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传统文学史写作的困境
1
作者 李剑锋 《东方丛刊》 2007年第2期1-10,共10页
在回顾与总结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历史时,戴燕曾经说过一段弓人深思的话: 还原文学历史的真实面貌,这正是本世纪大多数文学史家的信念和心愿,人们不仅相信有过一个实存的文学历史,还主张通过精心的“考古”手段,用文学史的形式将它... 在回顾与总结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历史时,戴燕曾经说过一段弓人深思的话: 还原文学历史的真实面貌,这正是本世纪大多数文学史家的信念和心愿,人们不仅相信有过一个实存的文学历史,还主张通过精心的“考古”手段,用文学史的形式将它客观地再现出来。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面,中国文学史的叙述者们渐渐酝酿出了他们理想的叙事方式,他们不断地用历史来解释文学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写作 中国文学史 文学历史 传统 文学史家 叙事方式 叙述者
原文传递
出土文物与屈原创作的认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廖群 《东方丛刊》 2005年第1期207-221,共15页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屈原主要是以他辉煌的楚辞作品名垂千古的。然而,学术界对于刘向所辑的屈原的25篇作品并不完全相信,甚至连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都被人怀疑。这直接影响到对屈原真实性及其文学地位的把握。因此...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屈原主要是以他辉煌的楚辞作品名垂千古的。然而,学术界对于刘向所辑的屈原的25篇作品并不完全相信,甚至连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都被人怀疑。这直接影响到对屈原真实性及其文学地位的把握。因此,在对屈原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对屈原创作的认定。几千年来,由于第一手资料的匮乏,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楚辞研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出土文物 认定 创作 中国文学史 《离骚》 文学地位 直接影响 重要课题 文学家 学术界 代表作 真实性 研究者 楚辞
原文传递
玄学的言意之辨对陶渊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剑锋 《东方丛刊》 2005年第3期14-27,共14页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最受关注的基本论题之一。“言意之辨”之所以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与玄学的“本末有无”问题密切相关。王弼认为“无”乃万物之本源和本体,而“有”(万物)则是本体的体现和化生...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最受关注的基本论题之一。“言意之辨”之所以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与玄学的“本末有无”问题密切相关。王弼认为“无”乃万物之本源和本体,而“有”(万物)则是本体的体现和化生,并因此提倡崇本息末,重视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认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第40章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意之辨” 魏晋玄学 陶渊明 《老子》 “无” “有” 形而上 形而下 论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