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辽西大黑山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云龙
高鹏
+1 位作者
张立勇
王兵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1-697,共7页
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区域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调控及效益定量评价提供依据。以辽西大黑山生态修复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软件和Arc...
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区域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调控及效益定量评价提供依据。以辽西大黑山生态修复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软件和ArcGIS技术平台,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转移矩阵等指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其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10 a间,耕地保持面积最大,其次是林地和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减少了28.43%和44.32%,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交通、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83.68%、10.75%、21.07%和162.74%。2.2000—2005年,林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为12.42%,其次为未利用土地和草地;2005—2010年,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为24.82%,其次是草地、未利用土地和耕地。3.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和开发强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000—2005年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2005—2010年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入和转出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4.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变微地貌、减少地表坡度、提高植被盖度,在短时间使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是其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驱动因素
生态修复区
大黑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三角洲滩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
被引量:
57
2
作者
吕圣桥
高鹏
+2 位作者
耿广坡
张杰
夏江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4-138,共5页
土壤粒径分布影响土壤的水力特性、土壤肥力以及土壤侵蚀状况等,是重要土壤物理性状之一。以黄河三角洲滩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单重与多重分形学理论和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
土壤粒径分布影响土壤的水力特性、土壤肥力以及土壤侵蚀状况等,是重要土壤物理性状之一。以黄河三角洲滩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单重与多重分形学理论和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单重分形维数D有显著影响,D值介于2.465 7~2.678 9,其中,林地的D值最大,粘粒含量最高,砂粒含量最低;而荒草地的D值最小,粘粒含量最低,砂粒含量最高;土壤粒径分布的多重分形参数D0(容量维数)、D1(信息维数)和D1/D0(信息维数/容量维数)的值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出现规律性的趋势,均表现为刺槐林地>欧美杨林地>棉花地>荒草地;土壤单重分形和多重分形参数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且普遍高于土壤质地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土壤分形及多重分形参数能较好地表征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结构性状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与改变,可为黄河三角洲滩地的治理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分布
土地利用方式
多重分形
黄河三角洲滩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苯酚废水对垂柳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辉
张光灿
+3 位作者
谢会成
许景伟
李传荣
孙居文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9,共9页
为探讨垂柳(Salix babylonica)对苯酚污染物的耐受程度及其应用于苯酚污染环境修复的可行性,了解苯酚胁迫对垂柳光合作用生理过程的影响与限制机理,采用水培模拟胁迫实验方法,在5种苯酚溶液浓度(50、100、200、400和800mg·L–1)下...
为探讨垂柳(Salix babylonica)对苯酚污染物的耐受程度及其应用于苯酚污染环境修复的可行性,了解苯酚胁迫对垂柳光合作用生理过程的影响与限制机理,采用水培模拟胁迫实验方法,在5种苯酚溶液浓度(50、100、200、400和800mg·L–1)下,测定垂柳植株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苯酚对垂柳光合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nmax)、光合量子效率(Φ)、PSII最大和实际光化学效率(Fv/Fm和ФPSII)等均明显下降。苯酚胁迫浓度越高,对垂柳光合作用的抑制程度越大;苯酚胁迫限制光合作用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将垂柳用于苯酚污染的水体环境修复时,苯酚浓度应在200 mg·L–1以下,否则垂柳的光合作用效能会明显降低。垂柳光合作用生理活性耐受苯酚胁迫的极限浓度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苯酚胁迫
环境修复
垂柳
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
原文传递
题名
辽西大黑山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云龙
高鹏
张立勇
王兵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国家林业局泰山森林生态站/山东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
林业
科学研究院
森林
生态
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出处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1-69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403201)
世界银行贷款山东生态造林项目"山东生态造林项目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SEAP-JC-2)资助~~
文摘
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区域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调控及效益定量评价提供依据。以辽西大黑山生态修复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软件和ArcGIS技术平台,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转移矩阵等指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其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10 a间,耕地保持面积最大,其次是林地和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减少了28.43%和44.32%,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交通、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83.68%、10.75%、21.07%和162.74%。2.2000—2005年,林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为12.42%,其次为未利用土地和草地;2005—2010年,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为24.82%,其次是草地、未利用土地和耕地。3.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和开发强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000—2005年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2005—2010年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入和转出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4.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变微地貌、减少地表坡度、提高植被盖度,在短时间使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是其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驱动因素
生态修复区
大黑山
Keywords
Land use
dynamic change
driving force factor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rea
Dahei Mountain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P90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三角洲滩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
被引量:
57
2
作者
吕圣桥
高鹏
耿广坡
张杰
夏江宝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国家林业局泰山森林生态站/山东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
黄河三角洲
生态
环境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4-138,共5页
基金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专项基金
黄河三角洲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8KFJJ06)
文摘
土壤粒径分布影响土壤的水力特性、土壤肥力以及土壤侵蚀状况等,是重要土壤物理性状之一。以黄河三角洲滩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单重与多重分形学理论和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单重分形维数D有显著影响,D值介于2.465 7~2.678 9,其中,林地的D值最大,粘粒含量最高,砂粒含量最低;而荒草地的D值最小,粘粒含量最低,砂粒含量最高;土壤粒径分布的多重分形参数D0(容量维数)、D1(信息维数)和D1/D0(信息维数/容量维数)的值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出现规律性的趋势,均表现为刺槐林地>欧美杨林地>棉花地>荒草地;土壤单重分形和多重分形参数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且普遍高于土壤质地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土壤分形及多重分形参数能较好地表征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结构性状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与改变,可为黄河三角洲滩地的治理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土壤粒径分布
土地利用方式
多重分形
黄河三角洲滩地
Keywords
soil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land use pattern
multifractal
lowlands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分类号
S152.3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3.62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苯酚废水对垂柳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辉
张光灿
谢会成
许景伟
李传荣
孙居文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国家林业局泰山森林生态站/山东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
林业
科学研究院
出处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9,共9页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o.2014040301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170662)
+1 种基金
山东省水利重大专项(No.SDSLKY20123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专项(No.ZR2015CL044)
文摘
为探讨垂柳(Salix babylonica)对苯酚污染物的耐受程度及其应用于苯酚污染环境修复的可行性,了解苯酚胁迫对垂柳光合作用生理过程的影响与限制机理,采用水培模拟胁迫实验方法,在5种苯酚溶液浓度(50、100、200、400和800mg·L–1)下,测定垂柳植株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苯酚对垂柳光合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nmax)、光合量子效率(Φ)、PSII最大和实际光化学效率(Fv/Fm和ФPSII)等均明显下降。苯酚胁迫浓度越高,对垂柳光合作用的抑制程度越大;苯酚胁迫限制光合作用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将垂柳用于苯酚污染的水体环境修复时,苯酚浓度应在200 mg·L–1以下,否则垂柳的光合作用效能会明显降低。垂柳光合作用生理活性耐受苯酚胁迫的极限浓度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关键词
光合作用
苯酚胁迫
环境修复
垂柳
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
Keywords
photosynthesis
phenol stress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Salix babylonica
rectangular hyperbola model
分类号
S792.1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辽西大黑山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驱动力
郑云龙
高鹏
张立勇
王兵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三角洲滩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
吕圣桥
高鹏
耿广坡
张杰
夏江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苯酚废水对垂柳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李辉
张光灿
谢会成
许景伟
李传荣
孙居文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