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黄素调控肥胖小鼠肝脏脂质及能量代谢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美宏 刘回民 +6 位作者 谢佳函 徐倩 王娇娇 吴熙 潘聪 郑明珠 刘景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38,共8页
目的:研究玉米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肝脏脂质及能量代谢调控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肥胖小鼠模型,饲喂不同剂量玉米黄素(40和20 mg/kg)干预4周,测定其体重、脂肪和肝脏组织质量;对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并检测肝脏... 目的:研究玉米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肝脏脂质及能量代谢调控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肥胖小鼠模型,饲喂不同剂量玉米黄素(40和20 mg/kg)干预4周,测定其体重、脂肪和肝脏组织质量;对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并检测肝脏组织中脂质代谢相关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酸转位酶(CD36),能量代谢相关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解偶联蛋白1(UCP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的基因表达及其对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玉米黄素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体重增加量、肝脏组织质量,降低肝脏组织脂代谢相关基因C/EBPα、SREBP1-c、ACC和CD36的表达,增加UCP1基因表达,低剂量组可显著激活AMPK信号通路。结论:玉米黄素可通过激活肝脏组织AMPK信号通路,下调AMPK靶基因C/EBPα、SREBP1-c、ACC和CD36的脂质合成基因表达水平,提高能量代谢UCP1基因水平,抑制肝脏脂质累积,并改善高脂饮食肥胖小鼠的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素 肥胖 高脂饮食 脂质代谢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油脂掺伪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蘅 胡毓元 +2 位作者 盖争艳 郭怡雯 郭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10,116,共7页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检测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多种品牌纯葡萄籽油以及其掺有其他食用油脂的掺伪葡萄籽油进行检测分析。研究表明, PCA可明显区分葡萄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稻米油的LF-NMR弛豫特征数据;并且PCA得分图上能...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检测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多种品牌纯葡萄籽油以及其掺有其他食用油脂的掺伪葡萄籽油进行检测分析。研究表明, PCA可明显区分葡萄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稻米油的LF-NMR弛豫特征数据;并且PCA得分图上能有效区分葡萄籽油中不同油脂的掺伪比例,掺伪比例越高区分效果越好,实验验证可靠。实验结果说明基于掺伪油脂的LF-NMR弛豫特征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可实现对其是否掺伪、掺伪比例快速、有效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LF-NMR) 主成分分析(PCA) 掺伪油脂 检测方法
下载PDF
预煎炸产品储藏复热过程中水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东森 杜蘅 +1 位作者 胡毓元 刘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7,共4页
以蒸汽湿热处理小麦后路粉为裹粉制备油炸平菇产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其低温储藏过程以及微波、烘烤复热过程中的水分分布及迁移情况,并测定复热后裹衣脆度。与市售国内外品牌裹粉制备的油炸平菇产品做对比,由水分分布及迁移变化情... 以蒸汽湿热处理小麦后路粉为裹粉制备油炸平菇产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其低温储藏过程以及微波、烘烤复热过程中的水分分布及迁移情况,并测定复热后裹衣脆度。与市售国内外品牌裹粉制备的油炸平菇产品做对比,由水分分布及迁移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热处理面粉作为裹粉储藏及复热过程中保水性较优异,油炸产品口感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热处理面粉 水分分布及迁移
下载PDF
棕榈油微胶囊化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全亮 马传国 +2 位作者 季敏 Ooi Cheng Keat Wong Soo Khwan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该文主要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酯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含油量为30%以上棕榈油微胶囊,并对制备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2.5%(单甘脂∶蔗糖酯=3∶7)、剪切乳化时间6 mi... 该文主要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酯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含油量为30%以上棕榈油微胶囊,并对制备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2.5%(单甘脂∶蔗糖酯=3∶7)、剪切乳化时间6 min、乳化温度为70℃、壁材∶芯材=1.5∶1、进风温度为180℃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包埋率为82.3%、含油量为32.9%的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微胶囊 粉末油脂 乳化
下载PDF
微胶囊化棕榈油的品质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全亮 马传国 +3 位作者 王化林 季敏 OIO Cheng Keat WONG Soo Khwan 《粮油食品科技》 2015年第1期38-42,共5页
以麦芽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为复配壁材、蔗糖脂肪酸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乳化剂制备棕榈油微胶囊,检测其基本理化指标,探讨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微粒微观结构及储藏稳定性。结果表明:自制微胶囊的含油量是38.21%,蛋白质含量是24.68%,自由... 以麦芽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为复配壁材、蔗糖脂肪酸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乳化剂制备棕榈油微胶囊,检测其基本理化指标,探讨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微粒微观结构及储藏稳定性。结果表明:自制微胶囊的含油量是38.21%,蛋白质含量是24.68%,自由下落堆积成锥体的休止角是36.1°,水溶解度是75.8%,所得微胶囊散落性良好,微观结构完整,表面结构光滑,形状呈球形或椭球形,微胶囊颗粒大小主要集中在0~40μm的范围内;热重分析表明,微胶囊热稳定性良好,高温对微胶囊品质影响较小;储藏实验表明,在贮藏过程中微胶囊化的棕榈油过氧化值增加量为6.5mmol/kg;红外谱图表明,在喷雾干燥过程中壁材与芯材未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制备的微胶囊成品具有良好的性能及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微胶囊 贮藏 品质分析
下载PDF
分子蒸馏分离提纯甘二酯中试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亚辉 马传国 +5 位作者 王伟 王化林 殷俊俊 裴梦雪 计晓曼 郑淑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58,共4页
研究了中试分子蒸馏分离提纯甘二酯的工艺方法。棕榈油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中试分子蒸馏设备蒸馏,得到重相与轻相。轻相主要是甘二酯,重相主要是甘三酯。通过进料量、温度及刮膜转速的控制可以得到纯度70%以上的甘二酯。研究结果表明,在... 研究了中试分子蒸馏分离提纯甘二酯的工艺方法。棕榈油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中试分子蒸馏设备蒸馏,得到重相与轻相。轻相主要是甘二酯,重相主要是甘三酯。通过进料量、温度及刮膜转速的控制可以得到纯度70%以上的甘二酯。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220℃、压力0.01 Pa、进料量10 L/h、蒸发器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通过脱气,薄膜蒸发与短程蒸馏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甘二酯。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TLC–FID)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RP–HPLC–ELSD)分别分析测定了棕榈油以及轻相、重相中甘油酯的含量,并进行了对比;用气相色谱分析了棕榈油以及轻相、重相脂肪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试 薄膜蒸发 分子蒸馏 甘油二酯 甘油三酯
下载PDF
玉米重组米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娜 修琳 +4 位作者 张浩 李晟 亓伟华 解慧 刘景圣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92,共7页
利用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方式干燥玉米重组米,选取物料厚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热风风速、热风温度和热风时间6个因素,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优化干燥过程。结果表明:物料厚度6 mm、微波时间6 min、微波功率1800 W、热风风速1 m/... 利用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方式干燥玉米重组米,选取物料厚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热风风速、热风温度和热风时间6个因素,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优化干燥过程。结果表明:物料厚度6 mm、微波时间6 min、微波功率1800 W、热风风速1 m/s和热风温度40℃和热风时间15 min为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干燥速率为0.57 kg/kg·min、爆腰率为5%和感官评定为87。微波-热风联合干燥适用于玉米重组米干燥,是较快速、产品品质较好的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重组米 微波 热风 联合干燥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原文传递
杂粮营养粉挤压工艺优化及加工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晟 许秀颖 +1 位作者 李浩 刘景圣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92,共6页
主要针对一种杂粮营养粉(小麦粉40%,玉米粉30%,绿豆粉25%,荞麦粉5%)进行双螺杆挤出工艺研究,通过对其糊化度、糊化特性、面团质构、颜色分析和感官评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响应曲面的中心组合设计确定工艺条件为:螺杆转速245 r/m... 主要针对一种杂粮营养粉(小麦粉40%,玉米粉30%,绿豆粉25%,荞麦粉5%)进行双螺杆挤出工艺研究,通过对其糊化度、糊化特性、面团质构、颜色分析和感官评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响应曲面的中心组合设计确定工艺条件为:螺杆转速245 r/min,机筒温度163℃,物料水分21%。在此条件下糊化度为94.91%。优化后的粉糊化特性值均有所降低,面团硬度小,加工特性有了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营养粉 双螺杆 挤压技术
原文传递
热处理小麦粉制备煎炸食品裹糊专用粉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东森 杜蘅 +2 位作者 刘钰 胡毓元 杨磊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50,63,共6页
配麦磨粉得到三路粉流,将后路粉、中路粉、前路粉以质量分数分别为80%、8%、12%的比例混合通过蒸汽喷淋调质、桨叶式滚筒干燥机热处理后得到小麦裹糊专用粉,其优化工艺条件为:蒸汽量35 m3/h,蒸汽处理时间60 s,干燥温度120℃,处理时间6 m... 配麦磨粉得到三路粉流,将后路粉、中路粉、前路粉以质量分数分别为80%、8%、12%的比例混合通过蒸汽喷淋调质、桨叶式滚筒干燥机热处理后得到小麦裹糊专用粉,其优化工艺条件为:蒸汽量35 m3/h,蒸汽处理时间60 s,干燥温度120℃,处理时间6 min,同时选取市售裹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灰分含量较高的后路粉为主要原料经湿热处理后能得到品质较好的裹糊专用粉,为小麦磨粉工业中的次粉深加工、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提供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粉 热处理工艺 裹糊专用粉
原文传递
婴幼儿麦胚米粉配方及其冲调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胡毓元 杜蘅 +2 位作者 李婕妤 郭怡雯 马传国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4-47,共4页
设计一款适合于婴幼儿的麦胚米粉,主料是大米和脱脂小麦胚芽。试验以溶解度指数(DSI)和结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主料的配比和辅料的添加量,并研究了粒度、冲调水温、冲调比例和冲调方法对婴幼儿麦胚米粉冲调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大... 设计一款适合于婴幼儿的麦胚米粉,主料是大米和脱脂小麦胚芽。试验以溶解度指数(DSI)和结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主料的配比和辅料的添加量,并研究了粒度、冲调水温、冲调比例和冲调方法对婴幼儿麦胚米粉冲调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大米和脱脂小麦胚芽的比例为70%:30%,蔗糖浓度为10%,粒度为80~100目,冲调水温为50℃~60℃时,冲调料水比为1:4(g/mL),麦胚米粉具有最佳的冲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米粉 脱脂小麦胚芽 配方设计 冲调性
原文传递
鼠李糖乳杆菌LGG上清液改善急性酒精性脂肪肝损伤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敏 宋秋梅 +4 位作者 张予心 张静晨 武岩峰 张晓蕾 王玉华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1-45,共5页
主要探讨了鼠李糖乳杆菌上清液对急性酒精引起的酒精性脂肪肝变性和肝损伤的作用。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酒精组、鼠李糖乳杆菌上清液干预组和鼠李糖乳杆菌菌体细胞干预组,对小鼠进行急性酒精或等热量麦芽糊精灌胃后,通过检测... 主要探讨了鼠李糖乳杆菌上清液对急性酒精引起的酒精性脂肪肝变性和肝损伤的作用。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酒精组、鼠李糖乳杆菌上清液干预组和鼠李糖乳杆菌菌体细胞干预组,对小鼠进行急性酒精或等热量麦芽糊精灌胃后,通过检测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评价鼠李糖乳杆菌上清液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鼠李糖乳杆菌上清液能够改善肝脏脂肪堆积情况,降低肝脏中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血清转氨酶活性。表明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上清液能够改善急性酒精引起的肝脏脂肪堆积和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酒精 肝脏损伤
原文传递
热处理面粉在裹粉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东森 胡毓元 +2 位作者 杜蘅 刘钰 杨磊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7,共4页
以市售的小麦粉为原料,运用流化床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对面粉进行热处理。研究热处理条件对面粉的基本理化指标、冷糊黏度和糊化特性的影响。同时,选取市售裹粉进行对比,通过考察产品的挂糊量、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选择出最优的热处... 以市售的小麦粉为原料,运用流化床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对面粉进行热处理。研究热处理条件对面粉的基本理化指标、冷糊黏度和糊化特性的影响。同时,选取市售裹粉进行对比,通过考察产品的挂糊量、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选择出最优的热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利用流化床在130℃处理10 min得到的热处理面粉制得的裹粉具有更好的品质特性,且制得的油炸产品最受人们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小麦粉 裹粉 品质特性
原文传递
鼠李糖乳杆菌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玉华 贾冬梅 +3 位作者 华晓曼 刘俊梅 代伟长 王雨珊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28,共7页
来源于肠道内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内毒素是促成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益生菌已成功用于处理酒精引起的与消化道泄露和内毒素增加相关的动物肝损伤模型及患者。其机制目前不明确。为探讨其机制,对C57BJ/6N小鼠用含5%酒精的... 来源于肠道内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内毒素是促成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益生菌已成功用于处理酒精引起的与消化道泄露和内毒素增加相关的动物肝损伤模型及患者。其机制目前不明确。为探讨其机制,对C57BJ/6N小鼠用含5%酒精的Lieberde Carli饲料饲喂8周,在最后2周添加鼠李糖乳杆菌(B10)发酵液,结果 B10发酵液修复了酒精引起的肠道通透性的显著增加,显著降低了酒精引起的肝脏脂肪积累和转氨酶增加。在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酒精引起小鼠肠道缺氧诱导因子(HIF)表达及其靶向蛋白(小肠屏障保护蛋白三叶草因子ITF、黏液素MUC1和p-糖蛋白等)表达明显下降,B10发酵液可显著提高HIF及其靶向蛋白ITF、MUC1和p-糖蛋白等表达。结论 :B10发酵液的积极作用与HIF有直接的关系,B10发酵液作用缺氧诱导因子,修复酒精引起的小肠屏障保护因子表达降低,对改善酒精性肝损伤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B10发酵液 肠道功能 慢性酒精肝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