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议论文阅读中的“点”、“面”结合
1
作者 张相文 崔元科 《当代教育科学》 1998年第1期31-32,共2页
谈议论文阅读中的“点”、“面”结合山东即墨二中张相文,崔元科如何才能使学生多、快、好、省地阅读一篇文章,从而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呢?我们的体会是:由点及面,是比较理想的方法。这实际上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好阅读中‘点”与“面... 谈议论文阅读中的“点”、“面”结合山东即墨二中张相文,崔元科如何才能使学生多、快、好、省地阅读一篇文章,从而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呢?我们的体会是:由点及面,是比较理想的方法。这实际上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好阅读中‘点”与“面”的关系问题。这里所谓的“点”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句 《水浒》 议论文 “点” 人物描写 阅读中 语段 自然段 高中语文 结构布局
下载PDF
“难道……?”都是反问句吗?
2
作者 房书卷 《语文知识》 1994年第10期21-22,共2页
“难道”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被人们广泛地运用着。一般语境下,它被用来表反问,加强肯定语气,明确观点。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难道”还表推测性疑问语气。试做以下比较分析。通常情况下,“难道……”问句作用有二。其一,表反问语气。反... “难道”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被人们广泛地运用着。一般语境下,它被用来表反问,加强肯定语气,明确观点。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难道”还表推测性疑问语气。试做以下比较分析。通常情况下,“难道……”问句作用有二。其一,表反问语气。反问是无疑而问,故意用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不做回答,而将答案寓于问句之中,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其二,表推测性疑问语气。这类问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语气 推测性 反问句 无疑而问 现代汉语 吴吉昌 间句 简句 儒家正统 传世之作
下载PDF
长句和短句的变换方法初探
3
作者 解思桥 《语文知识》 2000年第3期50-59,共10页
长句和短句的变换是一种常考的题型。对于这类考题,不少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这两种句式的变换是有规律可循的。长句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用得多,二是并列成分用得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长句改为短句的方... 长句和短句的变换是一种常考的题型。对于这类考题,不少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这两种句式的变换是有规律可循的。长句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用得多,二是并列成分用得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长句改为短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句 短句 变换方法 语法 中学 语文 句型变换题
下载PDF
此时无声胜有声
4
作者 房书卷 房岩 《语文知识》 2002年第3期12-13,共2页
《口技》一文,仅仅三百余字,却把口技的技艺展示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们不仅赞叹作者林嗣环对口技声响的言简意赅的正面叙述与描写,更折服那体态语的精妙运用。作者从听众反应的角度,以体态语为表达手段,对口技的艺术做了有力的烘托,... 《口技》一文,仅仅三百余字,却把口技的技艺展示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们不仅赞叹作者林嗣环对口技声响的言简意赅的正面叙述与描写,更折服那体态语的精妙运用。作者从听众反应的角度,以体态语为表达手段,对口技的艺术做了有力的烘托,使其锦上添花,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一、表情动作,相辅相成。在体态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口技》 表达手段 体态语 林嗣环 古代文学
下载PDF
浅谈理解诗歌的方法
5
作者 于钦法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8年第5期80-81,共2页
高三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重技巧、轻理解。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整理归纳了一些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方法,以便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诗歌鉴赏。
关键词 理解 方法 诗歌鉴赏
下载PDF
如何加强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6
作者 胡丽平 张祚强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8年第4期17-17,共1页
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的、审美情感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审美教育的技巧和能力。在努力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以范文为基础。把精读与“博观”结合起来,用审美的眼光和态度去博览群书,从而使自己... 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的、审美情感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审美教育的技巧和能力。在努力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以范文为基础。把精读与“博观”结合起来,用审美的眼光和态度去博览群书,从而使自己的人格素质和审美水平进入更高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形象思维 博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