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百合与大花卷丹杂种F1重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欢 孔滢 +4 位作者 郎利新 包放 窦晓莹 白锦荣 尚宏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4-121,共8页
为了探讨百合杂交后代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以亚洲百合品种Nello、Benfica和野生种大花卷丹杂交获得的210株F_1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_1植株株高、叶部性状和花部性状等共13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的株高、叶... 为了探讨百合杂交后代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以亚洲百合品种Nello、Benfica和野生种大花卷丹杂交获得的210株F_1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_1植株株高、叶部性状和花部性状等共13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的株高、叶长和内、外花被片长表现出减小趋势;杂种F_1平均花朵数量、花朵直径、叶宽、叶片数和内、外花被片宽分别占中亲值的116.2%,118.6%,115.2%,106.4%,113.9%,122.3%,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但2个杂交组合杂种优势不同;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量和花朵数量变异系数较大,均达15%以上,具有丰富的变异性。杂交F_1花色分布比较集中,多呈现不同深浅的橙色,也有少量黄色个体;2个杂交后代群体在斑点性状上发生了分离,斑点分离比(无斑∶有斑)分别为47∶78和24∶61,且有斑个体之间斑点数量不同;F_1花型多为碗型,表现出偏母性遗传的特点;各性状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Nello、Benfica和大花卷丹杂交F_1表型性状发生广泛分离,并且出现大量超亲和低亲个体,有利于选择大花、多花、矮生的优良单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杂交 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二元无机溶液的折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辛督强 朱民 +1 位作者 解延雷 张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6-528,共3页
研究了二元无机溶液的折射分析法,得到了联系二元无机溶液浓度、密度和折射率的方程,并用氯化钠溶液和溴化钾溶液对该方程进行了验证。配制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和溴化钾溶液各7种,在20℃下用阿贝折射仪测定各溶液的折射率和密度。将... 研究了二元无机溶液的折射分析法,得到了联系二元无机溶液浓度、密度和折射率的方程,并用氯化钠溶液和溴化钾溶液对该方程进行了验证。配制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和溴化钾溶液各7种,在20℃下用阿贝折射仪测定各溶液的折射率和密度。将试验测量的折射率值和该方程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吻合,最大差值在10-4量级上,在仪器的误差范围内。结果表明:该方程是获得不同浓度的二元无机溶液的折射率的简便而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率 无机二元系 折射分析 数学方程式
下载PDF
(Al2O3-SiO2)sf/AZ91D镁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庆振 薛文斌 +3 位作者 鲁亮 杜建成 刘贯军 李文芳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80,共7页
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方法在增强体体积分数为33%的(Al_2O_3-SiO_2)_(sf)/AZ91D镁基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完整的保护性氧化膜.利用SEM,EDS和XRD分析了氧化膜的形貌、成分和相组成,测量了膜层的显微硬度分布.采用电化学... 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方法在增强体体积分数为33%的(Al_2O_3-SiO_2)_(sf)/AZ91D镁基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完整的保护性氧化膜.利用SEM,EDS和XRD分析了氧化膜的形貌、成分和相组成,测量了膜层的显微硬度分布.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价了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确立了不同浸泡时间对应的等效电路.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膜主要由MgO和Mg_2SiO_4相组成,最大硬度达到1017 HV.氧化膜电化学阻抗模值|Z|与镁合金基体相比大幅度提高,耐腐蚀性能明显高于基体.在3.5%NaCl溶液里浸泡96 h后,EIS出现感抗弧,显示膜内部开始出现点蚀破坏.氧化膜耐蚀性由膜内致密层特性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微弧氧化膜 电化学阻抗谱(EIS)
原文传递
重离子碰撞中的核温度
4
作者 苏军 张丰收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2-358,共7页
介绍了基于不同近似下的核温度的测量方法。不同测量方法给出的核温度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它们使用的基本假设不一样。讨论了原子核系统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得核温度的提取特别困难。重点比较了动力学近似的几种温度计:使用经典Maxwell-... 介绍了基于不同近似下的核温度的测量方法。不同测量方法给出的核温度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它们使用的基本假设不一样。讨论了原子核系统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得核温度的提取特别困难。重点比较了动力学近似的几种温度计:使用经典Maxwell-Boltzmann近似的,和使用量子Fermi-Dirac近似的。使用氦锂温度计对照考虑费米子属性后的斜率温度计和涨落温度计,发现考虑费米属性后提取的核温度更接近于热力学温度。仍需更多的工作,从核体系的孤立性、有限性和费米子属性等方面来研究核系统热力学温度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碰撞 核温度 热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