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震监测技术及其在煤矿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88
1
作者
李楠
王恩元
GE Mao-chen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83-96,共14页
微震监测技术是利用煤岩破裂产生的微震信息来研究煤岩结构和稳定性的一种实时、动态、连续的地球物理监测方法,主要包含微震传感器台网优化、微震信号识别及到时拾取、波速模型、微震波形特征、震源定位与成像、震源机制、微震监测预...
微震监测技术是利用煤岩破裂产生的微震信息来研究煤岩结构和稳定性的一种实时、动态、连续的地球物理监测方法,主要包含微震传感器台网优化、微震信号识别及到时拾取、波速模型、微震波形特征、震源定位与成像、震源机制、微震监测预警等。近30 a来,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煤岩破坏过程中的微震波形特征、震源定位、矿震活动性规律、冲击地压微震监测预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煤与瓦斯突出、突水、煤岩水力压裂、井下救援的微震监测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研究结果。然而煤矿微震监测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主要包含如下:煤岩不同破坏类型,特别是流体作用或参与下的微震波形信号特征;高精度的微震信号自动识别和到时自动拾取;基于微震监测的被动成像理论与技术;煤岩动力灾害前兆信息智能感知和多元信息融合监控预警体系;煤岩水力压裂裂缝微震监测与定位成像技术等。同时还应加快发展和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微震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微震监测技术
震源定位
煤岩动力灾害
监测预警
水力压裂监测
微震成像
展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到时差值的微震波异常信号识别方法
被引量:
13
2
作者
李楠
王恩元
+2 位作者
GE Maochen
孙珍玉
李保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54-1661,共8页
延迟信号和外部异常信号严重影响微震震源定位精度,为了对它们进行有效识别,基于震源定位理论和微震台网几何特性,建立震源定位的双曲线和双曲面控制方程,揭示到时不同震源定位方法所确定的震源轨迹是一系列二维平面中的双曲线或三维空...
延迟信号和外部异常信号严重影响微震震源定位精度,为了对它们进行有效识别,基于震源定位理论和微震台网几何特性,建立震源定位的双曲线和双曲面控制方程,揭示到时不同震源定位方法所确定的震源轨迹是一系列二维平面中的双曲线或三维空间中的双曲面,且双曲线或双曲面的形状和位置与到时差值密切相关。论证传感器观测到时之间存在P波到时差值理论极限和延迟信号到时差值理论极限,根据到时差值、微震台网布设和监测空间几何特征,构建2种理论极限的求解模型,建立到时差值分析表,提出根据观测到时差值和2种到时差值理论极限内在关系识别延迟信号和外部异常信号的全新方法。现场爆破实验表明:基于到时差值的微震波异常信号识别方法能够对延迟信号和外部异常信号进行有效识别,在剔除2种异常信号后的震源定位精度得到极大提高,实现对震源的高精度定位,满足现场微震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微震
台网布设
双曲线域
到时差值
延迟信号
外部异常信号
识别方法
原文传递
题名
微震监测技术及其在煤矿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88
1
作者
李楠
王恩元
GE Mao-chen
机构
中国矿业
大学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
大学
安全
工程
学院
密苏里科技大学采矿与核工程系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83-96,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0425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5018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801403)
文摘
微震监测技术是利用煤岩破裂产生的微震信息来研究煤岩结构和稳定性的一种实时、动态、连续的地球物理监测方法,主要包含微震传感器台网优化、微震信号识别及到时拾取、波速模型、微震波形特征、震源定位与成像、震源机制、微震监测预警等。近30 a来,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煤岩破坏过程中的微震波形特征、震源定位、矿震活动性规律、冲击地压微震监测预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煤与瓦斯突出、突水、煤岩水力压裂、井下救援的微震监测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研究结果。然而煤矿微震监测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主要包含如下:煤岩不同破坏类型,特别是流体作用或参与下的微震波形信号特征;高精度的微震信号自动识别和到时自动拾取;基于微震监测的被动成像理论与技术;煤岩动力灾害前兆信息智能感知和多元信息融合监控预警体系;煤岩水力压裂裂缝微震监测与定位成像技术等。同时还应加快发展和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微震监测系统。
关键词
煤矿
微震监测技术
震源定位
煤岩动力灾害
监测预警
水力压裂监测
微震成像
展望
Keywords
coal mines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
source location
coal or rock dynamic disasters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hydraulic fracture monitoring
microseismic tomography
future prospects
分类号
P315.6 [天文地球—地震学]
TD76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到时差值的微震波异常信号识别方法
被引量:
13
2
作者
李楠
王恩元
GE Maochen
孙珍玉
李保林
机构
中国矿业
大学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
大学
安全
工程
学院
中国矿业
大学
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密苏里科技大学采矿与核工程系
出处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54-1661,共8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K04B07
2012BAK09B01)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113031A)
文摘
延迟信号和外部异常信号严重影响微震震源定位精度,为了对它们进行有效识别,基于震源定位理论和微震台网几何特性,建立震源定位的双曲线和双曲面控制方程,揭示到时不同震源定位方法所确定的震源轨迹是一系列二维平面中的双曲线或三维空间中的双曲面,且双曲线或双曲面的形状和位置与到时差值密切相关。论证传感器观测到时之间存在P波到时差值理论极限和延迟信号到时差值理论极限,根据到时差值、微震台网布设和监测空间几何特征,构建2种理论极限的求解模型,建立到时差值分析表,提出根据观测到时差值和2种到时差值理论极限内在关系识别延迟信号和外部异常信号的全新方法。现场爆破实验表明:基于到时差值的微震波异常信号识别方法能够对延迟信号和外部异常信号进行有效识别,在剔除2种异常信号后的震源定位精度得到极大提高,实现对震源的高精度定位,满足现场微震监测需求。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微震
台网布设
双曲线域
到时差值
延迟信号
外部异常信号
识别方法
Keywords
mining engineering
microseism
microseismic network layout
hyperbolic field
time differences of arrival
delayed signals
external outlier signals
identification method
分类号
TD32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震监测技术及其在煤矿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李楠
王恩元
GE Mao-chen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到时差值的微震波异常信号识别方法
李楠
王恩元
GE Maochen
孙珍玉
李保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