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焦油形成的原因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强 朱波 +1 位作者 高学平 王成国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9,共3页
根据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工艺路线,从原丝、预氧化、碳化工艺及结构上分析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焦油形成的原因。其主要原因为碳化前纤维缺陷结构的遗传、碳化中分子键的热断裂和分子链的无规热裂解。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原因 焦油 工艺路线 纤维生产 碳化工艺 缺陷结构 预氧化 热裂解 分子链 分子键 原丝
下载PDF
SiC晶须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旸 王成国 +1 位作者 高冉冉 朱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7-762,共6页
实验以高含氢硅油(H-PSO)为原料,在石墨材料表面制备SiC晶须,利用"正交试验法"以结晶率为指标,研究热处理温度(T)、保温时间(t)、保护性气氛流量(f)和基体孔隙率(P)这四个因素对SiC晶须生成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实验以高含氢硅油(H-PSO)为原料,在石墨材料表面制备SiC晶须,利用"正交试验法"以结晶率为指标,研究热处理温度(T)、保温时间(t)、保护性气氛流量(f)和基体孔隙率(P)这四个因素对SiC晶须生成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分析了SiC晶须形貌及结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是影响SiC晶须生成最重要的因素,其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其他参数,其次是气流量、孔隙率和保温时间。安全流量范围内,较高的气流量使SiC晶须生成反应充分进行;较小的孔隙率有利于SiC晶核的长大;高的热处理温度及长的保温时间能促进SiC晶须的继续生长。SiC晶须是以SiC晶相为核,以硅的氧化物为壳的核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材料 SIC晶须 结晶率 正交试验法
下载PDF
聚丙烯腈原丝预氧化过程中的结构与性能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东新 王成国 王延相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综述了聚丙烯腈原丝在预氧化过程中的结构与性能变化规律,总结了预氧丝的表征方法。指出预 氧化过程中影响纤维结构与性能变化的主要因素有预氧化温度、预氧化时间和对纤维的拉伸倍数等。
关键词 聚丙烯腈 原丝 预氧化过程 PAN 碳纤维 生产工艺 温度
下载PDF
混合溶剂中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的可纺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峰 王成国 +3 位作者 朱波 王延相 谢奔 赵圣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1,共4页
以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酰胺(DMSO/DMAc)为混合溶剂,选择高黏均分子量(Mη)聚丙烯腈(PAN)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温度、溶剂比例、分子量、固含量对混合溶剂纺丝原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纺丝原液的表观黏度随分子量、固含量的增大而增... 以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酰胺(DMSO/DMAc)为混合溶剂,选择高黏均分子量(Mη)聚丙烯腈(PAN)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温度、溶剂比例、分子量、固含量对混合溶剂纺丝原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纺丝原液的表观黏度随分子量、固含量的增大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溶剂比例先增加后减小,在V(DMSO)∶V(DMAc)=1.25∶1处出现最小值,随后逐渐增加。PAN的结晶度随溶剂体积比增大而升高,在1.25∶1时结晶性能最优。最终实验确定PAN纺丝原液可纺性最佳条件为:纺丝温度60℃~70℃,溶剂体积比1.25:1,固含量1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混合溶剂 表观黏度 可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