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训诂学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以“落英”为例 |
符渝
|
《湘南学院学报》
|
2014 |
0 |
|
2
|
当前文学创作中的三个问题——从王方晨的《大地仙果》谈起 |
张晓峰
|
《百家评论》
|
2021 |
0 |
|
3
|
无论工具如何改变,新闻的目标不变——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新媒体之道 |
边巍
董庆文
|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4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内容与社会网络结构对转发行为的影响 |
胥琳佳
屈启兴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4
|
|
5
|
兴象在中国诗学中的发展流变 |
王明辉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6
|
山西方言中的非常态舌尖元音韵母 |
韩沛玲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7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国形象认知研究——基于物质文化的调查分析 |
哈嘉莹
尚晓燕
|
《对外传播》
|
2017 |
7
|
|
8
|
老工业基地的创意景观改造与城市记忆再生产——以沈阳铁西区的工业博物馆改建为中心 |
刘岩
|
《文学与文化》
|
2015 |
4
|
|
9
|
赵本山春晚小品中的“农民” |
胡少卿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4
|
|
10
|
偏正双音复合词的语义类型及其作用--兼论汉语词义在单双音格局转变中的传承与发展 |
符渝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1
|
关于《诗薮》创作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
王明辉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12
|
网络大众文化去中心化的面相 |
程小平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3
|
少数民族叙事与寻根文学 |
刘岩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4
|
从传信范畴到认识情态--对北京话中“光景”和“有信儿”的历时考察 |
刘云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21 |
1
|
|
15
|
试析心学语境中的严羽诗学 |
程小平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6
|
《韩国所见中国古代小说史料》补遗·《三国演义》篇 |
孙勇进
|
《文学与文化》
|
2016 |
1
|
|
17
|
聂华苓的政治意识与文化选择——兼谈新时期初期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历史境遇 |
邓如冰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8
|
论国语运动对新文学文体确立的影响 |
吴晓峰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9
|
从津阪东阳《夜航诗话》的唐宋诗评看中日文化之差异 |
祁晓明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15 |
1
|
|
20
|
“体裁—任务”法在商务汉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学习者需求的思考 |
吴晓峰
赵文筠
|
《国际汉语学报》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