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时性多原发肺腺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 被引量:9
1
作者 彭岳 王晖 +4 位作者 谢厚耐 任万刚 冯振 李猛 彭忠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3,共7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应用的普及,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的检出率逐年上升,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国内外对MPLC的研究已相对多见,但... 背景与目的随着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应用的普及,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的检出率逐年上升,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国内外对MPLC的研究已相对多见,但罕有单独分析同时性多原发肺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adenocarcinomas,SMPLA)的报道。本研究探讨SMPL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旨在提高对SMPLA的认识。方法对2012年12月-2016年7月期间我科38例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SMPLA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SMPLA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6例,中位年龄为58岁(39岁-73岁)。双原发肺腺癌29例,2个病灶以上9例。病灶位于同侧26例,双侧12例。同期手术34例(包括8例患者同期行双侧手术),分期手术4例。5例患者对每个病灶分别行基因检测,结果证实不同病灶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类型不完全相同。1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6%和74.2%。肿瘤直径越大(P<0.001)、T分期越高(P=0.003)、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越高(P=0.022)以及术后放、化疗(P=0.009)提示总生存预后较差。结论对于多发的非小细胞肺癌,不能轻易地诊断为转移癌,应考虑多原发可能。EGFR基因检测可作为鉴别多原发肺腺癌与复发转移癌的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预后
下载PDF
35例肺癌累及上腔静脉患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彭忠民 陈景寒 +4 位作者 孟龙 杜贾军 王磊 张林 王晓航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累及上腔静脉行手术治疗的策略及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肺癌累及上腔静脉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术中测量上腔静脉压力,记录上腔静脉阻断时间,有无眼结膜水肿;上腔静脉置换患... 目的探讨肺癌累及上腔静脉行手术治疗的策略及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肺癌累及上腔静脉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术中测量上腔静脉压力,记录上腔静脉阻断时间,有无眼结膜水肿;上腔静脉置换患者应用国产涤纶及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直径为14 mm或16mm;应用4-0Prolene无创伤滑线连续外翻缝合;术后观察人工血管栓塞、吻合口出血等情况。结果20例上腔静脉置换患者中行人工血管与无名静脉和右心房吻合,未阻断上腔静脉5例,上腔静脉阻断15例,阻断时间8~35min。术中和术后发现眼结膜水肿和无水肿患者上腔静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7~35min和8~20min(P=0.005)。上腔静脉阻断患者术前上腔静脉压力为20~45cmH2O,术中最高压力达37~56 cmH2O。术中和术后有眼结膜水肿和无水肿患者术中最高上腔静脉压力分别为48~56 cmH2O和37~47 cmH2O(P=0.000)。无手术和围术期死亡,术后因胸腔引流量多再次开胸止血1例,未发现人工血管栓塞者。随访32例,随访时间4~130个月,失访3例,总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结论肺癌累及上腔静脉患者行手术治疗时,为避免脑水肿,术中可采取有关措施不阻断或减少上腔静脉阻断时间;选择合适长度及相应粗度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采用无创伤滑线连续外翻缝合,以保持吻合口平整、严密是避免血管栓塞和出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上腔静脉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无瘤原则下扩大半肝及门静脉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欧洲外科新动向 被引量:6
3
作者 施宝民 卢晓飞 +2 位作者 孙小刚 梁锋 Martthias Glanemann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6期461-465,共5页
肝门部胆管癌自Altemeier和Klatskin首次报道以来,已40余年。德国Neuhaus教授将肿瘤学原则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采用扩大的右半肝或左半肝切除合并门静脉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5年存活率已超过70%。结合Neuhaus教授的经验和观点,系统复... 肝门部胆管癌自Altemeier和Klatskin首次报道以来,已40余年。德国Neuhaus教授将肿瘤学原则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采用扩大的右半肝或左半肝切除合并门静脉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5年存活率已超过70%。结合Neuhaus教授的经验和观点,系统复习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相关问题。合并肝切除、区域性淋巴结清除和合并门静脉的切除有效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和存活率,肝移植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候选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 胆管肿瘤 门静脉切除 半肝切除 无瘤原则 欧洲
下载PDF
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岩 刘洋 +3 位作者 袁海 张静勇 董典宁 金星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10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自2004年11月~2011年8月收治1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浅表曲张静脉激光腔...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自2004年11月~2011年8月收治1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浅表曲张静脉激光腔内治疗并局部清创和(或)植皮术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患者刀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11.3天。46例下肢活动性溃疡于术后平均愈合时间15天。平均随访时间21.3个月,139例患者肢体下肢酸胀沉重症状消失,27例患者肢体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12例患者肢体局部出现静脉曲张复发,再次门诊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后治愈。结论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静脉激光腔内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可有效处理小腿穿通静脉及足靴区浅表静脉曲张,并且避免足靴区手术切口并发症,配合清创植皮,临床疗效明显,实现了微创、安全、简单有效的目的,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 静脉激光腔内治疗
下载PDF
17例腘动脉瘤外科治疗临床经验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培显 王默 +9 位作者 张精勇 何玉祥 王琼 袁海 徐磊 董典宁 张十一 种振岳 金星 吴学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总结腘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7例腘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均行手术治疗,后侧入路行腘动脉瘤切除+自体静脉间置术10例,应用人工血管重建腘动脉1例;内侧入路行股腘动脉或股-... 目的总结腘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7例腘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均行手术治疗,后侧入路行腘动脉瘤切除+自体静脉间置术10例,应用人工血管重建腘动脉1例;内侧入路行股腘动脉或股-胫后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5例,行腘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补片成形术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5±3.3)年,1例术后2个月行截趾术;另1例因自体静脉桥血栓形成导致远端缺血坏死,术后6个月行膝上截肢术。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3例,未发生动脉瘤相关的死亡。结论腘动脉瘤有症状者或瘤体直径大于2cm者应尽早手术,后侧入路行腘动脉瘤切除及自体静脉重建临床效果满意,应作为腘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瘤 治疗 血管重建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卢俊 于光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9期800-802,共3页
肝细胞癌伴胆管癌栓临床少见,肝炎、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的升高以及肝癌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但术前漏诊、误诊率高,误诊原因多是片面强调影像学检查结果,忽视了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并非晚... 肝细胞癌伴胆管癌栓临床少见,肝炎、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的升高以及肝癌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但术前漏诊、误诊率高,误诊原因多是片面强调影像学检查结果,忽视了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并非晚期表现,胆管癌栓并没有增加手术的风险,也没有明显降低术后存活率,因此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行合理术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移植作为一种极端的手术方式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胆管癌栓
下载PDF
血管移植物感染六例外科诊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岩 刘洋 +5 位作者 金星 吴学君 种振岳 张十一 董典宁 袁海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移植物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例血管移植物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9±2)岁.感染部位位于腹股沟区4例,大腿下段和小腿上段各1例.5例移植物内血栓形成.致病菌5例为金黄色... 目的 探讨血管移植物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例血管移植物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9±2)岁.感染部位位于腹股沟区4例,大腿下段和小腿上段各1例.5例移植物内血栓形成.致病菌5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未培养出细菌.本组全部抗感染治疗,并采用外科手术处理.结果 本组无死亡,4例保肢成功,创面均一期或二期愈合,其中1例单纯行清创引流术;1例行移植物取栓、清创引流;1例移植物去除、清创引流术;1例移植物去除、清创引流加重建远端动脉血流.2例肢体缺血程度较重,保肢失败,行膝上截肢术.出院后随访时间2~30个月,平均14个月,未再出现人工血管感染症状.结论 血管移植物感染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截肢率和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外科积极处理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移植物 感染 外科
下载PDF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茂华 刘振川 +3 位作者 孙岩 吴学君 金星 张精勇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总结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syndrome,PVES)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PVES 14例(16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均有间歇性跛行病史,术前均确诊。除双... 目的总结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syndrome,PVES)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PVES 14例(16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均有间歇性跛行病史,术前均确诊。除双下肢受累1例1条患肢(Ⅲ型)拒绝行手术治疗外,余15条患肢均进行了周围组织松解和(或)腘动脉探查术,其中8条患肢因动脉闭塞或动脉瘤同时施行了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除1例术后死于肺栓塞,1例(1条患肢)术后腘动脉发生血栓仍有间歇性跛行外,余患者治疗效果均较满意。结论 PVES早期确诊和及时正确外科治疗预后较好,并可减少青年周围血管缺血患者截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宇钊 孙水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521-3527,共7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可以通过减轻患者疼痛、恢复下肢功能以及矫正步态畸形,从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THA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近年来在医疗领...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可以通过减轻患者疼痛、恢复下肢功能以及矫正步态畸形,从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THA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本文通过对AI在THA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个性化治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综述
下载PDF
直肠癌外科中的盆腔自主神经保留手术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乐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前直肠癌手术的研究热点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转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盆腔自主神经保留手术能够减少患者盆腔自主神经的损伤,保留患者排尿和性功能,但手术指征限定严格,且需要一定的手术技巧。部分患者术后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障碍... 目前直肠癌手术的研究热点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转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盆腔自主神经保留手术能够减少患者盆腔自主神经的损伤,保留患者排尿和性功能,但手术指征限定严格,且需要一定的手术技巧。部分患者术后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自主神经系统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普通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颖 张黎 郭琼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12期1077-1079,1082,共4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属于多潜能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相比分化潜能更广,不受伦理学方面的限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既往大量研究证实bmMSCs在合适的条件下不仅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属于多潜能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相比分化潜能更广,不受伦理学方面的限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既往大量研究证实bmMSCs在合适的条件下不仅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等中胚层细胞.而且可以分化为外胚层和内胚层的细胞,成为多种组织修复的种子细胞与基因治疗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骨髓祖代细胞·修复·重建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12
作者 张振 张甄珂 张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7期2661-2664,共4页
目的探析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183例脑血管疾病经介入治疗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183例患者中... 目的探析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183例脑血管疾病经介入治疗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183例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20.22%。感染部位主要在呼吸系统、生殖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和留置尿管等。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由于卫生预防措施不全面,会导致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到患者疾病治疗和恢复,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利于增强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
下载PDF
腘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中期疗效分析
13
作者 高培显 张精勇 +8 位作者 王默 袁海 何玉祥 徐磊 董典宁 种振岳 吴学君 张十一 金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总结腘动脉瘤外科治疗的单中心临床经验。
下载PDF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经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强 林锐振 +4 位作者 马晓春 袁贵道 邹承伟 李红昕 王正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总结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的手术治疗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共手术矫治1岁龄以内TAPVC患儿76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28例,年龄120(120,240)d,体重(5.1±1.2)kg;心上型46例,心内型21例,心... 目的总结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的手术治疗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共手术矫治1岁龄以内TAPVC患儿76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28例,年龄120(120,240)d,体重(5.1±1.2)kg;心上型46例,心内型21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6例。本组所有患儿术前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14例患儿术前行多排螺旋CT检查明确肺静脉畸形类型,矫治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9例占11.84%,其中心脏骤停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呼吸衰竭4例;67例存活的患儿中,2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患儿出现心包积液。其他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15例、胸腔积液2例、术后出现结性心律失常1例、胸骨延迟愈合1例。除胸骨延迟愈合患儿之外,均痊愈出院。随访64例(96%),随访6个月至8年,患者症状均消失,活动耐力明显增加,心功能NYHA分级I^II级,超声心动图检查吻合口流速正常,无吻合口狭窄、肺静脉梗阻出现。结论 TAPVC患儿早期手术,围术期针对不同亚型制定合理方案,避免出现吻合口狭窄、肺静脉梗阻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心肺转流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胃肠外科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振东 杨淼 +1 位作者 李刚 王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评估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胃肠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0例择期行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后行PCIA,并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 目的:评估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胃肠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0例择期行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后行PCIA,并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A组:芬太尼1.0m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1.0mg+生理盐水至100mL;C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至100mL。PCIA工作方式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mL/h)配合单次按压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分别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评估24h内的镇痛效果,记录24h内PICA按压次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3组VAS评分及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A组和B组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镇痛期间A组2例发生呼吸抑制,3组均未发生异常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相对于单独应用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胃肠外科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相同,但能够有效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芬太尼 胃肠疾病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胸主动脉夹层18例分析
16
作者 许振强 李红昕 +2 位作者 邹承伟 范全心 郭兰敏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41-442,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经胸部前正中切口进行手术,术中对A型主动脉夹...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经胸部前正中切口进行手术,术中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半弓或全弓人造血管替换加术中覆膜支架置入术,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术中直视下覆膜支架置入术并吻合固定术,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无发生支架移位,主动脉内膜破口封闭良好,仅1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存在轻微内漏,3个月后自行封闭。术后半年复查CT增强扫描,示5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升主动脉及弓部人造血管管腔规则、光滑、血流通畅,支架段主动脉假腔消失,13例B型主动脉夹层的降主动脉处假腔消失,主动脉管壁结构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支架远端的降主动脉假腔缩小,真腔明显扩大;随访3—30个月,无发生截瘫、肢体缺血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覆膜支架置入术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胶质瘤常用预后及预测标志物
17
作者 陈伟强 许加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10-12,共3页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及统计学方法的进步,彻底改变了对于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并逐步开展了新的治疗方案。此外,《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从根本上改变了胶质瘤的分类,并...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及统计学方法的进步,彻底改变了对于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并逐步开展了新的治疗方案。此外,《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从根本上改变了胶质瘤的分类,并纳入了许多分子生物标志物。鉴于神经肿瘤学的快速发展,我们在这里汇编了部分关于胶质瘤预后和预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在成年患者中,IDH突变是阳性预后标志物,具有最大的预后意义。然而,在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中,CDKN2A缺失是最高恶性分级的标志。此外,TERT启动子突变、EGFR改变或7号染色体增加合并10号染色体缺失将IDH -野生型星形细胞瘤升级为胶质母细胞瘤。在儿科患者中,H3F3A改变是预测预后较差的最重要标志物。MGMT启动子甲基化在预测替莫唑胺(TMZ)反应中具有最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脑胶质瘤 分子病理 诊断价值 预后意义
下载PDF
糖尿病对骨关节炎进展的影响
18
作者 张征 孙水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5434-5443,共10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临床上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其病理过程会涉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和周围神经等关节内各个结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存在会对全身...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临床上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其病理过程会涉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和周围神经等关节内各个结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存在会对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骨关节炎和糖尿病常共同存在。既往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糖尿病是骨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对骨关节炎的进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糖尿病在促进骨关节炎发展过程中对关节各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糖尿病 软骨 软骨下骨 滑膜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脊柱矢状面的失平衡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相伟 孙建民 +2 位作者 崔新刚 蒋振松 董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6期4224-4228,共5页
背景:国内外总结脊柱失平衡的原因包括脊柱畸形、脊柱退变性疾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等,作者通过临床研究认为动力性因素(腰背肌)在脊柱矢状面失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目的:通过观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 背景:国内外总结脊柱失平衡的原因包括脊柱畸形、脊柱退变性疾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等,作者通过临床研究认为动力性因素(腰背肌)在脊柱矢状面失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目的:通过观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分析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患者41例,均在局麻下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治疗前患者均行骨密度、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以伤椎为中心的CT及MR检查。于患者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中测量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改善角度、伤椎楔形变角度及改善角度;要求患者行负重试验及行走试验,对比治疗前后数据。结果与结论:治疗前患者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症状所需行走的距离显著短于治疗后(P<0.05);治疗前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负重试验时间亦显著短于治疗后(P<0.05)。在治疗前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中,Cobb角的平均差值为(10.01±0.76)°,椎体楔形变改善的平均差值为(4.84±0.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患者腰背部疼痛及矢状面失平衡症状明显缓解。所有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部分患者会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症状,原因并非伤椎楔形变单一因素所致。且患者通过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治疗后,失平衡症状往往会明显改善,提示脊柱骨折后腰痛限制腰背肌力量是导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矢状面 失平衡 脊柱
下载PDF
MRI及病理学鉴别早期化脓性脊柱炎及布氏杆菌脊柱炎中的应用及价值 被引量:28
20
作者 刘涛 孙建民 +1 位作者 崔新刚 蒋振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99-504,共6页
背景:病理学检测及MRI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将两者结合用于脊柱炎症早期鉴别诊断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观察病理与MRI征象改变,探讨病理学及MRI在早期化脓性脊柱炎与布氏杆菌脊柱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化脓性脊柱炎及20例布氏... 背景:病理学检测及MRI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将两者结合用于脊柱炎症早期鉴别诊断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观察病理与MRI征象改变,探讨病理学及MRI在早期化脓性脊柱炎与布氏杆菌脊柱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化脓性脊柱炎及20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活检及MRI检查,病理学切片观察结果包括病变骨组织结构及活力,组织细胞及其主要成分;MRI观察结果包括病变部位信号改变及征象变化。比较分析2组患者病理及MRI检查结果的构成比,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结果与结论:下列结果中,化脓性脊柱炎组发生率高于布氏杆菌脊柱炎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椎间盘明显异常信号,椎体病变位置椎体前+后方,病变椎体形态明显变化,椎旁软组织异常信号,骨内或椎旁脓肿形成。提示病理学及MRI在早期化脓性脊柱炎与布氏杆菌脊柱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病理学 MRI 化脓性脊柱炎 布氏杆菌脊柱炎 早期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