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和预测慢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再入院风险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晓军 丛晓 +5 位作者 申晓倩 徐良栋 王艺丹 胡和生 闫素华 郝恩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和预测慢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心力衰竭(HFrEF)1年内再入院风险。方法:入选2007—1至2008—12期间我院慢性HFrEF患者313例,随访6~7年,以1年内再入院为本研究的终点。313例患者均接受常规超...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和预测慢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心力衰竭(HFrEF)1年内再入院风险。方法:入选2007—1至2008—12期间我院慢性HFrEF患者313例,随访6~7年,以1年内再入院为本研究的终点。313例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参数包括LVEF、左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心包积液6项指标,并依据6项指标分组,对HFrEF患者1年内再入院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和心包积液对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再入院时间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二尖瓣反流[风险比(HR)=1.437,95%可信区间(CI):1.190~1.737,P=0.000),三尖瓣反流(HR=1.288,95%CI:1.056—1.572,P=0.013),心包积液(HR=1.560,95%CI:1.050~2.318,P=0.028)。采用多因素分析发现,二尖瓣反流(HR=1.404,95%CI:1.159~1.701,P=0.001)对心力衰竭患者预测价值最大,其次为心包积液(HR=1.410,95%CI:1.030~1.928,P=0.032)。结论: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心包积液均为1年内再入院的特异指标,Cox分析显示二尖瓣反流、心包积液为预测1年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描记术 COX分析
下载PDF
刺激左右颈部迷走交感干对兔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蔚 高梅 +3 位作者 王奖荣 孙慧 贾晓萌 侯应龙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76-179,182,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在自主神经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在房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静脉麻醉后,经右侧颈静脉将6F电极导管置入右心房,并给予设定的电程序刺激,记录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P波离散度(PD)、发... 目的:探讨心脏外在自主神经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在房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静脉麻醉后,经右侧颈静脉将6F电极导管置入右心房,并给予设定的电程序刺激,记录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P波离散度(PD)、发生心房纤颤(AF)动物的比例数及心房易损窗口(WOV),再分别给予左右单侧及双侧颈迷走交感干(CVST)电刺激,使心率(HR)较基础状态分别减慢10%、30%和50%,重复上述电刺激,并测量上述电生理指标。将10只新西兰大白兔颈部迷走交感干刺激前后所测指标先后对照。结果:随着刺激CVST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相比较,AERP逐渐缩短,至刺激强度使HR减慢10%(双侧)、30%(右侧)和50%(左侧)时,AERP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至刺激强度使HR减慢30%(右侧、双侧)、50%(左侧)时,与基础状态相比PD明显增大(P<0.05)。以上两个指标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变化均更显著(P<0.01)。无论给予实验设定的任何强度的左、右单侧或是双侧CVST刺激,发生AF的动物的比例数均有增多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仅在进行双侧CVST刺激并当强度达到使HR较基础减慢50%时,WOV增宽才具有统计学意义[(7.6±3.5)msvs.(3.4±1.5)ms,P<0.05]。结论:右心房的电生理特性受双侧CVST的影响,且以右侧为优势,其中左右CVST对右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存在叠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迷走交感干 有效不应期 心房纤颤 心房易损窗口
下载PDF
心功能对血运重建治疗A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永 葛华 +1 位作者 房玲 闫素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探讨心功能对血运重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MI合并MVD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为正常组94例(LVEF≥50%)及降低组58例(LVEF<50%),并就心... 目的探讨心功能对血运重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MI合并MVD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为正常组94例(LVEF≥50%)及降低组58例(LVEF<50%),并就心功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史、房颤病史、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降支近端病变(LADp)、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SR)、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分级、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是影响PCI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功能降低是影响PCI治疗AMI合并MVD预后的危险因素,改善患者心功能将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功能 血运重建 多支血管病变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慧 薛明华 +4 位作者 王星 高梅 王奖荣 王磌 侯应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研究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特发性PVB患者(期前收缩组)及3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心肌组织运动速度及时间速度积分指标以反...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研究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特发性PVB患者(期前收缩组)及3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心肌组织运动速度及时间速度积分指标以反映PVB对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与期前收缩组正常窦性搏动时各取样点心肌组织运动速度及时间速度积分指标的比较:在所有位点,期前收缩组正常窦性搏动时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窦性搏动比较,在所有位点PVB时的收缩期峰值速度、收缩期时间速度积分、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晚期峰值速度比值均显著下降(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VB后第一个窦性搏动的收缩期峰值速度、收缩期时间速度积分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在各位点均较正常窦性搏动时显著增加(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在各位点的不同心动周期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VB及其代偿间期可显著影响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心肌运动速度 组织多普勒成像
下载PDF
自主神经系统与室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22
5
作者 侯应龙 Sunny Po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自主神经系统(AN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一直是电生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ANS通过其特殊的传导通路与作用机制调控心脏的电生理活动。ANS功能失衡不仅在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Brugada综合征... 自主神经系统(AN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一直是电生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ANS通过其特殊的传导通路与作用机制调控心脏的电生理活动。ANS功能失衡不仅在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Brugada综合征、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者以及在其他各种疾病背景下VA的发生中亦起重要作用。干预或调节ANS功能失衡的措施包括一般性措施如缓解心理压力、药物措施如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以及非药物措施如针对长QT间期综合征所采取的左侧交感星状神经节切除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自主神经系统 综述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雷蕾 廉秀花 李文斌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91-893,共3页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确诊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行活动平板试验,分析心电图(ECG)的ST段下移、T波改变及计算心率变时反应指数(CRI),并与冠心病组(CHD)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40...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确诊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行活动平板试验,分析心电图(ECG)的ST段下移、T波改变及计算心率变时反应指数(CRI),并与冠心病组(CHD)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40例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活动平板试验中CRI>1.3人数居多,平均CRI=1.41±0.0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CHD组(P<0.001);心电图的ST段下移平均为(0.12±0.04)mV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C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心率变时反应指数普遍增高,可能与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CRI>1.3可作为诊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活动平板试验 心率变时反应指数 冠心病
下载PDF
窦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5
7
作者 解新星 侯应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1期71-73,共3页
窦性心动过速(ST)除了一般性ST外,还有不适当性ST、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以及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特殊类型。一般性ST多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处理原则是寻找并治疗导致心动过速的病因;不适当性ST主要表现为与机体生理... 窦性心动过速(ST)除了一般性ST外,还有不适当性ST、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以及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特殊类型。一般性ST多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处理原则是寻找并治疗导致心动过速的病因;不适当性ST主要表现为与机体生理需求不匹配的心率增快,症状明显时首选药物治疗,如无效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则表现为体位直立后心率不成比例的增快,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折返是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机制,射频消融治疗常可获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窦性心动过速 综述 不适当性窦性心动过速 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刺激左右颈部迷走神经干对犬心脏变时与变传导效应的影响及差异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蔚 侯应龙 +4 位作者 Benjamin J Scherlag 周菁 林佳雄 宋建国 Sunny Po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研究犬左右颈迷走交感神经干对心脏变时与变传导效应的影响及差异。方法:Mongrel杂种犬20只,静脉麻醉后,气管插管。分别在左右股动、静脉置入电极导管,监测犬血压、体温及心内电图并记录体表心电图;分离并暴露双侧颈迷走交感神经干... 目的:研究犬左右颈迷走交感神经干对心脏变时与变传导效应的影响及差异。方法:Mongrel杂种犬20只,静脉麻醉后,气管插管。分别在左右股动、静脉置入电极导管,监测犬血压、体温及心内电图并记录体表心电图;分离并暴露双侧颈迷走交感神经干,植入高频刺激电极,以不同电压强度刺激左右迷走交感神经干,测量心率、AH间期、心房颤动时心室率的变化。结果:刺激左右颈迷走交感神经干均可使窦性心率降低、AH间期延长、心房颤动时心室率减慢,且至0.6 V时均达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刺激电流强度的增加,窦性心率进一步下降、AH间期总体呈延长趋势、心室率总体呈减慢趋势;在同一刺激电流强度下,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强度(1.5 V)时,右侧迷走交感神经干刺激减慢窦性心率的程度显著大于左侧(P<0.01),但刺激左右两侧迷走交感神经干所引起AH间期延长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数目及心室率减慢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迷走交感神经干对心脏变时与变传导功能的调节属于双侧支配,其中窦房结的变时功能以右侧调节为优势,房室结的变传导功能则受双侧的均衡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迷走交感神经干 窦性心率 房室传导 心室率
下载PDF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房颤动关系及心脏神经丛消融疗效再认识 被引量:6
9
作者 侯应龙 Sunny Po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5-389,共5页
①刺激迷走神经或心脏神经丛(GP)可引起心房或肺静脉不应期缩短并诱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GP可消除心房或肺静脉诱发房颤的能力;刺激犬GP或在犬GP内注射乙酰胆碱可诱发复杂碎裂心房电图(CFAE),消融犬或房颤病人GP或使用自... ①刺激迷走神经或心脏神经丛(GP)可引起心房或肺静脉不应期缩短并诱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GP可消除心房或肺静脉诱发房颤的能力;刺激犬GP或在犬GP内注射乙酰胆碱可诱发复杂碎裂心房电图(CFAE),消融犬或房颤病人GP或使用自主神经阻断剂可使CFAE消失或减弱,提示自主神经与房颤关系密切。②单独或附加消融GP治疗房颤的成功率约40%~90%。入选病例、消融方法、GP定位、去神经程度、成功标准、随访方案、术者经验等均可能是形成疗效差异的因素,但高频电刺激定位GP的敏感性欠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故解剖定位GP可能会得到更多关注。③GP消融后神经组织是否再生尚无定论,但部分消融GP所致的不平衡神经重构可能是房颤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综述 自主神经 心脏神经丛 导管消融 神经再生
下载PDF
心房颤动去神经治疗的临床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曦敏 侯应龙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20-22,共3页
构成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与迷走(副交感)神经在房颤(AF)的发生与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以心房神经丛(GP)消融为主的去神经治疗亦成为AF单独或辅助的介入疗法之一。然而GP消融带来的神经与心房重构现象也日益受到关注。
关键词 心房重构 射频消融 神经丛
下载PDF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在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侯应龙 Sunny Po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3期189-193,共5页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ANS)包括外在ANS与内在ANS,均同时含有肾上腺素能与胆碱能神经纤维。刺激实验动物(犬)的颈部迷走交感干或位于心房表面的神经丛可使其心房有效不应期(ERP)缩短,ERP离散度增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诱发性增加;不论有...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ANS)包括外在ANS与内在ANS,均同时含有肾上腺素能与胆碱能神经纤维。刺激实验动物(犬)的颈部迷走交感干或位于心房表面的神经丛可使其心房有效不应期(ERP)缩短,ERP离散度增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诱发性增加;不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某些房颤患者在房颤发作前表现出ANS张力的显著变化。针对实验动物(犬)的去神经措施,可以不同程度地消除心脏ANS刺激所介导的心房ERP缩短及其离散度增加,并使房颤的诱发率降低;针对房颤患者直接或间接、单独或辅助的心房神经丛消融治疗,可使部分患者房颤治愈,或显著提高肺静脉电隔离或环肺静脉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上述现象则可能与位于肺静脉及心房、特别是左心房的心脏自主神经纤维通过多种机制参与了房颤的发生与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自主神经 心房颤动 综述 去神经治疗
下载PDF
胺碘酮对右房快速起搏兔肺静脉心肌袖细胞Kir3.1、KvLQT1、HERG基因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王奖荣 高梅 +3 位作者 刘蔚 孙慧 贾晓萌 侯应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右房快速起搏兔肺静脉心肌袖细胞膜钾通道亚型(Kir3.1、KvLQT1、HERG)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快速心房起搏组(起搏组,600次/分频率起搏7天)及心房快速起搏+胺碘酮组(胺碘酮组,快速起搏+胺...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右房快速起搏兔肺静脉心肌袖细胞膜钾通道亚型(Kir3.1、KvLQT1、HERG)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快速心房起搏组(起搏组,600次/分频率起搏7天)及心房快速起搏+胺碘酮组(胺碘酮组,快速起搏+胺碘酮灌胃7天),每组10只。剪取3组兔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肺静脉心肌袖细胞Kir3.1、KvLQT1、HERG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起搏组Kir3.1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42.8%(P<0.01),胺碘酮组低于对照组46.4%(P<0.01);HERG mRNA的表达起搏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胺碘酮组比对照组高28.8%(P<0.05);KvLQT1三组无差异。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可引起兔肺静脉心肌袖细胞钾通道基因表达变化,胺碘酮对其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快速心房起搏 钾通道 胺碘酮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超声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诊断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阎素华 邢启崇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4期36-37,33,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CK)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的模型。应用CK分析技术及病理解剖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结扎冠状动脉前CK图像色带层次完整,色彩分布均匀,厚度一... 目的:评价超声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CK)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的模型。应用CK分析技术及病理解剖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结扎冠状动脉前CK图像色带层次完整,色彩分布均匀,厚度一致。测量室壁各节段的彩色移位值(SEM)均值为11.92±0.90mm。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实验性心肌缺血的CK检查显示图像色带层次不清,分布不均匀,其中40%图像色带中“蓝色”消失,60%“蓝色”减少,SEM值减少,均值为8.12±0.98mm。与结扎前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K技术可以观测心肌缺血损伤引起的室壁运动异常,是判断心肌缺血损伤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彩色室壁运动分析 心肌缺血 诊断
下载PDF
心脏超声参数积分系统对慢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心力衰竭患者一年再入院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1
14
作者 翟春晓 王晓军 +7 位作者 余永明 王艺丹 徐良栋 丛晓 申晓倩 李虹 梁英 郝恩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并使用心脏超声参数积分系统(超声积分系统)对慢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LVSD)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进行1年再入院风险评估。方法:收集并整理我院2007-01至2016-01期间连续9年慢性LVSD患者412例,以1年内再入院为本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并使用心脏超声参数积分系统(超声积分系统)对慢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LVSD)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进行1年再入院风险评估。方法:收集并整理我院2007-01至2016-01期间连续9年慢性LVSD患者412例,以1年内再入院为本研究终点。412例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数据包括2007-01至2014-12用于建立超声积分系统280例,2015-01至2016-01用于超声积分系统的验证132例。依据采集的7项指标并分组:(1)左心室内径:0组(n=290)和1组(n=122);(2)二尖瓣反流:0组(n=203)、1组(n=138)和2组(n=71);(3)三尖瓣反流:0组(n=302)、1组(n=90)和2组(n=20);(4)LVEF:0组(n=272)和1组(n=140);(5)肺动脉收缩压:0组(n=282)和1组(n=130);(6)心包积液:0组(n=347)和1组(n=65);(7)胸腔积液:0组(n=261)、1组(n=86)和2组(n=65)。使用COX回归分析对超声参数进行筛查,并通过风险因子(HR)计算超声积分系统权重值,利用超声积分系统对LVSD患者1年内再入院进行分析,并与传统超声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最后通过验证数据集对超声积分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超声积分系统分值如下:左心室内径>60 mm=1分,三尖瓣反流1组=1分,三尖瓣反流2组=3分,二尖瓣反流1组=2分,二尖瓣反流2组=4分,胸腔积液1组=2分,胸腔积液2组=3分,心包积液=1分。超声积分系统COX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组间LVSD患者1年内再入院率的HR分别为1.552、3.347、4.5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积分系统的预测能力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评价(建模数据:70.0%,95%CI:0.640~0.761;验证数据:70.4%,95%CI:0.616~0.792),最佳积分阈值为4分。结论:超声积分系统能够很好的预测LVSD患者1年再入院风险,并优于传统单项超声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障碍 COX回归分析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研究的新进展——交感、副交感神经失衡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俊义 闫素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9期705-709,共5页
  室性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肌梗死(MI,简称心梗)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幸存的人群中,50%以上仍死于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宫玉玲 邢启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47-750,共4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这一传统的非组DNA结合蛋白,与染色体的稳定性有关,并参与了细胞的转录等。近年研究发现,胞外高迁移率族蛋白1具有致炎细胞因子作用。胞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坏死细胞的被动释放进入胞外,与细...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这一传统的非组DNA结合蛋白,与染色体的稳定性有关,并参与了细胞的转录等。近年研究发现,胞外高迁移率族蛋白1具有致炎细胞因子作用。胞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坏死细胞的被动释放进入胞外,与细胞表面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等配体结合后引发信号转导,诱导其他炎症介质的产生,扩大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从炎症始发到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各个时期,高迁移率族蛋白B1均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动脉粥样硬化 综述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级预防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姚玉才 李国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各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积极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血脂异常、干预血糖、控制血压、关注并纠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循证医学指导下规范应用阿司...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各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积极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血脂异常、干预血糖、控制血压、关注并纠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循证医学指导下规范应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能够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一级预防
下载PDF
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
18
作者 解新星 侯应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是指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心率不能随代谢增加而增快的病理状态,是病窦综合征(SSS)的一种特殊形式。临床上常继发于心力衰竭、冠心病、SSS等各种心脏疾病,其不但反映基础疾病严重程度,而且还可提示疾病的长期预后。运... 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是指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心率不能随代谢增加而增快的病理状态,是病窦综合征(SSS)的一种特殊形式。临床上常继发于心力衰竭、冠心病、SSS等各种心脏疾病,其不但反映基础疾病严重程度,而且还可提示疾病的长期预后。运动负荷试验是通用的检测方法,而通过运动训练和选择性地起搏治疗则可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病窦综合征 综述 窦房结变时功能不良 心力衰竭 预后
下载PDF
应用ET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药物干预前后的颈动脉弹性功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闫晔 李荔 +4 位作者 康永军 候应龙 白文坤 李杰 张玮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不同病程高血压病患者药物干预前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高血压病患者124例,其中短病程组57例,长病程组67例,应用药物进行治疗使其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同时运用ET技术检测两...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不同病程高血压病患者药物干预前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高血压病患者124例,其中短病程组57例,长病程组67例,应用药物进行治疗使其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同时运用ET技术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颈动脉弹性指标:僵硬度参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放大指数(AI)、脉搏波传递速度(PVWβ),并选取健康查体者4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病程高血压患者用药前参数β、Ep、AC、AI、PVW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短病程组P<0.05,长病程组P<0.01);药物干预使血压降至标准值以下,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除AI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β、Ep、AC和PVWβ变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干预能够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病程不同,效果不同,运用ET技术能够检测并定量反映这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高血压 颈动脉 回声跟踪技术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炎症表型转化的小鼠RAW264.7细胞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楠 闫素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30-35,共6页
目的采用阿托伐他汀干预炎症表型转化的小鼠RAW264.7细胞,探讨其能否通过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e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表达而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和损伤。方法采用高糖DMEM... 目的采用阿托伐他汀干预炎症表型转化的小鼠RAW264.7细胞,探讨其能否通过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e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表达而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和损伤。方法采用高糖DMEM培养基孵育RAW264.7细胞24 h,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其向M1型极化,以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其向M2型极化,然后加入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最后将所有细胞分为对照组(仅用二甲基亚砜处理)、 M1组(LPS +IFN-γ刺激RAW264.7细胞)、M2组(IL-4/IL-13干预RAW264.7细胞)、M1 + A组(以阿伐他汀干预M1组细胞)和M2 + A组(以阿托伐他汀干预M2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巨噬细胞极化的表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RT1、NGF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 M1组和M2组细胞SIRT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M1 + A组和M2 + A组细胞SIRT1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上升(均P < 0.05)。M1组和M2组细胞NGF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5),且M1组细胞NGF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M2组(P < 0.05);M1 + A组和M2 + A组细胞NGF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均P < 0.05),且M1 + A组下降幅度更大(P < 0.05)。M1组和M2组细胞的IL-1β和TNF-α分泌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 < 0.05),M1 + A组和M2 + A组细胞的IL-1β和TNF-α分泌量均减少,但仅M1 + A组细胞的IL-1β和TNF-α分泌量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炎症表型转化小鼠的RAW264.7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阿托伐他汀上调SIRT1和NGF的表达,减少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RAW264.7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