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封开县罗沙岩洞穴遗址第一期发掘简报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镇洪 张锋 陈青松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0-308,共9页
封开罗沙岩第一期发掘,出土了一些打制石器.它们有明确的地层,并有绝对年代测定数据,有助于解决广东是否有旧石器文化的争论.
关键词 旧石器 罗沙岩 更新世晚期
下载PDF
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旧屋后山遗址古稻双峰乳突及稃壳印痕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文绪 向安强 +1 位作者 邱立诚 姚锦鸿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用水稻双峰乳突、粒型特征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古稻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封开杏花河古稻稃壳印痕双峰乳突单体的纵横比平均为1.01,处于籼、粳的分界线上,已处在籼、粳分化初期;双峰乳突判别函数为-0.99,处于籼、粳两亚种之... 用水稻双峰乳突、粒型特征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古稻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封开杏花河古稻稃壳印痕双峰乳突单体的纵横比平均为1.01,处于籼、粳的分界线上,已处在籼、粳分化初期;双峰乳突判别函数为-0.99,处于籼、粳两亚种之间的中点附近,靠近普通野生稻,表明尚处在籼、粳未分化完成的原始状态;粒型显现出一种长而大粒的野生稻、籼稻中间型特征;相对距离测定表明其性状总体处在野生稻和籼稻的过渡阶段。经综合分析后认为,该群古稻粒型长而宽,大粒无芒,籼、粳属性模糊,属于一种古老的栽培稻;其双峰乳突形态种属特征不清晰,属于一种非籼、非粳、非野生稻的栽培稻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古稻 稃壳印痕 双峰乳突
下载PDF
广东封开河儿口盆地的古地理环境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尚仁 陈华堂 +1 位作者 刘瑞华 姚锦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5-99,共5页
渔涝河的上游干流—七星河长 4 2km ,在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期形成。峒中岩、黄岩洞和罗沙岩等洞穴的动物群化石测龄 14 8~ 2 2 4kaBP ,时间跨度约 13万a而该化石堆积层的厚度仅 1m余 ,且与七星河的第一级阶地类高 ,反映晚更新世早期至... 渔涝河的上游干流—七星河长 4 2km ,在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期形成。峒中岩、黄岩洞和罗沙岩等洞穴的动物群化石测龄 14 8~ 2 2 4kaBP ,时间跨度约 13万a而该化石堆积层的厚度仅 1m余 ,且与七星河的第一级阶地类高 ,反映晚更新世早期至中期该盆地底部的构造升降基本上稳定。这是同期广东许多河谷地段没有构造抬升的一个重要信息 ,而且可将今日广东第一阶地沉积的最老年龄从目前已知的 5 1 9kaBP推延伸到 15 0k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河儿口盆地 古地理环境 七星河 河流阶地 溶洞 动物群化石 封开县 构造升降
下载PDF
广东封开杏花河发现的古栽培稻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向安强 姚锦鸿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45,共13页
关键词 古栽培稻 广东省 杏花 文化遗物 科学基金项目 封开县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博物馆 课题组
下载PDF
封开县乌骚岭新石器时代墓葬群发掘简报 被引量:7
5
作者 古运泉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1-7,54+98,共9页
封开县位于广东西部,与广西梧州市接壤。县城东约30公里的贺江支流杏花河两岸,为一处由众多低矮小山丘环绕的小盆地。70年代以来,封开县博物馆在杏花河两岸开展考古调查,发现了数十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的遗址、墓葬,采集文物有数百... 封开县位于广东西部,与广西梧州市接壤。县城东约30公里的贺江支流杏花河两岸,为一处由众多低矮小山丘环绕的小盆地。70年代以来,封开县博物馆在杏花河两岸开展考古调查,发现了数十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的遗址、墓葬,采集文物有数百件之多。个别遗址由省、县博物馆联合进行了试掘。乌骚岭新石器时代墓葬群位于杏花镇东南约3公里的乌骚岭山脊上,山脊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200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墓葬 新石器时代晚期 随葬品 标本 墓群 遗址 博物馆 岩质 相对高度 开县
原文传递
广东封开簕竹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5
6
作者 冯孟钦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8-41,共4页
簕竹口遗址是1984年发现的,其后经多次复查。1995年12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封开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60平方米。遗址位于封开县封川镇簕竹管理区办事处北约百米,贺江(西江支流)东岸的台地上,一条小溪... 簕竹口遗址是1984年发现的,其后经多次复查。1995年12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封开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60平方米。遗址位于封开县封川镇簕竹管理区办事处北约百米,贺江(西江支流)东岸的台地上,一条小溪在遗址之南与贺江交汇(图一)。台地高出河床约14米。现存台地略似锐角三角形,南宽北窄。从台地东、西两侧的剖面看,文化层原分布范围长150、宽20~60米。堤坝东面的文化层已在90年代修坝取土时被破坏,残存堤坝压盖处及坝南长约200、宽10~20米的一小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发掘简报 封开 文物考古 文化层 台地 新石器时代 广东省 锐角三角形 出土
原文传递
汉代广信县治地考 被引量:5
7
作者 姚锦鸿 《岭南文史》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汉代的广信县曾经是整个岭南的政治、军事、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因为当时的苍梧郡治和统辖岭南七郡的交趾部刺史治都设在这里。而且广东、广西和广州这三个名称的得来都与广信有关,所以汉代广信县历来为史学家所重视,辨明广信县治地之... 汉代的广信县曾经是整个岭南的政治、军事、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因为当时的苍梧郡治和统辖岭南七郡的交趾部刺史治都设在这里。而且广东、广西和广州这三个名称的得来都与广信有关,所以汉代广信县历来为史学家所重视,辨明广信县治地之所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信 汉代 苍梧郡 史学家 岭南 交趾 名称
原文传递
古广信县置治探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楚源 《岭南文史》 1996年第4期62-64,共3页
古广信县置治探源陈楚源熟悉我国岭南古代史的人都会知道,在两汉时期,有一个以“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义而取名的广信县治。据籍载,它既是统领岭南地区的交州州治。,又是苍梧郡治所在地。然而,这个文明古县的治所设在什么地方?... 古广信县置治探源陈楚源熟悉我国岭南古代史的人都会知道,在两汉时期,有一个以“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义而取名的广信县治。据籍载,它既是统领岭南地区的交州州治。,又是苍梧郡治所在地。然而,这个文明古县的治所设在什么地方?如何演变?后来又为什么消失?长期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信县治 岭南地区 苍梧县 苍梧郡治 学术思想 《广西通志》 贺江流域 历史地图集 封川 岭南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