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液体复苏对烧伤大鼠淋巴液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肖虎 王德昌 +2 位作者 冷向峰 冯永强 霍然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64-967,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液体复苏对严重烫伤大鼠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与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随机将4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烧伤早期补液组(A组)、烧伤延迟补液组(B组)和对照组(C组)。在A组和B组动物背部造成30%TBS... 目的:研究早期液体复苏对严重烫伤大鼠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与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随机将4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烧伤早期补液组(A组)、烧伤延迟补液组(B组)和对照组(C组)。在A组和B组动物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利用倒置显微镜及录像系统观察大鼠肠系膜淋巴管伤后6、24、48h的运动变化,计算淋巴管收缩频率。经乳糜池插管收集淋巴液,计算淋巴液流速,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淋巴液TNFα、IL6、IL8水平的变化。结果:A、B组淋巴管收缩频率降低,淋巴液流速升高。镜下见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扩张。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升高。A、B两组收缩频率、淋巴液流速、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严重烫伤休克期大鼠淋巴管扩张,运动减少,但淋巴液流速升高,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升高。早期补液能够改善淋巴循环,降低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液体复苏 淋巴循环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严重烧伤休克早期羊肠系膜淋巴管动力学及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2
作者 肖虎 王德昌 +2 位作者 冷向峰 冯永强 霍然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1-423,527,共4页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休克早期羊肠系膜淋巴管运动及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24只成年羊随机分为烧伤组(A组,n=18)和对照组(B组,n=6)。在A组动物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烧伤,利用倒置显微镜及录像系统观察羊肠系膜淋巴管伤后48...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休克早期羊肠系膜淋巴管运动及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24只成年羊随机分为烧伤组(A组,n=18)和对照组(B组,n=6)。在A组动物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烧伤,利用倒置显微镜及录像系统观察羊肠系膜淋巴管伤后48h内的运动变化,计算淋巴管收缩频率(F),收缩分数指数(EF),淋巴管总收缩指数(PFI)。观察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烧伤休克早期肠系膜淋巴管扩张,淋巴管运动指数F、EF、PFI下降。电镜下见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肿胀,内皮细胞连接破坏。结论:严重烧伤休克早期羊淋巴管运动减弱,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淋巴循环障碍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休克 淋巴管 动力学 内皮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鼠淋巴瘘动物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永强 王德昌 +3 位作者 王坤 冷向峰 肖虎 霍然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8-380,共3页
腹膜炎、严重烧(创)伤时,细菌移位(bacteria translocation)是造成脓毒症、MODS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淋巴途径,细菌、内毒素以及炎症因子可以经肠系膜淋巴管、胸导管直接进入体循环,早在1948年Bollman就报道... 腹膜炎、严重烧(创)伤时,细菌移位(bacteria translocation)是造成脓毒症、MODS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淋巴途径,细菌、内毒素以及炎症因子可以经肠系膜淋巴管、胸导管直接进入体循环,早在1948年Bollman就报道了大鼠肝、小肠、胸导管淋巴液的收集方法,但是该方法技术要求高,重复性差,收集淋巴量少,此后实验方法不断改进,其中Girardet 1975年利用分流术和侧瘘术来测量胸导管流量和淋巴内细胞,但是重复性也不是很好。到现在为止尚未见到实用的淋巴瘘模型报道。因此建立理想的淋巴瘘直接对淋巴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利用显微外科手段,对40只大鼠进行了胸导管、肠系膜淋巴管的解剖、插管等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淋巴瘘 大鼠 肠系膜淋巴管 制作 细菌移位 收集方法 烧(创)伤
下载PDF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30
4
作者 冷婷婷 霍然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748-1752,共5页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都是常见的血管性疾病。1982年,Muliken等根据血管性包块病理解剖及生物学特性不同,将此类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二大类,又根据血管畸形病理解剖结构的不同,将之细分为静脉型、动脉型、毛细血管型及混合型血管...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都是常见的血管性疾病。1982年,Muliken等根据血管性包块病理解剖及生物学特性不同,将此类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二大类,又根据血管畸形病理解剖结构的不同,将之细分为静脉型、动脉型、毛细血管型及混合型血管畸形。根据Muliken分型,血管瘤具有以内皮细胞增生和细胞密度增高为特征的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畸形是胚胎血管发生过程中的结构异常,其内皮细胞分裂率正常。根据这一新的分类方法,过去很多被称为“血管瘤”的疾病实际上是血管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血管瘤 内皮细胞增生 血管性疾病 治疗 诊断 病理解剖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碘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礼新 王一兵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碘对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量其面积。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 目的:探讨碘对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量其面积。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适当浓度的碘可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创伤后1-7 d,10HI组大鼠创面的愈合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而1 000HI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则与生理盐水组相当。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在大鼠创伤组织修复早期,10HI能够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增强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的表达,1 000HI则阻碍组织修复。结论:适当浓度的碘有促进大鼠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过高浓度的碘则阻碍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血管生成因子 显微镜检查 电子
下载PDF
颞浅血管预构扩张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薛文君 王海涛 +3 位作者 王明青 张健 陈礼新 冯永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1013-1014,i0003,共3页
目的:探讨颞浅血管预构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颈部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其修复效果。方法:通过将颞浅动、静脉植入颈部皮下,皮下置入扩张器,经过3个月的组织扩张,形成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颈部预构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同侧面、颈部... 目的:探讨颞浅血管预构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颈部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其修复效果。方法:通过将颞浅动、静脉植入颈部皮下,皮下置入扩张器,经过3个月的组织扩张,形成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颈部预构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同侧面、颈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2001年至2006年,应用此方法修复10例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的面颊部及颏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取得了成功。随访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采用颞浅动、静脉颈部预构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皮瓣 扩张术 颞浅血管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后的创面原位自体皮回植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庆平 杨恒连 +2 位作者 李尚滨 霍然 傅洪滨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1期30-31,共2页
为了解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后创面的原位自体皮回植治疗的效果,回顾分析我院整形科自1995-2006年对12例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肿瘤全切后原位自体皮肤回植修复切除后创面,效果良好,具有切除彻底,且不需异位取皮等优点。
关键词 巨大神经纤维瘤 自体皮回植 切除后 疗效观察 原位 创面 回植治疗 皮肤回植
下载PDF
预构扩张皮瓣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薛文君 王海涛 王明青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研究预构扩张皮瓣的成活及其机制、微循环灌注量动态变化、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预构扩张组(A组)、扩张器衬垫预构组(B组)及预构组(C组),每组12只。股动静脉血管束移位后,前两组分别在肉膜深面... 目的:研究预构扩张皮瓣的成活及其机制、微循环灌注量动态变化、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预构扩张组(A组)、扩张器衬垫预构组(B组)及预构组(C组),每组12只。股动静脉血管束移位后,前两组分别在肉膜深面植入50 ml扩张器,预构扩张组7 d后开始注水。定期对3组皮瓣进行微循环检测,并取样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光镜及超微结构的检测与观察。第52天扩张完成后,形成仅以预构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观察记录成活面积。结果:A组微循环灌注量明显高于B、C组(P<0.05),皮瓣成活面积占原始皮瓣面积的百分比大于B、C组(P<0.05),VEGF、bFGF及其受体含量亦明显高于B、C组(P<0.05),血管密度加大,超微结构改变显著。结论:预构扩张皮瓣能增大皮瓣成活面积,增加皮瓣移植的安全性。VEGF、bFGF及其受体含量的增加促进预构扩张皮瓣血管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 预构皮瓣 扩张术
下载PDF
烧伤羊休克期淋巴循环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肖虎 王德昌 +2 位作者 冷向峰 冯永强 霍然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294,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休克期 淋巴循环 血液循环
原文传递
烧伤患者Ⅲ度创面不同时期神经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霞 冯永强 +1 位作者 王一兵 张芮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Ⅲ度创面不同时期肉芽组织中神经纤维数量和形态学变化。方法切取40例烧伤患者伤后1、2、3、4周Ⅲ度创面肉芽组织,同时取其中10例患者的供皮区组织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单克隆抗神经丝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Ⅲ度创面不同时期肉芽组织中神经纤维数量和形态学变化。方法切取40例烧伤患者伤后1、2、3、4周Ⅲ度创面肉芽组织,同时取其中10例患者的供皮区组织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单克隆抗神经丝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下观察不同时期肉芽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伤后1周创面神经纤维稀疏短小,神经纤维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14±0.08)%,低于正常对照[(0.62±0.12)%,P〈0.05];伤后2周神经纤维稍增多,单根走行,无分支,神经纤维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40±0.09)%,仍低于正常对照(P〈0.05);伤后3周神经纤维明显增多,常交错呈网状,有较多分支,神经纤维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73±0.16)%;伤后4周神经纤维数量较伤后3周无明显改变,多根聚集,神经纤维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66±0.13)%,接近于正常对照。LSCM下,伤后1~2周创面神经纤维极为短小;伤后3周肉芽组织中的神经纤维形态不规则,有部分肿胀和扭曲、变细,局部出现断裂和空洞;伤后4周神经纤维形态与伤后3周相似,分支减少;正常皮肤中的神经纤维内部结构连续完整,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烧伤创面中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形态变化与肉芽组织形成的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神经微丝蛋白质类 伤口愈合 肉芽创面 形态学
原文传递
兔股动脉和静脉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实验观察
11
作者 薛文君 王海涛 +3 位作者 王明青 冷向锋 冯永强 李昊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9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通过兔股动脉、静脉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微循环血流量动态变化、光镜下结构的改变及其成活面积,为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预构轴型不扩张皮瓣组、单纯预... 目的通过兔股动脉、静脉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微循环血流量动态变化、光镜下结构的改变及其成活面积,为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预构轴型不扩张皮瓣组、单纯预构轴型皮瓣组及无蒂游离皮瓣组,每组4只,前2组股动脉、静脉移位后,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预构轴型不扩张皮瓣组分别在肉膜深面置入容量为50ml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7d后开始注水;无蒂游离皮瓣组为对照组,未采取预构及扩张处理。定期对4组皮肤进行微循环血流量检测,并取样进行光镜观察。预构术后52d,前3组形成以预构股动静脉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游离皮瓣组则形成无蒂游离皮瓣后均原位缝合,观察其成活面积。结果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较其他组微循环血流量增加,成活面积大[(97.54±2.73)%],光镜下改变显著(P〈0.05)。结论扩张术能促进预构轴型皮瓣的血管化进程,明显增大预构轴型皮瓣成活面积,增加其移植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 静脉 预构皮瓣 扩张术
原文传递
聚桂醇联合平阳霉素、曲安奈德血管瘤内注射疗法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华 徐广琪 霍然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722-725,共4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聚桂醇、平阳霉素、曲安奈德血管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全身不同部位血管瘤患儿90例,采用以上3种药物联合行瘤体内注射治疗。年龄均小于7岁,已经完成治疗不超过3年,且接受注...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聚桂醇、平阳霉素、曲安奈德血管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全身不同部位血管瘤患儿90例,采用以上3种药物联合行瘤体内注射治疗。年龄均小于7岁,已经完成治疗不超过3年,且接受注射治疗3次及以上者,性别不限,无其他基础疾病。资料获取采用家庭随访、电话通知复诊和住院患儿调查统计的方法。检查患儿的血常规、肝功能、肺功能、心率、身高、体质量,与正常同龄儿童标准值比较,了解有无异常变化。结果患儿各项检查指标与正常同龄儿童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曲安奈德、平阳霉素、聚桂醇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经近3年内观察,无明显毒副作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未发现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聚桂醇 平阳霉素 曲安奈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