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勇 贾士铨 +1 位作者 张一帆 郝卫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75-678,共4页
目的评价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再分化甲状腺癌、提高摄碘功能的作用。方法32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病例(24例分化型,8例失分化型)。全反式维甲酸剂量(1.0~1.5)mg/(kg·d),治疗时间6周。^131I口服72小时后进行... 目的评价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再分化甲状腺癌、提高摄碘功能的作用。方法32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病例(24例分化型,8例失分化型)。全反式维甲酸剂量(1.0~1.5)mg/(kg·d),治疗时间6周。^131I口服72小时后进行全身显像。使用美国pho/gamma HP型γ照相机,通过ROI半定量方法测定转移灶每像素的放射性计数,比较ATRA诱导前后转移灶摄取放射性变化;采用超声、X线或CT判定转移灶大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G。结果^131I治疗后不同部位转移灶平均可测摄碘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32例经ATRA诱导后.14例(43.8%)病灶^131I摄取增高,7例(20.8%)无明显变化;6例(25%)^131I摄取降低。8/27例诱导后转移灶缩小,12例无变化,7例增大。病灶摄^131I的变化与病理类型无关。诱导后血清TG测定降低12例(40%),增高11例(36.7%),无变化7例(23.3%)。血清TG水平与摄碘能力改变无关。具有两项指标(病灶摄碘增高、病灶缩小和血清TG降低)及以上改变12例,占37.5%。结论初步表明ATRA治疗能够在诱导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再分化以及失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的转化中产生作用,可使部分甲状腺肿瘤细胞恢复或增高摄碘功能。ATRA是诱导治疗失分化甲状腺癌的一项有效方法,而且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药物疗法 维甲酸 放射性核素治疗
下载PDF
115例甲状腺癌超声诊断及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倪平娟 张飞雪 +2 位作者 关慧 吴梅 贠灿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7期580-583,共4页
通过分析115例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探讨影响超声诊断正确率的可能因素,明确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对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1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根据病灶大小、不同背景、是否单发及不同声像图表现进行分组并记录... 通过分析115例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探讨影响超声诊断正确率的可能因素,明确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对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1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根据病灶大小、不同背景、是否单发及不同声像图表现进行分组并记录声像图特征;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和分组,计算超声提示诊断比例、提示诊断正确率以及超声诊断正确率。超声提示诊断96例,提示诊断正确87例,提示诊断比例为83.48%(96/115),提示诊断正确率为90.63%(87/96),超声诊断正确率为75.65%(87/115)。当病灶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微钙化、纵横比≥1时,超声提示诊断正确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对甲状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综合分析病灶声像图表现,掌握可疑恶性征象,可提高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超声 诊断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骨髓显像与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勇 张一帆 +2 位作者 夹访贤 康福 贾士铨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04-205,共2页
目的 :利用99Tcm 硫胶体骨髓显像对不同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显影骨髓进行半定量分析 ,并探讨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观察 2 7例重型再障 (SAA)及 2 5例慢型再障 (CAA) 99Tcm 硫胶体全身骨髓显像分布类型 ,按骨髓分布及活性分级计... 目的 :利用99Tcm 硫胶体骨髓显像对不同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显影骨髓进行半定量分析 ,并探讨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观察 2 7例重型再障 (SAA)及 2 5例慢型再障 (CAA) 99Tcm 硫胶体全身骨髓显像分布类型 ,按骨髓分布及活性分级计算显影骨髓量值 (M ) ,一年内重复显像并随访 3年。结果 :SAA全身骨髓分布不均匀及灶状增生现象少见 ,骨髓不显影及总量减少者占 73 .1 % ,SAA Ⅰ型及SAA Ⅱ型骨髓M值分别为 1 .39±1 .68;1 .81± 2 .0 2 ,均明显低于CAA(3 .91± 1 .39;t =5 .2 5及 4 .2 0 ,P <0 .0 0 1 ) ,1年内骨髓分布类型及显影骨髓量无明显改变。当M值 >3时 ,患者 3年治疗有效率为 80 .0 % ;当M值≤ 3时 ,患者 3年治疗有效率为 1 4 .8% ;M值≤ 1时 ,患者死亡率占 93 .3 %。结论 :结合M测定及显像骨髓分布特点有助于再障分型的进一步确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全身骨髓显像 预后
下载PDF
外周性骨髓残留白血病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勇 贾士铨 +1 位作者 陈春燕 刘岱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27-329,333,共4页
目的:利用^99mTc硫胶体全身骨髓显像结合穿刺细胞学对外周性骨髓进行研究,以证实外周性骨髓残留白血病的存在。方法:成人急性白血病42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48例;静脉注射^99mTc硫胶体550~740MBq30min内行全身前、后位骨髓显像。常... 目的:利用^99mTc硫胶体全身骨髓显像结合穿刺细胞学对外周性骨髓进行研究,以证实外周性骨髓残留白血病的存在。方法:成人急性白血病42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48例;静脉注射^99mTc硫胶体550~740MBq30min内行全身前、后位骨髓显像。常规骨髓穿刺部位取自髂骨,外周骨髓穿刺取自胫骨上端干骺线部位。结果:成人急性白血病未缓解期外周显像骨髓扩张率为73.1%,扩张部位以膝、踝关节多见(74.5%、51.9%);缓解期发现30.9%外周扩张骨髓有高于缓解标准的白血病细胞存在;中心性骨髓及外周骨髓完全缓解时间分别为(42.5±31.28)d和(72.15±3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骨髓未显影组及儿童白血病缓解期内未发现外周骨髓残留白血病。随访外周骨髓扩张病例组10个月以内复发者74.4%,较无扩张病例组复发者13.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骨髓扩张、外周骨髓发生骨髓局部残留白血病并不是一种少见现象。外周骨髓达缓解时间较中心骨髓明显延迟是外周骨髓残留白血病存在的原因。外周性骨髓残留白血病的发现对白血病缓解标准的解释、指导临床对其诊断、提高白血病治疗缓解率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残留白血病 骨髓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Tc硫胶体
下载PDF
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131)I的代谢速率
5
作者 张一帆 贾士铨 +5 位作者 刘勇 王朝晖 夹访贤 韩建奎 李彪 朱承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657-660,共4页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条件下,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的131I代谢规律。方法:采用γ照相机对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癌转移灶行1~8d、16d、24d的图像采集,观察转移灶内每个象素放射性计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曲线拟合求解代谢参数。结果:滤...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条件下,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的131I代谢规律。方法:采用γ照相机对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癌转移灶行1~8d、16d、24d的图像采集,观察转移灶内每个象素放射性计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曲线拟合求解代谢参数。结果: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131I代谢均呈单指数代谢规律。分化型滤泡状甲状腺癌不同部位的骨转移灶代谢速率相近;不同器官(肺、骨)的转移灶代谢速率有差异,骨转移灶快于肺转移灶。低分化的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131I代谢速率快,主要表现为生物代谢。结论:转移灶的131I代谢速率能够反映病灶的生物学特性,是定量研究甲状腺癌转移灶较好的指标;也可作为病灶治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代谢清除率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疾病全身骨髓分布变化的研究
6
作者 刘勇 张一帆 +2 位作者 夹访贤 康福 贾士铨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用99Tcm 硫胶体显像观察骨髓增殖性疾病 (MPD)全身骨髓分布改变及特点的临床意义。方法 患者 85例 ,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IMF) 4 0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 15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 5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GL... 目的 探讨用99Tcm 硫胶体显像观察骨髓增殖性疾病 (MPD)全身骨髓分布改变及特点的临床意义。方法 患者 85例 ,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IMF) 4 0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 15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 5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GL) 2 5例。99Tcm 硫胶体使用剂量 370~ 5 5 0MBq(2~ 5mL)。结果 全身骨髓分布异常占 88.2 % ,可见骨髓显像呈增强型、抑制型及抑制伴扩张型异常表现。中心性骨髓 (CBM)抑制率及外周性骨髓 (PBM)扩张率分别为 6 1.2 %及 5 6 .5 %。IMF骨髓抑制型较增强型外周血象降低程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GL患者CBM抑制及PBM扩张程度均随病情缓解而减轻。各疾病间PBM扩张形态有一定差异。结论 胶体骨髓显像的不同类型与MPD外周血象、临床病程及病情缓解状态有关 ;骨髓显像有助于MPD的鉴别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增殖性疾病 放射性核素显像 胶体类 硫同位素 ^99Tc^m-硫胶体显像 MPD
下载PDF
不同钙化类型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关慧 张飞雪 +2 位作者 倪平娟 吴梅 贠灿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531-1534,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内不同类型的钙化,探讨其与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关系及微小钙化、粗大钙化、环状钙化等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术前超声及术后病理资料,根据钙化类型分组,分析钙化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相关性及其...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内不同类型的钙化,探讨其与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关系及微小钙化、粗大钙化、环状钙化等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术前超声及术后病理资料,根据钙化类型分组,分析钙化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钙化组尤其是微小钙化组的恶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环状钙化组恶性率低于其他各组,而粗大钙化组对比环状钙化组及无钙化组恶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微小钙化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8.6%、92.4%。结论钙化对提示恶性结节意义重大,尤其是微小钙化更是密切相关,环状钙化对提示良性结节意义较大,而粗大钙化及无钙化对良恶性结节提示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钙化 超声诊断
下载PDF
骨显像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晨华 刘勇 +3 位作者 李燕 韦玮 崔勇 张廷耀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讨骨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7年9月在我科行骨显像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2例,经随访明确诊断的28例,人工置换关节31个。无菌性松动组12例,松动关节14个;感染组16... 目的探讨骨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7年9月在我科行骨显像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2例,经随访明确诊断的28例,人工置换关节31个。无菌性松动组12例,松动关节14个;感染组16例,感染关节17个。结果14个诊断为松动的关节中,骨显像发现局部核素分布增强的关节13个,诊断阴性的关节1个,诊断为松动的关节10个,灵敏度92.8%,准确率为71.4%;17个感染关节中,骨显像发现局部核素分布增强的关节16个,诊断阴性1个,诊断为感染的12个,松动2个,灵敏度94.1%,准确率为70.6%。结论骨显像诊断假体无菌性松动和感染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准确度,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和感染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假体松动 感染 骨显像
下载PDF
骨显像联合ALP鉴别诊断阿德福韦酯致低磷骨软化症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燕 王晨华 +3 位作者 韦玮 刘勇 贠灿华 曹箐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致低磷骨软化症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方法,提高诊断ADV致低磷骨软化症的准确率。方法对10例ADV致低磷骨软化症患者及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骨显像结果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致低磷骨软化症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方法,提高诊断ADV致低磷骨软化症的准确率。方法对10例ADV致低磷骨软化症患者及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骨显像结果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两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血清ALP水平差异情况。结果 1)影像学表现差异:ADV致低磷骨软化症患者的骨显像总体表现出代谢性骨病的影像学特点,病变主要累及颅骨、长骨干骺端(关节)、肋骨等,部分患者可出现串珠肋表现,去除病因后病变呈现可逆性的特点;骨转移患者病变分布无规律、范围大小不一,极少累及负重关节,随着病情的进展病变数量会增加;2)血清ALP差异:ADV致低磷骨软化症患者血清ALP水平升高者比例高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2.54,P<0.001);ADV致低磷骨软化症患者血清ALP水平高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4.00,P=0.005)。结论根据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合病史、临床表现、骨密度及血清ALP水平对ADV致低磷骨软化症和恶性肿瘤骨转移进行鉴别诊断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化症 阿德福韦酯 骨转移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和肺炎性病变摄取18F-FDG与Glut-1、Glut-3、HK-Ⅱ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振光 于明明 +3 位作者 杨光杰 韩瑜 王洋洋 赵鹏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05-608,共4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肺炎性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3、己糖激酶(HK)-Ⅱ的表达,探讨其与病变组织摄取18F-脱氧葡萄糖(FDG)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18F...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肺炎性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3、己糖激酶(HK)-Ⅱ的表达,探讨其与病变组织摄取18F-脱氧葡萄糖(FDG)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肺炎性病变患者和24例NSCLC患者(男25例、女21例,年龄37~81岁),测定其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Glut-1、Glut-3、HK-Ⅱ表达,计算其染色总分并行半定量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两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处理数据。结果24例NSCLC患者病灶SUVmax为8.71±7.62;Glut-1、Glut-3、HK-Ⅱ染色总分平均值分别为(3.75±0.99)、(4.04±1.00)和(4.00±0.78)分。22例肺炎性病变患者病变病灶SUVmax为3.29±2.16;Glut-1、Glut-3、HK-Ⅱ染色总分平均值分别为(2.32±0.65)、(2.89±0.83)和(2.41±0.50)分。肿瘤组织SUVmax高于炎性组织SUVmax(t=3.220, P〈0.05),肿瘤组织Glut-1、Glut-3、HK-Ⅱ表达亦高于炎性组织相应指标(t值:5.340、5.160和8.130,均P〈0.01)。肿瘤组织Glut-1、HK-Ⅱ表达与SUVmax呈正相关(rs值:0.414和0.457,均P〈0.05);炎性组织Glut-1、Glut-3、HK-Ⅱ表达与SUVmax无相关性(rs值:0.392、0.070和-0.066,均P〉0.05),但炎性组织Glut-3表达高于Glut-1和HK-Ⅱ(F=4.123,t值:0.970和0.150,均P〈0.05)。结论Glut-1、Glut-3、HK-Ⅱ在NSCLC和肺炎性组织中均有表达,在NSCLC表达强度更高;Glut-1、HK-Ⅱ表达是NSCLC摄取18F-FDG的重要因素;Glut-3表达在肺炎性组织摄取18F-FDG中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葡萄糖转运蛋白质类 易化性 己糖激酶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一帆 贾士铨 +3 位作者 李彪 刘勇 王朝晖 朱承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失分化甲状腺癌,并对其诱导分化的指标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15例失分化甲状腺癌,其中滤泡状癌5例,乳头状癌8例,滤泡乳头混合性癌2例。口服ATRA1~1.5mg·kg^-1·d^-1,持续治疗30... 目的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失分化甲状腺癌,并对其诱导分化的指标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15例失分化甲状腺癌,其中滤泡状癌5例,乳头状癌8例,滤泡乳头混合性癌2例。口服ATRA1~1.5mg·kg^-1·d^-1,持续治疗30d或60d,分别测定ATRA诱导分化治疗前后转移灶的摄碘变化、转移灶的大小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5例患者经ATRA诱导分化治疗,7例病灶的^131I摄取增高;7例转移灶缩小;12例测定Tg的患者中,同时具有Tg降低、病灶摄碘增高和病灶缩小或无变化的4例,占33%。结论ATRA对失分化甲状腺癌有一定疗效,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甲状腺肿瘤 诱导分化 放射疗法 碘同位素
原文传递
术中同位素示踪法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在直肠癌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张建良 丁印鲁 +7 位作者 傅勤烨 王敬源 唐思锋 王建新 赵鸿鹏 刘勇 许复郁 胡三元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2-553,共2页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指首先接受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淋巴引流的首个或数个淋巴结。目前对直肠癌SLN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我们应用^99mTC标记的硫胶体(^99mTC-SC)示踪法对48例直肠癌的SIN进行定位检查,探讨SLN定位...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指首先接受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淋巴引流的首个或数个淋巴结。目前对直肠癌SLN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我们应用^99mTC标记的硫胶体(^99mTC-SC)示踪法对48例直肠癌的SIN进行定位检查,探讨SLN定位活检在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 同位素示踪法 直肠癌 ^99MTC标记 淋巴引流 周围组织 定位检查 SLN
原文传递
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前尿碘水平与最佳治疗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景佳 刘勇 +2 位作者 肖娟 王晨华 贠灿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前尿碘水平与最佳治疗反应(E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间就诊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的甲状腺全切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432例[男124例、女308例,... 目的探讨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前尿碘水平与最佳治疗反应(E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间就诊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的甲状腺全切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432例[男124例、女308例,年龄(42.1±11.0)岁],收集其临床资料,并据尿碘水平将患者分成4组:G1组,尿碘<50μg/L;G2组,50μg/L≤尿碘<100μg/L;G3组,100μg/L≤尿碘<200μg/L;G4组,尿碘≥200μg/L。^(131)I治疗剂量为3700 MBq。评估患者6~8个月后的治疗反应:ER、不确切反应(IDR)、血清学疗效不满意(BIR)、影像学疗效不满意(SIR)。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患者组间差异,并计算G1~G4组与不同治疗反应间调整后的标化残差(残差)及Cramer′s V,以判断组间差异。将IDR、BIR、SIR等归为非ER(NER)组,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寻找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G1~G4组达ER者占比分别为51.9%(41/79)、64.9%(98/151)、53.8%(63/117)和30.6%(26/85),不同尿碘水平组ER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75,P<0.01),其中G4的占比明显低于其他3组(χ2值:7.695~25.697,均P<0.05),余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072~3.667,均P>0.05)。ER、IDR、BIR、SIR组患者的尿碘水平分别为87.5(57.0,129.0)、97.0(55.7,211.5)、141.0(74.0,231.0)和148.0(68.5,221.0)μg/L(H=15.977,P=0.001),其中ER与SIR组尿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9,P=0.019)。尿碘水平与治疗反应间存在相关性(Cramer′s V=0.151,P=0.001);尿碘(≥200μg/L)、性别、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可作为影响ER的独立因子(Wald值:4.029、7.185和56.301,均P<0.05)。结论在DTC术后的中低危患者中,当尿碘水平<200μg/L时行^(131)I治疗并不影响患者达到ER,而尿碘水平≥200μg/L时患者需谨慎行^(131)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尿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针对性护理模式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影响
14
作者 曹箐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174-175,共2页
针对性护理模式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卡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针对性护理模式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卡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方案。结果:采取干预后观察组的SDS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护理 针对性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