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0年代国际资本的运动趋势与我国沿海开放地带的外资引进
1
作者 丁艺 《经济研究参考》 1992年第Z1期598-613,共16页
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国际投资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我国从1978年以来,开始大规模地引进外国资本,在改革开放十年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资的引进,对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出口的扩展、技术和... 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国际投资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我国从1978年以来,开始大规模地引进外国资本,在改革开放十年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资的引进,对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出口的扩展、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受资地区就业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资本市场 改善投资环境 沿海地区 外资引进 沿海开放 世界经济发展 运动趋势 世界经济与政治 外国资本 沿海地带
下载PDF
关于促进经援与互利合作相结合问题的探讨
2
作者 薛宏 《经济研究参考》 1992年第Z2期643-650,共8页
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下,我国援外工作如何改进传统的援外方式及做法,积极带动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投资等互利合作形式,提高援外效益,这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在重点介绍国际上的几种典型方式及具体做法的... 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下,我国援外工作如何改进传统的援外方式及做法,积极带动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投资等互利合作形式,提高援外效益,这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在重点介绍国际上的几种典型方式及具体做法的基础上,对今后援外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相结合 互利合作 新形势 西方国家 瑞典 具体做法 援外 几点建议 前苏联
下载PDF
海峡两岸劳务合作的客观条件
3
作者 何靖 《经济研究参考》 1992年第Z2期650-657,共8页
1991年7月,台湾“行政院长”郝柏村曾指示台大陆委和劳委会,深入研究引进大陆劳工与外籍劳工的利弊得失,供当局制定有关政策参考。11月3日,台“行政院劳委会主任委员”赵守博透露。
关键词 劳务合作 海峡两岸 台湾经济研究 大陆 客观条件 外籍劳工 产业升级 引进 制造业 产业结构转变
下载PDF
90年代国际资本的运动趋势与我国沿海开放地带的外资引进
4
作者 丁艺 《经济研究参考》 1992年第14期2-17,共16页
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国际投资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我国从1978年以来,开始大规模地引进外国资本,在改革开放十年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资的引进,对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出口的扩展、
关键词 外资引进 改革开放 国际资本 90年代 世界经济发展 沿海 运动 经济发展过程
下载PDF
海峡两岸劳务合作的客观条件
5
作者 何靖 《经济研究参考》 1992年第43期26-33,共8页
1991年7月,台湾“行政院长”郝柏村曾指示台大陆委和劳委会,深入研究引进大陆劳工与外籍劳工的利弊得失,供当局制定有关政策参考。11月3日,台“行政院劳委会主任委员”赵守博透露,台当局将分四个阶段引进大陆劳工。
关键词 客观条件 劳务合作 海峡两岸 外籍劳工 利弊得失 行政院 大陆 主任
下载PDF
关于促进经援与互利合作相结合问题的探讨
6
作者 薛宏 《经济研究参考》 1992年第43期19-26,共8页
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下,我国援外工作如何改进传统的援外方式及做法,积极带动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投资等互利合作形式,提高援外效益,这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在重点介绍国际上的几种典型方式及具体做... 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下,我国援外工作如何改进传统的援外方式及做法,积极带动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投资等互利合作形式,提高援外效益,这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在重点介绍国际上的几种典型方式及具体做法的基础上,对今后援外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利合作 援外工作 发展中国家 国际 外方 贸易 投资
下载PDF
在本刊编辑部举办的世界经济形势讨论会上的部分发言摘要
7
作者 吴大琨 陶大镛 +33 位作者 熊性美 郭勇 李长久 李琮 陶继侃 柯居韩 文中奇 黄素庵 薛伯英 李述仁 孔凡昌 吴纪先 陈文珍 宋光炜 卢韦 高军成 王烈望 戴伦彰 滕维藻 金岩石 甘当善 刘传炎 共君彦 叶其湘 俞可兴 姚廷纲 陈宝森 凌星光 周建平 林树众 王佩琨 于业海 瞿麟 陆南泉 《世界经济》 1983年第2期10-58,共49页
进入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滞胀”的现象。这种“滞胀”局面的形成并非偶然,这是金融资本统治在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进一步发展和加强的必然结果。在一个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金... 进入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滞胀”的现象。这种“滞胀”局面的形成并非偶然,这是金融资本统治在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进一步发展和加强的必然结果。在一个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金融业的发展往往会快于和大于制造业的发展。例如美国,制造业在“国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形势 金融资本 金融业 资本主义国家 制造业 资本统治 统治地位 经济危机 发展中国家 通货膨胀
原文传递
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爱群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43-48,共6页
国际技术贸易是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形贸易。战后,伴随生产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间的科技交流日益频繁,而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主要是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实现的.相对于战前规模很小、对世界经济影响不大的国际技术贸易而言,当代国... 国际技术贸易是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形贸易。战后,伴随生产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间的科技交流日益频繁,而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主要是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实现的.相对于战前规模很小、对世界经济影响不大的国际技术贸易而言,当代国际技术贸易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全球看,这种变化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技术贸易日趋活跃,规模不断扩大。60年代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贸易 技术贸易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关于国际价值理论的讨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姚曾荫 袁文祺 +12 位作者 王林生 戴伦彰 陶永谊 李成林 凌星光 高涤陈 王赛惠 陈隆深 朱国兴 林水源 杨树林 林振淦 崔子都 《世界经济》 1983年第6期1-35,共35页
关于国际价值问题,国际上已经展开了三次论战。第一次发生在四十年代,第二次发生在六十年代,第三次发生在七十年代。许多国家的经济学家都参加了这三次争论,并形成了若干学派。 在我国,早在三十年代,老一辈的经济学家已经对这个问题进... 关于国际价值问题,国际上已经展开了三次论战。第一次发生在四十年代,第二次发生在六十年代,第三次发生在七十年代。许多国家的经济学家都参加了这三次争论,并形成了若干学派。 在我国,早在三十年代,老一辈的经济学家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特别是联系到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对中国农民进行不等价交换剥削的实际。在解放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价值理论 不等价交换 经济学家 垄断资本 经济学界 劳动生产率 学派 帝国主义 国际贸易 世界市场
原文传递
合作信息
10
《国际经济合作》 1987年第5期54-54,共1页
巴基斯坦:水电开发局计划在阿拉伯海岸建设电站和输电线路,其中在巴斯尼建五座9兆瓦的发电站,架设一条132千伏的输电线,为莫克兰区的六座城镇输电并将图尔巴特、格瓦达尔、基瓦尼、胡沙布、图姆普和明德镇连接起来.项目耗资约7400万美元... 巴基斯坦:水电开发局计划在阿拉伯海岸建设电站和输电线路,其中在巴斯尼建五座9兆瓦的发电站,架设一条132千伏的输电线,为莫克兰区的六座城镇输电并将图尔巴特、格瓦达尔、基瓦尼、胡沙布、图姆普和明德镇连接起来.项目耗资约7400万美元.土耳其:政府计划1987年底为安纳托利亚地区的39个项目拨款730亿土耳其镑,其中主要项目有:扩建DIYARBAKIR水电站的水轮机和发电机组,计划1993年竣工;建设KRALKIZI水电站、ATATURK水电站和KARAKA-YA水电站;还有农田灌溉和公路基础设施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输电线路 农田灌溉 土耳其 水电开发 水轮机 安纳托利亚 基础设施项目 发电机组 阿拉伯海
原文传递
论南南合作的发展及措施
11
作者 张培基 程玉贵 《世界经济》 1983年第5期55-62,共8页
(一) 当前,世界正处于国际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的转折关头。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着持续而艰巨的斗争。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建立一个公正的、合理的、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关键词 国际经济秩序 发展中国家 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际经济关系 经济合作 第三世界国家 发达国家 技术合作 民族经济 政治独立
原文传递
新需求与旧体制的冲突──原民主德国政局剧变的内在原因探讨
12
作者 王志乐 《欧洲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54-62,共9页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是民主德国(以下简称民德)政局剧变的外部原因。这种外因能够起作用,是因为民德内部矛盾发展作用的结果。40年来,民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成功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基本需求,显示了...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是民主德国(以下简称民德)政局剧变的外部原因。这种外因能够起作用,是因为民德内部矛盾发展作用的结果。40年来,民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成功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基本需求,显示了其社会主义体制的成功之处。但是,人民群众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又产生和形成了更高的新需求。在物质生活上,人们从量的需求发展到对品种质量的追求。在精神文化生活中,人们要求自由旅行,要求民族统一,要求政治参与。面对人民群众中新的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原民德领导层没有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问题,拒绝进行必要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人民群众感到原有体制不能满足自己更高的新需求,又看不到今后通过改革来满足这一新需求的希望,因而抛弃了原领导层。长期蓄积的这个矛盾一旦被激化,事态发展就一发不可收拾。从1989年秋到1990年,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民德政权已不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德 联邦德国 人民群众 民主德国 新需求 基本需求 物质文化 内在原因 社会主义国家 民族统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