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胸部低剂量CT在老年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张巨才 李海文 +1 位作者 杨金永 解耀锃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32-34,共3页
目的探究胸部低剂量CT在老年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48例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了胸部低剂量CT诊断,该组患者在实施病理学诊断后按照病理类型分为肺腺癌(n... 目的探究胸部低剂量CT在老年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48例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了胸部低剂量CT诊断,该组患者在实施病理学诊断后按照病理类型分为肺腺癌(n=221)及肺鳞癌(n=27),对比不同病理类型下肺癌患者的螺旋CT征象。结果该组患者实施胸部低剂量CT检查所显示的异常病变征象如下:胸膜病变82例(33.06%)、肺门肿块45例(18.15%)、空洞和空腔病变42例(16.94%)、肺内多发性结节22例(8.87%)、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35例(14.11%)、孤立结节肿块影12例(4.84%)、气管狭窄和梗阻10例(4.03%)。实施胸部低剂量CT检查时,肺腺癌与肺鳞癌相比,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征、血管连接征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与肺鳞癌相比,分叶征、空泡/空洞征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胸部CT与常规剂量胸部CT比较CTDI、DLP、ED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胸部CT与低剂量胸部CT比较主动脉弓上缘分层、支气管分叉层面、膈顶上缘层面的噪声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部低剂量CT应用在老年体检人群中进行肺癌早期筛查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同时可发现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征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胸部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胸部CT比较的辐射剂量更低,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低剂量CT 诊断 老年肺癌 早期筛查 病理类型
下载PDF
肾乏脂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三种常见病理类型肾癌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耿琳琳 吕英强 房中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6-69,95,共5页
目的探讨CT平扫征象及CT动态增强在鉴别乏脂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with minimal fat,AMLmf)与三种常见病理类型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3例肾脏实性肿块,其中15例经病理确诊为AMLmf,15例经病理确诊为肾脏乳头状细胞癌(P... 目的探讨CT平扫征象及CT动态增强在鉴别乏脂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with minimal fat,AMLmf)与三种常见病理类型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3例肾脏实性肿块,其中15例经病理确诊为AMLmf,15例经病理确诊为肾脏乳头状细胞癌(PRCC),27例经病理确诊为肾脏透明细胞癌(CCRCC),26例经病理确诊为肾脏嫌色细胞癌(ChRCC)。83例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检查,分别测量肿块实性区域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CT绝对值,随后计算平扫与增强各期之间CT绝对值,三组(乏脂性AML与乳头状细胞癌、乏脂性AML与透明细胞癌、乏脂性AML与嫌色细胞癌)病例各期CT绝对值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四类病例分别观察病灶平扫密度是否均匀、强化密度是否均匀、是否囊变、有无星芒状瘢痕、有无劈裂征、有无钙化,随后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AMLmf皮质期-平扫CT绝对值、排泄期-实质期CT绝对值均显著大于PRCC,实质期-皮质期CT绝对值显著小于P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mf皮质期-平扫CT绝对值、实质期-皮质期CT绝对值、排泄期-实质期CT绝对值均显著小于CCRCC(P<0.05);AMLmf皮质期-平扫CT绝对值小于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mf最大径显著小于PRCC、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劈裂征方面,AMLmf与三种肾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强化是否均匀、有无囊变、肿瘤生长内生/外生方面,AMLmf与CCR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动态增强各期CT绝对值及CT征象有利于鉴别AMLmf及三种常见类型肾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乳头状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运用MR和CT检查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吕英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用MR和CT检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就诊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MR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不...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用MR和CT检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就诊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MR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对比病灶检出情况。结果:MR检查准确率95.00%高于CT检查的83.00%,漏诊率3.00%低于CT检查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误诊率差异不显著(P> 0.05)。MR检查在额叶、丘脑、小脑三个部位的病灶检出率40.03%、7.04%、8.94%高于CT检查的22.98%、1.86%、2.48%,内囊部位病灶检出率8.06%低于CT检查的2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检查直径≤5 mm病灶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直径6~10 mm、11~15 mm、≥16 mm病灶检出率均低于CT检查(P<0.05)。结论:MR检查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高于CT检查,可促进病灶检出率的提高,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影像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MR CT 诊断
下载PDF
低剂量高对比CTE对炎症性肠病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吕英强 李海文 王艺超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探析低剂量高对比CT肠道显影(CT enterography,CTE)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山东健康集团淄博医院收治的103例择期行CTE扫描的IB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探析低剂量高对比CT肠道显影(CT enterography,CTE)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山东健康集团淄博医院收治的103例择期行CTE扫描的IB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检查先后顺序划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运用低浓度对比剂(320 mgI/mL)碘克沙醇注射液,剂量为100 mL、生理盐水30 mL,维持在4 mL/s注射速率;研究组运用高浓度对比剂(370 mgI/mL)碘帕醇注射液,剂量为70 mL、生理盐水30 mL,维持在4 mL/s注射速率。对比两组患者图像质量指标,并绘制工作特征(ROC)曲线,运用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两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图像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效能高于对照组。结论低剂量高对比注射模式不仅能提升CTE扫描图像质量,同时还能提升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高对比 CTE 炎症性肠病 图像质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