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腺鳞癌1例报告
1
作者 张勇 杨坤荣 +2 位作者 张广健 陈健 海那尔.休阿依甫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403-404,共2页
报告1例食管腺鳞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表现、病理、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随访13个月无肿瘤复发。
关键词 食管 腺鳞癌
下载PDF
强制空气加温对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低体温、并发症、机体应激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韩新平 王晓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255-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强制空气加温(FAW)对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低体温、并发症、机体应激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于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强制空气加温(FAW)对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低体温、并发症、机体应激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于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保温干预,观察组行FAW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_(0))、麻醉诱导后(T_(1))、切皮后30 min(T_(2))、切皮后60 min(T_(3))、入麻醉复苏室(PACU)后10 min(T_(4))及术后2 d(T_(5))等时点的鼻咽温度;比较两组患者输血量、静脉输液量、腹腔冲洗液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停留PACU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和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等应激因子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T_(0)、T_(1)、T_(5)时,两组患者鼻咽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T_(4)时,观察组鼻咽温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静脉输血量、输液量、腹腔冲洗液量、苏醒时间、停留PACU时间及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血清E、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W可有效维持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核心体温,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及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机体应激,避免炎性反应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体温 应激 生理学 炎症
下载PDF
酪酸梭菌联合抗菌药物对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炎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高可 韩新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2年第22期91-9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联合抗菌药物对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炎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72例,均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本院进行诊治的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且都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根据术后不同给药方案将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联合抗菌药物对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炎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72例,均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本院进行诊治的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且都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根据术后不同给药方案将患者进行分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将对照组的方法作为基础,研究组联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的各炎性因子水平,术前并无明显的差别(P>0.05),术后则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首次肠鸣音、进食、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两组之间相比(P<0.05);比较两组Gas与MTL水平,术前并无明显的差别(P>0.05),术后3d则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2%)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更低(5.56%),两组之间相比(P<0.05)。结论:酪酸梭菌联合抗菌药物可协同性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Gas与MTL分泌,改善胃肠功能,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能够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康复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 抗菌药物 急性阑尾炎 炎症反应 胃肠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侧脑室穿刺Paine点改良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乞绍岚 张晓东 +3 位作者 李扩 鲍刚 徐高峰 李瑞春 《华西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Paine点侧脑室额角穿刺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利用MRI模型的构建,模拟改良Paine点穿刺侧脑室额角。测量穿刺距离、角度及其对Broca语言功能区和尾状核的影响。改良Paine点(Pm点)比Paine点高1cm,更加远离Broca语言功能... 目的研究改良Paine点侧脑室额角穿刺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利用MRI模型的构建,模拟改良Paine点穿刺侧脑室额角。测量穿刺距离、角度及其对Broca语言功能区和尾状核的影响。改良Paine点(Pm点)比Paine点高1cm,更加远离Broca语言功能区,穿刺时需要与轴面夹角20°向下,可以越过尾状核头从侧脑室额角上壁进入脑室;与矢状面夹角约70°向下、冠状面夹角约20°向后穿刺。从皮层计算进针4.0~5.5cm可进入侧脑室额角。结果同期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应用Pm点穿刺成功,术后无语言功能障碍,复查头颅CT无穿刺道及尾状核头出血现象。结论 Pm点法定位方法简便准确,能避免Broca语言功能区和尾状核头部的损伤,有一定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脑室穿刺 解剖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