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反复扩缩前方牵引三维变化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怡然 周彦恒 +2 位作者 王雪东 魏松 刘伟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5-693,共9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探讨扩弓前牵对上颌标志点三维方向变化的影响,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6例上颌后缩患者,使用随机化区组设计分为反复扩缩组(alternat...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探讨扩弓前牵对上颌标志点三维方向变化的影响,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6例上颌后缩患者,使用随机化区组设计分为反复扩缩组(alternating rapid palatal expansion and constriction group,RPE/C)和对照组(rapid palatal expansion group,RPE),各18例。RPE/C按照上颌快速扩弓两周、缩弓两周的顺序重复扩缩共10周,最后两周扩弓后行面罩前方牵引,RPE上颌快速扩弓两周后行面罩前方牵引,分别于治疗前(T1)、扩弓后(T2)、前牵后(T3)拍摄CBCT。利用Mimics 10.01软件进行颌面部三维重建、上颌标志点定点和测量分析。结果:RPE/C治疗结束上齿槽座点(subspinale,A)前移(3.06±1.29)mm,RPE(2.16±1.27)mm,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PE/C治疗各阶段标志点变化更对称;两组患者总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E/C上颌骨性标志点矢状向、冠状向和水平向变化趋势:扩弓T2-T1阶段前下、增宽变化,前牵T3-T2阶段前上、缩窄变化,总治疗T3-T1阶段前下、增宽变化,其余测量项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后前方牵引对早期治疗上颌后缩畸形有效;与上颌单次扩弓前方牵引的方法相比,上颌反复扩缩前方牵引对治疗中的上颌骨前移和对称性变化有利;CBCT在正畸测量分析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后缩 腭扩张术 口外牵引器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上颌标志点
下载PDF
T-scan联合生物学标志对牙周炎患牙固定义齿修复的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燕 李恺 +2 位作者 李芳 霍丽 魏玲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125-128,共4页
目的:通过T-scanⅢ对咬合力的控制和龈沟液中RANKL、OPG水平的变化及牙槽骨高度的测量评价牙周炎患者固定义齿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14例前牙缺失并需要固定义齿修复,但至少有一颗或多颗牙基牙牙槽骨吸收≥1/2而≤2/3的患者为受试对象,... 目的:通过T-scanⅢ对咬合力的控制和龈沟液中RANKL、OPG水平的变化及牙槽骨高度的测量评价牙周炎患者固定义齿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14例前牙缺失并需要固定义齿修复,但至少有一颗或多颗牙基牙牙槽骨吸收≥1/2而≤2/3的患者为受试对象,且将符合牙槽骨吸收≥1/2而≤2/3的基牙作为目标基牙,共20颗。患者经过彻底的牙周治疗并将牙槽骨吸收严重的牙进行去髓术后,行前牙固定义齿修复,并在戴牙时用T-scanⅢ辅助调牙合。并于修复前、修复后即时和修复后1个月、3个月检查咬合力心的位置、检测目标基牙龈沟液中RANKL、OPG水平的变化及目标基牙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结果:患者在正中咬合时,COF距X轴的垂直距离在戴牙后即时和修复后与修复前相比显著性降低(P<0.05);目标基牙OPG的浓度在修复后比修复前升高(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目标基牙RANKL/OPG比值在修复后比修复前降低(P<0.05),且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目标基牙牙槽骨高度在任何两个时间点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随时间变化牙槽骨高度变化不明显。结论:牙槽骨吸收大于1/2而小于2/3的牙经完善牙周治疗并行去髓术后作为基牙进行固定义齿修复,在短期内其临床各指标均保持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固定义齿 咬合力分布 RANKL OPG T-scan
下载PDF
CCL5/CCR5生物轴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添翼 申志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CCL5/CCR5生物轴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ACC-LM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周围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趋化因子CCL5的... 目的探讨CCL5/CCR5生物轴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ACC-LM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周围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趋化因子CCL5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CL5对SACC-LM细胞内F肌动蛋白的作用,并通过划痕和侵袭实验观察趋化因子CCL5和其受体CCR5对SACC-LM细胞运动能力和侵袭能力的作用。结果 SACC-LM细胞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5;周围神经原代培养上清液中趋化因子CCL5质量浓度为(359.2±15.8)、(696.4±22.6) pg·m L-1;趋化因子CCL5和其受体CCR5结合后对SACC-LM细胞的运动能力和侵袭能力可以产生促进作用。结论 CCL5/CCR5生物轴可能在SACC细胞嗜神经侵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涎腺腺样囊性癌 CCL5 CCR5 嗜神经侵袭
下载PDF
上颌埋伏弯曲中切牙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凯歌 邵林琴 《医药前沿》 2022年第25期59-62,共4页
目前,上颌埋伏中切牙的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预后效果,但遇到埋伏中切牙牙根弯曲的情况时,其治疗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变得具有挑战性。埋伏弯曲中切牙牵引治疗后常产生不良的并发症,只有掌握其发病机制,才能更好的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避免... 目前,上颌埋伏中切牙的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预后效果,但遇到埋伏中切牙牙根弯曲的情况时,其治疗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变得具有挑战性。埋伏弯曲中切牙牵引治疗后常产生不良的并发症,只有掌握其发病机制,才能更好的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避免弯曲根的产生。本文对上颌埋伏中切牙牙根弯曲机制、分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上颌中切牙 弯根 埋伏牙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水平阻生上颌中切牙的临床治疗1例及文献复习
5
作者 郝新宇 熊世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探讨1例水平阻生上颌中切牙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过程并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此患者的口腔锥形束CT的检查资料、面相及口内照片和模型等数据、方案制定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 目的探讨1例水平阻生上颌中切牙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过程并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此患者的口腔锥形束CT的检查资料、面相及口内照片和模型等数据、方案制定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文献复习。结果水平阻生上颌中切牙主要表现为替牙前中期上颌前牙区有中切牙缺失或乳牙滞留、缺牙间隙缩小、邻牙向缺失处倾斜,口腔锥形束CT检查示牙冠唇向生长,牙根处于发育期,根尖孔未闭合,牙根短且向上弯曲,与牙冠约呈65°。通过治疗,水平阻生上颌中切牙进入牙弓并排齐,未见牙根吸收,无叩痛、松动及温度刺激痛。结论采用扩弓矫治器牵引配合局部固定法排齐水平阻生中切牙是治疗水平阻生埋伏中切牙的有效治疗方式,可提高患牙保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上颌中切牙 上颌扩弓 局部固定法 口腔颌面锥形束CT 闭合式开窗术
原文传递
上颌第一磨牙根管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郝新宇 李建华 +2 位作者 张静 聂晓琨 熊世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91,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扫描法研究753颗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解剖结构。方法选取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放射科拍摄CBCT的753颗上颌第一磨牙的影像资料,观察根管系统的解剖结构。结果 753颗上颌第一磨牙中:四根管616颗(81.81%),其中MB2612颗(81...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扫描法研究753颗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解剖结构。方法选取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放射科拍摄CBCT的753颗上颌第一磨牙的影像资料,观察根管系统的解剖结构。结果 753颗上颌第一磨牙中:四根管616颗(81.81%),其中MB2612颗(81.27%)、DB24颗(0.53%);三根管135颗(17.93%);双根管2颗(0.27%);单根管发生率为0。753颗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类型:近中颊根管Ⅲ型共383颗(51.00%),其次Ⅴ型共143颗(19.04%)、Ⅰ型共136颗(18.11%),其余根管类型较少;远中颊根管Ⅰ型共747颗(99.47%),其余根管类型共4颗;腭根根管全部为Ⅰ型(100%)。753颗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长度(根管口到解剖性根尖孔的距离):7.1~12.0 mm共1 976个(87.55%),12.1~18.0 mm共178个(7.89%),4.1~7.0 mm共103个(4.56%)。结论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复杂多变,CBCT扫描法可有效发现各型根管解剖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磨牙 锥形束CT 根管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聂晓琨 郝新宇 +2 位作者 张淑存 葛堂娜 熊世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5-90,共6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技术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的发生率、髓室底解剖、弯曲度,为临床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观察1 164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影像,测量远舌根的发生率、四根管型磨牙各根管口间距及DB-D...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技术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的发生率、髓室底解剖、弯曲度,为临床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观察1 164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影像,测量远舌根的发生率、四根管型磨牙各根管口间距及DB-DL-ML角度、远舌根弯曲度。结果①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发生率为25.60%,右侧发生率高于左侧(P<0.05),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根型与双根型四根管型磨牙发生率分别为25.60%和22.68%,两种类型的磨牙在DL-DB距离和DB-DL-ML角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远舌根的颊舌向观弯曲度为(11.60±10.05)°,近远中向观弯曲度为(30.19±13.4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弯曲部位多见于根中1/3。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发生率高,右侧发生率较左侧高,且三根型磨牙DL-DB距离较双根型四根管型磨牙更远,DB-DL-ML角度更锐利,并且远舌根形态弯曲,弯曲部位多位于多根中,近远中向观常存在重度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恒磨牙 远舌根 锥形束CT 发生率 髓室底解剖 弯曲度
原文传递
CCR5拮抗剂Maraviroc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活动影响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添翼 申志远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CCR5拮抗剂Maraviroc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运动、趋化、侵袭及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划痕、趋化、侵袭及增殖实验,观察Maraviroc对SACC-83和SACC-LM细胞的运动、趋化、侵袭及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加... 目的探讨CCR5拮抗剂Maraviroc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运动、趋化、侵袭及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划痕、趋化、侵袭及增殖实验,观察Maraviroc对SACC-83和SACC-LM细胞的运动、趋化、侵袭及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加入Maraviroc预处理的实验组细胞划痕模型愈合速度明显降低;趋化和侵袭实验中,穿越多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明显减少;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可明显抑制SACC-83和SACC-LM细胞增殖。结论 Maraviroc可能是一种新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小分子剂量的临床应用可能会抑制SACC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腺样囊性癌 MARAVIROC 趋化因子受体CCR5 嗜神经侵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