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学全球论坛(2005)暨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综述
1
作者 徐庆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山东大学 研究中心 成立大会 儒学 论坛 全球 全国政协常委 党委书记 与会人员
下载PDF
“儒学全球论坛(2007):荀子思想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庆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价值 荀子思想 论坛 儒学 山东省临沂市 综述 市人民政府
下载PDF
古代学术的践行品格与当代教育——以颜元思想为中心
3
作者 刘斌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年第8期19-20,共2页
上古学术在先秦时期凝结和形成的践行品格,在嗣后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尽管不同时期方向侧重有所不同,但作为一种传统还是起起伏伏地保存了下来。清初颜元的教育思想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且就当前教育来看,仍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颜元 践行 教育
下载PDF
语:一种古老的文类——以言类之语为例 被引量:40
4
作者 俞志慧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2,共18页
“语”是一种古老的文类,是古人知识、经验的结晶和为人处事的准则,其中蕴含着民族精神,充满了先民的经验和智慧,是当时人们的一般知识和共同的思想、话语资源。其体用特征是“明德”,这一体用特征是“语”区别于同期其他文类的身份证... “语”是一种古老的文类,是古人知识、经验的结晶和为人处事的准则,其中蕴含着民族精神,充满了先民的经验和智慧,是当时人们的一般知识和共同的思想、话语资源。其体用特征是“明德”,这一体用特征是“语”区别于同期其他文类的身份证明。它大致可分为重在记言和重在叙事的两类,每类又表现为散见的或结集、成篇的两种。散见言类之“语”的文字标志是“语”、“言”、“谚”和部分“闻之”;结集成篇的言类之“语”则集中地保存在先秦迄两汉的文献中。探讨“语”这种文类的体用特征、存在形式、渊源与流变、思想史、学术史和文献学意义,藉此展现当时人们的一般知识和思想,尤其是春秋战国思想家的知识背景和思想平台,进而揭示在“语”的传播过程中若干文化现象的现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 文类 体用特征 言类之“语”
下载PDF
《国语·越语》韦注辨正 被引量:3
5
作者 俞志慧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5期65-69,共5页
本文以《国语·越语》韦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贤时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出〈越语〉中十五处文本或韦注,认为其中有些是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是前贤已经发现了的韦注的问题,但尚未给予真正解决;有些则是文献流传过程... 本文以《国语·越语》韦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贤时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出〈越语〉中十五处文本或韦注,认为其中有些是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是前贤已经发现了的韦注的问题,但尚未给予真正解决;有些则是文献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未必与韦注有关,但涉及对《国语》的理解。本文逐一进行分析、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越语》 韦昭注 整理 研究
下载PDF
《国语·晋语三》韦注辨正 被引量:1
6
作者 俞志慧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3-16,共4页
以《国语·晋语三》韦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贤时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出《晋语三》韦注文本十二欠妥处,其中有些是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是前贤已经发现了的韦注的问题,但尚未给予真正解决;有些则是文献流传过程中出... 以《国语·晋语三》韦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贤时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出《晋语三》韦注文本十二欠妥处,其中有些是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是前贤已经发现了的韦注的问题,但尚未给予真正解决;有些则是文献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未必与韦注有关,但涉及对《国语》的理解,有必要对其逐一进行分析、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晋语三 韦昭注 辨正
下载PDF
先秦秦汉时期的“夏”“夷”观念 被引量:1
7
作者 孟祥才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2期9-12,共4页
先秦秦汉时期中原王朝的统治者的国家观念和边界意识十分模糊,比较发达的是"夏""夷"观念。其核心是中国即天下,视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为"夷狄"。这种观念及其指导下的政策,既有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国文化传... 先秦秦汉时期中原王朝的统治者的国家观念和边界意识十分模糊,比较发达的是"夏""夷"观念。其核心是中国即天下,视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为"夷狄"。这种观念及其指导下的政策,既有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国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也有不能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的弊端,尤其妨碍了对先进文化的吸纳和近代外交理念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秦汉 “夏”“夷”观念 优长弊端
下载PDF
《国语·吴语》韦注辨正 被引量:1
8
作者 俞志慧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6期40-44,共5页
本文以《国语·吴语》韦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贤时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出《吴语》中十五处文本或韦注,认为其中有些是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是前贤已经发现了的韦注的问题,但尚未给予真正解决;有些则是文献流传过... 本文以《国语·吴语》韦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贤时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出《吴语》中十五处文本或韦注,认为其中有些是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是前贤已经发现了的韦注的问题,但尚未给予真正解决;有些则是文献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未必与韦注有关,但涉及对《国语》的理解。本文逐一进行分析、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吴语 韦昭注 整理 研究
下载PDF
《国语·楚语》韦注辨正 被引量:1
9
作者 俞志慧 《长江学术》 2006年第4期131-136,共6页
本文以《国语·楚语》韦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贤时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出《楚语》中十九处文本或韦注,认为其中有些是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是前贤已经发现了的韦注的问题,但尚未给予真正解决;有些则是文献流传过程... 本文以《国语·楚语》韦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贤时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出《楚语》中十九处文本或韦注,认为其中有些是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是前贤已经发现了的韦注的问题,但尚未给予真正解决;有些则是文献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未必与韦注有关,但涉及对《国语》的理解,本文对其逐一进行分析并试图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楚语》 韦昭注 整理 研究
下载PDF
论世知人,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
10
作者 孟祥才 刘芳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1-47,共7页
历史学的任务,一是厘清基本历史事实,二是探索社会发展规律,最重要的是寻觅人类个体不同命运的成因以及他们的心路历程。这就要求历史学家沉潜到每个历史人物的时代,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揭示时代条件、个体人生理念与命运的关系。
关键词 时代 理念 命运
下载PDF
《论语·里仁》“君子怀德”章考辨
11
作者 俞志慧 《中华文史论丛》 2006年第3期87-98,共12页
《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关键词 君子 论语 考辨 小人
下载PDF
丁锡田致王献唐信札十通
12
作者 毕晓乐 刘斌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9年第3期42-43,共2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丁锡田与王献唐就有关学术问题进行了频繁的书信往来,这批信札对于研究丁锡田的生平及学术活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王献唐 丁锡田 临淄
下载PDF
《论语》名义和简称问题
13
作者 刘斌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6,共6页
语言是最为原始和基本的文明记录及承传形式,先秦时期所见种种以流行性为核心限定的旧"谚"新"语"正是其后世的见证和延续。《论语》即条理化的孔门"语"。同作为言体与文体的"语"相比,"论&... 语言是最为原始和基本的文明记录及承传形式,先秦时期所见种种以流行性为核心限定的旧"谚"新"语"正是其后世的见证和延续。《论语》即条理化的孔门"语"。同作为言体与文体的"语"相比,"论"字更能体现《论语》的编纂过程及内容特点,因而在汉代即被采为《论语》的简称用字。以"《语》"相称属于后起,较之于"《论》"亦欠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论语》 名义 简称 汉儒
原文传递
《语》乎,《论》乎?——《论语》名义及简称问题
14
作者 劉斌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0年第1期208-229,共22页
'语'是一种以流行性为关键限定,含摄广博、内容驳杂,集阶层性(层面性)、地域性和阶段性于一身,兼具官方色彩与民间面向,不断继承、不断消融、不断流失又不断补充的古老文字类型。先秦以降以著作形式传承的百家之言皆在其列。《... '语'是一种以流行性为关键限定,含摄广博、内容驳杂,集阶层性(层面性)、地域性和阶段性于一身,兼具官方色彩与民间面向,不断继承、不断消融、不断流失又不断补充的古老文字类型。先秦以降以著作形式传承的百家之言皆在其列。《论语》也即条理化的孔门'语'。同作为文类的'语'相比,'论'字从形义上更能体现《论语》的形成过程和内容特点,因而在初入官学的汉代即被用为《论语》的简称。'语'作《论语》简称属于后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名义 简称 汉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