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眼上转不足的临床研究和治疗进展
1
作者 唐凯 卢秀珍 毕宏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64-769,共6页
单眼上转不足(MED)是由麻痹、限制或混合因素引起眼球上转功能缺陷,患眼向正上、鼻上和颞上方运动均受限,常伴下斜视和上睑下垂,既往又称为双上转肌麻痹(DEP)。除了负责上转的肌肉麻痹,下直肌限制和核上性病变也可参与其发病。Knapp术... 单眼上转不足(MED)是由麻痹、限制或混合因素引起眼球上转功能缺陷,患眼向正上、鼻上和颞上方运动均受限,常伴下斜视和上睑下垂,既往又称为双上转肌麻痹(DEP)。除了负责上转的肌肉麻痹,下直肌限制和核上性病变也可参与其发病。Knapp术曾是最常用的MED术式。但当存在下直肌限制时,需首先减弱下直肌,再分期行Knapp术以避免眼前节缺血的发生,因而促生了其他的改良手术方式,如单条外直肌或内直肌转位术、部分肌腱转位术以及肌腹转位术等。根据麻痹或限制的病因进行MED的分型鉴别,对于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MED的临床特征、分型以及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肌 眼球运动障碍 眼肌麻痹 先天性颅神经失调 眼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被引量:3
2
作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13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 毕宏生 谢立科 王宁利 陈小鸟 何明光 胡媛媛 吕帆 彭清华 宋继科 魏文斌 赵明威 周行涛 卓业鸿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4,共22页
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为了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结合诊断、分类、预防和控制等方法,提高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水平和效果,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汇集相关专家,严格按照循证医学方法学,... 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为了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结合诊断、分类、预防和控制等方法,提高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水平和效果,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汇集相关专家,严格按照循证医学方法学,调研和构建临床问题,检索、筛选、提取和综合证据,通过专家共识形成推荐意见,最终征求专家意见并通过审查,形成与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结合防控相关的诊疗指南。本指南从有效延缓健康儿童青少年发生近视、避免假性近视发展为真性近视、延缓低度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预防和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等方面,提出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控制推荐意见,涵盖用眼行为监测与矫正,针刺或经皮穴位电刺激、光学、药物等预防和控制近视发生和发展技术等内容,以供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临床及科研实践中参考和使用,也可作为近视、假性近视、近视临床前期或健康人群自我预防的健康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中西医结合疗法 诊疗准则(主题)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角膜e值对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徐倩 胡媛媛 +5 位作者 温莹 柳国雍 杨志鹏 张诚诚 丁美华 毕宏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0-336,共7页
目的探讨角膜e值对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8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并坚持戴镜满2年的近视眼患者1 563例(1 563只眼), 其中男性737例, 女性826例,... 目的探讨角膜e值对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8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并坚持戴镜满2年的近视眼患者1 563例(1 563只眼), 其中男性737例, 女性826例, 年龄为(10.84±2.13)岁。根据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的角膜e值参数是否>0.5, 将患者分为低e值组425例和高e值组1 138例。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父母近视眼情况, 以及戴镜前的等效球镜度数(SE)、眼轴长度、角膜e值等数据。比较患者戴镜后1年和2年的眼轴长度变化量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点染发生率的差异。以眼轴长度变化量为因变量建立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分析眼轴长度变化量与基线角膜e值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 563例近视眼患者基线SE为(-3.05±1.30)D。低e值组和高e值组患者戴镜1年后眼轴长度变化量分别为(0.20±0.19)和(0.24±0.20)mm, 戴镜2年后则分别为(0.38±0.25)和(0.43±0.27)mm,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戴镜1年后角膜点染的发生率分别为9.2%(39/425)和14.1%(160/1 138), 戴镜2年则分别为15.8%(67/425)和21.8%(248/1 13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调整父母近视眼情况、年龄、SE和基线眼轴长度后, 基线角膜e值与戴镜后1年和2年的眼轴长度变化量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角膜e值为影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效果的独立因素, 角膜e值越小,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长越慢, 对于近视眼的控制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接触镜 角膜地形图 轴长度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1990至2019年中国屈光不正疾病负担现状及趋势分析
4
作者 郭景洵 殷宏坡 +4 位作者 郭子睿 陈建华 刘佩佩 吴建峰 毕宏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2-831,共10页
目的探讨中国1990至2019年屈光不正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为制定合理的屈光不正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 提取中国1990至2019年屈光不正患病、伤残损失生命年(YLD)等数据并计算其标化率, 统计... 目的探讨中国1990至2019年屈光不正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为制定合理的屈光不正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 提取中国1990至2019年屈光不正患病、伤残损失生命年(YLD)等数据并计算其标化率, 统计屈光不正流行趋势及年龄、时期、性别趋势, 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1990至2019年中国屈光不正患病例数、患病率、YLD率均上升, 与全球变化趋势一致, 但增幅均高于全球水平;标化患病率、标化YLD率均下降, 与全球变化趋势一致, 但降幅均低于全球水平;女性患病及YLD各指标值均大于男性。中国屈光不正患病率和YLD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 屈光不正的高年龄组患病率、YLD率总体高于低年龄组, 1990年总体、男性和女性患病率、YLD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70岁组, 最低的均是<5岁的人群, 屈光不正的疾病负担增幅最大的年龄段为15~49岁人群, 2019年与1990年一致。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1990至2019年中国屈光不正标化患病率与标化YLD率变化趋势呈阶段性波动变化。其中, 标化患病率1990至2001年、2001至2014年、2014至2017年和2017至2019年总体分别上升0.765%、下降0.963%、上升4.214%和下降3.029%;标化YLD率1990至1995年、1995至2000年、2000至2014年、2014至2017年和2017至2019年总体分别下降0.113%、上升2.252%、下降1.102%、上升4.326%和下降5.090%。结论我国屈光不正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YLD率呈下降趋势, 降幅均小于全球平均水平, 但疾病负担仍较重。中国屈光不正患病率、YLD率的性别间差异明显, 女性大于男性;此外, 年龄尤其是人口老龄化或是屈光不正患病率、YLD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群的屈光不正防治力度, 50岁以下人群逐年上升的屈光不正的疾病负担需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患病代价 患病率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的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毕宏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89,共4页
高度近视眼患者白内障发生早且发展快,是导致高度近视眼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多需要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但高度近视眼患者因眼部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且需要考虑双眼平衡等情况,在人工晶状体(IOL)类型的选择、目标屈光... 高度近视眼患者白内障发生早且发展快,是导致高度近视眼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多需要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但高度近视眼患者因眼部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且需要考虑双眼平衡等情况,在人工晶状体(IOL)类型的选择、目标屈光度数设定等方面面临更多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针对使用单焦点还是多焦点IOL、术后双眼目标屈光状态设计以及IOL尺寸、材质选择等临床焦点进行讨论,以供同行探讨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白内障 晶体 人工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手术围手术期全程管理
6
作者 毕宏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6-400,共5页
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发生早、发展快,是导致高度近视眼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多需要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但高度近视眼患者眼部多伴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性改变,更易出现屈光状态意外、后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手术并发症,因此... 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发生早、发展快,是导致高度近视眼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多需要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但高度近视眼患者眼部多伴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性改变,更易出现屈光状态意外、后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手术并发症,因此手术风险远高于单纯白内障。本文针对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手术时机、术前管理、预防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手术 高度近视眼 近视眼患者 视网膜脱离 病理性改变 后发性白内障 合并白内障 屈光状态
原文传递
小矫正区角膜塑形镜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长期防控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鑫令 林潇 +2 位作者 赵良慧 蔡涛 杜显丽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4-451,共8页
目的探讨小矫正区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的特点及其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长期防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行角膜塑形矫正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65例(65只眼)。将患... 目的探讨小矫正区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的特点及其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长期防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行角膜塑形矫正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65例(65只眼)。将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法随机分为小矫正区组和常规组,分别配戴小矫正区设计和常规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于戴镜前及戴镜后6、12、18个月检查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眼轴长度,并进行Pentacam角膜地形图检查,采用Matlab软件计算患者的角膜矫正区面积及直径。结果最终60例(60只眼)近视眼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为(10.40±1.01)岁;等效球镜度数为(-2.88±0.42)D。小矫正区组和常规组各30例。矫正后不同时间2个组裸眼视力和等效球镜度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12、18个月,常规组眼轴长度增长量分别为(0.16±0.09)、(0.28±0.17)和(0.37±0.20)mm;小矫正区组则分别为(0.06±0.05)、(0.12±0.10)和(0.18±0.14)mm,分别为常规组的37.50%、42.86%和48.64%。常规组和小矫正区组的角膜矫正区面积分别为(6.98±0.89)和(5.36±0.73)mm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戴镜18个月后的眼轴长度增长量与戴镜时的年龄呈负相关(P<0.05),与角膜矫正区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瞳孔直径和等效球镜度数无相关性(P均>0.05)。2个组各有3例(10%)患者戴镜后出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干眼等较轻的不良反应,于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与常规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相比,小矫正区设计角膜塑形镜在角膜表面塑形出的光学矫正区更小,能够显著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眼进展;其安全性与常规设计角膜塑形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接触镜 轴长度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