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驱动路线与行动框架
1
作者 邵明华 高洋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5,共12页
新质生产力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新质生产力向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质态具化过程。新质生产力沿着技术逻辑、业态逻辑与模式逻辑重塑文化产业的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以智能创意工具提升生产效率,以新型文化业态优化产业结构... 新质生产力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新质生产力向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质态具化过程。新质生产力沿着技术逻辑、业态逻辑与模式逻辑重塑文化产业的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以智能创意工具提升生产效率,以新型文化业态优化产业结构,以价值共创模式改善创新生态。驱动路线应加强文化新基建与数字新基建的动力协同、聚焦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强化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工业互联网建设。行动框架以文化劳动者、文化生产工具与文化生产劳动对象为行动领域,以劳动者复合型发展、劳动资料智能化转型与劳动对象数字化演变为行动目标,细化相应行动举措,发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政府部门等行动主体参与,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文化数字化 文化科技
下载PDF
山东文化产业的“地域特色”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昝胜锋 张春 《人文天下》 2016年第9期12-16,共5页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代,文化产业正引领国民经济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文化产业在适应...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代,文化产业正引领国民经济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文化产业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过程中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在这一背景下,区域文化产业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文化 文化景观 粗放增长 地域文化 集约增长 阵痛期 速度型 效率型 增长速度 产业发展环境
下载PDF
城市群文化产业非均衡增长与区域协同研究
3
作者 昝胜锋 李翠萍 李娇 《文化产业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文化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城市群和区域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区域经济学理论、城市群与文化产业协同的理论述评研究,借鉴已趋成熟的国内外城市群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做法,有助于... 文化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城市群和区域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区域经济学理论、城市群与文化产业协同的理论述评研究,借鉴已趋成熟的国内外城市群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做法,有助于我们认识城市协同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清国内相关领域所处发展阶段和存在不足,期望为我国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效范例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文化产业 非均衡增长 区域协同
下载PDF
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内涵特质、产业实践及现实反思
4
作者 李泽华 何昭旭 《新疆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142-150,178,共10页
数字技术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关键变量,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技术将传统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文化的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全面提升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滋养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产业... 数字技术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关键变量,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技术将传统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文化的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全面提升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滋养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产业实践是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最直观表现,平台垄断与流量为王、文化内容品质降低等因素制约了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深度发展。从哲学视角窥析,数字技术加速人的异化、“媒介”弱化人的学习能力、“信息茧房”导致圈层对立、数字成瘾加剧人的现实迷失,对数字技术的现实反思,将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创” 产业实践
下载PDF
山东海洋城市文化产业:两极化倾向与质量重构
5
作者 昝胜锋 张春 《人文天下》 2016年第5期23-31,共9页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题。在山东被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中海上战略支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的宏观背景下,发展青岛、烟台等沿海7地市的文化产业,对于推动山东省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题。在山东被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中海上战略支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的宏观背景下,发展青岛、烟台等沿海7地市的文化产业,对于推动山东省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山东海洋城市文化产业的两极化倾向问题,从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两个方面提出质量重构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深化了山东省文化产业"地域特色"研究,为实施"海上山东"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海洋城市 山东省 重构 质量 极化 经济发展 海上山东
下载PDF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展山东文化产业品牌
6
作者 昝胜锋 《文化产业研究》 2012年第1期61-67,共7页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山东省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比较优势。如何正确认识文化资源,发现并规避文化资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本文给出了山东省进行文化资源开发和建设文化品牌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 文化资源 资源评估 非独占性 文化产业
下载PDF
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产消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育济 李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0,共10页
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必然包含着文化的生产—消费机制。生产机制表现为:传统文化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化转型;文化新业态与传统文化“内容产能”的全面焕发;“生产技术民主化”与文化基因结合形成的规模空前的文化... 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必然包含着文化的生产—消费机制。生产机制表现为:传统文化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化转型;文化新业态与传统文化“内容产能”的全面焕发;“生产技术民主化”与文化基因结合形成的规模空前的文化UGC模式。消费机制表现为:从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向数字沉浸场景消费的升级进阶,以及虚拟文化产品消费在技术逻辑下的持续扩张;“华流顶流”与流量杠杆重新规制了传统文化“两创”的产消态势;“网生代”所推动的国潮消费则成为数字赋能机制的显著表征,其中深嵌着文化情感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创 数字技术 文化生产 文化消费
下载PDF
红色文化旅游共生发展系统研究--基于对山东沂蒙的考察 被引量:31
8
作者 邵明华 刘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94,共11页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跨界共生、赋能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异质性产业要素的集聚整合与无障碍流通,进而实现原有产业价值链的重塑与创新。以共生理论为基础,依据红色文化旅游内涵要素与发展特征,以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环境为基点构建...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跨界共生、赋能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异质性产业要素的集聚整合与无障碍流通,进而实现原有产业价值链的重塑与创新。以共生理论为基础,依据红色文化旅游内涵要素与发展特征,以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环境为基点构建红色文化旅游共生发展系统,并从市场主体共生、产品共生与利益共生三个维度对其运作机理进行阐释。继而以山东沂蒙红色文化旅游为例,分析其共生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总结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强化共生单元壮大市场主体、软化共生界面构建产品矩阵、优化共生环境推动产业创新不仅是实现沂蒙红色文化旅游共生进化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也为红色革命老区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山东沂蒙 红色文化旅游 共生发展系统 文旅融合
下载PDF
我国数字文化出海的历史机遇与发展方向
9
作者 邵明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8-103,共6页
数字文化代表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动数字文化出海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家政策支持、数字技术加持、海外文化消费市场空间广阔等优势赋予数字文化出海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使其发展呈现出海业态类型多、区域覆盖范... 数字文化代表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动数字文化出海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家政策支持、数字技术加持、海外文化消费市场空间广阔等优势赋予数字文化出海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使其发展呈现出海业态类型多、区域覆盖范围广、经济效益突出、社会效益显著等基本特征。同时,数字文化出海也面临着地缘政治风险、国外复杂市场环境、内容供给能力偏弱等挑战。加强数字文化出海顶层设计,推进企业跨文化管理,推动数字文化业态和生产方式创新,是加速推进我国数字文化扬帆出海的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出海 数字文化创新 跨文化管理 国家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创意“祛魅”:文化产业策划的内在逻辑——评《文化产业策划学》
10
作者 王广振 《人文天下》 2019年第2期71-76,共6页
文化产业管理自成立学科以来已有15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中国文化产业飞速发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3%,几乎是GDP年均增速的两倍。同时,国家统计局再次下发关于调整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文件,尤... 文化产业管理自成立学科以来已有15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中国文化产业飞速发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3%,几乎是GDP年均增速的两倍。同时,国家统计局再次下发关于调整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文件,尤其围绕互联网文化产业进行了补充,以多元的分类标准与体系应对文化产业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除了强势的市场表现与行业的飞速扩张之外,千千万万成功的文化产业案例也应运而生。在这些案例的舆论中,人们多在热议表层的文化现象或文化结果,鲜去探究背后的生成逻辑及内在关联。正是在这样缺乏文化探究“工匠精神”的信息爆炸时代,对文化产业策划的研究更能够爬梳“从文化到产业”这个过程的逻辑,更能够彰显现代学术工匠对文化产业精雕细琢的耐心。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刘玉平教授主编的《文化产业策划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版)一书,既是一本高校文化产业学科教育领域基础性教材,也是一本关于文化产业前沿知识的大众普及读本,同时还是对文化产业策划领域进行探索的研究成果。全书围绕文化产业策划的多行业案例,以精准的笔触和微观的视角观照了文化产业策划的内在逻辑,而这一逻辑的厘清过程也正是文化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对“文化创意”本身的“祛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管理 内在逻辑 “祛魅” 文化创意 策划学 中国文化产业 山东人民出版社 政府工作报告
下载PDF
屏幕的演化与未来展望——技术文化史视角的溯源与反思
11
作者 齐一放 王育济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9,共10页
屏幕已然成为人类存在状况的最新征候。信息文明与载体演变共同推动着屏幕时代的来临。文章基于技术文化史视角,聚焦大众的技术使用及其社会文化影响,把屏幕的本质限定于文化消费与文化生活的层面。作为文化消费终端的极致体现,屏幕的... 屏幕已然成为人类存在状况的最新征候。信息文明与载体演变共同推动着屏幕时代的来临。文章基于技术文化史视角,聚焦大众的技术使用及其社会文化影响,把屏幕的本质限定于文化消费与文化生活的层面。作为文化消费终端的极致体现,屏幕的演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了文化消费与文化生活的四次重大变迁:电影屏幕之于“显像”阶段,电视屏幕之于“入户”阶段,电脑屏幕之于“齐一”阶段,手机屏幕之于“独霸”阶段。这一演化历程也体现为虚实融合与载体强化的过程。最终,数字化消解了影像的物质性,也使人与影像之间的中介形式大一统为数字屏幕。屏幕本身的物质局限性引发了人们对于后屏幕时代的畅想,物质性界面的消融则提供了从有屏到无屏的巨大想象空间,而当下屏幕带来的诸多异化也会在未来被更高级的技术形态所制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幕 界面 物质载体 技术文化史 文化消费终端
下载PDF
威韩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策略研究
12
作者 刘明 《人文天下》 2014年第8期75-79,共5页
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合作是经济合作的重要方面。威海与韩国地缘相邻,为中韩交流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建立多元化合作体系,以互补型合作模式为主体,重点推进影视业、文化旅游业以及文化养老业三个领域的合作,是促进威韩文化创... 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合作是经济合作的重要方面。威海与韩国地缘相邻,为中韩交流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建立多元化合作体系,以互补型合作模式为主体,重点推进影视业、文化旅游业以及文化养老业三个领域的合作,是促进威韩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海 韩国 文化创意产业 产业融合
下载PDF
数字技术何以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基于文化产业视角
13
作者 邵明华 高洋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4,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文化表现形式总和。它在形成过程中呈现出本体层面的存在状态、主体层面的生产状态与客体层面的接受状态3种样态。文化产业作为中国共产...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文化表现形式总和。它在形成过程中呈现出本体层面的存在状态、主体层面的生产状态与客体层面的接受状态3种样态。文化产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两大文化形态之一,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重要表征。在文化产业视角下,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具有特定逻辑。数字技术可以提升文化业态、文化资源转化效率,提高文化产业内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业态融合效能。在文化产业实践中,数字技术重塑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3种呈现状态。在文化形态本体存在层面,数字技术加快文化产品类型创新,实现文化形态多样化;在文化形态生产层面,数字技术调整文化产业生产关系,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在文化形态接受层面,数字技术变革文化消费装置体系,营造沉浸文化体验。同时,在文化产业实践中,我们需时刻警惕文化悲剧、关注技术伦理,防范文化形态建构中的数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数字技术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文化产业 数字文化产业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战略下非遗产业化的创新路径——以山东省东明粮画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邵明华 任珂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9年第3期20-26,共7页
乡村是我国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地。非遗产业化以乡村非遗为基础性资源,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村文化繁荣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剖析东明粮画产业化的创新实践,提出乡村非遗产业化可以采用'乡村能人+市场运作+... 乡村是我国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地。非遗产业化以乡村非遗为基础性资源,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村文化繁荣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剖析东明粮画产业化的创新实践,提出乡村非遗产业化可以采用'乡村能人+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发展模式;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提出需要从重视非遗保护、培育乡村能人、夯实产业链基础、打造非遗品牌以及完善扶持政策五个方面入手进行路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非遗产业化 新动能 特色文化产业 东明粮画
下载PDF
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消费比较研究
15
作者 昝胜锋 《文化产业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98-110,共13页
在中国城市体系中,副省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运行具有"扁平化"特质,本文从系统论角度出发,以实证研究、约束变量分析为基础,尝试构建城市化过程中文化消费的本土化理论,通过建构创新型文化消费实施路径,调适文化消费与社... 在中国城市体系中,副省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运行具有"扁平化"特质,本文从系统论角度出发,以实证研究、约束变量分析为基础,尝试构建城市化过程中文化消费的本土化理论,通过建构创新型文化消费实施路径,调适文化消费与社会经济联动关系,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为进一步推动15个副省级城市文化消费空间重构和扩张,应寻求理念的突破,一方面提升文化消费意识,建构新型文化消费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推动文化经营模式的集聚发展,建立新型文化市场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消费 竞争力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数字机制与趋势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萌 王育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数字技术重新定义了文化传播的主体与时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传播主体和广阔的传播空间。技术民主化逻辑推动着传播主体的大众赋权与传统文化的全景呈现。传播时效的即时性、碎片性、恒定性,形成了传统文化的“碎化... 数字技术重新定义了文化传播的主体与时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传播主体和广阔的传播空间。技术民主化逻辑推动着传播主体的大众赋权与传统文化的全景呈现。传播时效的即时性、碎片性、恒定性,形成了传统文化的“碎化-聚合”机制和无限长尾效应,也创造出基于数据库的传播新趋势。线上线下交互传播进阶为虚实融合、人机融合的沉浸场域,而元宇宙作为极致的沉浸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时空传播带来无限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播 数字机制
下载PDF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空间再造模式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嘉琳 王广振 《人文天下》 2020年第15期34-41,共8页
"空间"作为一个概念,在西方文明中经历了从"绝对空间"到"功能空间"再到"社会空间"的认识演变。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对于城市空间建设进程的重要推动作用。当前,世界... "空间"作为一个概念,在西方文明中经历了从"绝对空间"到"功能空间"再到"社会空间"的认识演变。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对于城市空间建设进程的重要推动作用。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也逐渐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文化创意产业巧妙地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是当下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不仅为城市空间的更新与再造提供了重要契机,而且有助于缓解城市空间建设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绝对空间 功能空间 投资驱动 新增长点 创新驱动 空间再造 西方文明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明华 杨甜甜 李大伟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29,共10页
黄河流域是孕育华夏文明、承载民族记忆的空间,也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战略目标体系下,文旅融合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为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深层次挑战。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推动黄河流... 黄河流域是孕育华夏文明、承载民族记忆的空间,也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战略目标体系下,文旅融合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为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深层次挑战。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推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需要从主体关系协调、旅游场景培育、文化符号消费等问题入手,以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空间为基础,协调三元空间结构中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建立空间生产与再生产的动力机制。通过构建多重话语体系、创新文化旅游实践、推动利益主体价值共创,驱动空间内多元主体生活互嵌、共生体验的情感交融与文化认同,促进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文化旅游 空间生产 动力机制 实践逻辑
下载PDF
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助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建党百年:文化强国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综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明华 刘鹏 《人文天下》 2021年第10期20-28,共9页
此次高端论坛的主题是"建党百年:文化强国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旨在共同探讨数字化时代、后疫情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命题,为我国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启迪与学术智慧。来自政界、... 此次高端论坛的主题是"建党百年:文化强国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旨在共同探讨数字化时代、后疫情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命题,为我国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启迪与学术智慧。来自政界、学术界、商业界的诸多专家围绕文化强国与文化立国的战略定位、文旅赋能文化强国建设的逻辑与路径、"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数字文旅产业生态与新发展格局、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等相关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建党百年来文化强国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文旅融合 文化强国 “十四五”时期
下载PDF
泰山皮影的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安丽 昝胜锋 宋利民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8年第2期68-73,共6页
文章采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对泰山皮影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深入剖析泰山皮影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借鉴成功案例提出对策建议,即打造皮影艺术的文化标识体系、构建艺术资源活化生态系统、强化纵向产业链及横向合作协同、顺应... 文章采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对泰山皮影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深入剖析泰山皮影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借鉴成功案例提出对策建议,即打造皮影艺术的文化标识体系、构建艺术资源活化生态系统、强化纵向产业链及横向合作协同、顺应科技发展潮流、获得新一轮竞争优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皮影 竞争力模型 文化标识 纵向产业链 横向合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