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周圈论初探——以“黄山的来历”传说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昊 《民间文化论坛》 2015年第4期66-77,共12页
柳田国男先生《蜗牛考》中提出的"方言周圈论"在日本民俗学界,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后世也有不少学者对这一理论做了延伸和进一步研究。柳田国男的弟子及后人利用民俗地图法进行相关研究,将该理论扩展为"民俗周圈论&qu... 柳田国男先生《蜗牛考》中提出的"方言周圈论"在日本民俗学界,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后世也有不少学者对这一理论做了延伸和进一步研究。柳田国男的弟子及后人利用民俗地图法进行相关研究,将该理论扩展为"民俗周圈论"与"文化周圈论"。另一方面,柳田国男也曾提出民俗事象的三分法,即分为"生活技术""语言艺术""心意现象"三类。"方言周圈论"的提出便是柳田国男对"语言艺术"这一类民俗事象的一种研究和诠释的结果。我们借鉴"方言周圈论",用同样或类似的方法来研究属于"心意现象"的"民众情感认同",可得出如下规律:新的事物和理念最先从文化中心兴起,并不断向四周呈圆形波纹状扩散,其影响力越来越小。因此离中心越远的地区,民众对该地或传说所述风物的"情感认同"就越强烈。这个规律就是本文将要推演论述和提出的"情感周圈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周圈论 柳田国男 地方风物传说 情感认同 情感周圈论
下载PDF
《文心雕龙》
2
作者 戚良德 《语文学刊》 2018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南朝梁刘勰著《文心雕龙》五十篇(章),分上、下篇(卷)。近四万言,为中国文论的元典之作。然自问世而至清代,《文心雕龙》的注释本却颇为稀少,直到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刘勰之书方得一较为完备的校注本,由是黄注本流行百... 南朝梁刘勰著《文心雕龙》五十篇(章),分上、下篇(卷)。近四万言,为中国文论的元典之作。然自问世而至清代,《文心雕龙》的注释本却颇为稀少,直到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刘勰之书方得一较为完备的校注本,由是黄注本流行百余年。本书集清代黄叔琳对《文心雕龙》的辑注以及纪昀的评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中国文论 校注本 清代 刘勰 纪昀
下载PDF
牟宗三后期存有论存在巨大失误吗?——与杨泽波教授商榷
3
作者 李腾飞 《当代儒学》 2016年第1期94-114,共21页
杨泽波教授认为牟宗三的后期存有论思想存在着重大失误。他的这一判断首先基于将儒家存有论形态错误把握为非实有形态的"意义本体论"。其次,杨教授错误理解牟宗三"智的直觉"的内涵,将"智的直觉""觉他"的一面类同于胡塞尔现相学... 杨泽波教授认为牟宗三的后期存有论思想存在着重大失误。他的这一判断首先基于将儒家存有论形态错误把握为非实有形态的"意义本体论"。其次,杨教授错误理解牟宗三"智的直觉"的内涵,将"智的直觉""觉他"的一面类同于胡塞尔现相学的意向性,由此得出牟宗三哲学里的"物自身"只是一种"善相"。我们认为,牟宗三的存有论是一种实体论,"智的直觉"也有着康德意义上本源直观的含义。此外,"智的直觉"创生的"物自身"具有价值意味,也具有绝对实在性。所以,物自身在认识论方面也有其意义,即充当感性材料来源。牟宗三以中国哲学的智慧充实了从康德那里借过来的"智的直觉"和"物自身"两个概念,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杨泽波 实有 智的直觉 物自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