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辣椒主要病毒种类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少立 谭玮萍 +4 位作者 杨园园 代惠洁 孙晓辉 乔宁 竺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728-2738,共11页
【目的】鉴定山东省辣椒上的主要病毒种类,明确该地区辣椒上的主要病毒病原。【方法】2014—2015年,在山东省临沂、日照、青岛、烟台、潍坊、淄博、济宁、菏泽、聊城、德州共10个市(区)采集253份疑似感病的辣椒植株叶片,提取叶片总RNA和... 【目的】鉴定山东省辣椒上的主要病毒种类,明确该地区辣椒上的主要病毒病原。【方法】2014—2015年,在山东省临沂、日照、青岛、烟台、潍坊、淄博、济宁、菏泽、聊城、德州共10个市(区)采集253份疑似感病的辣椒植株叶片,提取叶片总RNA和总DNA,利用双生病毒的通用引物(PA/PB)、马铃薯卷叶病毒属通用引物(POL-F/POL-R)及已报道侵染辣椒的主要病毒的检测引物对样品进行PCR、RT-PCR分子检测与鉴定,将扩增得到的目的条带经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再送至公司进行克隆测序。分别将所得的PMMoV、PeVYV和BWYV序列在NCBI上利用BLAST进行检索,利用DNAStar软件中的Megalign将所得序列与Gen Bank中已登录的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利用软件MEGA 5.05的Clustal W法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以及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系统进化树中各分支置信度(Bootstrap)进行1 000次重复分析。【结果】PMMoV、CMV总检出率分别为61.66%、60.08%;TMGMV、BBWV-2、BWYV、TMV发生也比较普遍,检出率为41.90%、34.78%、33.20%和24.90%;PCV-2、ToMV、TYLCV、PVY、MABYV、PeVYV、PCV-1、ChiVMV、AMV发生侵染现象较少,检出率分别为11.86%、9.88%、9.09%、6.72%、5.53%、3.56%、3.16%、0.79%和0.40%;未检测到Ca CV、PSV、Chi RSV、TSWV和To MMV。通过对病毒复合侵染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病毒复合侵染率高达89.92%,其中3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最多,所占比例达28.63%,4种病毒复合侵染率为25.00%,2种病毒复合侵染率为21.77%,5种病毒复合侵染率为13.31%,一个辣椒样品最多可同时感染6种病毒,侵染率为1.21%;对山东省10个地区的辣椒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在辣椒上检出病毒种类最多的为临沂、济宁,检测到12种病毒,其次是烟台、聊城,检测到11种病毒,潍坊、菏泽检测到9种病毒,青岛、德州检测到8种病毒,日照检测到7种病毒,淄博检测到6种病毒,日照地区辣椒病毒复合侵染率最高,为100%,菏泽地区复合侵染率最低,为69.23%。分别根据PMMoV的部分CP基因序列、PeVYV部分Rd Rp、CP、MP基因序列以及BWYV部分CP、MP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本研究PMMoV山东分离物SD60与中国贵州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PeVYV山东分离物SDRZ31-1与意大利IT83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BWYV山东分离物SD与韩国分离物LS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在山东省采集的253份辣椒样品可被15种病毒侵染,PMMoV、CMV为主要病毒种类;在山东新检测到的病毒有MABYV、PeVYV、BWYV、PCV-1和PCV-2;明确了山东省主要辣椒产区病毒病发生情况以及病毒种类的主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病毒病 辣椒轻斑驳病毒 甜菜西方黄化病毒 甜瓜蚜传黄化病毒 复合侵染
下载PDF
几种QoIs和DMIs杀菌剂对山东不同地区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差异及年度间的防效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禾丽菲 李晓旭 +2 位作者 孙作文 慕卫 刘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41,共8页
为明确QoIs和DMIs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有效性,在山东省黄瓜主产区采集黄瓜白粉病菌菌株,测定不同地区及不同年份的黄瓜白粉病菌对常用QoIs和DMIs杀菌剂的敏感性,并在泰安岱岳区进行3年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除氟硅唑以外,城阳黄... 为明确QoIs和DMIs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有效性,在山东省黄瓜主产区采集黄瓜白粉病菌菌株,测定不同地区及不同年份的黄瓜白粉病菌对常用QoIs和DMIs杀菌剂的敏感性,并在泰安岱岳区进行3年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除氟硅唑以外,城阳黄瓜白粉病菌对QoIs和DMIs 2类杀菌剂的敏感性最低;淄川黄瓜白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最高,对4种药剂的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7.29,19.66,27.40,250.00倍。与2011年相比,2013年和2017年常用QoIs和DMIs杀菌剂对泰安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均不同程度降低。泰安地区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与2011年相比,2013年除吡唑醚菌酯外2类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017年几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和己唑醇的防效下降尤为明显。综合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地区黄瓜白粉病菌对QoIs和DMIs两类杀菌剂的敏感程度有一定的异质性,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泰安岱岳区黄瓜白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敏感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也逐年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菌 QoIs杀菌剂 DMIs杀菌剂 敏感性 监测
下载PDF
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及防病应用潜力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学屏 宋昱菲 +3 位作者 罗健 赵时峰 慕卫 刘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711-2718,共8页
【目的】评价蔬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明确药剂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病菌的毒力效应以及氟吡菌酰胺防治蔬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和田间应用效果,以指导氟吡菌酰胺的科学... 【目的】评价蔬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明确药剂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病菌的毒力效应以及氟吡菌酰胺防治蔬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和田间应用效果,以指导氟吡菌酰胺的科学使用。【方法】从山东省昌乐、寿光、青州、临朐和泰安等地的蔬菜产区采集173株来自黄瓜、番茄、茄子、西葫芦、芸豆、辣椒等6种作物上的田间菌核病发病组织,室内分离纯化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测定氟吡菌酰胺对病菌菌核产量、菌核形态和菌核菌丝型萌发的影响;采用离体茄子叶片接种试验确定氟吡菌酰胺防治菌核病的作用方式;最后通过两年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对来自不同作物的173株菌核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差异不大,分布在0.02—0.30μg·mL^(-1),表明这些菌株可被用来分析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水平。EC50频率分布图呈单峰偏正态曲线分布,变异系数较小,表明该地区的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均表现敏感。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核产量、菌核形态以及菌核菌丝型萌发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在氟吡菌酰胺1.6μg·mL^(-1)处理浓度下,该药剂对3株来自不同作物的菌核病菌表现出相同的抑制趋势,其菌核的数量和干重均明显降低,形态明显变小,表明该药剂能够有效地减少菌核病菌的初侵染源数量,并降低其侵染活性;而经过连续3 d的观察,5μg·mL^(-1)氟吡菌酰胺对3株病菌的菌核菌丝型萌发的抑制率均在95%以上,表明该药剂有能力抑制菌核病菌的这一侵染方式,从而保护作物茎基部免受菌丝侵染。离体叶片接种防治试验表明,氟吡菌酰胺具有保护作用与治疗作用,40μg·mL^(-1)的保护效果为100.00%,治疗效果为88.8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和菌核净的防治效果,但该药剂对菌核病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治疗作用,表明该药剂在田间使用时应在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从而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2016和2017两年的田间药效试验中,氟吡菌酰胺200 g a.i./hm2处理对茄子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30%和87.60%,显著高于氟吡菌酰胺其他施用剂量以及对照药剂菌核净600 g a.i./hm2、多菌灵1 150 g a.i./hm2的防治效果。【结论】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及萌发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且在田间能够有效地控制菌核病发生,因此该药剂是防治菌核病的高效药剂,可作为现有防治药剂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核病 氟吡菌酰胺 敏感性 菌核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熏蒸剂与生物有机肥对苦瓜枯萎病及土壤酶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丹丹 高克祥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35-139,共5页
为综合防治苦瓜枯萎病,本研究在温室采用不同用量熏蒸剂对苦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dicae)进行防治试验并测定对苦瓜苗期生长的影响,并在田间用适量的熏蒸剂与生物有机肥协作防治苦瓜枯萎病并检测对土壤酶的影响。试验... 为综合防治苦瓜枯萎病,本研究在温室采用不同用量熏蒸剂对苦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dicae)进行防治试验并测定对苦瓜苗期生长的影响,并在田间用适量的熏蒸剂与生物有机肥协作防治苦瓜枯萎病并检测对土壤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隆和石灰氮用量分别选择45~60 g/m2和60~120g/m2可以有效防治苦瓜枯萎病。在田间棉隆和石灰氮对苦瓜枯萎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棉隆45 g/m2与生物有机肥10 g/株协作防治效果高达70.85%。棉隆与生物有机肥协作对苦瓜根区脲酶活性先抑制后激活,对蔗糖酶活性先激活后抑制,而提高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整个生长期内石灰氮与生物有机肥能够提高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对蔗糖酶活性先激活后抑制。棉隆与生物有机肥结合使用可以有效防治苦瓜枯萎病和促进苦瓜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隆 石灰氮 生物有机肥 苦瓜枯萎病 土壤酶
下载PDF
覆施稻壳对大棚黄瓜长势及防控黄瓜疫病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丽丽 王成港 +7 位作者 赵琳 艾聪聪 盛慧 王玉姣 孟哲 李壮 朱春原 张修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35-40,共6页
研究覆施不同稻壳量对大棚黄瓜团棵期、盛花期、初果期、盛果期和末果期的长势影响及防控黄瓜疫病的效果。在覆施不同稻壳量后,分别测定黄瓜在每个生长期的土壤温度、棚内相对湿度、株高和茎粗、根系干重和根系活力及黄瓜疫病病情指数... 研究覆施不同稻壳量对大棚黄瓜团棵期、盛花期、初果期、盛果期和末果期的长势影响及防控黄瓜疫病的效果。在覆施不同稻壳量后,分别测定黄瓜在每个生长期的土壤温度、棚内相对湿度、株高和茎粗、根系干重和根系活力及黄瓜疫病病情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覆施25 kg稻壳对大棚黄瓜15 cm处的土壤温度效果最好,且盛果期的温度增幅最快;棚内相对湿度显著下降;黄瓜株高、茎粗、根系干重和根系活力等指标明显提高,黄瓜疫病发生程度显著减轻,以覆施25 kg稻壳处理时黄瓜长势及抗病性最显著,提高了黄瓜产量。该方法成本低、易操作,节时省力,若因地制宜,适量施用,将对保护地黄瓜无公害栽培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黄瓜 稻壳处理 黄瓜长势 黄瓜疫病 绿色栽培
下载PDF
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毒力效应及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乐乐 郭贝贝 +2 位作者 李北兴 慕卫 刘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4-330,共7页
为评价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四霉素对9株不同地区来源的叶霉病菌(Passalora fulva)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芽管伸长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菌具... 为评价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四霉素对9株不同地区来源的叶霉病菌(Passalora fulva)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芽管伸长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菌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中抑制孢子萌发、芽管伸长的活性较高,其EC_50值分别为0.002 30~0.012 7μg/mL、0.00050~0.013μg/mL;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略低,其EC_50值为0.601 6~1.394μg/mL。显微观察发现:经四霉素处理后,番茄叶霉病菌新生菌丝生长受阻、部分菌丝末端分支增多、变粗;分生孢子萌发受抑制,芽管膨大变粗、生长受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经四霉素有效成分6.75和20.25 g/hm^2处理后,对番茄叶霉病的保护防效分别为74.40%和83.09%,治疗防效分别为67.92%和76.68%,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有效成分540 g/hm^2)的处理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霉素 番茄叶霉病菌 毒力 作用方式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不同肥料对韭菜迟眼蕈蚊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朝霞 祝国栋 +3 位作者 赵西 薛明 刘芳 纪桂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9期64-68,共5页
为明确田间施肥对韭菜迟眼蕈蚊发生的影响,为生态控制提供依据,采用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8种肥料对韭菜迟眼蕈蚊发生的影响,从中筛选出对其发生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肥料,研究其作用方式,并进行田间控制效果试验。盆栽试验发现,... 为明确田间施肥对韭菜迟眼蕈蚊发生的影响,为生态控制提供依据,采用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8种肥料对韭菜迟眼蕈蚊发生的影响,从中筛选出对其发生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肥料,研究其作用方式,并进行田间控制效果试验。盆栽试验发现,石灰氮、沼液和统壮对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持效期,常规用量在施肥后第1天接成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6%、85.0%和78.7%;第6天接成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1.3%、44.6%和40.3%。室内试验表明,沼液和统壮对成虫有显著驱避产卵的作用,且杀幼虫效果好;石灰氮和碳酸氢铵具有良好的杀幼虫活性。成虫发生期田间施用常规用量的石灰氮、沼液和统壮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控制效果明显,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0%、69.9%和61.5%。石灰氮、沼液和统壮可作为韭菜迟眼蕈蚊生态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肥料 成虫 生态控制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葱地种蝇成虫的毒力及繁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艳艳 祝国栋 +3 位作者 刘芳 孙夏 罗茵 薛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3-748,共6页
本文采用浸虫法测定了4株球孢白僵菌对1日龄葱地种蝇(本文称葱蝇)成虫的毒力,筛选出高致病力的菌株,描述了感染症状,测定了其亚致死剂量LC20和LC50对存活1日龄葱蝇成虫生物学参数和繁殖力的影响,并比较了5.8×103和5.7×105孢子... 本文采用浸虫法测定了4株球孢白僵菌对1日龄葱地种蝇(本文称葱蝇)成虫的毒力,筛选出高致病力的菌株,描述了感染症状,测定了其亚致死剂量LC20和LC50对存活1日龄葱蝇成虫生物学参数和繁殖力的影响,并比较了5.8×103和5.7×105孢子/m L对1日龄和10日龄葱蝇成虫死亡率和单雌产卵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菌株Bb01对葱蝇成虫的致病力最强,其LC50为1.76×106孢子/m L,其次为菌株Bb03和Bb02,其LC50分别为4.05×106和1.86×107孢子/m L。与对照相比,菌株Bb01亚致死剂量处理1日龄成虫后,明显延迟了葱蝇成虫的产卵前期,降低了单雌产卵量,LC20浓度处理时单雌产卵量比对照下降了51.9%,LC50处理下降92.2%,明显缩短了雌成虫寿命,但卵孵化率没有明显影响。虽然菌株Bb01对1日龄成虫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但在5.7×105孢子/m L下,10日龄成虫单雌产卵量比对照下降了82.5%,对种群控制效果仍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葱蝇 繁殖力 毒力
下载PDF
葱蝇成虫诱杀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艳艳 王钲 +3 位作者 赵海朋 孙夏 赵西 薛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3期125-128,共4页
葱蝇是严重为害圆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的重要地下害虫。成虫诱杀技术是一种既能有效控制害虫发生,又能避免产品和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其作用原理为利用害虫趋性和杀虫剂的胃毒作用对害虫进行诱杀。笔者对7种新烟碱类药剂的葱蝇成虫田... 葱蝇是严重为害圆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的重要地下害虫。成虫诱杀技术是一种既能有效控制害虫发生,又能避免产品和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其作用原理为利用害虫趋性和杀虫剂的胃毒作用对害虫进行诱杀。笔者对7种新烟碱类药剂的葱蝇成虫田间诱杀效果进行了比对,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及甲维盐诱杀效果较好,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多杀菌素、灭蝇胺、虫螨腈诱杀效果差。其中,噻虫胺2000 mg/L诱杀效果最好,其田间持效期可达5天以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蝇 成虫 诱杀 噻虫胺
下载PDF
毛壳菌肥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素平 田叶韩 +3 位作者 王建明 何邦令 李明潭 高克祥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1期35-42,共8页
为研究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ND35菌肥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促进毛壳菌肥的科学应用,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法进行了温室和大田菌肥用量筛选及菌肥与海藻肥复混施用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为研究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ND35菌肥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促进毛壳菌肥的科学应用,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法进行了温室和大田菌肥用量筛选及菌肥与海藻肥复混施用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黄瓜生长的球毛壳菌ND35菌肥用量为0.1~0.5 g/株(孢子含量为3×10~8cfu/g),过量使用不利于黄瓜生长;适量施用ND35菌肥对黄瓜的根系活力、株高、茎粗、叶面积、干重、壮苗指数均有促进作用。ND35菌肥和ND35菌肥与海藻肥复混处理的黄瓜光合作用效率和水分利用率明显提高,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1.85%和23.90%;菌肥与海藻肥复混处理对改善黄瓜品质效果明显,其中ND35菌肥与海藻肥复混处理黄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7.90%、172.97%和310.21%,其硝酸盐含量比对照降低15.57%。菌肥与海藻肥复混处理能促进黄瓜对土壤中N、P、K的吸收利用,特别是对速效钾吸收效果明显。单独施用菌肥处理的植株中N、P、K含量高于其他处理,与海藻肥复混却降低植株中磷和钾的含量。试验结果可为球毛壳菌ND35菌肥在黄瓜优质高产栽培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毛壳菌ND35菌肥 海藻肥 黄瓜 生长指标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敏感基线的建立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禾丽菲 陈乐乐 +4 位作者 肖斌 赵时峰 李秀环 慕卫 刘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75-1483,共9页
【目的】番茄叶霉病是危害温室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其致病菌对常用杀菌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亟待开发高效替代药剂。研究旨在探索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建立敏感性基线,明确咯菌腈在田间的防治效果。【方法】... 【目的】番茄叶霉病是危害温室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其致病菌对常用杀菌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亟待开发高效替代药剂。研究旨在探索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建立敏感性基线,明确咯菌腈在田间的防治效果。【方法】在山东济南、泰安、聊城、潍坊、莱芜、淄博6个蔬菜产区采集感叶霉病的番茄叶片,经分离纯化后,培养得到126株番茄叶霉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咯菌腈对3株代表菌株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地区的126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并建立敏感性基线。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评价咯菌腈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结果】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平均EC50值分别为0.30和0.80μg·m L^(-1),而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弱,平均EC50值均>100μg·m L^(-1)。不同地区番茄叶霉病菌群体间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均无显著差异。其中,潍坊地区叶霉菌株对咯菌腈敏感性最高,平均EC50值为0.43μg·m L^(-1);淄博地区叶霉菌株敏感性相对较低,平均EC50值为0.79μg·m L^(-1)。泰安、济南、聊城、莱芜地区的叶霉菌株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平均EC50值分别为0.65、0.75、0.71、0.58μg·m L^(-1)。咯菌腈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16—1.69μg·m L^(-1),平均值为0.64μg·m L^(-1),敏感性频率呈单峰曲线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可作为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2016—2017年田间试验表明,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咯菌腈在60.75 g a.i./hm^2剂量下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2.21%—75.02%和61.94%—70.65%,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100 g a.i./hm^2、代森锰锌700 g a.i./hm^2和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与氟吡菌酰胺150 g a.i./hm^2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咯菌腈有效成分为40.50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的保护和治疗防治效果。2017年咯菌腈有效成分为20.25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代森锰锌700 g a.i./hm^2和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的保护作用均高于治疗作用。【结论】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孢子萌发基本无抑制作用,山东省6个蔬菜产区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相对比较敏感。该药剂在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菌 咯菌腈 敏感基线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泰山黑虎峪灯下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间动态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方加兴 申卫星 +1 位作者 孟宪鹏 刘玉升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6年第6期867-872,共6页
泰山是物种资源丰富的名川大山,但关于泰山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研究甚少,选取泰山黑虎峪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明确该区域灯下昆虫的发生种类、发生动态、群落结构、多样性,为今后泰山的昆虫生态学以及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于2015年4... 泰山是物种资源丰富的名川大山,但关于泰山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研究甚少,选取泰山黑虎峪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明确该区域灯下昆虫的发生种类、发生动态、群落结构、多样性,为今后泰山的昆虫生态学以及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于2015年4?11月,在泰山黑虎峪区域内设置虫情测报灯,对该区域的昆虫进行诱集,统计不同时间段昆虫发生的种类和数量,对灯下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不同时间段的群落特征指数进行分类。期间共诱集到昆虫5230头,隶属8目50科147种。鳞翅目昆虫在群落中占的比例最大,为48.95%,其中夜蛾科为发生量最大、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相对多度为0.311,发生量占总昆虫群落物种的13.33%;昆虫物种丰富度动态变化分别在6月20日、8月9日、10月9日出现3个峰值,种群发生动态分别于6月20日、10月9日出现2个峰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于8月9日到达最大值,10月份以后开始随气温降低而降低;群落优势度指数C与H′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群落均匀度指数J与H′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不同时期的昆虫群落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其结果显示:当阈值T=0.975时,可将总昆虫群落的20次调查结果聚为8类,分别为:A1={5.10};A2={7.19};A3={6.20};A4={8.09};A5={8.19};A6={7.09,6.29,10.19};A7={10.09,9.19,9.09,9.29,6.10,8.31,10.31,7.30,5.21,5.31};A8={5.01,11.09}。泰山黑虎峪区域内昆虫物种丰富度、发生数量、群落组成以及群落特征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于泰山昆虫多样性保护具有指导意义;聚类结果反应了各阶段物种种类、数量以及昆虫群落特征指数发生时间上存在的差异;聚类出现交替现象,反应了群落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非生物因素对昆虫群落动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黑虎峪 诱虫灯 昆虫群落结构 多样性 模糊聚类
下载PDF
番茄叶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氟唑菌酰羟胺田间防病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秀环 禾丽菲 +3 位作者 李北兴 姜林 刘峰 慕卫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2,共7页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一种新型SDHI类杀菌剂,目前在中国仅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为明确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潜力,测定了番茄叶霉病菌Passalora fulva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一种新型SDHI类杀菌剂,目前在中国仅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为明确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潜力,测定了番茄叶霉病菌Passalora fulva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并验证了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番茄叶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对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在0.10μg/mL剂量下抑制率均达50%以上。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得从山东省8个地区采集分离的103个菌株的EC50值在0.04~1.74μg/mL之间,平均值为(0.67±0.41)μg/m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可将该平均EC50值作为番茄叶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两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SC)以有效成分200 g/hm^(2)剂量连续施药两次,距末次施药后7 d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有效成分540 g/hm^(2)和氟吡菌酰胺(fluopyram)有效成分150 g/hm^(2)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氟唑菌酰羟胺在防治番茄叶霉病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菌 氟唑菌酰羟胺 杀菌活性 敏感基线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毒力作用特性比较 被引量:18
14
作者 禾丽菲 李晓旭 +2 位作者 朱佳美 慕卫 刘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筛选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芽管伸长法测定了19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毒力,探究了4种毒力较高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对黄瓜靶斑病菌... 为筛选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芽管伸长法测定了19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毒力,探究了4种毒力较高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对黄瓜靶斑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各生长发育阶段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4种药剂抑制菌丝生长的平均EC_(50)值分别为0.516 3、1.538、1.605和0.648 2 mg/L,抑制孢子萌发的平均EC_(50)值分别为0.164 4、1.359、1.127和0.002 5 mg/L,抑制芽管伸长的平均EC_(50)值分别为0.189 6、0.144 7、0.060 4和0.001 5 mg/L;啶酰菌胺、百菌清和肟菌酯3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活性较强,3种药剂抑制孢子萌发的平均EC_(50)值分别为1.564、0.373 0和0.021 3 mg/L,抑制芽管伸长的平均EC_(50)值分别为0.629 5、0.233 4和0.405 0 mg/L,但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平均EC_(50)大于16 mg/L;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可引起黄瓜靶斑病菌菌丝不同程度的异常生长,主要表现为菌丝隔膜间距变小、菌丝节间肿大、主菌丝上二次分枝发生频繁、菌丝变形黏连、菌丝新分枝处生长受抑制或分生孢子生长变形。研究表明,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对黄瓜靶斑病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在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靶斑病 杀菌剂 氟啶胺 吡唑萘菌胺 咯菌腈 四霉素 毒力 菌丝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及三唑类杀菌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2
15
作者 曹海潮 李秀环 +3 位作者 王晓坤 白海秀 慕卫 刘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4065-4075,共11页
目的】评价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等防治番茄颈腐根腐病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4种杀菌剂抑制番茄颈腐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 目的】评价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等防治番茄颈腐根腐病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4种杀菌剂抑制番茄颈腐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lycopersici)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通过温室盆栽试验,采用灌根处理法,于施药后7、15 d测定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增加量,评价杀菌剂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安全性;在室内,利用盆栽番茄,采用先接菌后施药的方法,测定施药后7、15和30 d药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在田间,同样采用灌根处理,分别于施药后60、90和150 d调查番茄颈腐根腐病发病情况及最终番茄产量,评价不同杀菌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吡唑醚菌酯对番茄颈腐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均表现出较高的毒力,EC_(50)分别为0.055、0.012、0.010μg·m L^(-1),其次为丙环唑,EC_(50)分别为0.058、0.060、0.011μg·m L^(-1)。戊唑醇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强,对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较低,EC_(50)分别为0.075、0.255、0.455μg·m L^(-1);氟硅唑抑制分生孢子芽管伸长的毒力高,而抑制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毒力相对较低,EC_(50)分别为0.013、0.078、0.457μg·mL^(-1)。戊唑醇25、50 mg a.i./株、丙环唑5、10 mg a.i./株、氟硅唑5、10 mg a.i./株均显著抑制番茄幼苗株高,增加茎粗,吡唑醚菌酯30、60 mg a.i./株处理则均无影响。温室盆栽接种试验中,药后30 d,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防治效果最高,为87.12%,丙环唑10 mg a.i./株次之,防治效果为82.17%,戊唑醇50 mg a.i./株与氟硅唑10 mg a.i./株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40%与71.67%。田间施药后90 d,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防治效果最高,为90.36%,戊唑醇50 mg a.i./株与丙环唑10 mg a.i./株次之,分别为84.20%与82.55%,氟硅唑5 mg a.i./株防治效果最低,为65.06%。而至施药后150 d,各处理防治效果均显著降低,戊唑醇50 mg a.i./株最高,为40.40%。最终产量统计,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处理增产率最高,为50.63%,丙环唑5 mg a.i./株最低,为-2.61%。【结论】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4种杀菌剂抑制番茄颈腐根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相近,吡唑醚菌酯对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高于3种三唑类药剂。吡唑醚菌酯、丙环唑及戊唑醇均可用于设施内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的防治效果最高,对植株安全且增产显著,而丙环唑与戊唑醇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颈腐根腐病 吡唑醚菌酯 三唑类杀菌剂 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苦瓜枯萎病生防木霉的筛选鉴定及其定殖的qPCR检测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永阳 杜佳 高克祥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10-115,共6页
为绿色防控苦瓜枯萎病,本研究从苦瓜根际土中分离出多株木霉,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盆栽防病试验进行拮抗苦瓜枯萎病菌的木霉菌株筛选,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在苦瓜植株及土壤中的定... 为绿色防控苦瓜枯萎病,本研究从苦瓜根际土中分离出多株木霉,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盆栽防病试验进行拮抗苦瓜枯萎病菌的木霉菌株筛选,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在苦瓜植株及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两株防效较好的木霉菌株M2和MX,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54.63%和45.72%。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M2菌株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MX菌株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木霉菌株M2和MX均不能在苦瓜植株中定殖,但在土壤中可以稳定定殖。两个木霉菌株具有应用于苦瓜枯萎病的田间生物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木霉 棘孢木霉 苦瓜枯萎病 生物防治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球毛壳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组合对抗黄瓜枯萎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魏滟洁 田叶韩 +1 位作者 王炎峰 高克祥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72-79,共8页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在黄瓜整个生长周期均可发生。本试验研究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菌株ND35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在黄瓜整个生长周期均可发生。本试验研究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菌株ND35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J2组合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并对生防菌处理条件下黄瓜的根系活力、防御酶活性及防御酶相关基因表达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球毛壳菌ND35处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为25.36%,枯草芽孢杆菌J2处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为54.27%,菌株ND35与菌株J2组合处理对黄瓜枯萎病防效达到70.02%。病原菌胁迫下,生防菌组合处理的黄瓜叶片CAT、SOD、POD、PAL和PPO活性明显提高,峰值分别达91.60、3 239.15、165.80、201.03、256.38 U/gFW;与上述酶活力相关的酶活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峰值分别为2.94、2.39、5.01、4.49和7.96,分别达到病原菌处理下酶活基因表达量的3.27倍、6.98倍、98%、5.27倍、2.31倍。组合处理下黄瓜根系活力、平均防御酶活性和相关酶活基因表达水平总体高于单一生防菌处理。综之,生防菌组合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单一生防菌防治效果。该结果可为复合微生物防治黄瓜苗期枯萎病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菌 球毛壳菌 枯草芽孢杆菌 根系活力 防御酶
下载PDF
生防酵母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其防治苹果果实轮纹病效果 被引量:7
18
作者 戴忠良 高克祥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02-108,138,共8页
为有效防控采后苹果果实轮纹病,从泰安市三地果园不同果树的叶片和果实中分离出30株酵母菌,分别进行离体抑菌活性测定和活体防病效果筛选,其中4株酵母菌抑菌活性较强,对4株酵母菌不同处理液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不同浓度下的防治效果及... 为有效防控采后苹果果实轮纹病,从泰安市三地果园不同果树的叶片和果实中分离出30株酵母菌,分别进行离体抑菌活性测定和活体防病效果筛选,其中4株酵母菌抑菌活性较强,对4株酵母菌不同处理液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不同浓度下的防治效果及在苹果果实上的生长定殖动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酵母菌株H3、T2、T3、Z8对苹果轮纹病菌抑菌作用较强,第8 d的抑菌率分别为91.46%、91.06%、77.20%、88.66%。接种浓度为1×108cfu/m L的酵母菌7 d后,其防病效果分别是65.1%、82.5%、69.8%、84.1%。培养原液和菌悬液对病原菌抑制作用较强,菌落平均直径小于4 cm。显微镜观察发现只有菌株T3具有重寄生作用。酵母菌与病菌菌丝共培养试验中,酵母菌对菌丝生长量的抑制率都在99%以上。酵母菌浓度越高,防病效果越好,其中菌株Z8的防治效果达到59.4%。4株酵母菌在YPD培养基和苹果伤口中呈指数型增长,在YPD培养基中24 h达到峰值,在苹果伤口上48 h达到峰值。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4株酵母菌均属于季也蒙迈耶氏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果蔬采后病害 苹果果实轮纹病 拮抗作用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稻壳覆施技术对棚内湿度的调控效果以及番茄长势和晚疫病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成港 赵琳 +7 位作者 赵丽丽 艾聪聪 盛慧 王玉姣 孟哲 朱春原 李壮 张修国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65-71,共7页
为了明确稻壳覆施技术对大棚番茄长势以及抗病性的影响,在大棚番茄缓苗期于行长8 m、行距0.9 m的番茄行间,分别覆盖施用经反应堆处理的稻壳0(未覆施,CK)、10、15和20 kg,研究了不同用量稻壳覆施对棚内相对湿度的调控效果,以及番茄长势... 为了明确稻壳覆施技术对大棚番茄长势以及抗病性的影响,在大棚番茄缓苗期于行长8 m、行距0.9 m的番茄行间,分别覆盖施用经反应堆处理的稻壳0(未覆施,CK)、10、15和20 kg,研究了不同用量稻壳覆施对棚内相对湿度的调控效果,以及番茄长势和晚疫病发生为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量的稻壳覆施后,番茄生育期棚内相对湿度均较CK显著降低,湿度随着稻壳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稻壳用量20 kg处理降湿效果最好,湿度降幅为40%左右;株高、茎粗、叶面积、根系活力、根系干重和光合效率均>CK,其中稻壳用量20 kg处理效果最好;番茄晚疫病病情指数明显降低,病情指数随着稻壳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稻壳用量20 kg处理防病效果最好,相对防效为44.9%。在大棚内采用稻壳覆施技术,可有效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增强番茄长势,明显抑制番茄晚疫病的发生与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处理 大棚番茄 番茄晚疫病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产紫篮状菌的生防潜力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调控 被引量:9
20
作者 田叶韩 彭海莹 +3 位作者 王德浩 李晓芳 何邦令 高克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55-3266,共12页
产紫篮状菌Q2菌株是一株分离自健康黄瓜根际的有益微生物。本文通过平皿对峙培养、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估了Q2菌株对4种土传病害的生防潜力及其与土壤熏蒸技术结合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并通过平皿稀释培养法、高通量技术和定量... 产紫篮状菌Q2菌株是一株分离自健康黄瓜根际的有益微生物。本文通过平皿对峙培养、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估了Q2菌株对4种土传病害的生防潜力及其与土壤熏蒸技术结合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并通过平皿稀释培养法、高通量技术和定量PCR技术对其防治苦瓜枯萎病及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Q2菌株对苦瓜枯萎病、烟草黑胫病、烟草根黑腐病和马铃薯茎基腐病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对烟草黑胫病和苦瓜枯萎病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3%和63.4%。在苦瓜枯萎病人工病圃中,单一产紫篮状菌Q2制剂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1.0%,其结合威百亩土壤熏蒸技术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则达到80%以上。威百亩土壤熏蒸显著降低了土壤中苦瓜枯萎病病原菌即尖镰孢菌的丰度,而Q2菌株有效地抑制了尖镰孢菌数量的恢复趋势。施用Q2菌株显著富集了土壤中的青霉菌、芽孢杆菌和Gaiella等有益微生物,抑制了尖镰孢菌的恢复。土壤熏蒸后,施用产紫篮状菌Q2菌株有助于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的形成,从而抑制尖镰孢菌,实现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紫篮状菌 生防微生物 土壤传播病害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