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不同肌肉组织的肌内脂肪含量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海波 官久强 +3 位作者 周建旭 廖晓鹏 郭冬生 罗晓林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77,共5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牦牛不同肌肉组织的肉品质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肌内脂肪(IMF)含量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选用4岁健康麦洼牦牛10头,屠宰后采集小黄瓜条、辣椒条和外脊测定IMF含量、剪切力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 本实验旨在研究牦牛不同肌肉组织的肉品质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肌内脂肪(IMF)含量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选用4岁健康麦洼牦牛10头,屠宰后采集小黄瓜条、辣椒条和外脊测定IMF含量、剪切力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基因表达水平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外脊的IMF含量显著高于小黄瓜条和辣椒条,小黄瓜条的剪切力显著高于辣椒条,且二者均显著高于外脊;外脊的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小黄瓜条和辣椒条,辣椒条的SCD1、SREBP-1、FAS、PPARγ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小黄瓜条,外脊的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和肉碱转移酶1(CPT-1)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小黄瓜条,外脊的CPT-1基因表达显著低于辣椒条,辣椒条的HSL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小黄瓜条;小黄瓜条的SCD1基因表达与IMF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辣椒条和外脊的SCD1基因表达与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小黄瓜条、辣椒条和外脊的HSL、CPT-1基因表达与IM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与小黄瓜条和辣椒条相比,外脊通过促进脂肪合成相关基因(SCD1、SREBP-1、FAS和PPARγ)的表达以及抑制脂肪分解相关基因(HSL和CPT-1)的表达,促进IMF沉积,提高牛肉嫩度,改善牦牛肉品质;并且SCD1、HSL和CPT-1基因可作为调控牦牛肌肉IMF形成的候选基因,为进一步揭示IMF沉积机制及优化牦牛肉品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肌内脂肪 基因表达 相关性
下载PDF
全放牧与舍饲育肥对牦牛肉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昌福 柏雪 +6 位作者 高彦华 唐善虎 郭春华 杨运南 江伟荣 董瑷榕 周建旭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8,共6页
比较了全放牧饲养与舍饲育肥2种饲养方式对牦牛肉的理化性质、营养品质以及安全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优质安全牦牛肉的生产和制定优质牦牛肉的评价标准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择4头舍饲育肥100 d、平均体重(243. 00±21. 43) kg的麦洼公... 比较了全放牧饲养与舍饲育肥2种饲养方式对牦牛肉的理化性质、营养品质以及安全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优质安全牦牛肉的生产和制定优质牦牛肉的评价标准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择4头舍饲育肥100 d、平均体重(243. 00±21. 43) kg的麦洼公牦牛和6头全放牧饲养、平均体重(297. 17±65. 65) kg的麦洼公牦牛,屠宰后取背最长肌与后腿半腱肌,测定其理化性质、营养品质及卫生安全指标。结果:舍饲育肥牦牛肉的pH_(24 h)显著高于全放牧牦牛肉(P<0. 05)、蒸煮损失率和红度值(a*值)极显著低于全放牧牦牛肉(P<0. 01),而2种饲养方式牦牛肉的pH_(45 min)及滴水损失、亮度值(L*值)和黄度值(b*值)无显著差异(P>0. 05),饲养方式对牦牛肉干物质、粗蛋白和灰分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 05);背肌和腿肌2个部位牦牛肉的理化指标及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 05);在卫生安全指标方面,2种饲养方式牦牛肉中均未检出兽药残留以及重金属铬、镉和汞,挥发性盐基氮以及重金属砷和铅的含量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研究表明,舍饲牦牛肉与放牧牦牛肉的营养品质无差异;舍饲牦牛肉有更高的pH_(24 h)值和更低的蒸煮损失,是更为优质的牦牛肉产品;两种方式生产的牦牛肉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均为优质安全的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舍饲育肥 放牧 麦洼牦牛 肉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