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分析
1
作者 杨乾明 《科技信息》 2013年第17期465-465,共1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气、水与海洋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森林的过度砍伐与矿产资源的过渡开采都给人类...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气、水与海洋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森林的过度砍伐与矿产资源的过渡开采都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现实的与更严峻的潜在威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逐步表现出来,治理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在协调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保护环境 对立统一
下载PDF
新兴污染物对污泥厌氧发酵的影响及其厌氧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晓 严媛媛 +1 位作者 张萍 周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79-3386,共8页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中普遍吸附着表面活性剂、药物及个人护理品、雌激素、全氟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和纳米材料等新兴污染物。新兴污染物的存在必然会对以厌氧发酵及土地利用为代表的污泥资源化利用过程产生影响,其自身也会发生降解...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中普遍吸附着表面活性剂、药物及个人护理品、雌激素、全氟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和纳米材料等新兴污染物。新兴污染物的存在必然会对以厌氧发酵及土地利用为代表的污泥资源化利用过程产生影响,其自身也会发生降解。本文介绍了上述6种典型新兴污染物在污泥中的污染现状,分析了其对污泥厌氧发酵产生的影响,并阐述了其产生影响的相关机理。同时讨论了新兴污染物在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的降解情况,发现新兴污染物的降解受其物理化学特性、生物降解难易程度、自身浓度、共代谢效应等影响。最后,对今后污泥中新兴污染物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应重点探究新兴污染物在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的降解方法、途径及机理,以利于后续污泥的土地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污染物 污泥 污染现状 厌氧发酵 降解
下载PDF
从节能减排看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萍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0期164-166,共3页
通过具体实例诠释新农村节能减排的内涵,分析了制约节能减排的因素,即推进力度与政策不适应、资源能源的节能减排技术与实际情况不适应、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与农村实际不适应、生态监察的力度与节能减排要求不适应等,提出了建立政策支... 通过具体实例诠释新农村节能减排的内涵,分析了制约节能减排的因素,即推进力度与政策不适应、资源能源的节能减排技术与实际情况不适应、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与农村实际不适应、生态监察的力度与节能减排要求不适应等,提出了建立政策支持体系、执法监管体系、技术保障体系、舆论导向体系等四项推进措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节能减排 内涵 制约因素 措施
下载PDF
如何落实节能减排以发展循环经济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乾明 《科技信息》 2013年第25期408-408,409,共2页
低碳技术是指一切能降低碳排放量的技术、产品或工艺流程。本文通过分解碳排放量的方式,对经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的大小进行测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3-2009年间低碳技术发展效应共使碳减排了151951万吨,共贡献了165.08%的... 低碳技术是指一切能降低碳排放量的技术、产品或工艺流程。本文通过分解碳排放量的方式,对经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的大小进行测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3-2009年间低碳技术发展效应共使碳减排了151951万吨,共贡献了165.08%的比例,年平均达到27.51%的碳减排效果。同时,低碳技术创新也会通过引领朝阳产业发展,逐步淘汰以高碳技术为核心的夕阳产业,从而优化产业内及产业间结构,改善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因此,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的低碳化,我国应大力推进低碳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
下载PDF
氧化法处理对氯氰苄废水
5
作者 曹磊 姜海华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7年第5期95-97,共3页
针对对氯氰苄生产废水中氰化物浓度较高,提出了次氯酸钠氧化法治理工艺。实践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废水中COD、氰化物等污染物指标能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要求,除氰效果明显,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对氯氰苄生产废水 氧化法处理 工程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