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7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大学生讲堂”创新学生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以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为例
1
作者 周作福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40-141,共2页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任务和永恒话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度,以及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决定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大学生讲堂"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走上讲台,...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任务和永恒话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度,以及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决定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大学生讲堂"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走上讲台,就自己的所学、所见、所思进行系统讲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通过品牌化、项目化的运作模式,"大学生讲堂"活动得到持久开展和不断推广,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讲堂 学生培养 实践
下载PDF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岩土中心党支部 真学实做守信念 凝心聚力创一流
2
作者 李海燕 《山东教育》 2021年第34期82-83,共2页
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七个有力”和“四个合格”,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岩土中心党支部深化党建统领、成才引领,创新“支部建在工地,党旗飘在阵地”党建组织模式,在国家重难点项目科研一线建设7个临... 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七个有力”和“四个合格”,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岩土中心党支部深化党建统领、成才引领,创新“支部建在工地,党旗飘在阵地”党建组织模式,在国家重难点项目科研一线建设7个临时党支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创新助力科技创新,解决国家重大工程科技难题,实现党建和教学科研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取得良好成效。近年来,岩土中心团队被授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岩土中心党支部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顺利通过验收,并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堡垒作用 临时党支部 荣誉称号 育人工作 教师团队 党建创新 水利学院 立德树人
下载PDF
高校艺术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探析——以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教学楼为例
3
作者 董华 宁荍 袁大顺 《经济师》 2008年第5期124-125,共2页
为了在高校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不再出现音质问题或噪声问题,为广大师生创造更多音质优良的厅堂,提供更多宁静的校园环境。文章以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教学楼为例,对其琴房的音质设计进行深入的解析,以供艺术建筑工程项目声学设计者借鉴。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学建筑 琴房音质设计
下载PDF
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发展特征及优化策略——以山东省为例
4
作者 路本升 王金岩 +2 位作者 王扬 于洋 孙世德 《城市建筑》 2024年第6期82-84,137,共4页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满足公众出行品质需求的关键环节。文章将山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规划与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发展建设特征及规律,论述了当前服务区存在的宏观与微观问题,提出了面向新时代山东省高速服务区规划建...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满足公众出行品质需求的关键环节。文章将山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规划与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发展建设特征及规律,论述了当前服务区存在的宏观与微观问题,提出了面向新时代山东省高速服务区规划建设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服务区 存在问题 优化策略 山东省
下载PDF
分布式三维广域电磁法在山东齐河—禹城李屯厚覆盖区富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5
作者 朱裕振 张文艳 +4 位作者 邵贵航 高志军 汝亮 闫冰 杨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5-1564,共10页
近年来,山东齐河—禹城李屯厚覆盖区富铁矿勘查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该区新生界厚度大(900~1100 m)、磁铁矿体埋藏深,矿体引起的地球物理异常弱,找矿难度大。为了揭示李屯富铁矿深部地质构造,开展了分布式三维广域电磁探测,应用高阶2n序列... 近年来,山东齐河—禹城李屯厚覆盖区富铁矿勘查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该区新生界厚度大(900~1100 m)、磁铁矿体埋藏深,矿体引起的地球物理异常弱,找矿难度大。为了揭示李屯富铁矿深部地质构造,开展了分布式三维广域电磁探测,应用高阶2n序列伪随机信号,一次发射49个频率并同时接收,实现分布式滚动测量,获得了地下2000 m以浅地电特征,并对地下地质结构进行解释,构建了重点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解释结果与已有的二维地震和钻探信息吻合度较高,为重磁联合反演提供有效的地质结构约束,结合重磁场特征和成矿规律圈定新的找矿靶区。结果表明,分布式三维广域电磁法是获取厚覆盖地区深部地质结构的有效探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三维广域电磁法 富铁矿 厚覆盖区 山东
下载PDF
后工业景观美学的崇高性探析——基于山东地区部分工业遗产地的调研
6
作者 宋金诺 陈烨 +2 位作者 李一鸣 宋润森 苏晨 《城市建筑》 2024年第7期34-37,共4页
在走向“工业4.0”的后工业时代,城市中原大量工业建筑百废待兴,同时在美学、艺术学、社会学领域也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基于对济南和青岛部分工业遗产地的调研,围绕景观美学理论,结合崇高的美学特征,以视知觉研究为出发点,分析“... 在走向“工业4.0”的后工业时代,城市中原大量工业建筑百废待兴,同时在美学、艺术学、社会学领域也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基于对济南和青岛部分工业遗产地的调研,围绕景观美学理论,结合崇高的美学特征,以视知觉研究为出发点,分析“崇高”在后工业景观中的艺术表现特征,进一步探讨后工业社会文化引导下“崇高”不断发展、翻新的景观审美价值,挖掘工业遗产遗迹在后工业时代城市变迁下存在的状态和可能,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新的视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景观 景观美学 崇高 工业遗产
下载PDF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山东省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赵然杭 刘晓丽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86-91,共6页
农村水利现代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条件,科学合理地评价和衡量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对正确把握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宏观方向,指导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水利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可变模糊集理论为基础,利用... 农村水利现代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条件,科学合理地评价和衡量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对正确把握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宏观方向,指导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水利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可变模糊集理论为基础,利用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山东省的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简单,可靠性实用性强,适用于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 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 评价
下载PDF
山东省生土建筑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探讨
8
作者 马素 侯和涛 +1 位作者 冯明远 陈磊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4年第9期58-61,64,共5页
生土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因其绿色、生态、节能、成本低等特点,在过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因其自身固有的不足,现在的应用越来越少。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给生土建筑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论文通过对山东省的生土建筑进行实... 生土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因其绿色、生态、节能、成本低等特点,在过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因其自身固有的不足,现在的应用越来越少。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给生土建筑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论文通过对山东省的生土建筑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了现存的生土建筑形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建筑 结构构造 存在的问题 改进措施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申勇 宋致军 +5 位作者 宋方玉 徐秀金 侯德国 刘佳 李奕 张炯 《水利发展研究》 2023年第6期30-36,共7页
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水利领域的碳减排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文章简要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现实背景、概念及意义,归纳分析了“双碳”背景下水利工程的发展新思路及新形式。从水电减碳、施工减碳、管理减碳和生态减碳等四个不... 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水利领域的碳减排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文章简要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现实背景、概念及意义,归纳分析了“双碳”背景下水利工程的发展新思路及新形式。从水电减碳、施工减碳、管理减碳和生态减碳等四个不同路径出发,对当前水利领域减碳的构想及尝试进行分类归纳,明确了当前水利领域减碳的可行性,总结了国内外的最新成果,并对水利工程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水利工程 双碳 碳减排
下载PDF
隧道不良地质识别:方法、现状及智能化发展方向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振浩 邵瑞琦 +4 位作者 林鹏 李术才 向航 韩涛 李珊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4,共20页
随着隧道施工对于不良地质识别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融合多源信息的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已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常见的6种隧道不良地质类型及其地质成因,回顾分析了隧道主要的不良地质识别方法及现状,详细... 随着隧道施工对于不良地质识别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融合多源信息的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已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常见的6种隧道不良地质类型及其地质成因,回顾分析了隧道主要的不良地质识别方法及现状,详细介绍了笔者在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方面的探索性研究:基于机器学习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隧道围岩岩性与裂隙特征进行智能识别;融合图像和光谱特征进行不良地质识别;将地化分析融入到传统的超前钻探中,融合随钻参数和地化信息进行不良地质随钻识别,既可以发挥超前钻探在感知岩体质量和地层信息变化方面的优势,又可以发挥地化分析在岩性和不良地质异常识别方面的优势;基于地质与物探联合反演进行不良地质识别,旨在实现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形”(位置、形态、规模)和“性”(性质和类型)的精确识别。最后,对隧道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地质识别 光谱测试 地化测试 随钻技术 联合反演
下载PDF
水利工程领域在减碳方面的措施与进展
11
作者 李奕 刘佳 张炯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12期60-64,73,45,共7页
“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近年来,为了减少碳排放,国内外针对水利工程中的减碳措施的研究屡见不鲜。本文从水利施工、生态水利、水利水电和水利新方向四个不同角度,对当前水利领域减碳的构想和措施进行系统梳理,以... “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近年来,为了减少碳排放,国内外针对水利工程中的减碳措施的研究屡见不鲜。本文从水利施工、生态水利、水利水电和水利新方向四个不同角度,对当前水利领域减碳的构想和措施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并为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绿色理念 水利施工 生态水利 水利水电 智慧水利
下载PDF
土与强风化岩双元边坡圆弧-平面破坏模式与支护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连祥 贾斌 +2 位作者 赵忠杨 韩志霄 李胜群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为了探究土与强风化岩边坡中强风化岩不破坏的临界坡率及稳定性判断方法,基于济南地层,得出适用于数值模拟的土层参数,并利用强度折减法求出边坡的临界坡率,为施工提供参考。针对强风化岩不破坏的边坡,运用改进的瑞典条分法求出边坡安... 为了探究土与强风化岩边坡中强风化岩不破坏的临界坡率及稳定性判断方法,基于济南地层,得出适用于数值模拟的土层参数,并利用强度折减法求出边坡的临界坡率,为施工提供参考。针对强风化岩不破坏的边坡,运用改进的瑞典条分法求出边坡安全系数解析解,并利用滑移线场法求出滑移线,为安全系数解析解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岩层厚度超过边坡高度1/2或坡率大于1:0.5时,强风化岩一定破坏;解析解得出的安全系数偏小,有利于工程安全;针对土与强风化岩边坡,文中结果可确定边坡破坏区域,设计支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 安全系数 土岩双元边坡 瑞典条分法 滑移线场法 解析解
下载PDF
深基坑支护理念演进和设计方法改进剖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连祥 侯颖雪 +2 位作者 陈天宇 邢宏侠 贾斌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26-132,共7页
基于我国30多年建设实践,分析现有深基坑支护临时性理念、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理念实施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促进基坑支护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永久化理念。结合济南某基坑工程,阐释三个理念的逐次提升和相应支护结构的计算内容,定义适应与主体结... 基于我国30多年建设实践,分析现有深基坑支护临时性理念、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理念实施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促进基坑支护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永久化理念。结合济南某基坑工程,阐释三个理念的逐次提升和相应支护结构的计算内容,定义适应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理念、永久化理念的结构岩土化、岩土结构化设计方法;重点分析土钉墙与抗浮锚杆相结合的复合土钉墙的设计,以及抗浮锚杆与外伸支撑、水平楼板永久支护结构中抗浮锚杆的力学性状与耐久性,分析了永久支护对于地下室外墙受力机制的影响,阐释深基坑支护理念演化方向和与之适应的设计改进内容。对于反思我国岩土与结构设计管理体制,促进基坑与基础设计理论和方法进步,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基坑工程的实践具有导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深基坑支护理念 结构岩土化 岩土结构化 永久支护结构 复合土钉墙
下载PDF
深基坑岩土结构化永久支护理论与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连祥 李胜群 +2 位作者 邢宏侠 侯颖雪 韩志霄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3-140,共8页
基于对项目地下系统设计现状的深入剖析,指出岩土与结构专业分离造成基坑临时支护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碳排放增加等弊病,提出深基坑岩土结构化永久支护体系理论与设计方法。阐明了永久支护体系构件组成与构造过程,给出了永久支护体系... 基于对项目地下系统设计现状的深入剖析,指出岩土与结构专业分离造成基坑临时支护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碳排放增加等弊病,提出深基坑岩土结构化永久支护体系理论与设计方法。阐明了永久支护体系构件组成与构造过程,给出了永久支护体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原则;明确了基坑开挖、构建和正常使用三个阶段的荷载组合和计算内容,建议了深、较深基坑划分界限及其永久支护结构分别适用的有限元法和弹性支点法;强调应进行支护构件的耐久性分析,证明了岩土结构化深基坑永久支护结构地下室外墙基本不承担土压力,改变了目前开挖阶段支护结构、使用阶段地下室外墙分别承担土压力即两倍建筑材料抵挡土压力的现状,显示了深基坑永久支护结构的工程价值及其推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岩土结构化 永久支护结构 耐久性
下载PDF
含磨料脉冲射流破岩效果试验研究
15
作者 刘斌 张建成 +2 位作者 张波 李彪 王亚旭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1,共8页
为探究脉冲磨料水射流的破岩效果,选用五种不同强度的硬岩,开展了脉冲纯水/磨料水射流破岩试验,并以冲蚀孔尺寸为指标,将脉冲纯水/磨料水射流的破岩效果同连续纯水/磨料水射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连续磨料水射流冲蚀岩体过程主要依赖... 为探究脉冲磨料水射流的破岩效果,选用五种不同强度的硬岩,开展了脉冲纯水/磨料水射流破岩试验,并以冲蚀孔尺寸为指标,将脉冲纯水/磨料水射流的破岩效果同连续纯水/磨料水射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连续磨料水射流冲蚀岩体过程主要依赖磨料粒子的磨削作用,而脉冲磨料水射流则是连续的水锤效应和磨料粒子磨削作用的叠加;无磨料粒子时,连续水射流破岩主要依赖射流初期的单个水锤效应,而脉冲水射流则是多个连续的水锤压力持续冲击岩石,导致岩体表面出现破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磨料水射流 破岩试验 冲蚀孔 硬岩
下载PDF
岩溶凹陷式露天矿山大流量涌水治理技术
16
作者 李海燕 夏茂哲 +6 位作者 张锟 张波 孙怀凤 赵国东 韩俊飞 刘功杰 贺恩磊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7-279,共13页
我国岩溶地质分布广泛,岩溶突涌水已成为石灰石矿山安全生产的巨大灾害与挑战。以广西某岩溶凹陷式露天矿山大流量涌水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矿山地质条件复杂、集中涌水量大、流速高等特点,利用岩溶发育特征、资料分析与地球物理探查等方... 我国岩溶地质分布广泛,岩溶突涌水已成为石灰石矿山安全生产的巨大灾害与挑战。以广西某岩溶凹陷式露天矿山大流量涌水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矿山地质条件复杂、集中涌水量大、流速高等特点,利用岩溶发育特征、资料分析与地球物理探查等方法初步圈定矿山径流带区域;进一步通过钻探、跨孔CT和示踪联通试验等精准查找到矿山Y01特大涌水点岩溶管道的具体位置,在此基础上研究并实施了矿山涌水治理技术与工艺。研究表明:(1)针对复杂岩溶凹陷式露天矿山大流量、高流速的涌水特征,提出并实施了“非连续帷幕截流+关键通道探查与封堵+止浆垫控流降速”的岩溶矿山涌水综合治理体系。依据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提出了非连续帷幕封堵裂隙型涌水区域的思想;对大流量岩溶管道型集中涌水设计采用止浆垫控流装置,通过控流能有效降低关键过水通道内水流速度,为注浆材料的有效留存沉积和工程的成功封堵提供了重要条件。(2)关键孔联合注浆工艺是岩溶管道型涌水成功封堵的保证,关键孔是指直接揭露岩溶涌水管道或与涌水管道联通性极强并对注浆堵水起主要作用的钻孔。针对矿山Y01岩溶管道型特大涌水精准查找到2个关键孔,均在矿坑南部:一个是距涌水点直线距离约50 m的近距离钻孔(以下简称“近孔”),另一个是距涌水点直线距离约150 m的远距离钻孔(以下简称“远孔”)。现场采用近孔、远孔2个关键孔联合注浆工艺:近孔以粗骨料和自主研发的可控凝结新型材料进行注浆,远孔仅注水泥浆液;近孔粗骨料和新型材料既能降低管道内的水流速度为远孔浆液起到更好的留存沉积作用,又能作为封堵材料起到增强的功能,远孔因其离涌水点距离长、辐射范围广、浆液扩散充分而能确保封堵长度和效果。近孔、远孔协同配合同步注浆是封堵管道型大流量涌水的有效组合工艺。(3)涌水口止浆垫控流降速装置的合理有效调控,配合关键孔联合注浆工艺的同步实施,进一步确保了注浆浆液的有效快速留存和沉积,是岩溶地区封堵管道型大流量涌水的创新性技术和方法。项目实施后,彻底封堵矿坑内集中涌水量达7.12万m^(3)/d的Y01特大涌水点,实现总减水量8.43万m3/d(含非连续帷幕注浆封堵),保证了矿山的正常安全开采,大幅降低了抽排水费用,同时保护了周边环境和地下水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矿山涌水灾害治理提供理论价值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涌水治理 关键通道 非连续帷幕 控流降速
下载PDF
高摩阻超静定土工格栅在粗粒土夹层中的剪胀作用研究
17
作者 崔新壮 姜鹏 +2 位作者 王艺霖 金青 陈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在加筋土工程中,采用异型格栅和设置粗粒土夹层可以有效增强筋土相互作用。然而粗粒土夹层厚度的确定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一种带有凸起节点结构的高摩阻超静定土工格栅(high resistance hyperstatic geogrids,简称HRHG)与砾石的... 在加筋土工程中,采用异型格栅和设置粗粒土夹层可以有效增强筋土相互作用。然而粗粒土夹层厚度的确定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一种带有凸起节点结构的高摩阻超静定土工格栅(high resistance hyperstatic geogrids,简称HRHG)与砾石的直剪试验结果,建立了剪切硬化筋土界面的剪胀本构模型,并进一步研究了筋土剪胀应力在土体内引起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开展不同法向压力(30、50、80 kPa)下的直剪试验,研究了不同粗粒土夹层厚度(60、100、140、180 mm)对筋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与筋土界面剪胀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筋土界面剪胀本构模型可以有效计算剪缩位移和剪胀位移,且最终剪胀位移随法向压力增加而减小。由界面剪胀应力引起的粗粒土中附加应力随着与筋土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但是剪胀范围逐步增大。粗粒土夹层厚度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界面剪切强度,但存在最优夹层厚度使界面剪切强度的增幅迅速降低。最优夹层厚度随着法向压力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对比分析最优夹层厚度与剪胀应力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筋土界面剪胀本构模型的确定最优夹层厚度的半经验公式,可为HRHG在工程中的设计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静定土工格栅 筋土相互作用 直剪试验 剪胀应力 粗粒土夹层
下载PDF
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随钻地震波超前地质探测技术研究
18
作者 李术才 王鑫 +2 位作者 郭伟东 田箴言 石少帅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632,I0005-I0020,共32页
为适应我国隧道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趋势,围绕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提出以凿岩台车破岩振动为震源的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随钻地震波超前地质探测技术。针对凿岩台车多震源连续激发带来的地震数据波场混叠、有效信息难以识... 为适应我国隧道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趋势,围绕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提出以凿岩台车破岩振动为震源的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随钻地震波超前地质探测技术。针对凿岩台车多震源连续激发带来的地震数据波场混叠、有效信息难以识别问题开展相关研究,提出VMD-SVD-RobustICA三臂混合先导信号分离方法与脉冲反褶积-小波域互相关地震记录重构方法,可实现三臂混合先导信号的分离与有效反射信号的提取。工程实践证明,利用凿岩台车搭载式无线高精度探测装备,该技术可初步实现“边钻边探”,降低预报环节对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隧道正常施工带来的影响。最后,明确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爆法隧道 机械化施工 凿岩台车 随钻震源 超前地质预报
下载PDF
颗粒阻尼器对输电塔线系统减震性能研究
19
作者 鲁正 沈也雷 +2 位作者 谭淇航 荣坤杰 田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8,共10页
对输电塔线系统进行缩尺模型振动台实验,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对比了调谐质量阻尼器和颗粒阻尼器对输电塔的减震效果。利用ABAQUS建立了颗粒阻尼器控制输电塔线系统的离散元-有限元高精度耦合数值模型,对比了实验和模拟结果,并对塔线系... 对输电塔线系统进行缩尺模型振动台实验,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对比了调谐质量阻尼器和颗粒阻尼器对输电塔的减震效果。利用ABAQUS建立了颗粒阻尼器控制输电塔线系统的离散元-有限元高精度耦合数值模型,对比了实验和模拟结果,并对塔线系统的耗能情况及颗粒阻尼器内部颗粒运动碰撞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激励下,颗粒阻尼器的减震效果较调谐质量阻尼器有更好的鲁棒性;该文所建立的颗粒阻尼器控制输电塔线系统模型能够良好地反映试件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在颗粒阻尼器的控制下,塔线系统总能量降低24.12%。当颗粒之间的碰撞次数和颗粒与容器的碰撞次数满足一定比例关系时,颗粒阻尼器能实现更优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线系统 颗粒阻尼器 离散单元法 减震性能 振动台实验
下载PDF
海相软土力学特性及其对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武科 许文彬 +5 位作者 刘亚军 刘大鹏 窦中宇 刘振华 陈榕 郝冬雪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海相软土,因其独特的力学特性和地质成因,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针对中国五个典型区域的11个城市中的海相软土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其地质成因、颗粒组成、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特点,并总结...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海相软土,因其独特的力学特性和地质成因,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针对中国五个典型区域的11个城市中的海相软土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其地质成因、颗粒组成、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特点,并总结其物理力学性质、蠕变性和触变性等关键工程特性。通过典型工程案例分析,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海相软土地层中遭遇的工程风险,并基于实例分析,提出一系列海相软土地区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指导建议。特别强调有效控制和管理相关风险的策略,包括土体加固、改良技术和智能化监测手段的应用。该研究为理解海相软土的复杂工程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推进沿海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软土 力学特性 工程风险 沿海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