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周至30周胎儿脑沟发育标本与宫内MRI对照显示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林林 张忠和 +3 位作者 高瑾 刘树伟 王光彬 林祥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911-1914,共4页
目的结合胎儿标本与宫内MRI图像分析其脑沟的发育,并探讨两种图像间的区别与联系。方法 20例20~30周胎儿标本3.0T MRI常规序列扫描。100例超声检查怀疑存在病变的宫内胎儿,1.5T MRI HASTE序列扫描后,从中选取30例MRI及生后随访未有异... 目的结合胎儿标本与宫内MRI图像分析其脑沟的发育,并探讨两种图像间的区别与联系。方法 20例20~30周胎儿标本3.0T MRI常规序列扫描。100例超声检查怀疑存在病变的宫内胎儿,1.5T MRI HASTE序列扫描后,从中选取30例MRI及生后随访未有异常的胎儿图像。将相同孕龄的标本与宫内胎儿图像在对应的横、矢、冠方位上进行对照分析。显示不同孕龄时期脑沟在宫内与标本MRI上的发育及显示状况。结果标本与宫内胎儿图像在显示脑沟的发育上有较好的一致性,特别是24孕周后,脑裂、主要脑沟均可显示,且前者在显示信息的清晰性、丰富性与准确性上优于宫内胎儿图像。结论标本与宫内胎儿图像可以很好的显示胎儿脑沟的发育变化,同时研究标本胎儿图像对宫内胎儿图像的分析与诊断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标本 宫内胎儿 脑沟发育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支气管结核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强 纪晓鹏 +1 位作者 王锡明 程召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781-1784,共4页
目的将支气管结核患者治疗前后的CT图像进行比较,探讨多排螺旋CT在支气管结核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的78例患者治疗前、后的CT图像,观察受累支气管管壁厚度、管腔狭窄程度等。结果 78例患者中,管壁轻、... 目的将支气管结核患者治疗前后的CT图像进行比较,探讨多排螺旋CT在支气管结核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的78例患者治疗前、后的CT图像,观察受累支气管管壁厚度、管腔狭窄程度等。结果 78例患者中,管壁轻、中、重度增厚的例数分别为11、25、40,治疗无效的例数分别为0、1、11,管腔轻、中、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例数分别为25、17、15、19,治疗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3、4、6。结论多排螺旋CT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支气管结核引起的病变,对于支气管结核患者治疗前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玉波 陈海荣 +1 位作者 张颖 于立峰 《北方药学》 2019年第6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AMB)协同头孢哌酮/舒巴坦(SCF)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BF)的抑制及破坏作用。方法:建立体外鲍曼不动杆菌BF模型,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连续稀释法进行生物被膜内活菌计数,结晶紫法测生物被膜...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AMB)协同头孢哌酮/舒巴坦(SCF)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BF)的抑制及破坏作用。方法:建立体外鲍曼不动杆菌BF模型,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连续稀释法进行生物被膜内活菌计数,结晶紫法测生物被膜的量。结果:SCF组及AMB+SCF组的活菌数均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1),AMB+SCF组的活菌数比SCF组明显减少(P<0.01)。SCF组和AMB+SCF组都对鲍曼不动杆菌已形成的BF产生抑制作用,且两组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但SCF在4h内对鲍曼不动杆菌已形成BF的抑制作用不明显,BF的量为86%,超过8h后对BF的抑制作用才显著增强。而AMB+SCF联合作用时,在早期即显现对鲍曼不动杆菌已形成BF的抑制作用,4h时生物被膜的量为61.2%(P<0.01)。结论:AMB能够增强SCF对鲍曼不动杆菌已形成BF的抑制作用,以及对BF内鲍曼不动杆菌的杀菌作用,为临床控制鲍曼不动杆菌BF感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头孢哌酮/舒巴坦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被膜
下载PDF
常规MRI联合SWI序列在眼球内病变诊断及鉴别中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海青 李彦 +4 位作者 孙红 周振 蒋延伟 魏平 李传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6期893-897,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SWI序列在眼球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眼球内病变37例。由两名不知病理的影像科医生分别对常规MRI及常规MRI结合SWI序列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通过Kappa检验及McNemar检验分析常规MRI与常规...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SWI序列在眼球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眼球内病变37例。由两名不知病理的影像科医生分别对常规MRI及常规MRI结合SWI序列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通过Kappa检验及McNemar检验分析常规MRI与常规MRI结合SWI序列对眼球内病变诊断阳性率。结果眼球内病变37例,SWI序列眼球内病变钙化成分的诊断符合率为88.9%,对眼球内病变出血的诊断符合率为99.9%,常规MRI与常规MRI结合SWI序列在诊断眼球内病变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140,P=0.096),常规MRI联合SWI序列诊断阳性率为97.3%,明显高于常规MRI诊断(73.0%),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观察者在观察常规MRI序列时观察者间一致性为较好(k=0.754,P<0.001),常规MRI结合SWI序列时观察者间一致性为一般(k=0.471,P=0.004)。结论常规MRI结合SWI序列在诊断眼球内病变方面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常规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脉络膜黑色素瘤 视网膜剥离并出血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伴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从涛 孙昊 +1 位作者 姜相森 金征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288-1290,1298,共4页
目的总结结节性硬化症伴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并经过CT检查的患者55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有RAML异常表现,其中男19例,女36例,年龄9~47岁,平均24.... 目的总结结节性硬化症伴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并经过CT检查的患者55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有RAML异常表现,其中男19例,女36例,年龄9~47岁,平均24.2岁。双肾均受累且多发病灶者53例(96.3%),肿瘤大于4cm 37例(67.3%),伴发肝脏AML者17例(30.9%),AML出血者14例(25.4%),假性动脉瘤或血管畸形7例(12.7%),乏脂肪AML2例(3.6%)。结论结节性硬化症伴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需提高对其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结节性硬化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检查过程中的图像质量评估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月玲 王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5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在患者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分析及护理要点。方法分析冠状动脉CTA扫描563例疑诊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对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护理方法进行介绍,同时分析优质护理下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情况。结果 563例疑诊...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在患者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分析及护理要点。方法分析冠状动脉CTA扫描563例疑诊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对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护理方法进行介绍,同时分析优质护理下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情况。结果 563例疑诊CAD患者中,图像质量1级、2级、3级分别为549例、10例、4例。10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除短暂发热感外的其他轻中度不良反应,患者均未出现休克、喉头水肿等严重对比剂不良反应。结论优质护理是保证冠状动脉CTA扫描成功进行及获取高质量图像质量的关键,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护理体会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扩散MRI评价轻中度孤立性侧脑室扩张胎儿脑白质纤维结构改变的价值
7
作者 张超 陈瑞可 +4 位作者 孙聪 蔡先云 陈欣 吴丹 王光彬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3-849,共7页
目的应用扩散MRI(dMRI)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模型和基于fixel分析(FBA)的方法探讨轻中度孤立性侧脑室扩张(IVM)胎儿脑白质纤维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目的应用扩散MRI(dMRI)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模型和基于fixel分析(FBA)的方法探讨轻中度孤立性侧脑室扩张(IVM)胎儿脑白质纤维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轻中度IVM胎儿20例,胎龄为24~36(29.9±3.6)周,为IVM组。对照组纳入22例正常胎儿,来自中国胎儿脑dMRI图谱数据,胎龄为24~36(30.2±3.7)周。所有胎儿均采集dMRI数据,采用DTI模型获得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小脑中脚,双侧的皮质脊髓束、下纵束、下额枕束、丘脑前辐射7种主要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轴向扩散率和径向扩散率。采用FBA方法获得全脑纤维密度(FD)、纤维横截面积(FC)和纤维密度与横截面积(FDC)。IVM组与对照组间各纤维束DTI参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2组间FBA参数的比较使用协方差分析,使用MRtrix3软件包显示有差异的脑区。结果IVM组与对照组胎儿下纵束的FA值分别为0.142±0.012和0.133±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33),其余纤维束DTI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脑FB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IVM组胎儿FD和FC改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胼胝体压部、穹隆、矢状层,其中FD降低而FC升高,FDC在皮质脊髓束降低。结论轻中度IVM胎儿存在脑白质纤维微观结构的改变,以位于侧脑室体部、三角区及颞角周围的白质纤维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磁共振成像 脑室扩张 扩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原文传递
胎儿冠状椎体裂的影像学表现及转归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侯西蔓 蔡先云 +4 位作者 陈欣 王光彬 孙聪 卢超群 陈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3-508,共6页
目的探讨胎儿冠状椎体裂的影像学表现,评价MRI及超声对胎儿冠状椎体裂诊断的效能,分析胎儿冠状椎体裂的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产前超声疑诊椎体畸形且行MR检查诊断为冠状椎体裂胎儿40例,排... 目的探讨胎儿冠状椎体裂的影像学表现,评价MRI及超声对胎儿冠状椎体裂诊断的效能,分析胎儿冠状椎体裂的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产前超声疑诊椎体畸形且行MR检查诊断为冠状椎体裂胎儿40例,排除5例引产和14例失访胎儿,最终纳入21例产后行MRI复查的胎儿,孕周为25~34(29.1±2.6)周,男19例、女2例。胎儿脊柱MRI序列包括磁敏感加权成像(SWI)、T_(2)-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分析胎儿冠状椎体裂的MRI征象和转归,对SWI、T_(2)-True-FISP和超声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Friedman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评分的差异。计算SWI、T_(2)-True-FISP和超声对胎儿冠状椎体裂的诊断准确度,三者间比较采用Cochran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修正McNemar检验。结果冠状椎体裂单发10例、多发11例,单纯累及腰椎16例、单纯累及胸椎2例、同时累及胸腰椎3例。矢状面SWI均可见椎体上纵行条状或点片状高信号,横断面见横行裂隙样高信号,将椎体分为前后两部分,19例前方体积大于后方。SWI、T_(2)-True-FISP及超声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4)、2(2,2)、2(2,2)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4,P<0.001),两两间比较SWI的图像质量优于T2-True-FISP序列和超声(Z=-4.04,P<0.001;Z=-4.11,P<0.001),T2-True-FISP序列和超声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P=0.388)。SWI、T_(2)-True-FISP及超声诊断冠状椎体裂的准确度分别为100%(21/21)、66.7%(14/21)、47.6%(10/21),SWI的诊断准确度优于T_(2)-True-FISP和超声(χ^(2)=5.14,P=0.008;χ^(2)=9.09,P<0.001),T_(2)-True-FISP和超声诊断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194)。21例胎儿出生后MRI随访显示冠状椎体裂均消失,其中1例伴脊髓空洞症,1例伴脂性终丝。结论MRI尤其SWI序列对胎儿冠状椎体裂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胎儿冠状椎体裂生后均消失,从影像学角度佐证其为正常的生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冠状椎体裂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冠状椎体裂的影像学表现及胚胎学基础研究进展
9
作者 侯西蔓 蔡先云 王光彬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4-466,共3页
冠状椎体裂是病因不明的先天性脊柱发育变异,在影像学上描述为侧位X光片上贯穿1个或多个椎体的纵行透光带,多在孕期超声检查中发现,了解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研究进展,对于产前明确诊断、孕期指导及胎儿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冠状... 冠状椎体裂是病因不明的先天性脊柱发育变异,在影像学上描述为侧位X光片上贯穿1个或多个椎体的纵行透光带,多在孕期超声检查中发现,了解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研究进展,对于产前明确诊断、孕期指导及胎儿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冠状椎体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冠状椎体裂 影像学表现 胚胎学
原文传递
正常胎儿标本颈、胸、腰段脊柱发育的MRI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帅 肖连祥 +4 位作者 渐楠 赵慧 田迷迷 李冠 林祥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胎儿标本颈、胸、腰段脊柱和椎体体积随孕周生长变化规律。方法利用3.0 T MR扫描仪对55具17~42孕周胎儿尸体标本行全脊柱三维T2WI序列扫描,其中孕妇自发性流产获得标本20具,母体因严重疾病引产获得标本35具,胎儿标本均来源... 目的探讨正常胎儿标本颈、胸、腰段脊柱和椎体体积随孕周生长变化规律。方法利用3.0 T MR扫描仪对55具17~42孕周胎儿尸体标本行全脊柱三维T2WI序列扫描,其中孕妇自发性流产获得标本20具,母体因严重疾病引产获得标本35具,胎儿标本均来源于山东大学医学院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中心。标本经CT扫描均未发现脊柱异常。采用OsiriX软件(www.osirix-viewer.com),在重建横断面图像上沿椎体边缘逐层勾画椎体轮廓,获得脊柱颈、胸、腰段脊柱体积,将其除以各段椎体个数,获得椎体单位体积。逐一测量腰椎5个椎体体积。将颈、胸、腰段脊柱体积和腰椎椎体体积与孕周作回归分析,并分析各段脊柱增长规律。结果(1)胎儿颈、胸、腰段脊柱体积与孕周增长呈线性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颈段脊柱体积(mm3)=-1260.937+81.235×孕周(R2=0.974,P<0.05);胸段脊柱体积(mm3)=-5933.521+347.503×孕周(R2=0.972,P<0.05);腰段脊柱体积(mm3)=-5130.912+294.473×孕周(R2=0.976,P<0.05)。(2)胎儿脊柱生长速度:胸段>腰段>颈段;同一孕周阶段内,脊柱体积:胸段>腰段>颈段;椎体单体积增长速度及增长倍数:腰椎>胸椎>颈椎。(3)腰1~腰5椎体体积增长与孕周亦呈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孕中晚期胎儿标本颈、胸、腰段脊柱椎体体积的增长与胎龄呈良好的相关性,且不同节段生长速度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脊柱 骨发育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斑块定量分析及其与心肌缺血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高艳 顾慧 +4 位作者 杨世锋 赵硕 于鑫鑫 陈宝锦 王锡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斑块定量技术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探讨其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并评价各项定量特征在评估心肌缺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斑块定量技术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探讨其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并评价各项定量特征在评估心肌缺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的742例初诊冠心病患者,纳入ICA证实存在单支病变局限性狭窄的患者109例。将患者根据心肌酶升高伴心脏室壁运动不良和心肌酶及心脏室壁运动正常分为心肌缺血性损伤组(n=75)和心肌无缺血损伤组(n=34)。测量斑块的特征参数,包括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斑块负荷、最小管腔面积、最大面积狭窄率(MAS%)、重塑指数、偏心指数、"餐巾纸环"征、斑点状钙化。采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DeLong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定量指标方面,心肌缺血损伤组的MAS%为85.00%(80.00%,92.00%),心肌无缺血损伤组的MAS%为63.00%(60.00%,65.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2,P=0.001)。在斑块成分定量指标方面,心肌缺血损伤组的斑块总体积(TPV)、斑块负荷(TPB)、纤维成分斑块体积(FPV)、脂质成分斑块体积(LPV)、脂质成分斑块占比(LPR)分别为150.13(104.44,202.20)mm^3、75.67%±9.90%、95.73(66.57,134.23)mm^3、32.18(18.93,54.55)mm^3、25.13%±13.71%,心肌无缺血损伤组的相应指标分别为109.94(79.39,121.67)mm^3、65.37%±6.94%、67.35(57.67,90.11)mm^3、16.64(13.26,24.73)mm^3、18.44%±7.0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9,P=0.010;t=3.11,P=0.003;Z=-2.16,P=0.031;Z=-2.18,P=0.029;t=2.19,P=0.0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S%(OR=1.55,P=0.021)是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MAS%、LPV、LPR、TPV、TPB、FP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0.77、0.72、0.74、0.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CTA斑块定量分析中,MAS%、TPV、TPB、FPV、LPV、LPR是影响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因素;MAS%是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且MAS%及LPV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