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料、菌剂与地膜绿色投入品组合对土壤无机氮与花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德恒 周子华 +3 位作者 盖子涵 陈柔 刘振 宁堂原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5,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绿色投入品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花生生长的调控作用,本研究设置肥料(腐殖酸复合肥A1和普通肥料A0)、土壤调理剂(木霉复合菌剂B1和清水对照B0)、地膜(生物降解地膜C1和普通地膜C0)三因素组合试验,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随... 为了探究不同绿色投入品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花生生长的调控作用,本研究设置肥料(腐殖酸复合肥A1和普通肥料A0)、土壤调理剂(木霉复合菌剂B1和清水对照B0)、地膜(生物降解地膜C1和普通地膜C0)三因素组合试验,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土壤NH4-N和NO3-N含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0~20cm土层中,A0B0C0处理的平均NH4-N含量高于其他处理,而A1B1C1处理的NO3-N含量比A0B0C0增加了47.6%。20~40cm土层中,与A0B0C0相比,A0B0C1处理的NH4-N含量和A1B1C1处理的NO3-N含量分别增加了14.6%和31.9%。40~60cm土层中,A0B0C0处理的平均NH4-N含量高于其他处理,而A1B1C1处理的NO3-N含量比A0B0C0增加了82.4%。与A0B0C0相比,A0B1C0处理的花生荚果干质量、单株叶干质量和产量分别增加了16.3%、20.4%和40.9%,A0B1C1处理的主茎长和单株茎干质量分别增加了12.4%和12.3%,A1B1C1处理的花生第一侧枝长和产量分别增加了15.2%和40.2%。综合结果表明:A0B0C0和A1B1C1分别有利于土壤中NH4-N和NO3-N含量的提高,A1B1C1和A0B1C0处理更有利于花生氮素营养改善和产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腐殖酸 微生物菌剂 地膜 农艺性状 无机氮
下载PDF
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对夏玉米气体交换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张庆林 张月仙 +1 位作者 刘振 宁堂原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年第4期7-9,共3页
为探讨野生沙棘根系内生真菌宛氏拟青霉菌株的提取物(ZNC)对夏玉米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产量的影响,设置单施复合肥(U)、复合肥配施ZNC喷雾(UZ)2个处理,研究了复合肥配施ZNC喷雾对玉米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 为探讨野生沙棘根系内生真菌宛氏拟青霉菌株的提取物(ZNC)对夏玉米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产量的影响,设置单施复合肥(U)、复合肥配施ZNC喷雾(UZ)2个处理,研究了复合肥配施ZNC喷雾对玉米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Z处理较U处理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提升,产量显著提高8.53%。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喷雾可提高玉米关键生育时期叶片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宛氏拟青霉 气体交换参数 产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复种模式产量和效益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秦基皓 安振 +2 位作者 张梦坤 胡恒宇 宁堂原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34-37,45,共5页
适宜的种植模式是提高盐碱地经济效益的关键。本研究以小麦和小黑麦为越冬作物,以玉米、高粱、花生为夏播作物,组合成小麦-玉米、小麦-高粱、小麦-花生和小黑麦-玉米、小黑麦-高粱、小黑麦-花生6种复种模式,比较不同模式的产量及经济效... 适宜的种植模式是提高盐碱地经济效益的关键。本研究以小麦和小黑麦为越冬作物,以玉米、高粱、花生为夏播作物,组合成小麦-玉米、小麦-高粱、小麦-花生和小黑麦-玉米、小黑麦-高粱、小黑麦-花生6种复种模式,比较不同模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夏播作物相同时,复种的产量和效益表现为小黑麦﹥小麦;越冬作物相同时,周年产量效益表现为花生﹥高粱﹥玉米。经济效益表现为小黑麦-花生、小麦-花生、小黑麦-高粱、小麦-高粱、小黑麦-玉米比小麦-玉米每公顷分别增收13822、8506、8325、4297、2933元。因此,将盐碱地传统的小麦-玉米复种模式升级为冬种饲用小黑麦,夏种花生、高粱等高价值作物,不仅有利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绿色高效开发,也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复种模式 产量 经济效益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小麦玉米与苜蓿间作模式对盐碱地土壤含盐量及周年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安振 张梦坤 +2 位作者 秦基皓 胡恒宇 宁堂原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69-74,共6页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作资源,构建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其绿色开发的重要一环。为了有效利用及改良盐碱地,本研究于2017—2018年以小麦复种玉米、苜蓿单作为对照,分别设置小麦玉米与5行、10行苜蓿间作处理,研究其对土壤含盐量及各作物...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作资源,构建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其绿色开发的重要一环。为了有效利用及改良盐碱地,本研究于2017—2018年以小麦复种玉米、苜蓿单作为对照,分别设置小麦玉米与5行、10行苜蓿间作处理,研究其对土壤含盐量及各作物产量、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间作苜蓿可以降低0~40cm土层含盐量,提高小麦玉米的穗粒数、粒重和净面积单产,提高苜蓿周年干物质产量。对小麦玉米来说,两种间作模式均表现出种间互补作用大于种间竞争作用;对苜蓿而言,虽然不利于净面积单产提高,但减产均不显著。小麦季间作5行苜蓿的土地当量比低于间作10行苜蓿,但其玉米季和周年土地当量比较高。从周年来看,小麦玉米间作5行苜蓿是较佳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小麦玉米与苜蓿间作 土壤含盐量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