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交易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成本效益机制研究--基于试点省市高耗能行业的模拟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宁 刘青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58,共13页
中国加快建设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具有减排促进和成本节约效应,但其成本效益有多少,还未有讨论。运用方向产出距离函数和随机前沿的方法,测度2001—2017年中国碳交易试点省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 中国加快建设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具有减排促进和成本节约效应,但其成本效益有多少,还未有讨论。运用方向产出距离函数和随机前沿的方法,测度2001—2017年中国碳交易试点省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并通过多维度的碳交易模拟分析,证明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巨大潜力与经济环境“双赢”目标的可能性。实证结果表明:行业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相同行业不同省市间进行交易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可实现的最大可节约成本最高,为987.482元/吨;相同省市不同行业间进行交易时,广东省可实现的最大可节约成本最高,为411.300元/吨;不同省市不同行业的跨组别分析中还验证了存在跨省市跨行业之间的交易可获得的收益高于单一组别碳交易可获得的收益。同时,与全国水平相比,省级分行业的碳强度仍然有较大的下降空间。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重要性,以及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中纳入更多行业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影子价格 碳交易 方向距离函数 成本效益
下载PDF
煤电大气汞驱动因素、排放预测和减排策略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吾竺娟 魏文栋 +2 位作者 孟靖 杨晴 李佳硕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0年第2期95-104,共10页
煤电是我国汞污染的重要来源,旨在控制汞排放的《水俣公约》也将煤电列为重点管控源.因此,我国急需提出科学合理的策略以指导煤电汞减排工作.明确煤电汞排放的驱动因素以及预测未来趋势是制定污染控制政策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以辽宁省为... 煤电是我国汞污染的重要来源,旨在控制汞排放的《水俣公约》也将煤电列为重点管控源.因此,我国急需提出科学合理的策略以指导煤电汞减排工作.明确煤电汞排放的驱动因素以及预测未来趋势是制定污染控制政策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以辽宁省为例,综合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环境学习曲线和情景分析模型,辨识了燃煤电厂汞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预测了未来十年的大气汞排放量.结果显示:2006—2017年排放从5009kg(-57.8%,79.1%)大幅下降至1419kg(-61.1%,80.2%),排放因子、煤炭消耗效率和电力行业结构是汞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而电力需求拉动了辽宁省大气汞排放.在基准情景下,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从2017年的1419kg下降至2030年的1243kg.在环境规划和严格控制情景下,2030年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分别下降了1200kg和1274kg.最后,本文针对辽宁省汞减排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①通过优化电厂污染物控制设施,提高洗煤比例等措施降低汞排放因子;②继续淘汰低效燃煤电厂,并推广节能技术以提高煤炭消耗效率;③推进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消耗 环境学习曲线 汞排放 减排策略 辽宁省
下载PDF
“上大压小”降低中国煤电的大气污染排放——基于供应链视角
3
作者 李佳硕 孙千惠 +1 位作者 王文鑫 杨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47-2056,共10页
通过构建点源精度的煤炭运输网络模型,编制高空间分辨率的煤电供应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NO_(x))、二氧化硫(SO_(2))、颗粒物(PM)和大气汞(Hg))排放清单,从供应链视角全面评估该政策在2011~2018年间对中国煤电供应链的污染减排效应.结... 通过构建点源精度的煤炭运输网络模型,编制高空间分辨率的煤电供应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NO_(x))、二氧化硫(SO_(2))、颗粒物(PM)和大气汞(Hg))排放清单,从供应链视角全面评估该政策在2011~2018年间对中国煤电供应链的污染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尽管我国燃煤发电总量增长了38.6%,但煤电供应链NO_(x)、SO_(2)和Hg排放总量分别仅增加了10.4%、16.2%和6.8%,PM排放总量甚至减少了15.8%.相较于退役电厂,新建电厂NO_(x)、SO_(2)、PM和Hg的供应链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63.2%、62.1%、90.2%和67.8%.从供应链的各环节来看,燃煤发电阶段的排放强度降幅最大;开采单位煤炭产生的排放基本不变;运输单位煤炭产生的排放小幅下降.本研究还从优化厂址布局、加强矿山管理和提升末端治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减排政策建议,也为其他高污染行业的减排路径探索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大气污染物 煤炭供应链 “上大压小”政策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农村家庭清洁取暖政策的汞减排效益评估
4
作者 方培 张伟 +7 位作者 宋玲玲 徐曾 吴兆明 雷至宇 胡桐嘉 李明洋 陈龙 李佳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992,共12页
为评估北方地区农村家庭清洁取暖政策的汞减排效益,本文综合运用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和GEOS-Chem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编制了中国北方重点地区农村家庭清洁取暖汞减排清单,并分析因政策而产生的大气汞沉降削减效益.结果表明:“十三... 为评估北方地区农村家庭清洁取暖政策的汞减排效益,本文综合运用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和GEOS-Chem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编制了中国北方重点地区农村家庭清洁取暖汞减排清单,并分析因政策而产生的大气汞沉降削减效益.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重点地区共计替代民用散煤59.65×10^(6)t,其中,Hg^(0)、Hg^(Ⅱ)和HgP三种不同汞形态的减排量依次为8.64,1.79和0.11t,由此避免10.54t(不确定性区间:-9.65%~6.94%)大气汞排放.“煤改气”,“煤改电”和“其他改造方式”等不同方式的汞减排贡献率依次为51.20%、38.02%和10.78%.同时,清洁取暖政策使重点地区避免了0.49t大气汞沉降.研究还发现,清洁取暖政策的外溢效应使非重点地区削减了0.66t汞沉降.据此,本文提出清洁取暖政策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促进农村地区能源转型和汞减排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取暖政策 农村家庭 民用散煤替代 汞减排 大气汞传输扩散
下载PDF
基于农户视角的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5
作者 侯在坤 李文杰 +1 位作者 郭宁 王晨璐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8-66,189-190,共11页
为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此背景下,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文章选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等方法,采取来源于2... 为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此背景下,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文章选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等方法,采取来源于2013—201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将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农户健康人力资本以及教育人力资本的增加,对平抑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效果;在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入的增长效应十分显著,具体而言,教育人力资本及迁移人力资本极大地缩小了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验证了人力资本投入受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导向方面的增量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尤其是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以及迁移人力资本;(2)更加重视中、西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实现各项人力资本同时发力;(3)重视偏远农村地区卫生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培育职业农民,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人力资本投入 健康资本 教育资本 迁移资本 城乡收入差距
下载PDF
区域电力相关碳排放核算框架的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文栋 张鹏飞 李佳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8-46,共9页
准确、全面地核算区域电力相关碳排放(后文简称电力碳排放)是指导减排的前提。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贸易对区域电力碳排放的影响,导致“碳排放泄露”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碳减排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IPCC清单编制... 准确、全面地核算区域电力相关碳排放(后文简称电力碳排放)是指导减排的前提。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贸易对区域电力碳排放的影响,导致“碳排放泄露”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碳减排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IPCC清单编制法、网络法和多区域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涵盖生产侧、供给侧和消费侧的电力碳排放核算框架,并编制了2012年我国30个省区不同视角下的电力碳排放清单。结果表明:①地区在不同视角下的电力碳排放存在较大差异。以内蒙古为例,2012年其生产侧、供给侧、消费侧视角下电力碳排放分别为3.76亿t、2.39亿t和1.26亿t。②不同视角下各省电力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火力发电比重高的北方省份(如内蒙古和山西)有较大的生产侧电力碳排放,制造业所占比重高的中部和东部省份(如河北和山东)有较大的供给侧电力碳排放,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东部沿海省份(如江苏和浙江)有较大的消费侧电力碳排放。③各省区之间存在大规模电力碳排放流动。2012年,我国通过输电网络和贸易网络发生的省际电力碳排放流动总量分别为4.60亿t和9.76亿t,分别占全国生产侧电力碳排放总量的13.1%和27.7%。通过输电网络和贸易网络的电力碳排放流动呈现出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的空间特征。本文建立的电力碳排放核算框架将生产侧、供给侧、消费侧视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增强对电力系统碳排放的认识,为合理划分区域间电力碳排放责任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碳排放 电力流动 网络法 多区域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多视角
下载PDF
知识“循环”了吗?——基于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的知识依赖模式研究
7
作者 王为东 秦雪 +1 位作者 朱顾宇 王冬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40,共21页
低碳技术清洁化转型的难度和方式与技术活动对不同知识源的依赖模式密切相关,但系统性的依赖模式研究较少。以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SDM)实证检验区域低碳技术创新对本... 低碳技术清洁化转型的难度和方式与技术活动对不同知识源的依赖模式密切相关,但系统性的依赖模式研究较少。以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SDM)实证检验区域低碳技术创新对本地知识存量、省际知识溢出与国际知识溢出等知识源的依赖模式,并区分清洁与灰色两类低碳技术创新以探究知识依赖模式的可能差异。研究发现:(1)清洁与灰色技术创新的时空特征与路径依赖模式相似,两类创新都具有明显集聚性,以东部沿海地区为核心向外辐射,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且各类知识源对两类创新的作用方向一致。(2)两类技术创新对本地知识存量和国际知识溢出都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并对前者更为依赖。然而,两类创新又都受到省际知识溢出的显著抑制,使省际知识不能成为创新动能。(3)本地知识存量与国际知识溢出对两类创新的作用具有替代性,表明与两类知识相关的经济活动是竞争资源的排斥关系。可见,围绕低碳技术创新活动,国内外知识与省际间知识之间都存在令人担忧的互为排斥现象,表明低碳技术知识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未形成。对此,需要中央到地方的共同努力,中央层面应加强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要素流动的国际协调,并承担改革国内束缚要素流动制度与建设跨区域治理机制的主体责任;东部沿海地区应积极融入国际知识循环,引领我国技术清洁化转型;中西部地区应主动破除创新要素流动壁垒,并尝试“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提升低碳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循环 低碳技术创新 路径依赖 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大气污染规制对城市空气污染的防治成效——基于准实验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广来 张宁 任亚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932-7940,共9页
以2003年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区域层面分析了大气污染规制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气污染规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降低了重点城市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工业二氧化硫排放... 以2003年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区域层面分析了大气污染规制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气污染规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降低了重点城市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城市PM2.5年均浓度值。(2)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政策实施后的9年时间内有效减少了12215.8万t城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并且使得城市PM2.5年均浓度改善2.97μg/m3,下降比分别达到了36.2%和8.5%,平均每年减少了3.7%的城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并降低0.944%的城市PM2.5浓度值。(3)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政策对于城市空气污染治理主要是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量、增加城市污染治理力度、促进规制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提升生产技术水平等渠道予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政策 城市空气污染 防治成效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国际贸易中碳排放与增加值的虚拟转移及其不公平性研究
9
作者 邢贞成 王济干 +2 位作者 冯奎双 张婕 王海鲲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4,138,共10页
全球价值链分工差异导致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经济收益与其承担的环境成本存在不对等现象,造成国际贸易碳不公平性问题。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追踪国际贸易引致的碳排放和增加值转移,并基于二者的净转移关系,应用距离评价方法构... 全球价值链分工差异导致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经济收益与其承担的环境成本存在不对等现象,造成国际贸易碳不公平性问题。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追踪国际贸易引致的碳排放和增加值转移,并基于二者的净转移关系,应用距离评价方法构建区域间碳转移不公平性指数,分析全球贸易碳不公平性的静态分布特征和动态演化趋势。研究发现:全球25%左右的碳排放发生在国际贸易品的生产中,且倾向于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发达国家通过消费其他国家的产品将43%~59%的碳排放转移出去,而将超过80%的贸易增加值留在本国,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赢;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由于产业结构劣势,净转入的增加值相对于净转入的碳排放来说要小得多,遭受来自发达国家的碳转移不公平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碳转移不公平性程度较大,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公平程度较小。不过,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全球贸易碳不公平问题在研究期间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多区域投入产出 碳转移 距离评价 不公平性
原文传递
我国城市二氧化碳和大气汞排放特征及协同控制潜力研究——基于生产和消费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峰 孙千惠 +1 位作者 李佳硕 张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9-189,共11页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性空气污染的双重压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CO_(2))和大气汞排放国,亟需实现CO_(2)和大气汞的排放控制.考虑到CO_(2)和大气汞排放的潜在同源性,探究其内在的协同潜力、识别协同减排潜力较高的典型城市和...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性空气污染的双重压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CO_(2))和大气汞排放国,亟需实现CO_(2)和大气汞的排放控制.考虑到CO_(2)和大气汞排放的潜在同源性,探究其内在的协同潜力、识别协同减排潜力较高的典型城市和行业能为我国新发展阶段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重要支撑.鉴于此,本文以化石能源为切入点,通过编制我国城市层面CO_(2)和大气汞排放清单,构建2015年城市尺度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并进一步采用相关系数评估生产端和消费端CO_(2)和大气汞的协同控制潜力.结果表明,生产端城市和部门层面CO_(2)和大气汞排放具有一定的协同控制潜力,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和0.799.其中,鄂尔多斯市等地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协同控制潜力良好.消费端城市和行业层面CO_(2)和大气汞排放具有较高的协同控制潜力,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和0.971.其中,重庆市等地的建筑业较为典型.区域间贸易相关的CO_(2)和大气汞排放净转移也存在协同特征,典型的净流入地经济相对发达,集中在消费端高排放的行业;典型的净流出地高耗能行业占比较高,集中在生产端高排放的行业.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我国综合源头管控和终端消费引导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CO_(2)和大气汞排放的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尺度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二氧化碳排放 大气汞排放 协同控制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双碳”视角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碳减排驱动因素分析
11
作者 王超 武丽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共11页
“双碳”目标对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化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与Tapio脱钩模型相结合,分析了2003-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密度、交通运输强度、能源强度、行业规模、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对交通碳排放的影... “双碳”目标对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化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与Tapio脱钩模型相结合,分析了2003-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密度、交通运输强度、能源强度、行业规模、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对脱钩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交通运输强度、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促进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碳排放增长,交通运输碳密度、能源强度和行业规模抑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碳排放增长。其中,经济增长效应是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且其脱钩指数贡献值最大,是阻碍交通碳排放脱钩的主要因素;而交通运输碳密度效应是抑制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为促进交通碳排放脱钩做出了主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双碳 LMDI分解 Tapio脱钩模型 丝绸之路经济带
原文传递
国际贸易中“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对中国的经济环境影响
12
作者 王连芬 梁筠怡 +1 位作者 陈湘杰 周赛群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9-1266,共18页
在绿色“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本文以隐含碳强度指标为核心,构建需求的跨境经济和碳排放影响综合分析框架,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对中国的经济和环境影响.结果显示,沿线国家需求对中国增加值、碳排放及总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能力... 在绿色“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本文以隐含碳强度指标为核心,构建需求的跨境经济和碳排放影响综合分析框架,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对中国的经济和环境影响.结果显示,沿线国家需求对中国增加值、碳排放及总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能力正日渐增强.然而,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沿线国家需求结构中高隐含碳强度产业占比较高,导致其整体上具有更高的隐含碳强度,意味着当前中国需要排放更多的碳排放来获取分工收益;要实现绿色“一带一路”愿景,南亚是关键区域,采矿和采石、石油、化学和非金属矿产、金属是关键产业;反映供应链的生产结构差异是沿线国家在中国具有高隐含碳强度的主因,表明供应链转型对构建绿色“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潜力.本文首次系统评估了沿线国家需求通过国际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和碳排放影响,明确了一个过往研究所忽视的绿色“一带一路”挑战,从关键区域治理、关键产业治理和绿色供应链转型等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同时,本文开发的跨境经济和碳排放影响综合分析框架为后续其他环境指标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一带一路” 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隐含碳强度 经济与环境协同
原文传递
碳全要素生产率、低碳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效率追赶——来自中国火力发电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50
13
作者 张宁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8-174,共17页
提高火力发电企业的碳全要素生产率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和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从非参数生产经济理论出发,基于共同边界方法和两期方向距离函数来克服技术异质性与不可行解问题,同时利用Bootstrap方法增加统计推... 提高火力发电企业的碳全要素生产率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和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从非参数生产经济理论出发,基于共同边界方法和两期方向距离函数来克服技术异质性与不可行解问题,同时利用Bootstrap方法增加统计推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碳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分解框架,并将其应用于中国主要火力发电企业的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源泉分析。研究发现:低碳技术创新是提升碳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火电企业的节能减排效率有待提升。2008年后,中国政府制定了更有约束的节能减排目标,加大了低碳技术创新投资力度,促进了技术水平整体改善,使得火力发电企业整体的碳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大幅上涨;人力资本仍然是制约中国火力发电企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在推动火力发电企业节能减排中还需进一步解决人才管理体制,并为低碳技术创新改造提供支持;中国火力发电企业内部存在异质性,节能减排目标和低碳技术创新投资刺激计划对不同类型的火力发电企业存在非对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距离函数 低碳技术创新 碳全要素生产率 火力发电企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