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版《中医基础理论》的编写思路与改革设想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广仁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教材 编写思路 改革设想
下载PDF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经验谈
2
作者 马月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年第6期157-158,共2页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也是学好中医其他理论课和临床各科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不仅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使中医学理论得到继承和发展,进而使中医药走向现代化也具...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也是学好中医其他理论课和临床各科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不仅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使中医学理论得到继承和发展,进而使中医药走向现代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如何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总结出如下经验,如有不妥之处,尚望同道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经验
下载PDF
论中医情志理论形成的思想基础
3
作者 马月香 《国医论坛》 2010年第2期13-14,共2页
当今社会,人们面临多种机遇和挑战,巨大的心理压力打破了人们昔日贫穷、简朴但却比较平静的生活,心理波澜和观念冲突逐渐增多,由情绪调节不良所致的心理疾患及心身疾病在疾病谱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重,已成为中西医学共同关注的焦点... 当今社会,人们面临多种机遇和挑战,巨大的心理压力打破了人们昔日贫穷、简朴但却比较平静的生活,心理波澜和观念冲突逐渐增多,由情绪调节不良所致的心理疾患及心身疾病在疾病谱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重,已成为中西医学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医学蕴含着情志与健康尤其与疾病关系的深刻认识,在防治情志病证方面愈加显示出其独特性、优越性和超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情志理论 思想基础
下载PDF
中医情志理论源流探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月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9期1838-1840,共3页
对中医情志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探讨,认为先秦文化为中医情志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黄帝内经》构筑了中医情志理论基本框架;后世医家对中医情志理论不断给予补充和发展。
关键词 中医情志理论 源流
下载PDF
关于中医气学理论结构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广仁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0-21,共2页
对中医气学理论结构中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认为人体之气的最高层次是一身之气,而非元气;正气是一身之气与邪气相对时的称谓;营卫二气应按其分布部位、构成成分和相应功能确定内涵;脏腑之气由脏腑之精所化生,由一身之气按不同的成分... 对中医气学理论结构中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认为人体之气的最高层次是一身之气,而非元气;正气是一身之气与邪气相对时的称谓;营卫二气应按其分布部位、构成成分和相应功能确定内涵;脏腑之气由脏腑之精所化生,由一身之气按不同的成分比分化到不同的部位所构成,因而具有相对特异的运动趋向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学理论 中医 邪气 分布部位 营卫 脏腑 元气 比分 结论 趋向
下载PDF
先秦文化对中医“治未病”理论构建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月香 高慧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7期1174-1175,共2页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但“治未病”思想蕴涵于中国先秦文化之中,《周易》所蕴涵的哲理,以及...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但“治未病”思想蕴涵于中国先秦文化之中,《周易》所蕴涵的哲理,以及“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所涵载的独特思维方式和丰富思想内涵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形成的思想根源。现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化 中医情志理论 构建
下载PDF
浅论中医学理论的发展目标和创新思路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广仁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年第5期322-325,共4页
讨论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目标和创新思路。提出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总目标是实现中医学理论的现代化 ,其分目标主要是 :①中医学理论范畴中基本概念的规范化 ;②证候  概念的规范化及其微观指标的确定 ;③将中医学的相关概念独立于古代哲... 讨论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目标和创新思路。提出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总目标是实现中医学理论的现代化 ,其分目标主要是 :①中医学理论范畴中基本概念的规范化 ;②证候  概念的规范化及其微观指标的确定 ;③将中医学的相关概念独立于古代哲学概念并确立其自然科学的属性 ;④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 ;⑤传统理论的改造与新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是 :①明确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并融入大量人文社科知识的医学科学 ;②正确认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继承与创新并行的发展思路 ;③科学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理论和概念的影响 ;④积极推动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概念和术语的规范化进程。提出了中医学理论创新和基本概念规范化应遵循的 4条原则 :①该理论和概念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有明确记载 ;②临床应用性或科研应用性强 ;③与其上下游及相关理论和概念的逻辑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理论 发展目标 创新思路 “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
下载PDF
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理论源流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月香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8,共2页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致情志病证日渐增多。深入挖掘和探讨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的理论源流,对于防治困扰当今社会的情志病证,具有重要意义。先秦诸子从修身养性出发,对情志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致情志病证日渐增多。深入挖掘和探讨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的理论源流,对于防治困扰当今社会的情志病证,具有重要意义。先秦诸子从修身养性出发,对情志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虽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但它所蕴涵的"心身合一"思想成为中医学情志理论发生、发展的文化与思想根源,对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医的奠基之作——《内经》,在秉承先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化 情志病证 理论源流
下载PDF
中医学的阴气、阳气概念辨析 被引量:55
9
作者 孙广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45-647,共3页
检出《黄帝内经》160篇中有关“阴气”、“阳气”的所有记述,分析和归纳出《黄帝内经》中阴气、阳气的基本涵义:阴气与阳气相对待而言,阴气指人体内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气,阳气是指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气;阴气... 检出《黄帝内经》160篇中有关“阴气”、“阳气”的所有记述,分析和归纳出《黄帝内经》中阴气、阳气的基本涵义:阴气与阳气相对待而言,阴气指人体内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气,阳气是指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气;阴气有时指人体的在内或在下之气,阳气有时指人体的在外或在上之气;阴气在自然界主要指寒凉之气,阳气在自然界主要指温热之气。并在此基础上,推出阴气与阳气的基本概念:阴气是一身之气中具有寒凉、抑制特性的部分,是人体内具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敛聚等作用和趋向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阳气是一身之气中具有温热、兴奋特性的部分,是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和趋向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阴气与阳气的对立互根关系适用于阐释寒热性或动静失常性病证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气 阳气 概念 辨析
下载PDF
《黄帝内经》有关情志理论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月香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本文对《内经》有关情志理论的论述进行了总结,认为《内经》在汲取先贤有关情志认识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与中医学固有理论和经验相结合,对中医情志理论形成了系统认识。主要包括情志与脏腑的关系、情志致病规律以及对情志病症的防治等方面。
关键词 《内经》 情志理论 科学内涵
下载PDF
中医学精概念的内涵释义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孙广仁 于少泓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5期560-561,共2页
讨论了中医学精概念中的几个问题 ,指出中医学的精是指人体之精 ,而非古代哲学中的宇宙本原之精气 ;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是两个内涵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概念 ,精是生命的本原 ,气是生命的维系 ,与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是一个同一的概念有别 ... 讨论了中医学精概念中的几个问题 ,指出中医学的精是指人体之精 ,而非古代哲学中的宇宙本原之精气 ;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是两个内涵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概念 ,精是生命的本原 ,气是生命的维系 ,与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是一个同一的概念有别 ;人体内一般意义的精 ,有别于血和津液的一类液态精华物质 ,涵括生殖之精 ;生殖之精与先天之精在概念上是有别的 ;五脏皆藏精 ,五脏之精由其特定的成分构成、存在形式和功能 ;肾精是五脏之精之一 ,不能替代五脏之精或一身之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内涵 人体之精 人体之气 五脏之精 肾精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下载PDF
两种精气生命说对体质理论构建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广仁 《天津中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304-306,共3页
讨论了中医学的精气生命说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生命说对中医学体质理论构建的影响,指出人体之精是人类个体体质形成的根本和基础,而人体之气在个体体质的形成和改造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代哲学的精气生命说是中医学整体观念构... 讨论了中医学的精气生命说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生命说对中医学体质理论构建的影响,指出人体之精是人类个体体质形成的根本和基础,而人体之气在个体体质的形成和改造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代哲学的精气生命说是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思想基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类个体或人群体质的形成和改造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气生命说 体质 人体之精 人体之气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整体观念
下载PDF
对气学理论有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利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166-169,共4页
从对中医学经典著作的研究入手,对气学理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对精气、血气、元气等的分析,说明了气概念从哲学向医学的转化过程。其次在划定医学之气与哲学之气的界线、区分生命物质和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说明了物质性... 从对中医学经典著作的研究入手,对气学理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对精气、血气、元气等的分析,说明了气概念从哲学向医学的转化过程。其次在划定医学之气与哲学之气的界线、区分生命物质和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说明了物质性气与功能性气之间的关系,划分了物质性气的层次性。最后,在对气的各种概念比较之后,选择了最有代表性意义的气概念作为气实质研究的对象,并借助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说明了气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 理论研究
下载PDF
论中医预防学的概念与研究范畴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昭纯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92-95,共4页
中医预防学历来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中医养生学和康复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医治则治法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中医预防学理论有被分化解体的趋势。因此认为,有必要建立和规范“中医预防学”的概念,明确其... 中医预防学历来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中医养生学和康复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医治则治法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中医预防学理论有被分化解体的趋势。因此认为,有必要建立和规范“中医预防学”的概念,明确其基本内容,界定其研究范畴。文中对中医预防学的基本概念、中医预防与治则治法、养生、康复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从八个方面论述了中医预防学的研究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预防学 概念 研究范畴
下载PDF
浅谈体质在异病同证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博 孙广仁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3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异病同证” 体质学说 疾病过程 辨证论治 “证” 中医学
下载PDF
肝主疏泄理论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凤琴 《国医论坛》 2008年第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肝主疏泄 疏泄太 疏泄不及 疏肝 舒肝
下载PDF
对《内经》理论研究突破点的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迟华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11-14,共4页
《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内经》理论研究的突破点亦即中医学理论研究的突破点。《内经》理论的特色是:以朴素的“古三说”即元气说、阴阳说、五行说为基本内容,是多学科知识的总汇。立足《内经》理论体系形成时的思维方法,推... 《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内经》理论研究的突破点亦即中医学理论研究的突破点。《内经》理论的特色是:以朴素的“古三说”即元气说、阴阳说、五行说为基本内容,是多学科知识的总汇。立足《内经》理论体系形成时的思维方法,推测《内经》理论研究的突破点应在研究方法上,认为应用“思路还原”研究法,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取代朴素的“古三说”,加强多学科研究,或许能有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理论研究 突破点 研究方法 中医学
下载PDF
浅析阴阳升降理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郝银丽 王玉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23期135-135,共1页
阳主升,阴主降,这是阴阳的本性,阳降阴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物的必要条件,这并不与阳升阴降相悖,这是阴阳互藏的结果。人体和自然界中这两种阴阳运动同时存在,维持着阴阳平衡。
关键词 阴阳学说 阴阳平衡
下载PDF
《中医基础理论》自学指导
19
作者 孙广仁 《自考.职教.成教》 2001年第2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自学指导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习技巧 知识点 学习重点
原文传递
如何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内容及特色
20
作者 魏凤琴 《自考.职教.成教》 2002年第7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习重点 自学辅导 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