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脉再通对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胶原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清 邢启崇 +2 位作者 闫素华 胡和生 李漫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7-699,共3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冠脉再通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 CP) 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
下载PDF
动态心率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魏鑫丽 范贵娟 +1 位作者 张琪 徐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心率(24hAHR)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24hAHR...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心率(24hAHR)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24hAHR、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心率(dHR)、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心率(nHR)、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数据。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非早期肾损害组及早期肾损害组。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分析UAC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肾损害组高血压病史、血肌酐、尿素氮、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24hAHR、dHR、nHR均高于非早期肾损害组(均P<0.05)。非早期肾损害组的慢心率患者比例(80.1%)大于早期肾损害组(66.3%),而早期肾损害组的快心率患者比例(33.7%)大于非早期肾损害组(1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CR与高血压病史、24hAHR、24hSBP、24hDBP、dSBP、dDBP、dHR、nSBP、nDBP、nHR、血肌酐均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AHR(OR 1.053,95%CI 1.018~1.089,P=0.003)、24hSBP(OR 1.037,95%CI 1.021~1.053,P=0.000)及高血压病史(OR 1.039,95%CI 1.015~1.064,P=0.001)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显著相关,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24hAHR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存在相关性,快心率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 24 h动态心率 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下载PDF
奥美沙坦酯和缬沙坦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玉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842-843,共2页
目的:综合分析奥美沙坦酯和缬沙坦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 2015年 6 月-2016 年7 月收治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B 两组... 目的:综合分析奥美沙坦酯和缬沙坦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 2015年 6 月-2016 年7 月收治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B 两组,每组均为66 例.A组应用奥美沙坦酯治疗方法,B 组应用缬沙坦治疗方法.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55/66),B 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54/66),A、B 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4/66),B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3/66),A、B 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A、B 两组患者坐位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w、3w、5w、7w患者坐位 DBP、SBP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和缬沙坦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比较无差异,降压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沙坦酯 缬沙坦 中青年 原发性高血压 疗效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谱的特征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干预
4
作者 李娜 张勇 +4 位作者 罗玮敏 卢月 雷蕾 向晋涛 侯应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第3期208-213,共6页
目的 观察窦性心率谱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10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术前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信息,根据CAG结果分为CHD组71例(至少1支主要血管狭窄≥50%)和对照组30... 目的 观察窦性心率谱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10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术前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信息,根据CAG结果分为CHD组71例(至少1支主要血管狭窄≥50%)和对照组30例。CHD组中36例行PCI,并行PCI术前与术后48 h内24 h动态心电图信息的比较。比较不同分组Lorenz-RR散点图稳态吸引子、时间散点图形态与相关测量值。结果 CHD组稳态吸引子多为非棒球拍形,总占比95.8%,对照组多为棒球拍形(50.0%);PCI术后组棒球拍形(33.3%)占比较术前(5.6%)增多,P<0.05;CHD组的Lorenz-RR散点图的长轴(SD2)短于对照组[(850.479±168.064) ms vs (943.700±176.053) ms,P=0.014],PCI术后组SD2短于PCI术前组[(747.056±150.603) ms vs (832.139±145.348)ms,P=0.001],时间散点图条带平均宽度大于术前组[(2.250±0.613)ms vs (1.917±0.579) ms,P<0.05]。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与狭窄解除后窦性心率谱的变化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及其对心率调节与平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冠心病 窦性心率谱 Lorenz-RR散点图 时间散点图 自主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大数据特征的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卢月 张玉娇 +3 位作者 罗玮敏 雷蕾 向晋涛 侯应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 利用单导长程心电大数据结合散点图技术观察并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RFCA)术后早期房性心律失常特征。方法 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首次行RFCA术的房颤患者52例,分为阵发性房颤(PAF)组与持续性房颤(... 目的 利用单导长程心电大数据结合散点图技术观察并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RFCA)术后早期房性心律失常特征。方法 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首次行RFCA术的房颤患者52例,分为阵发性房颤(PAF)组与持续性房颤(PeAF)组。采用单导长程心电图仪记录房颤患者RFCA术后早期(3天内)的24 h心电图,观察两组房性心律失常的散点图形态及其特征,比较两组术后早期的不同类型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早期心电大数据均观察到典型的房性心律失常散点图特征。频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及心房扑动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异(分别为45.2%vs 57.1%,71.0%vs 90.5%,12.9%vs 23.8%,0 vs 4.8%,P均>0.05);但PeAF组房性并行心律的发生率高于PAF组(71.4%vs 32.3%,P<0.05)。结论 房颤患者RFCA术后早期均有房性心律失常发生并且呈现出各自的散点图特征,PeAF患者房性并行心律的发生率高于PAF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单导长程心电图 心电散点图 房性心律 房性并行心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