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57BL/6J小鼠胭窝淋巴结试验评价注射用双黄连的致敏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兆华 程芳 +1 位作者 周庚寅 刘兆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比较注射用双黄连和致敏物引起的腘窝淋巴结(popliteal lymph node,PLN)反应,探讨注射用双黄连的致敏潜能。方法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Veh)组、苯巴比妥(PB)组(1 mg/只)、HgCl_2组(50μg/只)和D-青霉胺(D-pen)组(2 mg/... 目的比较注射用双黄连和致敏物引起的腘窝淋巴结(popliteal lymph node,PLN)反应,探讨注射用双黄连的致敏潜能。方法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Veh)组、苯巴比妥(PB)组(1 mg/只)、HgCl_2组(50μg/只)和D-青霉胺(D-pen)组(2 mg/只)、注射用双黄连低剂量组(L组,1 mg/只)和高剂量组(H组,5 mg/只),每组10只。小鼠一侧足趾部皮下给予受试物,第8天处死动物,摘取两侧PLN,称重,计算质量指数(mass index,MI);每组将4只小鼠的PLN以4%中性多聚甲醛固定用于病理学检查,其余6只制备单细胞悬液,计算细胞指数(cells index,CI),比较PLN的变化。结果H组MI、CI较Veh组升高(P<0.05),MI≥2和CI≥5。病理检查,PLN体积变大,生发中心明显,副皮质区内高内皮静脉(HEV)横断面增多。结论注射用双黄连可诱导C57BL/6J小鼠产生明显的PLN反应,提示它具有一定的致敏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淋巴结试验 注射用双黄连 致敏性评价
下载PDF
腘窝淋巴结试验在药物超敏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兆华 刘兆平 周庚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5,共6页
免疫介导药物超敏反应(IDHR)是一种最常见、也最为复杂的药物不良反应。迄今为止,尚无可靠的动物模型可以有效预测IDHR。已有研究发现,腘窝淋巴结试验(PLNA)操作简单,省时,灵敏,特异性高,可靠性和重复性好,实验动物用量少。尽管其反应... 免疫介导药物超敏反应(IDHR)是一种最常见、也最为复杂的药物不良反应。迄今为止,尚无可靠的动物模型可以有效预测IDHR。已有研究发现,腘窝淋巴结试验(PLNA)操作简单,省时,灵敏,特异性高,可靠性和重复性好,实验动物用量少。尽管其反应机制不清,给药途径为非常规途径,缺乏公认的评价标准,剂量水平、溶媒种类及实验周期的选择等各不一致,但PLNA是一种最有希望可成功预测IDHR的动物模型方法。本文综述了PLNA的原理、分类和应用,并分析了PLNA在成分复杂的中药超敏反应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淋巴结试验 药物过敏 药物评价
下载PDF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及实验室研究
3
作者 马伟元 胡勤峰 孙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709-711,共3页
报道1例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儿,并对其致病菌进行实验室研究。对患儿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药敏试验、基因鉴定和RAPD基因型分析。患儿男,3岁,口腔、面部、双上肢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使用伊... 报道1例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儿,并对其致病菌进行实验室研究。对患儿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药敏试验、基因鉴定和RAPD基因型分析。患儿男,3岁,口腔、面部、双上肢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3个月痊愈。致病菌经形态学和ITS区测序均鉴定为白念珠菌,药敏实验显示该菌对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制霉菌素敏感,对特比萘芬中度敏感。经基因型分析,患儿不同部位皮损均由同一白念珠菌感染所致。本例患儿为白念珠菌引起的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有效。白念珠菌感染仍是引起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皮肤黏膜 白念珠菌
下载PDF
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化培养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斌 魏欣冰 +3 位作者 高鹏 见文成 王姿颖 张岫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57-859,共3页
关键词 大脑皮质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Cyclin D1,CDK4和p16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戚其超 庄乐 +2 位作者 李子全 王宇芃 马伟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4期256-257,共2页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elinD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和p16蛋白3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PV)皮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35例PV患者皮损和20例对照组皮肤组织中cyclin D1、CDK4、p1...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elinD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和p16蛋白3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PV)皮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35例PV患者皮损和20例对照组皮肤组织中cyclin D1、CDK4、p16蛋白的表达。结果:cyclin D1蛋白在PV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6%,在对照皮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5.0%。CDK4蛋白在PV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7.1%,在对照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0%。p16蛋白在PV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4.3%,在对照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0%。CyclinD1蛋白在PV皮损中表达明显上调(χ^2=15.46,P〈0.05),CDK4蛋白在PV皮损中与对照组皮肤相比表达未见明显差异(χ^2=4.37,P〉0.05),p16在PV皮损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χ^2=12.88,P〈0.05)。结论:3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可能与PV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KC)异常增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细胞周期素D1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 P16蛋白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子超 毛新荷 马伟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4期250-251,共2页
目的:检测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PV-900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例BCC皮损组织及11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EDF的表达水平。结果:PEDF在BC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2.73%,且均为(+),与正常皮肤组织阳... 目的:检测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PV-900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例BCC皮损组织及11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EDF的表达水平。结果:PEDF在BC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2.73%,且均为(+),与正常皮肤组织阳性表达率100%(++^+++)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22.00,P<0.05)。结论:PEDF在BCC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织相比明显下调,可能与BCC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基底细胞癌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阿维A对尖锐湿疣复发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Ang-2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焦健 赵宸 马伟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确定阿维A对尖锐湿疣复发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及Ang-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冷冻疗法去除皮损。治疗组加口服阿维A胶囊(0.5 mg/kg·d)1个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 目的:确定阿维A对尖锐湿疣复发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及Ang-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冷冻疗法去除皮损。治疗组加口服阿维A胶囊(0.5 mg/kg·d)1个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Ang-2含量的变化,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23.3%,对照组53.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升高,CD8^+T细胞下降,CD4^+/CD8^+比值升高,Ang-2含量降低。结论:阿维A能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和降低血管生成素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A 尖锐湿疣 外周血 T细胞亚群 ANG-2
下载PDF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子全 庄乐 +2 位作者 戚其超 王宇芃 马伟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12期835-837,共3页
目的:确定细胞周期素D1(CyclinDl)、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和p16蛋白3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PV-9000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基底细胞癌(BCC)皮损及30例正常皮肤中CyclinDl、CDK4、p1... 目的:确定细胞周期素D1(CyclinDl)、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和p16蛋白3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PV-9000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基底细胞癌(BCC)皮损及30例正常皮肤中CyclinDl、CDK4、p16 3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Dl和CDK4在B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80.0%,p16在B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3.3%,与正常皮肤相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l与CDK4表达呈正相关(r=0.83395,P<0.05),CDK4与p16表达呈负相关(r=-0.84458,P<0.05)。结论:CyclinDl、CDK4和p16 3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协同作用,可能与BCC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细胞周期素D1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 P16蛋白
下载PDF
男男性接触人群常见性传播疾病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伟元 赵宸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11期797-799,共3页
男男性接触者(man who have sex with man,MSM)是指与同性之间存在性接触的男性人群,其主要包括素质性男同性恋者(gay)、双性恋者和异性恋中的男性.1由于该人群中普遍存在多性伴、无固定性伴、一夜情、群交、虐恋等社会因素,加之口... 男男性接触者(man who have sex with man,MSM)是指与同性之间存在性接触的男性人群,其主要包括素质性男同性恋者(gay)、双性恋者和异性恋中的男性.1由于该人群中普遍存在多性伴、无固定性伴、一夜情、群交、虐恋等社会因素,加之口腔、直肠的先天解剖生理特征,2使MSM人群成为性传播疾病(STD)的高发人群,防治和干预的重点人群.本文对MSM人群中STD的发病情况做一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接触者 性传播疾病 接触人群 解剖生理特征 男同性恋者 男性人群 固定性伴 社会因素
下载PDF
强脉冲光照射对大鼠皮肤BiP/GRP78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李子全 庄乐 +3 位作者 冯子超 戚其超 钟华 马伟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763-766,共4页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照射对大鼠真皮胶原增生和皮肤中内质网分子伴侣(BiP/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强脉冲光照射背部脱毛的大鼠皮肤共4次,每次间隔2天。取照射后第14天和30天的大鼠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测量其真皮厚度;并用碱水解法检测羟...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照射对大鼠真皮胶原增生和皮肤中内质网分子伴侣(BiP/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强脉冲光照射背部脱毛的大鼠皮肤共4次,每次间隔2天。取照射后第14天和30天的大鼠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测量其真皮厚度;并用碱水解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取照射后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BiP/GRP78的表达。结果:强脉冲光照射第14天和30天的大鼠皮肤真皮厚度明显增加,胶原纤维束增粗、密集,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BiP/GRP78在激光照射后表达明显上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iP/GRP78在激光照射大鼠皮肤中表达上调与非磨削嫩肤治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 GRP78 强脉冲光 胶原 羟脯氨酸
下载PDF
男男性接触人群肛肠尖锐湿疣60例护理体会
11
作者 陈静 付艳霞 马伟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5期376-377,共2页
男男性接触人群(man who have sex with man,MSM)是指与同性有性行为的男性。该人群性行为多为肛交,故尖锐湿疣(CA)多发于肛周和直肠等部位,与其他人群在发病部位上有显著差异。同时该人群普遍不被公众接受,存在一定沟通和交流... 男男性接触人群(man who have sex with man,MSM)是指与同性有性行为的男性。该人群性行为多为肛交,故尖锐湿疣(CA)多发于肛周和直肠等部位,与其他人群在发病部位上有显著差异。同时该人群普遍不被公众接受,存在一定沟通和交流障碍,使得治疗和护理与普通患者存在差异。本文对60例男男性接触者肛肠尖锐湿疣的治疗和护理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接触者 肛肠尖锐湿疣 接触人群 护理 发病部位 交流障碍 普通患者 WHO
下载PDF
男男性接触人群口腔淋病32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马伟元 彭韬 赵克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5期374-375,共2页
随着近年男男性接触人群(MSM)的增多,淋病口腔受累逐渐增多。本文对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笔者调查、收集的MSM人群中口腔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接触人群 淋病患者 临床分析 口腔 男性 2009年 临床资料 MSM
下载PDF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1例
13
作者 马伟元 孙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1期54-54,共1页
临床资料患儿男,10岁.全身皮肤干燥、脱屑,冬重夏轻9年余.患儿1岁时躯干、四肢出现干燥鳞屑,在此基础上断断续续出现黄豆至硬币大小的松弛性水疱,3~6天后可自行破溃,留有红色糜烂面,此后皮肤再次干燥脱屑.随年龄增长,四肢、臀部、阴囊... 临床资料患儿男,10岁.全身皮肤干燥、脱屑,冬重夏轻9年余.患儿1岁时躯干、四肢出现干燥鳞屑,在此基础上断断续续出现黄豆至硬币大小的松弛性水疱,3~6天后可自行破溃,留有红色糜烂面,此后皮肤再次干燥脱屑.随年龄增长,四肢、臀部、阴囊等处的鳞屑不断增厚,形成沟壑状和疣状突起.患儿平素体健,智力发育正常,系第一胎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鱼鳞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 皮肤干燥 临床资料 疣状突起 智力发育 足月顺产 近亲结婚 患儿
下载PDF
阴囊孢子丝菌病1例及申克孢子丝菌基因型检测
14
作者 马伟元 韩乐天 胡勤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6期410-412,共3页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发的一种皮肤、皮下组织和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四肢等容易暴露受伤的部位。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阴囊的固定型皮肤孢子丝菌病,并对申克孢子丝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申克孢子丝菌 基因
下载PDF
CEACAM 1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15
作者 庄乐 马伟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检测CEACAM1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健康对照皮肤组织中CEACAM1和Ki-67的表达,根据Ki-67染色结果计算增殖指数。两组之间免疫组化染色强度采用χ^2检验、PI采用t检验... 目的:检测CEACAM1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健康对照皮肤组织中CEACAM1和Ki-67的表达,根据Ki-67染色结果计算增殖指数。两组之间免疫组化染色强度采用χ^2检验、PI采用t检验,免疫组化染色强度与PT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CEACAM1在健康对照皮肤与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均见表达,其中健康对照皮肤以(++)和(+++)表达为主,阳性表达率100%,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以(+)和(++)表达为主,阳性表达率80%。与健康对照皮肤相比,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CEACAM1表达下调(χ^2=4.37,P〈0.05)。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皮肤(t=1.75,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寻常型银屑病皮肤组织中CEACAM1的表达与增殖指数呈负相关(r=-0.81,P〈0.05)。结论:CEACAM1表达下调可能与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因子 表达 角质形成细胞 增殖
下载PDF
FGF-1和Ang-2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戚其超 马伟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8期550-552,共3页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尖锐湿疣(CA)患者的皮损组织及30例正常对照者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及血管生成素-2(Ang-2)进行检测。FGF-1在CA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00%,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6.7%。Ang-2在CA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尖锐湿疣(CA)患者的皮损组织及30例正常对照者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及血管生成素-2(Ang-2)进行检测。FGF-1在CA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00%,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6.7%。Ang-2在CA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00%,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0%。FGF-1及Ang-2表达水平在CA组织中显著上调(P<0.05);FGF-1与Ang-2表达呈正相关(P<0.05)。FGF-1及Ang-2在CA皮损中存在高表达,与CA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血管生成素-2
下载PDF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安风仙 王晓 +5 位作者 刘雯 高彦丽 马金龙 徐兴欣 陈世明 杨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RK1/2和MMP-9在30例慢性宫颈炎、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5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定...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RK1/2和MMP-9在30例慢性宫颈炎、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5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定性表达情况。结果 P-ERK1/2和MMP-9在慢性宫颈炎、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0、28.9%和24.4%及77.6%和65.5%,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3,P=0.003;χ2=40.968,P=0.005)。宫颈鳞癌患者中,P-ERK1/2和MMP-9在临床Ⅱ~Ⅲ期组、G3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肿瘤直径>4 cm组的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临床Ⅰ期组(P=0.015,P=0.002)、G1~G2组(P=0.013,P=0.017)、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7,P=0.021)和肿瘤直径≤4cm组(P=0.008,P=0.004)。P-ERK1/2与MMP-9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χ2=8.955,P=0.006)。结论 P-ERK1/2和MMP-9的阳性率随宫颈病理改变的程度加深而增加。P-ERK1/2和MMP-9在宫颈鳞癌中过表达可能促进了宫颈鳞癌的浸润及其淋巴结转移,二者在宫颈鳞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 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宫颈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口腔淋病30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马伟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11期823-824,共2页
本研究对30例口腔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淋病患者 临床分析 口腔 临床资料
下载PDF
Ang-1、Ang-2和Tie-2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聂凯 马伟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5期322-324,共3页
检测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在尖锐湿疣(CA)皮损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CA患者的皮损组织及30例正常对照者组织中的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进行检测。与正常组织相比,Ang-1... 检测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在尖锐湿疣(CA)皮损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CA患者的皮损组织及30例正常对照者组织中的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进行检测。与正常组织相比,Ang-1在CA组织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Ang-2和Tie-2在CA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Ang-1和Ang-2呈负相关(P<0.05),Ang-2和Tie-2呈正相关(P<0.05)。Ang-2及其受体Tie-2,可能与CA组织中血管的新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酪氨酸激酶受体-2 尖锐湿疣 血管生成
下载PDF
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照射对大鼠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皮肤厚度和FGF-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聂凯 钟华 马伟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确定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非磨削性嫩肤对大鼠真皮胶原增生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Q开关1064 nm Nd:YAG 激光照射大鼠脱毛的背部皮肤,每3天1次,连续4次。照射后第14天和30天分别取大鼠皮肤测量真皮... 目的:确定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非磨削性嫩肤对大鼠真皮胶原增生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Q开关1064 nm Nd:YAG 激光照射大鼠脱毛的背部皮肤,每3天1次,连续4次。照射后第14天和30天分别取大鼠皮肤测量真皮厚度并检测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FGF-1的表达。结果:激光照射后第14天大鼠皮肤真皮厚度明显增加,胶原纤维束粗大、密集,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FGF-1在激光照射后第14天表达明显上调。照射第30天时,真皮厚度和羟脯氨酸含量下降,FGF-1表达下调。结论:FGF-1在激光非磨削性嫩肤治疗大鼠皮肤中表达上调,可能导致真皮内胶原增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1 胶原 羟脯氨酸 非磨削性激光嫩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