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托吡酯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薛彦忠 聂成福 张志敏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9-381,共3页
目的 :观察新型抗癫痫药托吡酯 (妥泰 )添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脑电图 (EEG)变化。方法 :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 ,对 47例经临床和EEG确诊的癫痫患者在原有抗癫痫药物治疗不变的基础上 ,添加妥泰治疗 ,初始剂量为 5 0mg·d-... 目的 :观察新型抗癫痫药托吡酯 (妥泰 )添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脑电图 (EEG)变化。方法 :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 ,对 47例经临床和EEG确诊的癫痫患者在原有抗癫痫药物治疗不变的基础上 ,添加妥泰治疗 ,初始剂量为 5 0mg·d-1,2周后为 10 0mg·d-1,分 2次服用 ,维持剂量 2 0 0~ 40 0mg·d-1。以治疗前 3个月的发作频度和EEG改变为基础 ,治疗 3和 6个月后 ,分别观察发作频度和EEG的变化 ,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 :添加妥泰治疗 3和 6个月后 ,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尤以治疗 6个月后显著 (P <0 .0 1)。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 )分别为 6 1.70 %和 82 .98% ,差异显著 (P <0 .0 1) ;EEG异常率 (高度和中度不正常 )也由原来的 2 3 .4%和 2 5 .5 %变为治疗 3和 6个月后的 17.0 %和 19.1%以及 0和 10 .6 % ,总异常率由原来的 70 .2 %下降至 5 9.6 %和 2 9.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妥泰作为一种辅助抗癫痫药物 ,不仅能明显减少癫痫的发作频度 ,使EEG异常率显著降低 ,而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癫痫 脑电图 神经抑制 临床试验
下载PDF
高血糖与脑梗死 被引量:10
2
作者 薛彦忠 李丽 张志敏 《新医学》 1997年第7期388-389,共2页
高血糖与脑梗死山东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神经科薛彦忠李丽张志敏综述郝培来审校学者已发现脑血管病病人血糖增高[1,2]。脑梗死病人血糖增高可加重脑损害亦已被认识。然而,对脑梗死时高血糖的原因,高血糖加重脑损害的机制及其防治... 高血糖与脑梗死山东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神经科薛彦忠李丽张志敏综述郝培来审校学者已发现脑血管病病人血糖增高[1,2]。脑梗死病人血糖增高可加重脑损害亦已被认识。然而,对脑梗死时高血糖的原因,高血糖加重脑损害的机制及其防治尚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作者结合近年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高血糖 病因
下载PDF
太极通天液及丹参口服液对偏头痛病人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薛彦忠 项建平 王立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太极通天液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放免法测定太极通天液治疗前后偏头痛病人血浆 β 内啡肽的含量 ,并与丹参口服液比较。结果 :太极通天液组不但临床疗效优于丹参口服液组 ,而且血浆β 内啡肽水平明显增高 ,有统... 目的 :探讨太极通天液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放免法测定太极通天液治疗前后偏头痛病人血浆 β 内啡肽的含量 ,并与丹参口服液比较。结果 :太极通天液组不但临床疗效优于丹参口服液组 ,而且血浆β 内啡肽水平明显增高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血浆β 内啡肽含量升高程度与偏头痛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太极通天液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中的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通天液 丹参口服液 偏头痛 Β-内啡肽
下载PDF
太极通天液防治偏头痛的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薛彦忠 王立学 项建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9期623-624,共2页
目的:观察太极通天液对偏头痛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双盲对照法观察180 例偏头痛患者口服太极通天液和丹参口服液前后头痛的发作频度、持续时间及头痛指数的变化,观察期为3 个月。结果:太极通天液组头痛指数在第1 个月即... 目的:观察太极通天液对偏头痛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双盲对照法观察180 例偏头痛患者口服太极通天液和丹参口服液前后头痛的发作频度、持续时间及头痛指数的变化,观察期为3 个月。结果:太极通天液组头痛指数在第1 个月即显著下降( P< 0 .01) ,头痛频度和持续时间也较丹参口服液组明显改善,均在3 个月时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太极通天液为防治偏头痛的良好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太极通天液 中医药疗法 双盲对照研究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脉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振宇 赵志荣 +1 位作者 张玉珍 公伟宏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液中脂类成分及脉压的关系。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及测量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斑块情况 ,同时抽血检查血脂及载脂蛋白、测定脉压 ,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 13 0例健康人对照。...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液中脂类成分及脉压的关系。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及测量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斑块情况 ,同时抽血检查血脂及载脂蛋白、测定脉压 ,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 13 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脂及载脂蛋白除载脂蛋白A1 、HDL C降低外 ,其它均正常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载蛋白A1 呈强负相关 ;随着脉压的增加 ,IMT也逐渐增厚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载脂蛋白A1 、H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脉压 相关性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及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会厂 冯美香 +3 位作者 聂成福 李松奎 沈兆宏 李丽 《中华理疗杂志》 2000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内皮素(ET) 含量的影响。方法 60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UBIO 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各30 例,采用放免法分别测定...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内皮素(ET) 含量的影响。方法 60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UBIO 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各30 例,采用放免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0 d 后TNF、ET 含量。结果 UBIO组治疗前TNF、ET 含量分别为(0.98±0 .56)ng/ml、(74 .86 ±25 .72)pg/ml,治疗20 d 后TNF、ET 含量显著下降,分别为(0.61±0.45)ng/ml、(56 .32 ±21.33)pg/ml( P< 0 .01) ,而常规治疗组下降无显著性(P> 0.05) 。结论 UBIO 能从多方面干预TNF、ET 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肿瘤坏死因子 内皮素 光量子疗法 UBIO
下载PDF
噻氯匹定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
7
作者 李丽 袁峰 +1 位作者 李松奎 王丽莉 《医药导报》 CAS 1999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观察噻氯匹定治疗急性脑梗死后临床体征及各项实验检查指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口服噻氯匹定250mg/d,共21天;对照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d,共21天。其余治疗两组相同。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21天神经功能缺... 目的:观察噻氯匹定治疗急性脑梗死后临床体征及各项实验检查指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口服噻氯匹定250mg/d,共21天;对照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d,共21天。其余治疗两组相同。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作血液流变学各项目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和出血时间均有显著变化,但治疗组更为显著,全血粘度、白细胞计数也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噻氯匹定治疗脑梗死优于肠溶阿司匹林,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氯匹定 肠溶阿司匹林 脑梗塞 治疗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学诊断和治疗
8
作者 薛彦忠 张传汶 +3 位作者 李明军 黄宝荣 聂成福 郭仕峰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9期775-778,共4页
目的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病因学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方法 :对 2 3例经临床确诊 (病史、体格检查、腰穿和脑CT)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先进行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 ,明确发病原因 (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抑或其它 ?)。由神... 目的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病因学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方法 :对 2 3例经临床确诊 (病史、体格检查、腰穿和脑CT)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先进行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 ,明确发病原因 (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抑或其它 ?)。由神经内科医生、介入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和病人情况 (经济状况、自身条件和认识水平等 )进行评估 ,以决定治疗方案 (介入治疗 ?手术夹闭 ?抑或内科保守治疗 ?)。结果 :经DSA发现 ,2 3例中 2 0例有脑动脉瘤 ,2例为多发 ;共计 2 2个动脉瘤 ,18个动脉瘤位于Wills环 (占 81.8%) ,7个位于前交通动脉 (31.8%) ,11个位于后交通动脉(5 0 %) ,多发动脉瘤 2例 (8%)。 10例行手术治疗 ,6例行介入治疗 ,7例内科保守治疗 ,除 2例死亡外 ,2 1例均痊愈。结论 :颅内动脉瘤是SAH的最常见原因 ,动脉瘤多位于前、后交通动脉 ,常为单发的中小动脉瘤。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 ,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学 治疗
下载PDF
眼球同向偏视与大脑半球卒中 被引量:3
9
作者 郝培来 薛房忠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6年第6期343-344,共2页
文章对大脑半球率中时眼球同向偏视(conjugate eye deviation,CED)的发生率、相关部位和发生机制,CED支配的不对称性和持续时间、CED与视觉空间注意和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综述。认为CED不仅有确切的定位作用,而且是大脑半球卒中患者预后不... 文章对大脑半球率中时眼球同向偏视(conjugate eye deviation,CED)的发生率、相关部位和发生机制,CED支配的不对称性和持续时间、CED与视觉空间注意和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综述。认为CED不仅有确切的定位作用,而且是大脑半球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同向偏视 大脑半球 脑卒中
下载PDF
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区脑梗塞的临床和CT对照分析
10
作者 郝培来 薛彦忠 +3 位作者 李松奎 武传华 武玉坤 马乐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年第2期68-71,共4页
报告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区脑梗塞84例,其中腔隙性脑梗塞(Lacunae infarction,LI)59例,分水岭梗塞(Watershed infarction,WI)25例。结合文献就两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和放射冠区传导束的排列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高血压... 报告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区脑梗塞84例,其中腔隙性脑梗塞(Lacunae infarction,LI)59例,分水岭梗塞(Watershed infarction,WI)25例。结合文献就两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和放射冠区传导束的排列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高血压是二者共同的、主要的病因,放射冠区锥体束的排列顺序与躯体存在定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放射冠 CT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临床误诊原因探讨
11
作者 公伟宏 王福俊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SSST)的诊断及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对 14例SSST的临床资料及临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进行性头痛为SSST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原因不明及不能恰当地分析CT所见 (大脑皮层静...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SSST)的诊断及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对 14例SSST的临床资料及临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进行性头痛为SSST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原因不明及不能恰当地分析CT所见 (大脑皮层静脉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出血、梗塞、脑水肿 )是产生误诊的重要原因。结论 :对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应高度怀疑 ,CT和MRI是诊断SSST有效手段 ,脑血管造影诊断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诊断 临床误诊 SSST
下载PDF
丽珠得乐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应激性粘膜病变的预防作用研究
12
作者 薛彦忠 黄宝荣 《当代医学》 2002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丽珠得乐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预防作用。方法:264例急性脑卒中病人在常规脱水利尿、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128例给予丽珠得乐1粒qid口服或鼻饲,对照组136例未加... 目的:为了探讨丽珠得乐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预防作用。方法:264例急性脑卒中病人在常规脱水利尿、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128例给予丽珠得乐1粒qid口服或鼻饲,对照组136例未加用制酸药或胃粘膜保护剂分别观察呕血和便血情况,并监测胃液的pH值,连续14d。结果:预防组胃粘膜病变19例,发生率为14.8%,因溃疡出血死亡2例,死亡率为1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例(37.5%)和16例(31.4%),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丽珠得乐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应激性胃粘膜病变有确切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应激性胃粘膜病变 丽珠得乐 预防
下载PDF
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评估 被引量:5
13
作者 薛彦忠 郝培来 +1 位作者 黄宝荣 庞守良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829-831,共3页
目的评价D 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主动脉弓、脑实质以及各主要分支的造影,以观察各主要动脉开口、分支的显影情况。结果脑梗塞患者43例,6例D SA正常,37例异常,共发现53处病变,平均每个患者有1.2... 目的评价D 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主动脉弓、脑实质以及各主要分支的造影,以观察各主要动脉开口、分支的显影情况。结果脑梗塞患者43例,6例D SA正常,37例异常,共发现53处病变,平均每个患者有1.23处病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3例D SA正常,异常5例;一过性全面遗忘症1例D SA异常。结论D SA可明确病变的性质,判断预后,并为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原文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栓塞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薛彦忠 庞守良 +1 位作者 姚金国 郝培来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15-19,共5页
目的 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早期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在沂水中心医院神经科住院的、发病3d以内的96例aSAH患者根据Hunt-Hess分级情况,分为Ⅰ~Ⅲ组(85例)和Ⅳ~Ⅴ组(11例),两组... 目的 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早期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在沂水中心医院神经科住院的、发病3d以内的96例aSAH患者根据Hunt-Hess分级情况,分为Ⅰ~Ⅲ组(85例)和Ⅳ~Ⅴ组(1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微弹簧圈进行囊内栓塞,术后给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扩容和提高血压等治疗,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脑CT及DSA随访,以观察治疗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所得结果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患者的栓塞程度及治疗结果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接受治疗的96例aSAH患者中,HuntHess分级:Ⅰ级21例,Ⅱ级36例,Ⅲ级28例,Ⅳ级6例,Ⅴ级5例,共死亡4例,死亡率4.2%;动脉瘤瘤腔100%栓塞者88例、95%栓塞者5例、90%栓塞者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4例,脑血管痉挛(CVS)5例,脑梗死1例,死亡4例.全组与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10例,除死亡病例外,无aSAH相关性永久性后遗症;与aSAH相关的并发症有脑梗死8例,脑积水11例,均经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扩容和提高血压等治疗后缓解.Hunt-Hess分级Ⅰ~Ⅲ级组与Ⅳ~Ⅴ组比较,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x2=0.540,x2=0.490,P>0.05).结论 早期(3d内)的介入治疗及妥善的术后处理是预防aSAH患者再出血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介入性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