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BR系统在低浓度污水条件下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及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启镔 苑泉 +5 位作者 宫徽 姚仁达 秦亚 刘祥 徐恒 王凯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043-3052,共10页
分别采用两段式装置(升流式水解酸化池+SBR(R1))和一段式SBR(R2及R3)小试装置,处理实际污水(R1及R2)及人工配水(R3),考察了不同水源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沉降性能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多数颗粒的粒径均集中在0.12~0... 分别采用两段式装置(升流式水解酸化池+SBR(R1))和一段式SBR(R2及R3)小试装置,处理实际污水(R1及R2)及人工配水(R3),考察了不同水源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沉降性能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多数颗粒的粒径均集中在0.12~0.3 mm之间,在R1、R2及R3中的占比分别为32.78%、38.61%和50.28%。当粒径介于0.3~0.5 mm、大于0.5 mm时,R1与R2中的颗粒分配均显著高于R3中的颗粒分配。结果表明,低浓度人工配水(COD均值480 mg·L^(-1))易形成中等粒径的颗粒,而低浓度实际污水(COD均值173 mg·L^(-1))更易形成较大的颗粒。当体积交换比从90%降为50%,R1和R3的SVI30/SVI5维持在0.85以上,R2的SVI30/SVI5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进水中较高的悬浮颗粒引起的污泥轻微膨胀所致。3个主反应器取污泥(分别记S1、S2及S3)进行高通量分析,氨氧化菌Nitrosomonas、氨氧化古菌Nitrososphaera、反硝化聚磷菌Dechloromonas等脱氮除磷优势菌属在S1、S2中的相对比例明显高于在S3中的相对比例。丝状菌方面,在有机负荷率(OLR)较低条件(0.91 kg·(m^3·d)^(-1))下,有利于Aquaspirillum、Enhydrobacter的生长,而较高的OLR(>0.91 kg·(m^3·d)^(-1))有利于Acinetobacter的生长。污水中多种类的有机物,不仅有利于形成致密的胞外聚合物,而且可提高脱氮除磷优势菌属在颗粒污泥中的相对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污水 好氧颗粒污泥 污泥颗粒化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