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PD-L1/TGF-βR融合蛋白(SHR-1701)增强弱淋巴细胞恢复力型肺癌免疫治疗敏感性及其机制研究
1
作者 程博 丁凯凯 +9 位作者 陈鹏翔 季剑雄 罗涛 郭小凡 邱伟 马春红 孟雪 王剑 于金明 刘源 《癌症》 CAS 2023年第1期1-20,共20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已经研发出第二代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protein 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1/PD-L1)抑制剂用于同时阻断PD-1/PD-L1和转化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 背景与目的目前已经研发出第二代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protein 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1/PD-L1)抑制剂用于同时阻断PD-1/PD-L1和转化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TGF-β/TGF-βR),例如bintrafusp alfa(M7824)、SHR-1701和YM 101。因此,我们有必要确定对PD-1/PD-L1抑制剂耐药但对双抗药物敏感的肺癌患者的预测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这种预测因子。方法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研究肺癌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的临床结局与其淋巴细胞恢复能力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慢病毒转染使小鼠CMT167肺癌细胞系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并原位种植在同源小鼠的肺组织。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及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功能。结果对于接受抗PD-1/PD-L1抗体治疗的肺癌患者,弱淋巴细胞恢复力与较短的无进展生存期(PFS;P<0.001)、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累积及外周血中CD8+T细胞的减少有关。化疗后淋巴细胞恢复力较弱的小鼠的肿瘤和外周免疫器官中CD8+T细胞与Treg细胞处于非平衡状态。这类小鼠对抗PD-1抗体无应答,但对抗PD-L1/TGFβR融合蛋白(SHR-1701)敏感。同时,SHR-1701(而非抗PD-1抗体)显著增强了淋巴细胞恢复力受损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IFN-γ的产生和Ki-67的表达。结论弱淋巴细胞恢复力和既往化疗后持续性淋巴细胞减少的肺癌患者对抗PD-1/PD-L1抗体耐药,但可能对第二代药物(如SHR-1701)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D-L1/TGF-βR融合蛋白 化疗诱导的淋巴细胞减少 肺癌 淋巴细胞恢复力 PD-1/PD-L1抑制剂 SHR-1701
下载PDF
γ-干扰素对HBV相关性肝癌细胞凋亡的免疫调节效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韩丽辉 孙汶生 +4 位作者 贾晓青 马春红 高立芬 刘素侠 王晓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269-271,共3页
目的:以转染HBV全基因组并稳定分泌病毒抗原的HepG2.2.15肝癌细胞系为细胞模型,探索IFN-γ对HBV相关性肝癌的免疫调节效应。方法:用HBsAg和HBeAg 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IFN-γ作用0,6,12,24h后,HBV病毒颗粒的分泌表达水平。通过MTT法检测... 目的:以转染HBV全基因组并稳定分泌病毒抗原的HepG2.2.15肝癌细胞系为细胞模型,探索IFN-γ对HBV相关性肝癌的免疫调节效应。方法:用HBsAg和HBeAg 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IFN-γ作用0,6,12,24h后,HBV病毒颗粒的分泌表达水平。通过MTT法检测不同剂量IFN-γ对新型凋亡配体TRAIL与TWEAK的生长抑制效应的调节作用,不同剂量IFN-γ对TRAIL与TWEAK的凋亡诱导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IFN-γ在不同的时间点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均具有抑制作用,IFN-γ能够显著增强TRAIL和TWEAK对HepG2.2.15肝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效应和凋亡率。讨论:IFN-γ是HBV感染后的一个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它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增强免疫监视分子的效应而在HBV相关性肝癌中发挥抗病毒和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重组·肝肿瘤·肝炎病毒 乙型·配体·细胞凋亡·免疫 细胞
下载PDF
医学留学生免疫学教学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晓燕 孙汶生 +6 位作者 张利宁 马春红 高立芬 曹英林 刘素侠 韩丽辉 石永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年第3期233-234,共2页
就医学留学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语言、教材、教学目的和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医学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扩大教学规模,增强国际间医学教育的合作.
关键词 教学探讨 免疫学 留学生教学 教学语言 教学目的 教学质量 医学教育
下载PDF
指导医学生完成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体会与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春 张利宁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第1期25-26,共2页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该论文以作者指导学生申请并完成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亲身体会,就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总结了一些可行的经验,并对如何扩大实施范围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选题 创新能力 实验技能
下载PDF
TRAIL对HBV感染的免疫监视效应研究
5
作者 韩丽辉 孙汶生 +5 位作者 贾晓青 张利宁 曹英林 高立芬 朱法良 郭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索新型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的免疫监视效应。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咐(ELISA)和噻唑蓝(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52例HBV感染者和2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可溶性TRAIL(sTRAIL)的表... 目的:探索新型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的免疫监视效应。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咐(ELISA)和噻唑蓝(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52例HBV感染者和2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可溶性TRAIL(sTRAIL)的表达,在转染HBV全基因组并稳定表达病毒抗原的HepG2.2.15肝癌细胞系研究TRAIL在γ鄄干扰素(IFN鄄γ)的作用下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和凋亡诱导效应。结果:HBV感染者的外周血sTRAIL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各组HBV感染者sTRAIL的表达量与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的值呈正相关。而细胞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在IFN鄄γ的协同作用下,TRAIL能够显著抑制HepG2.2.15细胞的恶性增殖,并能够显著诱导HBV相关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结论:TRAIL是参与到HBV感染后所致疾病中的一个重要的免疫监视分子,TRAIL的作用效应极有可能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细胞凋亡 配体 免疫学监视
下载PDF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石永玉 宋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年第5期453-454,共2页
高等教育改革要求高校教师应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并使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以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结构论为指导,注重对免疫学内容基本结构的剖析,引导学生主动形成免疫学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高教 教育理论 教学水平 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教师 医学免疫学教学
下载PDF
阴虚阳亢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的漂移现象及中药左归丸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姚成芳 王丽 +3 位作者 蔡生业 周宪宾 马庆恒 田志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观察阴虚阳亢模型小鼠Th1/Th2两类细胞因子的漂移现象及中药左归丸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甲状腺素合并番泻叶建立阴虚阳亢小鼠模型,并用中药左归丸对模型的建立进行干预(生理盐水做对照),RT-PCR法分别检测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Th1类... 目的:观察阴虚阳亢模型小鼠Th1/Th2两类细胞因子的漂移现象及中药左归丸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甲状腺素合并番泻叶建立阴虚阳亢小鼠模型,并用中药左归丸对模型的建立进行干预(生理盐水做对照),RT-PCR法分别检测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及中药左归丸的逆转作用?结果:正常小鼠可以同时表达IFN-γ?IL-2?IL-4?IL-10,处于Th1/Th2平衡状态;模型小鼠在表现明显的阴虚阳亢体征的同时,其Th1/Th2两类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IFNγ/IL-10的比值明显升高(P<0.01),Th1类细胞因子处于相对优势状态,中药左归丸可显著提高IL-10的转录水平,使IFNγ/IL-10比值回落(P<0.05)?结论:中医阴虚阳亢小鼠处于Th1相对优势状态,中药左归丸可重建Th1/Th2的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学说 TH1细胞 TH2细胞 细胞因子 漂移 左归丸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宋永红 马春红 +5 位作者 吕红娟 朱传福 聂向民 王玫 刘艳 张萍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6-553,共8页
目的:分析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A,-B,-DRB1位点基因多态性,获得完整、准确的北方汉族HLA分子遗传学数据。方法:应用PCR-SSP及SSOP技术对8 924名北方汉族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进行HLA-A,-B,-DRB1位点基因分型。结果:共检出低分辨HLA-A基... 目的:分析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A,-B,-DRB1位点基因多态性,获得完整、准确的北方汉族HLA分子遗传学数据。方法:应用PCR-SSP及SSOP技术对8 924名北方汉族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进行HLA-A,-B,-DRB1位点基因分型。结果:共检出低分辨HLA-A基因18种,HLA-B基因44种,HLA-DRB1基因13种,其中包括某些以前国内未检出的低频率基因。北方汉族人群最常见的HLA基因为A*02、B*13和DRB1*15,其相应基因频率分别为0.2886、0.1430和0.1759;北方汉族人群最常见的A-B单倍型为A*30-B*13,频率为0.0895,最常见的A-B-DRB1单倍型是A*30-B*13-DRB1*07,频率为0.0742。结论:北方汉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具有显著多态性,大样本和DNA分型有助于HLA低频率基因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原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人类基因组项目
下载PDF
针对HBV X基因区三个关键位点的反义寡核苷酸体内抑瘤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曹英林 刘素侠 +4 位作者 张利宁 马春红 丁培芳 孙汶生 丁红转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93-194,198,共3页
目的 :研究HBVX基因区关键区段的反义寡核苷酸 (asON)对人肝癌裸小鼠模型的抑瘤生长及体内抗HBV作用。方法 :PCR法分别合成了互补于HBVX基因的翻译起始区Xp、DR2、ENⅡ区的反义寡核苷酸及无关对照序列 ,进行硫代化修饰 ,以HBVDNA转染的H... 目的 :研究HBVX基因区关键区段的反义寡核苷酸 (asON)对人肝癌裸小鼠模型的抑瘤生长及体内抗HBV作用。方法 :PCR法分别合成了互补于HBVX基因的翻译起始区Xp、DR2、ENⅡ区的反义寡核苷酸及无关对照序列 ,进行硫代化修饰 ,以HBVDNA转染的HepG2 .2 .15细胞接种裸小鼠 ,2 4h内同部位一次性用药 10 0 μg ,观察并比较 3种反义硫代寡核苷酸的体内抑瘤作用。ELLSA法检测反义核酸作用裸小鼠血清中HBsAg和HBeAg含量的变化。结果 :3种药物作用裸小鼠组均表现为出瘤潜伏期延长 ,出瘤率明显低于未用药瘤细胞对照组 (P <0 .0 5 ) ,且瘤体生长缓慢。互补于Xp、DR2、ENⅡ区的反义寡核苷酸一次性给药方式对荷瘤鼠HBsAg和HBeAg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 ;无关序列不影响荷瘤鼠瘤体生长及HBV抗原表达。结论 :针对HBVX基因区关键部位的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荷瘤裸小鼠人肝癌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反义寡核苷酸 小鼠 肝细胞瘤
下载PDF
TRAIL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丕明 赵培庆 +4 位作者 续力云 刘冰 闫晓华 刘鹏 高立芬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9-792,共4页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凋亡相关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基因第5外显子3′-非编码区1525G/A、1595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探讨TRAIL基因SNPs与系...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凋亡相关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基因第5外显子3′-非编码区1525G/A、1595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探讨TRAIL基因SNP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生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收集SLE病人167例、正常对照190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检测TRAIL基因1525、1595两位点基因多态性,计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χ2检验。结果 TRAIL基因1525G/A和1595C/T位点3种基因型1525GG/1595CC、1525GA/1595CT、1525AA/1595TT在正常对照组和SLE病例组中的分布分别为23.3%、54.6%、22.1%;35.3%、50.3%、14.4%,SLE病人组中1525/1595位点GG/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χ2=7.77,P<0.025),G/C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χ2=7.12,P<0.005)。结论中国汉族人TRAIL基因第5外显子3′-UTR1525G/A、1595C/T位点多态性与SLE的发病有关,TRAIL基因1525/1595位点GG/CC基因型是SLE的易感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肿瘤坏死因子凋亡相关诱导配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PCR-RFLP
下载PDF
降钙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T47D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丽 曹英林 +1 位作者 孙汶生 张志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 :研究降钙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T47D的作用。方法 :将鲑鱼降钙素 (sC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T47D细胞 ,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抑制率 ,PCR ELISA法分析细胞端粒酶活性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将T47D细胞接种至裸鼠皮下并肌注sCT ,3 0d后测... 目的 :研究降钙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T47D的作用。方法 :将鲑鱼降钙素 (sC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T47D细胞 ,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抑制率 ,PCR ELISA法分析细胞端粒酶活性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将T47D细胞接种至裸鼠皮下并肌注sCT ,3 0d后测量瘤体直径 ,扫描电镜比较第三腰椎的结构。结果 :sCT能抑制T47D细胞的生长 ,降低端粒酶活性 ,诱导细胞凋亡。体内试验未观察到瘤体缩小 ,扫描电镜发现sCT使第三腰椎骨质结构增粗致密。结论 :降钙素诱导T47D细胞凋亡并降低其端粒酶活性是其抑制乳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新机制。体内试验未得到理想的抑瘤效果 ,可能与机体复杂的内分泌反应有关。对于无骨质疏松的裸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乳腺癌 端粒酶 细胞凋亡 体内试验 体外试验
下载PDF
无细胞短小棒状杆菌纳米级制剂对小鼠巨噬细胞免疫效应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静 张利宁 +3 位作者 王群 李玮 张蘋 高尚先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无细胞短小棒状杆菌纳米级制剂(NCPP)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纳米技术,制备NCPP,NCPP与短小棒状杆菌制剂(CPP)分别注射于小鼠腹腔,10d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 目的:探讨无细胞短小棒状杆菌纳米级制剂(NCPP)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纳米技术,制备NCPP,NCPP与短小棒状杆菌制剂(CPP)分别注射于小鼠腹腔,10d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用酶法、化学法检测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H2O2)。结果:NCPP组与CPP组TNF-α、IL-1β、IFN-γ、H2O2、N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NCPP和CPP均能刺激巨噬细胞(Mφ)产生高水平的H2O2、NO、IL-1β、IFN-γ、TNF-α,但NCPP在增强IFN-γ的能力上明显高于CPP,而在产生TNF-α上明显低于CPP,提示NCPP的免疫调节作用高于CPP,而致炎症反应及纤维化低于C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小棒状杆菌 巨噬细胞 佐剂 免疫 纳米技术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bFGF与TSGF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会彬 曹英林 +5 位作者 张代民 杜遵民 王援朝 王化芬 李萍 崔庆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2期144-146,15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化学显色法分别对47例AL初治(AL初治组)、8例AL复发(AL复发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bFGF及TSGF的...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化学显色法分别对47例AL初治(AL初治组)、8例AL复发(AL复发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bFGF及TSGF的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47例AL初治患者化疗后,根据疗效观察,其中11例CR(完全缓解组,CR组)、13例NR(未缓解组,NR组),对CR组与NR组患者血清bFGF及TSGF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L初治组及AL复发组血清bF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6.71、6.18,P均<0.001);AL初治组及AL复发组血清TS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水平,差异非常显著(t=6.847、5.009,P均<0.001);CR组血清bFGF水平及TSGF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1.11、1.482,P均>0.05);ALLNR组化疗前血清bFGF水平明显高于ALLCR组化疗前的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t=2.43,P<0.05),AMLNR组与AMLCR组化疗前血清bF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76,P>0.05);ALL与AMLNR组化疗前血清TSGF水平均高于CR组化疗前的水平,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3.29,2.13;P<0.01,0.05);血清bFGF水平与TSGF水平呈正相关(γ=0.5263,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bFGF及TSGF水平对了解AL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患者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水平 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 显著性差异 血清TSGF 疗效观察 化疗前 化学显色法 酶联免疫法 对照组 正常人 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 完全缓解 对比分析 联合检测 临床价值 初治 复发
下载PDF
CD137(人4-1BB)在dhfr-CHO中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兵 张利宁 +4 位作者 马春红 宋静 曹英林 李长菲 孙汶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78-681,共4页
目的 :构建CD137真核高效表达系统 ,深入研究CD137及其配体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方法 :将构建有CD137全长cDNA序列的pCDNA3质粒 (CMV ILA SEN ,CIS)及pSV2 dhfr(含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 ,运用脂质体介导法共转染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 目的 :构建CD137真核高效表达系统 ,深入研究CD137及其配体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方法 :将构建有CD137全长cDNA序列的pCDNA3质粒 (CMV ILA SEN ,CIS)及pSV2 dhfr(含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 ,运用脂质体介导法共转染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的CHO细胞 (dhfr CHO) ;用G4 18筛选出阳性克隆 ;MTX压力选择系统诱导CD137在dhfr CHO细胞的高效表达 ;RT PCR、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CD137的表达情况 ;3H TdR掺入法进行活性研究。结果 :CD137为膜型表达 ,CIS转化dhfr CHO细胞CD137表达率为 96 0 7% ;活性研究显示CD137膜蛋白轻度促进抗CD3单抗诱导的PBMC增殖。结论 :获得高效表达CD137的CHO细胞株 ,CD137膜蛋白促进抗CD3单抗诱导的PBMC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CD137 真核表达系统 dhfr-CHO
下载PDF
重组内皮抑素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中芳 魏增涛 王晓燕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52-554,55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碱烧伤法制备兔CNV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12眼。2个实验组分别以10μg/ml和50μg/ml... 目的:探讨重组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碱烧伤法制备兔CNV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12眼。2个实验组分别以10μg/ml和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点眼,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定期摄相,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比较CNV生长面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个实验组自第7 d开始CNV平均生长面积明显减少(P<0.05),经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新生血管明显稀少,但炎性细胞成分及浸润程度与对照组相似。结论:10、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具有明显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无毒副作用,为临床防治CNV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押素 烧伤 化学 角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新的抑癌基因PDCD4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玮 高飞 张利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程序性细胞死亡4(PDCD4)是一种新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最近来自动物和人类肿瘤的研究显示 PDCD4可能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该基因的发现、生物学特点以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了... 目的:程序性细胞死亡4(PDCD4)是一种新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最近来自动物和人类肿瘤的研究显示 PDCD4可能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该基因的发现、生物学特点以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4 抑癌基因
下载PDF
重组分泌型内皮抑素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燕 孙汶生 +3 位作者 马春红 张利宁 袁中芳 魏增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分泌型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角膜缝线法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在缝线后第1天,将重组内皮抑素和生理盐水分别注射于兔球结膜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状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目的:研究重组分泌型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角膜缝线法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在缝线后第1天,将重组内皮抑素和生理盐水分别注射于兔球结膜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状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重组内皮抑素治疗组新生血管长度及生长面积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基质层新生血管少,管腔小,浆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少。结论:球结膜下注射重组内皮抑素可有效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为临床上角膜新生血管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角膜新生血管化 重组分泌型内皮抑素 抑制作用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EndostatinIL-12基因联合治疗移植型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燕 马春红 +4 位作者 张艳 高立芬 朱法良 郭春 刘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Endostatin及IL-12基因联合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将已构建的Endostatin和IL-12真核表达载体给荷瘤BALB/c鼠瘤内注射,每周两次测量瘤体积。ELISA法检测肿瘤局部IL-12、IL-2、Endostatin含量,MTT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Endostatin及IL-12基因联合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将已构建的Endostatin和IL-12真核表达载体给荷瘤BALB/c鼠瘤内注射,每周两次测量瘤体积。ELISA法检测肿瘤局部IL-12、IL-2、Endostatin含量,MTT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它各组(P<0.05);肿瘤局部IL-12、IL-2、Endostatin的表达明显高于pVAX1空载体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NK细胞杀伤率和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2.0%和48.2%。结论:联合应用Endostatin和IL-12基因可有效抑制鼠肝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TATIN IL-12真核 载体 肝细胞
下载PDF
反义端粒酶不同给予方式抑制裸鼠人肝癌模型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素侠 孙汶生 +3 位作者 韩丽辉 马春红 曹英林 王晓燕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人类端粒逆转录酶(hTERT)基因关键位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肝癌的抑制效应。方法:合成互补于hTERT关键区段的反义寡核苷酸(as-hTERT),以HBVDNA转染的HepG2.2.15细胞接种裸鼠制备人肝癌模型,通过连续用药、一次性用药、混合用药... 目的:研究人类端粒逆转录酶(hTERT)基因关键位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肝癌的抑制效应。方法:合成互补于hTERT关键区段的反义寡核苷酸(as-hTERT),以HBVDNA转染的HepG2.2.15细胞接种裸鼠制备人肝癌模型,通过连续用药、一次性用药、混合用药3种不同给予方式观察as-hTERT抑制瘤细胞生长作用。比较不同用药方法对裸鼠成瘤的影响,FCM分析as-hTERT诱导凋亡作用。结果:药物一次性与混合作用裸鼠表现为成瘤潜伏期延长,成瘤率明显低于瘤细胞未用药对照组(P<0.05),瘤体生长缓慢;追加用药后无瘤体生长。瘤内用药9dFCM测细胞凋亡峰为26.95%,G2~M期细胞为1.70%,对照瘤体的各细胞周期分布正常。结论:as-hTERT不同给予方式均可抑制荷瘤裸鼠人肝癌的生长,以追加用药效果最佳,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反义寡核苷酸类 细胞凋亡 基因 肝癌
下载PDF
人树突状细胞与CD137单抗联合体外抗宫颈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群 张利宁 +3 位作者 孙汶生 丁培芳 刘军莉 张蘋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4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DCs)联合CD137单抗对HeLa宫颈癌细胞系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经细胞因子GM CSF、IL 4的诱导获得DCs ,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相关表型及协同刺激分子CD137的表达。MTT法分别检测DCs以及DCs联合...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DCs)联合CD137单抗对HeLa宫颈癌细胞系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经细胞因子GM CSF、IL 4的诱导获得DCs ,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相关表型及协同刺激分子CD137的表达。MTT法分别检测DCs以及DCs联合CD137单抗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诱导 5~ 7d后的悬浮细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 ,MHCⅡ类分子HLA DR的表达率为中等水平 ,单核 巨噬细胞系表面标志CD14表达率小于 5 % ;CD137的表达率为 9.77% ,LPS诱导成熟后CD137的表达率增加为 36 .0 6 %。当DCs与HeLa细胞的效靶比为 1.2 5 :1、2 .5 :1、5 :1、10 :1时 ,DCs对HeLa细胞的抑瘤率分别为 6 .17%、5 .75 %、2 3.4 6 %、2 1.4 8% ;当效靶比为5 :1时 ,DCs联合CD137单抗抑制HeLa细胞生长的作用 ,比DCs单独抑制HeLa细胞生长的作用明显增强 ,其抑瘤率由 2 5 .4 4%提高到 5 7.0 7% (P <0 .0 5 )。结论 :DCs联合CD137单抗 ,体外具有显著的抗宫颈癌作用 ,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宫颈肿瘤 CD137 抗体 单克隆 HELA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