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林芃 陈雨历 李金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25-426,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中获随访96例,平均随访2年,症状好转者82例。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手术治疗,术前应作全面的评价,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满意...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中获随访96例,平均随访2年,症状好转者82例。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手术治疗,术前应作全面的评价,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源性 外科学
下载PDF
瘘管切除直肠粘膜下拖覆盖瘘内口治疗小儿单纯性肛瘘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宇 陈雨历 逯元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探讨和开展一种新型Ⅰ期根治小儿单纯性肛瘘的手术方式。方法采取Ⅰ期瘘管完整切除、直肠粘膜拖下覆盖已缝合修补的瘘内口的手术方法,对23例小儿单纯性肛瘘实施根治,并对其随诊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儿中22例均... 目的探讨和开展一种新型Ⅰ期根治小儿单纯性肛瘘的手术方式。方法采取Ⅰ期瘘管完整切除、直肠粘膜拖下覆盖已缝合修补的瘘内口的手术方法,对23例小儿单纯性肛瘘实施根治,并对其随诊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儿中22例均获得临床良好愈合,随诊2~6年无复发迹象,排便功能良好;1例因术后严重腹泻而复发。结论瘘管切除、直肠粘膜拖下覆盖瘘内口的术式,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成功率相对高,是治疗小儿肛瘘的一种新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外科学 肛门 外科学 肠粘膜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小儿充溢性大便失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金伟 李殿国 +5 位作者 孙大庆 李金良 张丽 韩克 亓玉忠 陈雨历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8期676-678,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小儿充溢性大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仪,对20例充溢性大便失禁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实验组),包括功能性大便失禁患儿10例(A组),神经源性大便失禁10例(B组),治疗时间20~30min,每周治疗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小儿充溢性大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仪,对20例充溢性大便失禁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实验组),包括功能性大便失禁患儿10例(A组),神经源性大便失禁10例(B组),治疗时间20~30min,每周治疗5次,20次为1个疗程。另选10例脊髓栓系松解术后引起的充溢性大便失禁患儿仅行盆底肌训练作为对照组(C组)。治疗前后均行临床失禁程度分级,肛门直肠测压及盆底肌电图检查。结果:随访3~5年,平均4.5年。A、B2组患儿治疗后临床评分4.8±0.6,3.4±0.5;肛门最大收缩压(187.5±5.5)mmHg,(130.8±3.9)mmHg;持续收缩时间(9.3±1.3)s,(5.1±1.2)s;直肠感觉阈值(23.5±5.7)mL,(34.9±3.9)mL;肛门外括约肌收缩振幅(286.6±58.3)μV,(228.5±33.1)μV;阴部神经潜伏期(34.8±10.5)ms,(47.4±8.0)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大便失禁患儿疗效优于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患儿,神经源性综合训练组优于神经源性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训练是治疗充溢性大便失禁一种可以选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电刺激疗法 充溢性大便失禁 儿童
下载PDF
儿童神经原性下尿路括约肌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
4
作者 张敏刚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1年第5期212-214,共3页
治疗儿童神经原性下尿路括约肌功能不全的外科方法较多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采用的手术方法进行总结、比较 ,旨在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尿失禁 神经原性 外科手术 下尿路括约肌功能不全
下载PDF
6例小儿隐睾鞘膜内扭转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浩 王英俊 +4 位作者 胡伟泽 戴育坚 郑辉明 孙小刚 王若义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7期75-77,共3页
目的总结小儿隐睾鞘膜内扭转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收集6例小儿隐睾鞘膜内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4.45岁,平均发病时间26.2 h,外院首诊3例分别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炎症。5例在全麻下行腹股沟管切开探查术,... 目的总结小儿隐睾鞘膜内扭转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收集6例小儿隐睾鞘膜内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4.45岁,平均发病时间26.2 h,外院首诊3例分别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炎症。5例在全麻下行腹股沟管切开探查术,1例由腹腔镜探查改腹股沟切口进入;显露睾丸后,均立刻将扭转的睾丸复位,并用温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如果睾丸由暗紫色逐渐转为淡红色,松解后下降固定于阴囊底;若颜色未恢复,小切口将睾丸白膜打开深达髓质,等待10 min评估新鲜动脉出血情况,Arda分级评估Ⅰ级和Ⅱ级的睾丸予以保留并行下降固定术,评估Ⅲ级的睾丸予以切除。结果患儿均为腹股沟管型鞘膜内隐睾扭转,其中左侧4例、右侧2例;扭转角度分别为360°、450°、540°、720°、720°、900°,平均630°。5例患儿因睾丸坏死行睾丸切除术,并固定对侧睾丸,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睾丸坏死;1例睾丸扭转复位后血供恢复,行下降固定术,同时固定对侧睾丸。术后患儿切口愈合均良好,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定期复查B超,结果均提示复位保留的睾丸及对侧睾丸均位于阴囊内,血供良好,无扭转、回缩、萎缩等异常。结论小儿隐睾鞘膜内扭转相对少见,易误诊,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睾丸切除率高,快速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挽救隐睾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鞘膜内扭转 睾丸坏死 小儿
下载PDF
童趣化诱导结合正向暗示对小儿直肠肛门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谢婧 王芳芳 卞秀欣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20-524,共5页
目的观察童趣化诱导结合正向暗示对小儿直肠肛门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小儿直肠肛门畸形术后大便失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观察童趣化诱导结合正向暗示对小儿直肠肛门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小儿直肠肛门畸形术后大便失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童趣化诱导结合正向暗示。比较两组患儿的排便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Rintala肛门功能评分、肛管直肠压力(肛管平均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Version,PedsQL 4.0)得分及患儿家属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得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期间排便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Rintala肛门功能评分、肛管平均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edsQL 4.0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ZBI得分优于对照组家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童趣化诱导结合正向暗示可有效提高小儿直肠肛门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肛门功能恢复,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减缓其照顾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趣化诱导 正向暗示 小儿直肠肛门畸形 大便失禁 排便功能康复训练 依从性 肛门功能 生活质量 照顾者负担
原文传递
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小兵 李金良 +1 位作者 陈雨历 孙大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91-292,共2页
目的 :探讨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 :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 9例 ,术前行MRI和尿流动力学检查 ,均表现为脊髓圆锥低位或膨出于囊内 ,其中 3例有尿流动力学改变 ,手术方法为椎管扩大探查、拴系松解术。结果 :术后随... 目的 :探讨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 :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 9例 ,术前行MRI和尿流动力学检查 ,均表现为脊髓圆锥低位或膨出于囊内 ,其中 3例有尿流动力学改变 ,手术方法为椎管扩大探查、拴系松解术。结果 :术后随访 2年 ,9例患儿中 3例发生大小便失禁 ,MRI示脊髓圆锥于原位粘连 ,尿流动力学检查示逼尿肌压增加 ,膀胱顺应性下降 ,其余 6例预后良好 ,尿流动力学表现正常 ,未进一步行MRI检查。结论 :显性脊柱裂患儿应常规行MRI检查 ,脊髓脊膜膨出要行椎管探查、拴系松解术 ,不正确的手术方法是导致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脊膜膨出 MRI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生物反馈辅助盆底肌训练治疗儿童肌源性大便失禁89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殿国 罗娟 +3 位作者 孙小兵 孙小刚 刘倩 徐加龙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评价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在治疗肌源性大便失禁中的作用。肌源性大便失禁患儿89例,其中高位肛门闭锁术后35例,中间位肛门闭锁术后18例,低位肛门闭锁术后10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26例。临床评价41例为不良组,48例为优良组。所有患儿行盆底... 评价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在治疗肌源性大便失禁中的作用。肌源性大便失禁患儿89例,其中高位肛门闭锁术后35例,中间位肛门闭锁术后18例,低位肛门闭锁术后10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26例。临床评价41例为不良组,48例为优良组。所有患儿行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2周,继续在家中坚持盆底肌收缩训练1年。46例肛门功能明显改善,43例无改善。优良组训练前肛管收缩压为(91.4±8.6)mm Hg,不良组为(45.8±20.7)mm Hg;训练后优良组肛管收缩压(137.8±19.6)mm Hg,不良组为(73.9±10.7)mm Hg。训练前肛管收缩压为80 mm Hg以上者46例,训练后41例肛门功能改善;80mm Hg以下者43例,肛门功能改善者5例。训练无改善的43例,行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后再行训练,29例肛门功能进一步改善。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对部分大便失禁患儿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训练前应行肛门功能评价,选择合适的病例,对于肛门功能较差者,可先行肛门括约肌重建,再行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便失禁 生物反馈 盆底肌训练 儿童
下载PDF
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罗娟 徐加龙 +4 位作者 刘倩 孙小刚 马楠 王春田 李金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506-509,共4页
目的描述并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的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pathic bladder-sphincterdysfunction,NBSD)及原发性遗尿症患儿(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的尿动力学检... 目的描述并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的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pathic bladder-sphincterdysfunction,NBSD)及原发性遗尿症患儿(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种疾病患儿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充盈期逼尿肌压、尿道功能长度(functional urethral length,FUL)及最大尿道闭合压(maximum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MUCP)四项指标的差异。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NBSD和PNE各纳入200例,分别为NBSD组和PNE组。NBSD组患儿中,逼尿肌反射亢进占69.0%,MUCP降低占91.0%,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占65.5%;PNE组中,逼尿肌不稳定、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者分别占45.0%、43.5%,MUCP降低者占37.5%,两组间各项异常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SD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35.52±4.38)cm H2O、(1.73±0.13)cm、(42.84±4.54)cm H2O;PNE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17.32±2.42)cm H2O、(3.16±0.17)cm、(83.10±6.99)cm H2O;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遗尿症患儿相比,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异常率偏高,这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源性 膀胱疾病 尿动力学 研究
下载PDF
Malone顺性灌肠治疗神经性大便失禁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小兵 李金良 +2 位作者 陈雨历 张敏刚 陈维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评价Malone顺性灌肠治疗神经性大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10月~1999年12月间对14例伴有大便失禁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4~13岁)施行Malone手术,术后间断经阑尾造瘘口插管灌肠。对手术效果及肛门功能分别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目的:评价Malone顺性灌肠治疗神经性大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10月~1999年12月间对14例伴有大便失禁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4~13岁)施行Malone手术,术后间断经阑尾造瘘口插管灌肠。对手术效果及肛门功能分别进行量化评分。结果:14例随访时间6个月~1年,2例造瘘口闭塞。余12例手术效果评分为21.4±1.3;肛门功能临床主观评分5郾05±0郾76,较术前(1郾23±0.64)明显增加(P<0郾01),其中优9例,良3例,差2例。结论:Malone顺性灌肠是治疗神经性大便失禁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one顺性灌肠 治疗 神经性大便失禁 脊髓拴系统合征 儿童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婴幼儿经肛管结肠拖下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雨历 李金良 +3 位作者 陈维秀 林芃 孙大庆 孙小兵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经肛管肌鞘内结肠拖下术。 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肛管拖下术病例,在肛门上及直肠下段粘膜下分离,直肠壁有病变无法粘膜下游离者,亦应紧贴肠壁外解剖减少损伤的可能。拖下手术同时可行内括约肌重建。 结果所有病例无术中、... 目的介绍一种经肛管肌鞘内结肠拖下术。 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肛管拖下术病例,在肛门上及直肠下段粘膜下分离,直肠壁有病变无法粘膜下游离者,亦应紧贴肠壁外解剖减少损伤的可能。拖下手术同时可行内括约肌重建。 结果所有病例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效果良好。新生儿巨结肠手术可在60分钟左右完成。 结论该术式损伤小、近期效果好,适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及某些肛门直肠畸形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 外科学 肛门 畸形 直肠 畸形
下载PDF
神经性膀胱逼尿肌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小兵 陈雨历 +2 位作者 李金良 张维东 宋守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性膀胱逼尿肌的纤维化病理生理机制。方法自21例神经性膀胱患儿和12例对照组儿童膀胱顶部切取膀胱肌层行胶原染色、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结果神经性膀胱逼尿肌中胶原纤维的比例、Ⅲ型胶原/Ⅰ型胶原值以... 目的探讨神经性膀胱逼尿肌的纤维化病理生理机制。方法自21例神经性膀胱患儿和12例对照组儿童膀胱顶部切取膀胱肌层行胶原染色、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结果神经性膀胱逼尿肌中胶原纤维的比例、Ⅲ型胶原/Ⅰ型胶原值以及Ⅲ型胶原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1.40±2.91%,5.35±1.25,76.2%)较正常逼尿肌(分别为11.66±2.15%,2.25±0.31,25%)明显增加。结论神经性膀胱逼尿肌间质中胶原纤维明显增加,且以Ⅲ型胶原表达增加为主,是导致膀胱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膀胱逼尿肌纤维化 病理生理机制 小儿 胶原纤维 膀胱功能障碍
下载PDF
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志娥 陈雨历 +1 位作者 李金良 郭辰虹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管畸形患儿核心家庭MTHFR基因第1298位点的多态性分布,探讨其与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技术,其扩增产物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MboⅡ消化后,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MTHFR基因第1298位核苷酸基因型... 目的:分析神经管畸形患儿核心家庭MTHFR基因第1298位点的多态性分布,探讨其与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技术,其扩增产物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MboⅡ消化后,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MTHFR基因第1298位核苷酸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26个核心家庭中(78个成员)未发现突变纯合型。经χ2检验,患儿及其母亲基因型构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30,P>0.90)。患儿父亲杂合突变型低于正常对照(P<0.05)。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u检验,患儿与对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患儿父母均高于正常对照(P<0.01)。结论: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发生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 基因 MTHFR 多态现象
下载PDF
臀大肌瓣移位治疗大便失禁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若义 丁庆光 +4 位作者 李金良 陈维秀 刁瑞香 郭宝仑 周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12期957-959,963,共4页
目的:评价臀大肌瓣移位肛提肌加强术在治疗儿童神经源性大便失禁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行臀大肌瓣移位肛提肌加强术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7~16岁,平均12.4岁。其中,患有先天性肛门闭锁8例,脊髓拴系... 目的:评价臀大肌瓣移位肛提肌加强术在治疗儿童神经源性大便失禁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行臀大肌瓣移位肛提肌加强术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7~16岁,平均12.4岁。其中,患有先天性肛门闭锁8例,脊髓拴系综合征13例(骶尾部畸胎瘤5例,脊髓脊膜膨出6例,椎管内囊肿2例),外伤1例。术前行盆底肌电图、结肠传输试验及盆底肌MR检查,手术前后均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中有18例术后获得随访。术前盆底肌电图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结肠传输试验示混合型14例,正常型4例;盆底肌MR示16例患儿肛提肌发育不对称或肛提肌不能清楚显示,2例患儿肛提肌未见明显异常;肛门直肠测压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临床评价结果示18例患儿均表现为完全性大便失禁,术后患儿的临床表现—优0例,良11例,差7例。结论:臀大肌瓣移位肛提肌加强术对神经源性大便失禁的患儿既有利于控制排便,又有利于排便,该种术式有利于改善大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便失禁 神经源性 臀大肌瓣移位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爱武 张文同 陈雨历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外科学 肛门/外科学
下载PDF
不同功能性电刺激方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儿童神经源性逼尿肌尿道无收缩尿失禁的疗效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娟 刘倩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4期461-46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功能性电刺激(FES)方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儿童神经源性逼尿肌尿道无收缩(NADS)尿失禁的疗效。方法:纳入68例NADS尿失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在每次治疗中,均以患儿可耐受的初始阈... 目的:研究不同功能性电刺激(FES)方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儿童神经源性逼尿肌尿道无收缩(NADS)尿失禁的疗效。方法:纳入68例NADS尿失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在每次治疗中,均以患儿可耐受的初始阈电流强度进行FES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则在每次治疗中期,在初始阈电流基础上增加电流强度至患儿可耐受的新的阈刺激强度,并持续至治疗结束。每次治疗时间为40 min,每周3次,疗程为12周。在治疗结束后至少6个月门诊随访疗效。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时的尿动力学检查(UDS)指标与尿失禁症状,对比两种方案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及随访6个月时,UDS指标逼尿肌漏尿点压、膀胱容量、逼尿肌最大压力、逼尿肌顺应性与尿失禁症状72 h总排尿次数、总尿失禁次数、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及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ES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儿童NADS尿失禁,疗效确切且持续稳定,治疗中期增加电流强度方案疗效更佳,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功能性电刺激 生物反馈 尿动力学
下载PDF
隐睾患儿SRD5A2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庄岩 陈雨历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SRD5A2基因与睾丸下降之间的可能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隐睾患儿20例,对照组10例,取外周血标本,提取白细胞:DNA组保存,继而PCR扩增SRD5A2基因第4外显子,最后进行目的基因测序。 结果30例标本PCR产物1%琼脂糖凝胶电泳,在240b... 目的探讨SRD5A2基因与睾丸下降之间的可能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隐睾患儿20例,对照组10例,取外周血标本,提取白细胞:DNA组保存,继而PCR扩增SRD5A2基因第4外显子,最后进行目的基因测序。 结果30例标本PCR产物1%琼脂糖凝胶电泳,在240bp处均出现扩增基因片段,均检测出PCR扩增的约240bp的目的基因碱基序列。实验组中,有7例发现第227位密码子点突变,Arg→Gln(CGA→CAA)。对照组中,未发现有基因碱基序列改变。在实验组及对照组中,未发现有基因多态存在。 结论SRD5A2基因突变可导致隐睾,SRD5A2基因突变检测对于临床上不可扪及的隐睾治疗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 遗传学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新海 陈雨历 +2 位作者 张蕾 张唐山 刘园园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340-342,345,共4页
目的:采用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先天性巨结肠神经肌肉连接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与先天性巨结肠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0例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段及10例正常结肠组织标本行突触素神经肌肉连接标记,光镜下观察其免疫反应... 目的:采用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先天性巨结肠神经肌肉连接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与先天性巨结肠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0例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段及10例正常结肠组织标本行突触素神经肌肉连接标记,光镜下观察其免疫反应。结果:对照组的结肠突触素免疫反应呈强阳性表达,先天性巨结肠组扩张肠段突触素免疫反应呈阳性或弱阳性表达,狭窄段肠壁突触素免疫反应呈阴性表达。结论: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段同时缺乏内源性神经支配和外源性神经支配,处于完全失神经支配状态,导致原神经节细胞病变肠管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结肠 先天性·突触素
下载PDF
血浆和尿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守林 刘晓东 +4 位作者 姜俊海 王浩 徐其涛 陈维秀 陈雨历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血浆和尿中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明确诊断的22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均为反射亢进型膀胱源性膀胱。留取空腹血和晨尿,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浆和尿中内皮素... 目的探讨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血浆和尿中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明确诊断的22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均为反射亢进型膀胱源性膀胱。留取空腹血和晨尿,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浆和尿中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含量,选取同期入院年龄匹配的儿童的血尿标本(腹股沟斜和鞘膜积液3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22例,血浆 ET—1含量(0.487±0.039)fmol/mL,NO 含量(69.57±36.68)μmol/L,尿中 ET —1含量为(0.453±0.029)fmol/mL,NO 含量(392.36±121.1)μmol/L。对照组血浆 ET —1含量(0.494±0.117) fmol/mL,NO 含量(74.56±11.39)μmol/L,尿中 ET—1含量(0.548±0.073)fmol/mL,NO 含量(268.92±88.38)μmol/L。实验组中血浆 ET—1含量高于尿中 ET—1含量(P <0.01),尿中 ET—1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5),尿中 NO 含量高于对照组(P <0.05);血浆中 ET —1、NO 含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血浆中 ET 和 NO 的含量处于正常水平;而尿中 ET—1和NO 比例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源性 内皮缩血管肽类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肛直肠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雨历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26-128,146,共4页
在小儿外科领域,肛直肠解剖是大家最熟悉的部位之一,先天性肛直肠畸形、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无不需要此部位的精确解剖知识.为施行经肛门肌鞘内根治性巨结肠切除,我们须重新复习与这些手术相关的解剖,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肛门 组织学和解剖学 直肠 组织学和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