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状窦异常搏动性耳鸣50例临床病例分析
1
作者 李莉 韩月臣 +5 位作者 孙鹏程 胡娜 毛彦妍 侯志强 王海波 樊兆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2-796,共5页
目的分析乙状窦异常搏动性耳鸣的疾病特点、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7月经乙状窦手术治疗的50例单侧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女49例,男1例;年龄17~67岁,中位年龄44岁;右侧耳... 目的分析乙状窦异常搏动性耳鸣的疾病特点、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7月经乙状窦手术治疗的50例单侧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女49例,男1例;年龄17~67岁,中位年龄44岁;右侧耳鸣45例,左侧耳鸣5例。术前耳鸣程度Ⅱ级4例,Ⅲ级11例,Ⅳ级22例,Ⅴ级13例。记录其耳鸣的特点、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法、术中所见及术后耳鸣变化。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SPSS 26.0软件对手术前后耳鸣分级的差异进行符号秩和检验。结果50例耳鸣患者术后痊愈37例,术后无效(耳鸣无变化)8例,术后显效(耳鸣分级下降2级或以上)3例,术后有效(耳鸣分级下降1级)2例。经符号秩和检验,手术前后耳鸣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0,P<0.05)。颞骨CT发现36例乙状窦憩室(其中17例合并乙状窦壁缺失)、12例乙状窦壁缺损、2例与乙状窦邻近的颞骨局部缺失。行乙状窦憩室封闭35例,乙状窦壁重建4例,乙状窦缩窄5例,单纯行乙状窦前乳突气房开放4例,行乙状窦前乳突气房开放联合乙状窦缩窄1例,行乙状窦前乳突气房开放联合乙状窦憩室封闭1例。结论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多见于女性,常见原因可能为乙状窦憩室、乙状窦周骨质缺损等乙状窦壁异常,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搏动性 乙状窦 耳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中耳肌阵挛性耳鸣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莉 闫文青 +5 位作者 艾毓 毛彦妍 鹿艳青 韩月臣 王海波 樊兆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分析中耳肌阵挛性耳鸣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山东大学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中耳肌阵挛性耳鸣患者56例, 其中男23例, 女33例;年龄6~75岁, 中位年龄35岁;单侧耳鸣47例, 双侧耳鸣9例;耳鸣时间20 ... 目的分析中耳肌阵挛性耳鸣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山东大学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中耳肌阵挛性耳鸣患者56例, 其中男23例, 女33例;年龄6~75岁, 中位年龄35岁;单侧耳鸣47例, 双侧耳鸣9例;耳鸣时间20 d至8年。记录耳鸣的声音特点、诱发因素、性质(频率等)、耳鸣时鼓膜情况、听力学相关检查(长时程声导抗、镫骨肌声反射、纯音听阈、短增量敏感测试、重振试验、响度不适阈)结果、前庭功能检查、面肌电图、影像学检查。采用口服卡马西平和/或手术治疗, 随访6~24个月, 观察治疗后耳鸣变化。结果耳鸣声音多样, 有"踩雪声、节律性击鼓声、白噪声"等。诱发因素包括外部声音、体位变化、触摸面部及耳周皮肤、讲话及咀嚼、眨眼等。单一因素诱发44例;2种及以上因素诱发9例;无明确诱发因素1例;1例耳鸣伴癫痫;1例外伤性面神经麻痹行面神经减压术后耳鸣患者于耳廓活动时可诱发患侧耳鸣。耳镜检查可见与耳鸣频率一致的鼓膜扇动12例, 长时程声导抗可见与耳鸣频率一致的波形;耳镜检查未见鼓膜扇动, 长时程声导抗亦可见与耳鸣频率一致波形者7例, 但波形改变速率较可见鼓膜扇动者相比更快。56例患者听力均无改变。1例耳鸣合并癫痫的6岁患儿, 予抗癫痫药物(托吡酯)后耳鸣消失;1例外伤性面神经麻痹行面神经减压术后耳鸣患者, 未行特殊治疗。54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的患者中症状完全控制10例;症状减轻23例;无效21例。卡马西平治疗无效的21例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8例, 7例术后耳鸣消失, 1例先后行3次手术, 第3次手术后随访6个月, 未再出现耳鸣;余13例因个人原因拒绝手术治疗。结论中耳肌阵挛性耳鸣患者的耳鸣声音多样化、诱发因素多样化, 口服卡马西平等镇静类药物部分患者有效, 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肌阵挛 中耳
原文传递
生物卵膜促进小鼠皮肤创面愈合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瑾 韩月臣 蔡晶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3-957,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生物卵膜对小鼠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作用,来探讨该生物卵膜在耳科乳突术腔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mm组和3mm组,各50只,腹腔麻醉,在背部制备3个深及筋膜的直径2mm或3mm的圆形皮肤缺损创面,... 目的通过观察生物卵膜对小鼠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作用,来探讨该生物卵膜在耳科乳突术腔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mm组和3mm组,各50只,腹腔麻醉,在背部制备3个深及筋膜的直径2mm或3mm的圆形皮肤缺损创面,将其随机分为5组,生物卵膜组,生物卵膜+蛋清液组,莫匹罗星(商品名:百多邦)组,聚维碘酮(碘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予生物卵膜覆盖且不涂抹药物。对比相同大小皮肤缺损的愈合情况。于造模后12天后取2mm组小鼠皮损部位,予4%多聚甲醛固定液充分固定,进行石蜡包埋切片,观察各组皮肤创面愈合的病理结构。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五组残余创面面积逐渐减小,在2mm组,生物卵膜组和聚维碘酮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余三组,生物卵膜组和聚维碘酮组的愈合时间短于其余组。在3mm组,生物卵膜组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包括聚维碘酮组在内的其余四组,生物卵膜组的愈合时间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卵膜组组织病理学变化较对照组皮肤有较大改善,接近正常皮肤组织形态。结论生物卵膜可以明显促进创面愈合速度,为临床皮肤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存在在耳科乳突术腔修复应用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卵膜 小鼠 皮肤缺损 创面愈合 HE染色
下载PDF
生物卵膜促进小鼠全层皮肤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瑾 蔡晶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第6期380-382,387,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卵膜对小鼠全层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6~8周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在背部制备3个深及筋膜、直径2 mm的圆形皮肤缺损创面。将其随机分为5组:生物卵膜组、生物卵膜+蛋清液组、莫匹罗星(商品名:百多邦)组、聚维酮... 目的探讨生物卵膜对小鼠全层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6~8周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在背部制备3个深及筋膜、直径2 mm的圆形皮肤缺损创面。将其随机分为5组:生物卵膜组、生物卵膜+蛋清液组、莫匹罗星(商品名:百多邦)组、聚维酮碘(碘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予生物卵膜覆盖且不涂抹药物。对比相同大小皮肤缺损的愈合时间。5组于造模后第6天、第12天,采用Image Proplusv 1.5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残余创面面积,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率。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5组残余创面面积逐渐减小,生物卵膜组和聚维酮碘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余3组,愈合时间短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卵膜可以明显促进皮肤创面愈合速度,为临床皮肤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对于聚维酮碘过敏的情况,生物卵膜有望替代聚维酮碘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卵膜 皮肤缺损 创面愈合 聚维酮碘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