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中南山区侵蚀性降雨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哲 方政 +4 位作者 董智 吴其聪 潘嘉琛 刘超 安淳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研究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降雨因素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泰安市东周小流域2014-2020年77次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降雨类型下不同作物产流产沙特征及对各降雨指标的响应... 为研究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降雨因素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泰安市东周小流域2014-2020年77次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降雨类型下不同作物产流产沙特征及对各降雨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侵蚀性降雨可以分为Ⅰ型(小雨量、短历时、大雨强)、Ⅱ型(大雨量、长历时、小雨强)、Ⅲ型(中雨量、中历时、小雨强)3类.各降雨频率为67.53%,3.9%,28.57%,占研究期内总降雨量的44.2%,14.02%,41.78%.②各径流小区产流和土壤流失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大豆、裸地、地瓜、花生,花生和地瓜对径流和泥沙的削减效果相对较好.在Ⅱ型条件下,各小区产流产沙量最大,Ⅲ型次之,Ⅰ型最小;但当Ⅰ型和Ⅲ型雨频率较高时,产流产沙量也较大.③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降雨量,当作物种类不同时,影响次之的因素有所差别.径流对降雨因素的响应程度高于土壤流失量,控制产流发生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土壤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性降雨 典型作物 产流 产沙 鲁中南山区
下载PDF
山东省2001-2020年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及其对地形的响应
2
作者 王如岩 李岩 +1 位作者 董智 安淳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4,161,共9页
基于2001—2020年MODIS-E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山东省植被覆盖度,并应用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海拔、坡度等地形因子,对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及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山东省植被覆盖相对较好,高、较高、中、较低、低覆盖类... 基于2001—2020年MODIS-E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山东省植被覆盖度,并应用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海拔、坡度等地形因子,对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及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山东省植被覆盖相对较好,高、较高、中、较低、低覆盖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45.22%、31.91%、12.99%、4.25%、5.29%。整体上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西部地区海拔低、坡度小,植被覆盖度高于其他地区,且高覆盖类型优势明显。鲁中南和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随海拔升高、坡度增加,覆盖比例降低,较高覆盖比例升高,植被覆盖度有所减小。(3)2001—2020年间,山东省植被覆盖变化相对较为稳定,稳定型面积比例为46.49%;退化型、增加型面积占比分别为30.53%、22.01%。(4)在平原以及水域周边,海拔较低(<200 m)、地势相对平缓(<15°),植被存在一定程度退化、覆盖度出现降低趋势。在高海拔地区(>300 m)地势陡峭(>15°),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面积比例(>30%)远远高于降低的面积比例(<10%),植被覆盖表现出增加趋势,且随海拔和坡度增加,呈增加趋势的面积比例逐渐增大,植被覆盖改善情况愈加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不同地形条件下生态恢复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数 时空演变 山东省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马金昭 许文静 +5 位作者 邵鹏帅 赵盈涵 董凯凯 张冬杰 杨红军 孙景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493,共9页
【目的】研究氮磷添加对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以盐地碱蓬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控制试验进行裂区设计,以氮添加为主区(0、5、15和45 g/m^(2))、磷添加为副区(0和1 g/m^(2))设置8个处理,探究其对盐地碱... 【目的】研究氮磷添加对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以盐地碱蓬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控制试验进行裂区设计,以氮添加为主区(0、5、15和45 g/m^(2))、磷添加为副区(0和1 g/m^(2))设置8个处理,探究其对盐地碱蓬生长、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氮添加可显著增加盐地碱蓬的生物量和株高,且与磷添加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其中氮添加量为45 g/m^(2)且配施磷处理的株高和生物量最高。添加磷时,氮添加量为45 g/m^(2)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其他氮处理分别显著增加84.0%~408.4%、99.0%~499.6%和71.9%~269.9%;氮添加可显著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且氮与磷在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无论是否添加磷,氮添加量为45 g/m^(2)的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且氮与磷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氮磷添加可有效提高盐地碱蓬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以适应盐碱生境,进而促进其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添加 盐地碱蓬 生物量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不同植被模式对矿山废弃地表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可 郑岩 +5 位作者 刘传林 张军 魏守才 徐海东 高芳磊 夏江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为揭示露天矿山废弃地不同原生植被对地表土壤的影响规律,探索其适宜的植被恢复模式,选取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金山矿区“狗牙根(G)”“酸枣+狗牙根(SG)”“酸枣+荆条+狗牙根(SJG)”“臭椿+榆树+酸枣+狗牙根(CYSG)”4种植被模式为研究对象... 为揭示露天矿山废弃地不同原生植被对地表土壤的影响规律,探索其适宜的植被恢复模式,选取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金山矿区“狗牙根(G)”“酸枣+狗牙根(SG)”“酸枣+荆条+狗牙根(SJG)”“臭椿+榆树+酸枣+狗牙根(CYSG)”4种植被模式为研究对象,并以裸地为对照,测定土壤密度、土壤持水量、孔隙度等土壤物理参数和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方法,综合评价不同植被模式对其表层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模式对露天矿山废弃地的土壤水分物理特征影响明显,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与裸地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表现为SJG>CYSG>SG>G,土壤密度与裸地相比显著降低,表现为SJG<CYSG<SG<G。2)植被模式下土壤养分相较于裸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的大小顺序为SJG>CYSG>SG>G,土壤全磷与有效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CYSG>SJG>SG>G。植被混交模式对矿山废弃地土壤水分物理与土壤养分的影响优于裸地与单一植被模式,不同植被模式的综合改良效果为SJG>CYSG>S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措施 矿区修复 土壤水分 土壤孔隙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麻栎-刺槐混交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董学德 高鹏 +4 位作者 李腾 张佳辰 董金伟 许景伟 囤兴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15-2325,共11页
以麻栎-刺槐混交林和麻栎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点采样、室内分析与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特征及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麻栎-刺槐混交林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高于麻栎纯... 以麻栎-刺槐混交林和麻栎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点采样、室内分析与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特征及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麻栎-刺槐混交林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高于麻栎纯林。两种林分凋落物有机碳(TOC)、全氮(TN)发生释放,全磷(TP)发生积累-释放的过程。(2)两种林分土壤细菌优势类群为放线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ti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土壤真菌优势类群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itierellomycota)。(3)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麻栎-刺槐混交林土壤微生物菌群丰富度指数和菌群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小于麻栎纯林。(4)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土壤细菌菌群丰富度指数和菌群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真菌菌群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麻栎-刺槐混交林和麻栎纯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凋落物分解动态 土壤微生物 菌群丰富度指数 菌群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不同密度柽柳林的根系形态及生长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孙佳 夏江宝 +4 位作者 董波涛 高芳磊 陈萍 赵万里 李传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75-3783,共9页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不同密度柽柳根系形态及生长特征,以山东省滨州港附近滨海滩涂的低密度(1100株/hm^(2))、中密度(4100株/hm^(2))和高密度(7100株/hm^(2))柽柳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挖法对不同密度柽柳根系进行挖掘,测定分析柽柳...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不同密度柽柳根系形态及生长特征,以山东省滨州港附近滨海滩涂的低密度(1100株/hm^(2))、中密度(4100株/hm^(2))和高密度(7100株/hm^(2))柽柳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挖法对不同密度柽柳根系进行挖掘,测定分析柽柳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拓扑结构和连接长度等指标。结果表明:(1)中、高密度下,柽柳对根系生长的投入量更大,以保证对地下资源的吸收利用,根冠比分别为0.59、0.53;而低密度柽柳根冠比为0.44。(2)低、中密度下柽柳根冠生长关系均表现为异速生长,高密度下为等速生长。(3)不同密度柽柳根系生长都以水平分布为主,表现出水平根型特征。中、高密度柽柳根幅及侧根长均小于低密度,低密度柽柳根系水平分布范围最大,可利于增强觅养和固定能力。(4)林分密度与拓扑指数显著相关,低密度柽柳根系拓扑结构趋向于叉状结构(拓扑指数TI=0.62);中、高密度柽柳拓扑结构趋向于鱼尾形分支(TI=0.86;TI=0.81)。(5)不同密度柽柳根系外部连接长度显著大于内部连接长度,呈现滨海滩涂柽柳根系向外扩张的生长策略。滨海滩涂不同密度柽柳根冠异速生长关系、根系形态及生长特征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表现出不同的密度适应特征。不同密度柽柳根系均以地表分布、向外扩张为主。低密度柽柳主要通过增加分支,扩大根系生长空间;中、高密度柽柳减少分支,加强对内部资源的利用,以降低与邻株间的竞争。柽柳密度与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扎根深度、侧根长、拓扑指数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异速生长 拓扑结构 连接长度 柽柳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不同密度柽柳林的土壤盐碱与养分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萍 夏江宝 +4 位作者 王善龙 李栋 高芳磊 赵万里 马金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0180-10190,共11页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不同密度柽柳林的土壤盐碱和养分特征,明确不同密度柽柳林的“盐谷”及“肥岛”效应,以黄河三角洲山东省滨州市北海新区滨海滩涂的低密度(1100株/hm^(2))、中密度(4100株/hm^(2))和高密度(7100株/hm^(2))柽柳...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不同密度柽柳林的土壤盐碱和养分特征,明确不同密度柽柳林的“盐谷”及“肥岛”效应,以黄河三角洲山东省滨州市北海新区滨海滩涂的低密度(1100株/hm^(2))、中密度(4100株/hm^(2))和高密度(7100株/hm^(2))柽柳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不同密度柽柳林及柽柳植株周边不同位置的土壤pH、电导率、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等指标。结果表明:(1)土壤电导率随林分密度增大表现为逐渐减小,在中、高密度柽柳林,土壤电导率分别比低密度降低28.39%、55.74%;随距离柽柳植株远近不同,中、高密度柽柳林土壤电导率表现为根部<冠幅中心<冠幅边缘<株间空地,即中、高密度柽柳林出现“盐谷”效应,而低密度林分未出现。(2)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碳含量随林分密度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在中、高密度柽柳林,柽柳植株周边不同位置的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根部>冠幅中心>冠幅边缘>株间空地,而低密度柽柳林差异不显著(P>0.05);即中、高密度柽柳林出现“肥岛”效应,而低密度林分未出现。(3)中密度柽柳林在养分含量、养分富集率方面高于高密度,在盐分富集率方面低于高密度,具有更强的“肥岛”、“盐谷”效应。(4)不同密度柽柳林以及柽柳植株周边不同位置的土壤pH差异均不显著(P>0.05)。林分密度显著影响土壤盐分及养分含量,中密度柽柳林具有显著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高密度次之,而低密度较差。不同密度柽柳林的降盐作用表现为中、高密度较好,低密度较差。基于柽柳林改良土壤盐碱与养分的作用,建议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柽柳合理的初植密度为41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土壤盐分 土壤养分 “肥岛”效应 柽柳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密度调控对鲁北黄泛平原区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立超 夏江宝 +1 位作者 赵玉尧 陈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48,56,共7页
[目的]分析黄泛平原林分密度调控对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为优化林分生长,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和增加林下植被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王庄沙区林场相同立地条件下3种人工林(白蜡、旱柳、白榆)... [目的]分析黄泛平原林分密度调控对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为优化林分生长,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和增加林下植被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王庄沙区林场相同立地条件下3种人工林(白蜡、旱柳、白榆)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密度(株行距3 m×3 m,3 m×6 m)各林分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和植被生长情况。[结果](1)林分密度由3 m×3 m降至3 m×6 m,两种林分密度均可增加各林分的冠幅、胸径和树高;林下植物生物量及其多样性,与其他林分相比,白榆人工林的林分因子各指标增加最为显著。(2)林分密度3 m×6 m降低了同一土层非毛管孔隙度,增加了同一土层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3)林分密度3 m×6 m显著提高了白蜡、旱柳、白榆3种人工林0—20 cm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p<0.05),显著提高了白榆人工林20—40 cm土层的土壤质量含水量(p<0.05)。[结论]低林分密度调控,白榆人工林林下植物生物量、多样性的增加最明显;白蜡人工林林下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提高最明显;白蜡、白榆、旱柳人工林0—20 cm土层的土壤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显著提高,且白榆人工林20—40 cm土层的土壤质量含水量的提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林分密度调控 土壤物理性质 林下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次降雨条件下鲁中南山区砂质壤土赤松林地产流与氮磷流失特征
9
作者 周锐 高鹏 +4 位作者 王荣嘉 许景伟 囤兴建 张义群 刘海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4,共7页
为了研究水源地上游林地产流及其氮磷运移规律,采用人工模拟次降雨试验方法,选择鲁中南山区泰安市黄前水库上游药乡小流域赤松林地作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为对照,对其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及其氮磷流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次降雨条件... 为了研究水源地上游林地产流及其氮磷运移规律,采用人工模拟次降雨试验方法,选择鲁中南山区泰安市黄前水库上游药乡小流域赤松林地作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为对照,对其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及其氮磷流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次降雨条件下赤松林地地表径流量低于荒草地,而荒草地壤中流量低于赤松林地,赤松林地及荒草地土壤入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随着降雨的进行,赤松林地和荒草地地表径流产流量不断增加且趋于稳定,壤中流产流时间比地表径流晚,径流量较平稳。(2)次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全氮(TN)流失量呈现初期输出浓度较高,随降雨的进行,输出浓度减少并逐渐趋于稳定状态,壤中流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TN流失量与输出浓度呈正相关。赤松林地地表径流及壤中流TN流失量均低于荒草地。(3)次降雨条件下赤松林地地表径流全磷(TP)的输出浓度与流失量呈正相关;赤松林地地表径流及壤中流TP流失量均低于荒草地的。(4)赤松林地及荒草地前期降雨TN、TP总流失量均低于次降雨的;次降雨TN总流失量是前期降雨的1.11倍;次降雨TP总流失量是前期降雨的1.15倍。同时,次降雨赤松林地TN、TP流失量均低于荒草地的。因此,与荒草地相比,赤松林地具有较好的调控氮磷流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林 模拟次降雨 地表径流 壤中流 氮磷流失
下载PDF
侵蚀性雨型分类及不同植被类型对棕壤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春霞 董智 +4 位作者 高波 潘嘉琛 刘超 安淳淳 吴其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1,49,共7页
为探讨不同雨型下的植物措施对棕壤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2018—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下港坡面径流场16次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结合径流场产流、产沙等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雨型对4种植被措施下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为探讨不同雨型下的植物措施对棕壤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2018—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下港坡面径流场16次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结合径流场产流、产沙等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雨型对4种植被措施下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降雨历时、降雨量和平均雨强为特征指标,侵蚀性降雨可分为A类(长历时、大雨量、大雨强)、B类(中历时、中雨量、中雨强)和C类(短历时、小雨量、小雨强)3种雨型。(2)与种植玉米相比,A、B雨型下,减流量均呈现板栗花生间作>苹果树>李子树的趋势。在土壤流失量方面:A雨型下,与李子树相比,减沙量呈现板栗花生间作>苹果树>玉米的趋势;B雨型下,与玉米相比,板栗花生间作的减沙率为84.2%,李子树的减沙率为31.2%,苹果树的减沙率为85.1%;C雨型下,减沙量呈现苹果树>李子树>板栗花生间作的趋势。(3)种植玉米的坡耕地土壤侵蚀情况最为严重,平均每年的土壤流失量为18.04 t/hm2;与之相比,板栗花生间作可降低79.57%的土壤侵蚀率,苹果树和李子树可分别降低73.36%,18.55%的土壤侵蚀率。综上,板栗花生间作与其他植物措施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尤其适合应对长历时、大雨量、大雨强的A类侵蚀性降雨,减流、减沙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性降雨 植被覆盖 棕壤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地下水位对黄河三角洲柽柳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苏丽 董波涛 +3 位作者 孙佳 赵西梅 吴春红 夏江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94-3804,共11页
为揭示黄河三角洲柽柳根系生长特征对地下水位的响应规律,明确柽柳生长适宜的地下水位,在咸水矿化度(6 g/L)下,模拟设置0、0.3、0.6、0.9、1.2、1.5、1.8 m共7个地下水位。测定分析栽植柽柳土柱的水盐参数与根系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 为揭示黄河三角洲柽柳根系生长特征对地下水位的响应规律,明确柽柳生长适宜的地下水位,在咸水矿化度(6 g/L)下,模拟设置0、0.3、0.6、0.9、1.2、1.5、1.8 m共7个地下水位。测定分析栽植柽柳土柱的水盐参数与根系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咸水矿化度下,地下水位可显著影响土壤水盐变化,从而影响柽柳根系的生长。随地下水位的降低,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和土壤溶液绝对浓度显著降低。在高水位(≤0.6 m)下,柽柳根系生长受水盐胁迫影响显著,柽柳根长、根径、侧根数、总生物量、侧根生物量、根系连接长度均较低,拓扑结构呈叉状分支;中水位(0.9 m)时,土壤水盐条件适宜,柽柳侧根数、根径、二级侧根和毛细根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拓扑结构由叉状分支向鱼尾形分支过渡;低水位(≥1.2 m)下,土壤水盐含量低,柽柳根系总生物量、主根生物量、一级侧根生物量和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在1.2 m水位达到最大值后降低,拓扑结构呈鱼尾形分支。柽柳根系生长与地下水位密切相关,柽柳通过改变根系生长和调整构型来适应不同土壤水盐和地下水位条件。高水位(≤0.6 m)下柽柳以降低根系生长深度,增加分叉,调配各组织器官的生物量来适应水盐胁迫;中水位0.9 m下土壤水盐条件最适宜柽柳生长;低水位(≥1.2m)下柽柳主要受土壤干旱胁迫而使根系向下生长,增加根系连接长度,以此扩大资源获取效率。柽柳根系生长及根系构型对咸水矿化度下不同地下水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长 根系构型 土壤水盐 地下水水位 柽柳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不同类型盐生植物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盈涵 李田 +3 位作者 邵鹏帅 孙景宽 许文静 张泽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4-864,共11页
盐生植物种类及其所具有的不同耐盐调节方式影响着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组成。为明确不同类型盐生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该研究采集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芦苇、盐地碱蓬、獐毛3种不... 盐生植物种类及其所具有的不同耐盐调节方式影响着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组成。为明确不同类型盐生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该研究采集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芦苇、盐地碱蓬、獐毛3种不同类型盐生植物0~20 cm土层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其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探究真菌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不同类型盐生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显著大于各自非根际土,且獐毛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显著大于芦苇和盐地碱蓬的根际土。(2)距离热图分析表明,芦苇和盐地碱蓬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间的相似性最大。(3)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与土壤总碳、总氮、有效磷、pH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盐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4)3种不同类型盐生植物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均为绝对优势门,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为优势属。(5)RDA分析表明,土壤盐分含量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球囊菌门丰度与土壤总氮、总碳、有效磷、有机碳、pH呈正相关关系,与盐分呈负相关关系。(6)植物土壤真菌群落特征随盐生植物类型的变化以及样本土壤距宿主植物根系远近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根际土壤 真菌群落多样性 球囊菌门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不同微地形改造的盐地碱蓬恢复效应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苏丽 葛磊 +2 位作者 夏江宝 孙佳 赵西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2-90,共9页
为提高植被覆盖率,探索适宜的植被恢复模式,以光滩裸地为对照,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地势平坦地段设置S形、条带形、品字形和月牙形4种微地形改造模式,测定分析其工程量、地表粗糙度、植被生长及改良土壤效应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及模糊数... 为提高植被覆盖率,探索适宜的植被恢复模式,以光滩裸地为对照,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地势平坦地段设置S形、条带形、品字形和月牙形4种微地形改造模式,测定分析其工程量、地表粗糙度、植被生长及改良土壤效应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及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分析评价其植被恢复效应。结果表明:微地形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生长状况(P<0.05),与裸地相比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含盐量、pH值等,增加了土壤养分,孔隙度,持水量等。4种微地形改造模式中月牙形模式与光滩裸地相比显著降低了44.19%的土壤盐分,并且月牙形改造模式最利于促进植被恢复效果;条带形模式可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其坑底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裸地的2.87倍;品字形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壤孔隙度,显著降低了15.24%的土壤容重;S形模式在植被恢复及土壤改良效应上表现较差。不同微地形改造模式对植物生长和改良土壤效应综合评价结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月牙形、条带形、品字形、S形、裸地,建议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进行微地形改造时,首先考虑月牙形,其次是条带性、品字形,S形可不采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被 微地形 地表粗糙度 盐碱地
下载PDF
徂徕山植被类型对不同坡位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岩 王如岩 +3 位作者 董智 刘冰倩 刘瑞琳 吴其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87,共6页
[目的]研究徂徕山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坡位的土壤团聚体特征,为北方土石山区植被建设和水土保持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干筛和湿筛法分析徂徕山板栗林、刺槐麻栎混交林坡上及坡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并测定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及其结... [目的]研究徂徕山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坡位的土壤团聚体特征,为北方土石山区植被建设和水土保持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干筛和湿筛法分析徂徕山板栗林、刺槐麻栎混交林坡上及坡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并测定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及其结构距离。[结果]①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组成中2~0.25 mm粒级所占比例为55.60%~72.76%,0.25~0.053 mm粒级所占比例为25.11%~41.98%,<0.053 mm粒级含量最低,所占比例为0.60%~3.75%。②与板栗林相比,刺槐×麻栎混交林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提高10.51%,几何平均直径提高7.51%,不稳定团粒指数降低19.01%,而水稳定性团聚体各指标在不同植被类型及不同坡位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③固液气三相体积比例表现为:土壤固相体积(56.46%~66.15%)>液相体积(21.66%~36.56%)>气相体积(4.40%~12.19%),刺槐×麻栎混交林的土壤三相结构距离与板栗林相比约减少8.87%。[结论]植被类型对徂徕山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大于坡位,其中刺槐×麻栎混交林对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板栗林。固相体积比是解释团聚体组成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位 植被类型 土壤团聚体 土壤三相结构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 被引量:36
15
作者 孙佳 夏江宝 +4 位作者 苏丽 赵西梅 陈印平 岳喜元 李传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3-1332,共10页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滨海盐碱地的重要分布区,种植植被是盐碱地绿色改良的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探讨滨海盐碱地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探索适宜植被模式,选取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竹柳+NyPa草、旱柳+NyPa草、柽柳+紫花苜蓿、白蜡+柽柳+紫...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滨海盐碱地的重要分布区,种植植被是盐碱地绿色改良的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探讨滨海盐碱地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探索适宜植被模式,选取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竹柳+NyPa草、旱柳+NyPa草、柽柳+紫花苜蓿、白蜡+柽柳+紫花苜蓿4种林草措施为研究对象,以纯竹柳为对照,测定土壤水分物理参数、盐碱含量、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等20个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等统计方法评价了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林草复合模式可显著改善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理化性能,增加土壤孔隙度和贮水量,降低土壤密度,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白蜡+柽柳+紫花苜蓿的乔灌草混交模式在压碱抑盐、增加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效果最好,而旱柳+NyPa草的乔草混交模式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能的效果最好。不同植被模式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改良效应表现为白蜡+柽柳+紫花苜蓿>旱柳+NyPa草>竹柳+NyPa草>柽柳+紫花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措施 土壤孔隙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土壤盐分
原文传递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窄冠黑白杨’杂种优势的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丽丽 姚培娟 +2 位作者 李际红 李景涛 李柱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95-2704,共10页
本研究以‘窄冠黑白杨’(Populus ‘Zhaiguanheibaiyang’)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cDNA-AFLP)构建扩增图谱。从96对扩增引物中筛选出35对可用于条带分析的扩增引物,获得761个修饰位点, 5种基因差异表达模... 本研究以‘窄冠黑白杨’(Populus ‘Zhaiguanheibaiyang’)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cDNA-AFLP)构建扩增图谱。从96对扩增引物中筛选出35对可用于条带分析的扩增引物,获得761个修饰位点, 5种基因差异表达模式。回收cDNA-AFLP图谱中分离的19条差异表达的转录衍生片段(transcript-derived fragments, TDFs)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其中14条TDFs与杨树基因库中的已知基因同源,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PK)、泛素激活酶(E1)、糖基转移酶(UDP)、ARGOS-like蛋白基因等,在植物生长代谢活动、信号转导调控等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差异表达TDFs在杂种及父本中芽、叶、茎等不同组织的表达量,发现在叶中表达量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杂种优势密切相关。结果与cDNA-AFLP图谱一致,说明研究结果稳定可靠,为后续杨树杂种优势的研究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冠黑白杨’ 杂种优势 CDNA-AFLP 差异基因
原文传递
流苏树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优化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佳庚 李际红 +3 位作者 郭海丽 耿煜然 王如月 侯丽丽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223-8232,共10页
本研究以流苏树(Chionanthus retusus)种子的初生根尖为材料,从取材时间、预处理试剂、预处理时间以及解离方法等条件对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以获得流苏树核型分析的清晰制片。结果表明,取材时间为9:30~10:00 am时根尖中... 本研究以流苏树(Chionanthus retusus)种子的初生根尖为材料,从取材时间、预处理试剂、预处理时间以及解离方法等条件对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以获得流苏树核型分析的清晰制片。结果表明,取材时间为9:30~10:00 am时根尖中期细胞最多,约占20%~25%;对二氯苯、0.002 mol/L 8-羟基喹啉溶液、对二氯苯与8-羟基喹啉混合液以及冰水混合物四种不同预处理试剂均可获得形态清晰、分散良好的适用于核型分析的清晰制片,其中对二氯苯的最适预处理时间为1 h,0.002 mol/L 8-羟基喹啉和对二氯苯与8-羟基喹啉混合液的最适预处理时间均为6 h,冰水混合物的最适预处理时间为6 h;解离的最适方法为:先用0.075 mol/L KCl溶液前低渗20 min,接着蒸馏水冲洗后放入1 mol/L HCl溶液中60℃处理10 min。流苏树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46=40m+6sm,流苏树染色体为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7.18%,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7L+14M2+19M1+6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苏树(Chionanthus retusus) 染色体 根尖 压片技术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