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来源的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能力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恒 李晓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2-313,共2页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产生多种组织细胞,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胰岛素细胞等,为目前一些无法治愈的疾病(如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脊髓损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带来了新的希望。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干细...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产生多种组织细胞,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胰岛素细胞等,为目前一些无法治愈的疾病(如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脊髓损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带来了新的希望。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干细胞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分化能力 神经细胞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外周血 多向分化潜能 血管内皮细胞 胰岛素细胞
下载PDF
体外诱导干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恒 王宏心 +1 位作者 朱天瑞 李晓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67-1070,共4页
由于传统的药物和手术方法不能够延缓帕金森病的发展,细胞移植替代多巴胺神经元的治疗方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体外实验证实不同的诱导方案均可以促进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通过对近几年的体外实验结果进行综述,有利于探讨诱... 由于传统的药物和手术方法不能够延缓帕金森病的发展,细胞移植替代多巴胺神经元的治疗方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体外实验证实不同的诱导方案均可以促进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通过对近几年的体外实验结果进行综述,有利于探讨诱导方法和细胞来源的选择,促进干细胞移植技术转化应用于帕金森氏病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多巴胺神经元 诱导 体外实验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相关载脂蛋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玉 张小雨 +2 位作者 李晓红 王栋 常度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Ⅰ(apoA-Ⅰ)及其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又分为狭窄1组36例,狭窄2组33例,狭窄3组32例,狭窄4组30例。另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Ⅰ(apoA-Ⅰ)及其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又分为狭窄1组36例,狭窄2组33例,狭窄3组32例,狭窄4组3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TC、TG、LDL C、HDL-C、apoA-Ⅰ、apoB水平,比较2组及各狭窄组患者载脂蛋白及各血脂水平的差异,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载脂蛋白及各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apoB、apoB/apoA-Ⅰ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poAⅠ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狭窄组血清apoB、apoA-Ⅰ、apoB/apoA-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oB/apoA-Ⅰ、apoB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67,r=0.402,P<0.01),apoA-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197,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poB/apoA-Ⅰ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poB/apoA-Ⅰ水平可能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载脂蛋白B类 载脂蛋白A-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HPS和ECS在危重病例抢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涛 宋文延 +5 位作者 杨金玲 钟宁 陆楠 孟晓慧 李芳邻 林晓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危重病例抢救是医学临床技能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危重病例抢救技能是各种基本临床技能的综合,也是培养医学生科学诊断思维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为了探讨临床危重病例抢救技能培训的新方法。将HPS和EC... 危重病例抢救是医学临床技能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危重病例抢救技能是各种基本临床技能的综合,也是培养医学生科学诊断思维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为了探讨临床危重病例抢救技能培训的新方法。将HPS和ECS应用在危重病例抢救技能培训中,重现了危重症抢救现场,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沟通技巧和综合诊断技能。HPS和ECS应用于危重病例抢救技能培训顺应现代医学教育的趋势,必将成为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例抢救 HPS ECS 临床技能
下载PDF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严霜 边红 林晓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7期437-438,共2页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8例,分为两组,一组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组(治疗组)45例,另一组为甘露醇组(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及入院后...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8例,分为两组,一组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组(治疗组)45例,另一组为甘露醇组(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及入院后第8天、第20天行头颅CT检查,测量其脑水肿体积。所有患者出院时均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残障程度,以mRs评分≥3分作为残疾的标准,通过mR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入院时治疗组患者血肿体积为(19.54±4.99)ml,对照组为(20.37±5.72)ml,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d后治疗组脑水肿体积为(13.65±3.98)ml,对照组为(15.99±4.79)m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0d后治疗组脑水肿体积为(8.92±3.73)ml,对照组为(12.40±4.26)m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mRs评分≥3分者11例,对照组mRs评分≥3分者20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能明显减少脑水肿体积,从而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吡拉西坦 甘露醇 预后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Aβ_(1-42)诱导AD模型抗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媛媛 李晓红 +1 位作者 王敏 王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Aβ1-42的方法制备大鼠痴呆模型,阿托伐他汀5mg·kg-1.d-1灌胃为治疗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水迷宫实验观测...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Aβ1-42的方法制备大鼠痴呆模型,阿托伐他汀5mg·kg-1.d-1灌胃为治疗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水迷宫实验观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下降,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生成增多(P<0.01),凋亡神经元增多;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学习和记忆成绩有所改善,海马区caspase-3生成减少(P<0.01),凋亡神经元减少。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模型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减轻。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AD大鼠模型海马区caspase-3的生成,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改善其学习和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阿托伐他汀 大鼠 CASPASE-3 凋亡
下载PDF
Aβ_(1-42)对SH-SY5Y细胞T514位点磷酸化CR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天瑞 李晓红 +2 位作者 王敏 张媛媛 王栋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8-693,共6页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对成神经瘤细胞SH-SY5Y轴突生长状态、细胞微管结构及T514位点磷酸化脑衰蛋白反应调节蛋白2(CRMP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SH-SY5Y细胞,细胞外给予聚集态Aβ1-42致细胞损伤;用MTT法检测...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对成神经瘤细胞SH-SY5Y轴突生长状态、细胞微管结构及T514位点磷酸化脑衰蛋白反应调节蛋白2(CRMP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SH-SY5Y细胞,细胞外给予聚集态Aβ1-42致细胞损伤;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细胞化学法测量细胞轴突长度;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微管结构及T514位点磷酸化CRMP2的分布;Westen blot分析T514位点磷酸化CRMP2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0.1与1μmol/L聚集态Aβ1-42使诱导后SH-SY5Y细胞存活率显著减低(P<0.01);以1μmol/L Aβ1-42处理后,细胞轴突长度缩短(P<0.05)。0.1和1μmol/L Aβ1-42处理后细胞微管结构模糊,T514位点磷酸化CRMP2在细胞内荧光分布面积扩大(P<0.05),强度增加(P<0.01);用0.1和1μmol/L聚集态Aβ1-42处理后细胞内T514位点磷酸化CRMP2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Aβ1-42可增加SH-SY5Y细胞内T514位点磷酸化CRMP2的表达,损害微管结构,抑制轴突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脑衰蛋白反应调节蛋白2 SH-SY5Y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栋 李晓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白细胞介素10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能抑制T细胞、巨噬细胞的激活和多种炎症因子、生长因子的合成,是一种理想的抗炎物质。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且都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血管介入术是目前治... 白细胞介素10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能抑制T细胞、巨噬细胞的激活和多种炎症因子、生长因子的合成,是一种理想的抗炎物质。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且都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血管介入术是目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最有效的方法,据研究表明各种介入术后再狭窄率可达25%~50%。文章就白细胞介素10与动脉粥样硬化、介入后再狭窄及脑血管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病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朱天瑞 李晓红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有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但机制尚不明确。诸多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脂作用或抑制异戊二烯化阻断Rho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增强α分泌酶活性,减少A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及Rho/ROC... 近年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有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但机制尚不明确。诸多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脂作用或抑制异戊二烯化阻断Rho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增强α分泌酶活性,减少A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及Rho/ROCK途径与AD的关系,探索了他汀类药物通过Rho激酶抑制途径,影响Aβ前体蛋白(APP)代谢,发挥其对AD防治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他汀类药物 RHO RHO激酶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GSK-3β基因稳定沉默表达的SH-SY5Y细胞系建立
10
作者 边红 边卫 +2 位作者 孙金波 李严霜 陈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8,共5页
目的构建靶向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建立其对GSK-3β基因沉默表达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细胞系模型。方法根据GSK-3βmRNA序列设计合成靶向目的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序列并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 目的构建靶向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建立其对GSK-3β基因沉默表达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细胞系模型。方法根据GSK-3βmRNA序列设计合成靶向目的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序列并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将慢病毒重组载体与包装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纯化浓缩病毒液,侵染SH-SY5Y细胞,采用绿色荧光示踪观察细胞的转染情况,设为慢病毒干扰组(实验组)、阴性对照组(Lenti-NC组)、空白对照组(Blank组),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SK-3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GSK-3β的shRNA慢病毒,重组慢病毒转染人SH-SY5Y细胞,72 h后观察转染效率达90%以上,与对照组比较,靶基因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中GSK-3β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有效建立慢病毒介导的GSK-3β基因稳定沉默表达的SH-SY5Y细胞模型,为体外评价研究GSK-3β沉默后药物或行为治疗AD提供试验工具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慢病毒属 RNA干扰 糖原合成激酶-3β
下载PDF
与脐血多能干细胞共培养的小鼠淋巴细胞对AD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毅 李恒 +3 位作者 张凤 唐小三 张贵涛 李晓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8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探讨与脐血多能干细胞(CB-SCs)共培养的淋巴细胞对阿尔兹海默病(AD)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治疗潜能。方法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CB-SCs;从小鼠脾脏分离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与CB-SCs共同培养72 h或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将AD小鼠随机分为实验... 目的探讨与脐血多能干细胞(CB-SCs)共培养的淋巴细胞对阿尔兹海默病(AD)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治疗潜能。方法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CB-SCs;从小鼠脾脏分离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与CB-SCs共同培养72 h或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将AD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与CB-SCs共培养的淋巴细胞,对照组尾静脉注射单独培养的淋巴细胞。注射结束后进行行为学实验,流式细胞学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血浆中TNF-α和IL-10的表达,PCR检测AD小鼠脑内炎性因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D小鼠脑内淀粉样斑块(β-amyloid,Aβ)含量。结果 1)实验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2)实验组小鼠脑内的Aβ沉积量低于对照组;3)实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regs百分比及血浆中的抗炎因子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中的促炎因子TNF-α浓度低于对照组(P<0.001);4)实验组小鼠脑内IL-10的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TNF-α的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脐血多能干细胞共培养的淋巴细胞对AD小鼠具有免疫治疗作用,主要通过增加Tregs细胞的比例并增强其抗炎功能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脐血多能干细胞 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下载PDF
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骨形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丽姝 李晓红 王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骨形成蛋白2、6、7(BMP2,6,7)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各48只,假手术组32只,正常组8只。对照组、电刺激组、于脑梗死...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骨形成蛋白2、6、7(BMP2,6,7)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各48只,假手术组32只,正常组8只。对照组、电刺激组、于脑梗死后每天接受自然恢复、电刺激治疗6 h、12 h、24 h、3 d、7 d和21 d。并在上述时间点,各组取8只大鼠,进行走平衡木试验观察大鼠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然后断头处死动物取脑,石蜡包埋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梗死灶周围皮质及正常大脑皮质BMP2,6,7的表达。结果:第7天、21天时,电刺激组肢体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P<0.05)。正常组和假手术组BMP-2,6,7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电刺激组BMP-2表达均先下调,电刺激组大鼠BMP-2下调时间早于对照组,21 d恢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电刺激组BMP-6,7均上调,BMP-7于7 d灰度值上升,至21 d恢复至正常水平,BMP6则一直保持高水平,电刺激组BMP-6,7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电刺激组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电刺激下调BMP-2表达,上调BMP-6,7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脑梗死 运动功能 BMP-2 BMP-6 BMP-7
下载PDF
脐血多能干细胞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海波 李恒 +1 位作者 唐小三 李晓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5期654-660,共7页
目的研究脐血多能干细胞(CB-SC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Cs)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AD的潜能。方法人脐血中分离并培养CB-SCs;AD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将两者共培养3 d,其中植物凝集素P(PHA-P)刺激组刺激淋巴细... 目的研究脐血多能干细胞(CB-SC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Cs)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AD的潜能。方法人脐血中分离并培养CB-SCs;AD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将两者共培养3 d,其中植物凝集素P(PHA-P)刺激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IL-4和IL-10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T细胞的比例、CD4+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Treg细胞功能蛋白IL-10和TGF-β1的阳性率。结果 1)CB-SCs能抑制PHA-P诱导的LCs增殖及LCs聚集;2)CB-SCs共培养组的促炎因子IL-1明显下降(P<0.05),抗炎因子IL-4和IL-10明显上升(P<0.01);3)CB-SCs可下调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P<0.01);4)在无PHA-P作用时CB-SCs可以增加CD4+T淋巴细胞中Treg细胞的比例(P<0.01),PHA-P存在时CB-SCs主要增强Treg细胞功能蛋白的表达。结论 CB-SCs在体外对AD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增加Treg细胞的比例及增强其抗炎功能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免疫调节 细胞因子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追溯诊断学起源,加强课程文化建设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涛 李芳邻 林晓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9期3344-3346,共3页
诊断学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也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通过系统回顾诊断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促进诊断学教学文化建设,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修养。
关键词 诊断学 课程文化
下载PDF
辛伐他汀通过抗异戊二烯化途径对转β分泌酶HEK293细胞分泌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15
作者 刘郡 朱天瑞 李晓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通过抑制类异戊二烯小分子生成途径对转β分泌酶基因的细胞分泌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细胞到对数生长期后,可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分别加入1、5、10μmol/L辛伐他汀,MTT测定细胞活...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通过抑制类异戊二烯小分子生成途径对转β分泌酶基因的细胞分泌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细胞到对数生长期后,可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分别加入1、5、10μmol/L辛伐他汀,MTT测定细胞活性;COD-PAP法检测24、48h细胞内胆固醇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Aβ1-40,Aβ1-42;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清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结果辛伐他汀组1、5μmol/L Aβ1-40和Aβ1-42分泌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加入250μmol/L甲羟戊酸后,可逆转Aβ1-40和Aβ1-42分泌量(P<0.05,P<0.01);辛伐他汀组1、5μmol/L细胞外液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的分泌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加入250μmol/L甲羟戊酸能逆转这种趋势(P<0.01)。结论辛伐他汀通过抗异戊二烯小分子的生成能降低细胞外液Aβ分泌量,可能与增强α分泌酶途径,从而显著的增加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的分泌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伐他汀 淀粉样Β蛋白 细胞外液 异戊烯化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卞焕菊 李晓红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6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该院于2018年1—11月收治确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该次实验组,另择取体检健康人员8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该院于2018年1—11月收治确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该次实验组,另择取体检健康人员8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数据。结果实验组的hs-CRP浓度水平(6.31±2.03)mg/L高于对照组(4.02±1.12)mg/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95 0,P<0.05);复发组(n=46)hs-CRP浓度(13.21±5.27)mg/L>首发组(n=74)(6.47±2.02)m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12 1,P=0.000 0);中灶性急性脑梗死hs-CRP水平(13.58±7.15)mg/L以及大灶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s-CRP水平(17.11±9.86)mg/L高于小灶性急性脑梗死(9.30±5.92)mg/L(P<0.05);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hs-CRP水平(12.79±7.22)mg/L、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hs-CRP水平(16.46±9.52)mg/L>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8.84±5.01)m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体hs-CRP浓度和急性脑梗死有显著关联,因此临床在对脑梗死病症进行确诊中,可以通过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根据蛋白测定浓度将脑梗分型,以此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价值,从而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s-CRP 价值分析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促人脐血多能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恒 李晓红 +1 位作者 毕建芬 陈亚娜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作用下,人脐血多能干细胞(cord blood-stem cells,CB-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潜能。方法分离、培养CB-SCs后,分为诱导组、神经培养基对照组和无血清培养基对照组。诱导培养12 ... 目的探讨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作用下,人脐血多能干细胞(cord blood-stem cells,CB-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潜能。方法分离、培养CB-SCs后,分为诱导组、神经培养基对照组和无血清培养基对照组。诱导培养12 d后,观察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化学荧光法检测多巴胺神经元标志物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多巴胺递质的含量。结果 ATRA处理后,大部分CB-SCs出现神经样分化,神经培养基对照组仅少量CB-SCs出现神经样分化,无血清培养基对照组CB-SCs继续扩增而无明显形态学变化;诱导组(48±11)%的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阳性;神经培养基对照组仅少量TH阳性细胞;ELISA检测结果表明,诱导组多巴胺较神经培养基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结论 ATRA可以较为高效地促CB-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干细胞 脐带血 多巴胺神经元 帕金森病
原文传递
去松果体与去势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岩 朱俭 +4 位作者 王英 郭雷 李雷 王栋 周楠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8-793,共6页
目的探讨去松果体(pinealectomy,Px)与去势(gonadectomy、GDX)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中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S组、N+6-羟基多巴胺(6-h... 目的探讨去松果体(pinealectomy,Px)与去势(gonadectomy、GDX)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中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S组、N+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PX+6-OHDA、GDX+6-OHDA、PX+GDX+6-OHDA5组,每组16只。术后60d,于大鼠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umental area,VTA)注入6-OHDA,14d后处死取材。HE染色观察胶质细胞增生情况,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数量,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数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和纤维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变化。结果(1)SNc、VTA胶质细胞增生数按照组Ns、N+6。OHDA、PX+6.OHDA、GDX+6.OHDA、PX+GDX+6-OHDA顺序依次增加(HE染色:Hc=280.178,P〈0.01;Hc=334.260,P〈0.01)(GFAP染色:Hc=367.081,P〈0.01;Hc=376.049,P〈0.01);(2)SNc、VTA细胞凋亡数按照组NS、N+6.OHDA、PX+6-OHDA、GDX+6-OHDA、PX+GDX+6-OHDA顺序依次增加(Hc=344.401,P〈0.01;Hc=326.198,P〈0.01);(3)SNc、VTA TH(+)阳性细胞数按照组NS、N+6-OHDA、PX+6-OHDA、GDX+6-OHDA、PX+GDX+6-OHDA顺序依次显著减少(Hc=366.532,P〈0.01;Hc=372.565,P〈0.01);(4)SNc、VTATH(+)阳性细胞和纤维灰度值按照组NS、N+6-OHDA、PX+6-OHDA、GDX+6-OHDA、PX+GDX+6-OHDA顺序依次增加(F=517.239,P〈0.01;F=526.758,P〈0.01);(5)Bax表达:NS组弱阳性,N+6-OHDA组阳性,余三组强阳性;Bcl2表达:各组均弱阳性。结论PX、GDX显著加重6-OHDA神经毒性,GDX作用大于PX,PX+GDX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松果体 去势 6-羟多巴胺 黑质致密带 中脑腹侧被盖区
原文传递
长期淫羊藿苷治疗对APP/PS1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冉冉 朱天瑞 +4 位作者 张凤 王敏 闵傲雪 李恒 李晓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77,共7页
目的研究长期淫羊藿苷(ICA)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病理改变和神经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ICA对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CA对小... 目的研究长期淫羊藿苷(ICA)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病理改变和神经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ICA对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CA对小鼠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胶质细胞激活、炎性因子生成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法测定炎性信号反应通路NF-κB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①ICA可以减少APP/PS1小鼠逃避潜伏期(F第4天=4.96,P=0.017;F第5天=9.37,P=0.001),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F=9.31,P=0.001);②ICA可以减少APP/PS1小鼠海马区Aβ沉积(FAβarea=153.28,P<0.001;FAβIOD=87.18,P<0.001);③ICA可以抑制APP/PS1小鼠神经细胞标记物GFAP和Iba-1的表达(FGFAP=370.16,P<0.001;FIba-1=32.11,P<0.001)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的生成(F=190.10,P<0.001);④ICA可以降低APP/PS1小鼠NF-κB通路蛋白p-p65/p65比值(F=338.77,P<0.001)。结论长期淫羊藿苷治疗可以通过抑制脑内胶质细胞激活,减少促炎因子生成和海马区Aβ沉积,改善APP/PS1小鼠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淫羊藿苷 Β淀粉样蛋白 APP/PS1转基因小鼠 神经炎症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媛媛 李晓红 +1 位作者 王敏 王栋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6-490,共5页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 1-42,А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功能及脑内炎性因子的分泌、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体重300~350g)完全随...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 1-42,А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功能及脑内炎性因子的分泌、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体重300~350g)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他汀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5只。服用阿托伐他汀(每天5mg/kg)3周为治疗组,采用侧脑室注射Аβ1-42的方法制备大鼠痴呆模型,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水迷宫实验观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海马区炎性因子[L-1β、IL-6、TNF-α的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区形态结构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下降(逃避潜伏期:对照组12.0±1.2,模型组41.3±3.4,t=18.0363,P〈0.01),海马区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分泌增多(IL-1β对照组53.5±2.4,模型组101.0±3.8,t=23.8246,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学习和记忆成绩有所改善(逃避潜伏期:25.7±1.6,41.3±3.4,t=9.1076,P〈0.01),海马区IL-1β、IL-6、TNF-α分泌减少(IL-1β:60.0±3.4,101.0±3.8,t=18.0231,P〈0.01)。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模型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减轻,胶质细胞增生减少。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大鼠AD模型海马区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改善其学习和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庚酸类 吡咯类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疾病模型 动物 细胞因子类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