场上,因此通过对现今地温剖面的分析可以重建过去地面温度变化的历史.为了研究西安地区地下和地上的温度变化,本文在西安开展了钻孔温度测量,获得了16个钻孔的地温剖面,同时收集整理了西安气象站1951~ 2010年气温数据.对1951~2010年气温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西安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增温率分别为3.71℃/100a、2.03℃/100a和5.14℃/100a,均高于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其中1986~2010年间平均气温增温更是显著,达到9.01℃/100a.从钻孔测温曲线中筛选出西安城郊6个传导型地温剖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地区钻孔温度记录的地面温度变化趋势与气象台记录的气温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根据利用钻孔温度剖面下段回归分析得到的地表稳态温度和地温梯度以及25年间西安地区平均气温增温率推算得到钻孔理论地温剖面与实测地温数据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实测地温数据的进一步精确拟合分析显示,西安城郊6个选定的钻孔所在区域地面温度变暖分别起始于20年、24年、26年、28年、30年和30年前,对应的地表增温幅度分别为0.4℃、0.72℃、2.18℃、4.2℃、2.4℃和2.4℃.市区和周边郊区钻孔所在区域在增温幅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市区增温强度明显高于郊区,而城郊结合部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温 气温 地下水 城市化
下载PDF
利用ANSYS WORKBENCH模拟火山岩浆活动热扩散过程 被引量:9
5
作者 段文涛 黄少鹏 +1 位作者 唐晓音 张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7-278,共12页
火山喷发必然伴随着高温岩浆侵入体把热量从岩石圈深部携带到地壳浅层的过程,因而火山区往往也是地热资源富集区。火山岩浆侵入体热扩散过程的数值模拟不仅是火山区构造热演化研究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火山区地热资源评估的重要方法。本... 火山喷发必然伴随着高温岩浆侵入体把热量从岩石圈深部携带到地壳浅层的过程,因而火山区往往也是地热资源富集区。火山岩浆侵入体热扩散过程的数值模拟不仅是火山区构造热演化研究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火山区地热资源评估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在工程热物理领域应用甚广、但在地热地球物理领域鲜有报道的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火山活动岩浆冷却过程及其对围岩的热扰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本文建立一系列简单的柱状模型,模拟了不同规模、不同顶板埋深的侵入体的热扩散过程,引入冷却指数α=(T_(侵入)-T)/(T_(侵入)-T_(稳态))×100%及干扰温差ΔT=T-T稳态分别来定量分析岩浆侵入体冷却过程及围岩受侵入体热扩散扰动程度。结果表明,半径为0.5km的柱状侵入体的冷却时间约为50ka左右,对围岩热扰动持续时间不到0.5Ma,最大横向热扰动范围约为3km。而半径1km的柱状侵入体的冷却时间约为200ka左右,对围岩温度场影响可持续1.4Ma,热扰动范围可至7km。顶板埋深越大,侵入体对围岩热扰动的持续时间越短。在上述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模拟计算了上地壳岩浆房和上中地壳岩浆房两种情景下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对于温度场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其岩浆房位于上地壳或中地壳上部,千年大喷发对于围岩的热扰动目前还局限于500m左右的范围内,这可能是区内尚无大规模地热显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侵入体 数值模拟 冷却时间 热扰动
下载PDF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和乌里雅斯太凹陷岩石热导率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余如洋 黄少鹏 +4 位作者 张炯 许威 柯婷婷 左银辉 周勇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1-634,I0014,I0015,共16页
岩石热导率是地热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参数,对于地热资源评估、大地热流分析、深部热状态及岩石圈热结构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本文从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和乌利亚斯太凹陷采集了98块基本覆盖白垩系各地层的钻井岩芯样... 岩石热导率是地热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参数,对于地热资源评估、大地热流分析、深部热状态及岩石圈热结构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本文从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和乌利亚斯太凹陷采集了98块基本覆盖白垩系各地层的钻井岩芯样品,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它们进行了岩石热导率测试,并收集了前人对31个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而结合孔隙度、钻孔实测温度和深度数据,对实验室条件下的测试数据进行了饱水校正和温压校正。测试样品包括泥岩、砂岩、砾岩、片岩和玄武岩,孔隙度在2%~20%之间,采样深度在117.8~3159.5m范围内,对应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为13.5~118.6℃、2.89~77.41MPa。实测结果表明5种不同岩性岩石样品的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89~4.91W/(m·K)。经过饱水和温压校正后,泥岩、砂岩、砾岩、页岩和玄武岩的平均热导率分别为2.08±0.36W/(m·K)、2.28±0.50W/(m·K)、2.53±0.44W/(m·K)、4.16±0.76W/(m·K)、1.33±0.09W/(m·K)。5种岩性中片岩平均热导率值最大,玄武岩平均热导率值最小,沉积岩介于两者之间,总体上具有随深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饱水、温度和压力校正后的热导率比干样热导率高。结合研究区内各个地层砂岩和泥岩所占比计算得到白音查干凹陷和乌里雅斯太凹陷白垩系地层热导率分别为2.00W/(m·K)和2.17W/(m·K)。结合钻孔测温数据,计算得到二连盆地大地热流值介于74~85mW/m^2,明显高于中国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61.5mW/m^2。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二连盆地以及华北北缘的地热资源,深部热状态和岩石圈结构都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导率 饱水校正 温压校正 大地热流 白音查干凹陷 乌里雅斯太凹陷
下载PDF
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在火山区地热探测中的应用——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火山区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彭芬 黄少鹏 +2 位作者 时庆金 程玉祥 荆勇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9-914,共16页
能源的全球性短缺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使得绿色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热资源作为其中一员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地热资源的勘查中,传统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投入高、难度大,而遥感技术具有... 能源的全球性短缺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使得绿色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热资源作为其中一员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地热资源的勘查中,传统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投入高、难度大,而遥感技术具有经济、高效、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已逐渐成为地热资源探测与调查的一种新技术手段。地热能开发的首选地区往往是新生代火山活动区,因其在相对较小的深度内就能获得很高的温度。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遥感技术探测火山地热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介绍了这项技术在美国黄石公园、日本阿苏火山以及我国长白山火山和腾冲火山的应用。同时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新生代火山活动构造区作为实例,利用美国NAsA陆地卫星Landsat-7 ETM+第6波段的红外遥感数据反演了研究区的地表温度,结合ETM+7-4-1波段组合影像的地质构造解译结果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对研究区地表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红外遥感地表温度异常区多位于北东东与北西向构造的交汇处或与环形构造密切相关。本文圈定了7个地表温度异常区作为这一地区下一步地热资源勘查的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火山地热 地表温度反演 地质构造解译 热异常
下载PDF
新疆于田阿什库勒火山群若干新的野外地质证据 被引量:5
8
作者 冯民 黄杰 +1 位作者 涂勇 黄少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12-3520,共9页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新疆于田阿什库勒火山群地区是中国大陆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最活跃的构造区之一,是研究青藏高原演化的重要窗口,但由于地处高海拔(4700~5600m.a.s.l.)无人区,研究程度还很低,甚至还不曾开展过系统详细的野外地质调...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新疆于田阿什库勒火山群地区是中国大陆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最活跃的构造区之一,是研究青藏高原演化的重要窗口,但由于地处高海拔(4700~5600m.a.s.l.)无人区,研究程度还很低,甚至还不曾开展过系统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本文报道最近在这一地区的一次野外考察结果,在前人鲜为涉足的阿什库勒盆地北部发现了苏贝稀1号、苏贝稀2号和托甫热三个火山口,并且在前人有争议的盆地南部高台山地区找到确凿的证据,重新认定高台山火山的存在。我们还在高台山和椅子山火山之间考察了前人未曾报道的小黑沟火山。由小黑沟流向乌鲁克库勒湖的火山熔岩流动和冷却过程中形成的熔岩冢等火山地质景观在严酷的荒漠环境中迄今仍然保存完好,表明小黑山火山很可能是一座全新世的火山,是本次考察到的最年轻的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证据 全新世 阿什库勒火山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中国东北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白玲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49-453,共5页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观测其穿过地球外核和地幔的SKS波分裂特征,确定了快波S波的振动方向和快慢波时间延迟。这种经过地幔传播的SKS震相的横波分裂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的各向异性。可以用应变引起的上地幔中矿物质的结晶...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观测其穿过地球外核和地幔的SKS波分裂特征,确定了快波S波的振动方向和快慢波时间延迟。这种经过地幔传播的SKS震相的横波分裂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的各向异性。可以用应变引起的上地幔中矿物质的结晶优势排列来解释。结果表明,对于所分析的10个观测台站均发现了明显的横波分裂现象。时间延迟在0.4~1.8 s。在东部地区,快波振动方向与中国东北西太平洋俯冲带的板块相对运动方向基本一致,说明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地幔流对各向异性有重要意义。在西部地区,快波振动方向和时间延迟都具有较大差异,说明其总体形变的起因是复杂的,各向异性受到地幔流和历史构造运动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SKS波分裂 俯冲带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关中盆地沣西地区地热对井采灌开发模式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0
作者 柯婷婷 黄少鹏 +3 位作者 许威 余如洋 张炯 唐晓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52-1263,共12页
热储回灌是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避免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地热开发之前科学合理的规划采灌井井位布局,有利于延长地热井的使用年限。关中盆地是新生代拉张性断陷盆地,地热资源开采利用历史悠久。沣西地区位于关中盆地腹地,地下50... 热储回灌是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避免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地热开发之前科学合理的规划采灌井井位布局,有利于延长地热井的使用年限。关中盆地是新生代拉张性断陷盆地,地热资源开采利用历史悠久。沣西地区位于关中盆地腹地,地下5000m深度范围内有5个含水热储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下更新统三门组(600~960m)、新近系上新统张家坡组(960~1920m)、新近系上新统蓝田-灞河组(1920~2900m)、新近系中新统高陵群(2900~3800m)和古近系渐新统白鹿塬组(3800~5000m)。本文依据水文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FEFLOW对目前开采最多的蓝田-灞河组热储层在不同对井采灌开发模式下同层采灌时渗流场及温度场的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1)以30年为系统设计寿命,为确保抽水井和回灌井有水力联系又不发生明显的热突破,抽、灌井井间距以500~600m为宜;2)采灌对井的布置以抽水井位于天然径流流场的上游方向、回灌井位于天然径流流场的下游方向为佳;3)如果设计合理,采灌过程中回灌尾水温度对抽水井出水温度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4)恰当实施地热尾水回灌,同时按照实际需求调节抽水井与回灌井的采灌量,可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利用。上述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区地热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储层 FEFLOW 水-热耦合 热突破 井间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