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四神聪、百会对失眠大鼠脑组织钟基因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振华 王世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067-6069,共3页
目的探究针刺四神聪、百会对失眠大鼠脑组织钟基因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手针组、电针组、阳性药组、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只。采用弱碱性生理盐水配置成混悬液的氯苯丙氨酸(PCPA)腹腔注射... 目的探究针刺四神聪、百会对失眠大鼠脑组织钟基因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手针组、电针组、阳性药组、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只。采用弱碱性生理盐水配置成混悬液的氯苯丙氨酸(PCPA)腹腔注射建立失眠模型,按45 mg/100 g的用量,1次/d,连续2 d,造模成功后,手针组大鼠固定,用规格为30号的1寸毫针针刺百会及四神聪穴,平补平泻,15 min行针1次,共留针30 min。电针组取相同穴位,给予电针刺激,电压为9 V,选择疏密波,以实验大鼠头部轻摆动为度,共30 min。连续7 d。阳性药组腹腔注射地西泮0.9 mg/kg,1次/d。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实验措施,均连续7 d。干预结束后PCR法检测大鼠的钟基因表达,离子色谱仪检测下丘脑Glu、GABA水平,HE染色观察下丘脑形态学改变。结果治疗后,治疗各组大鼠的钟基因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均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手针组相比,电针组钟基因各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1)治疗后,治疗各组大鼠的下丘脑Glu、GABA水平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手针组相比,电针组的下丘脑Glu、GABA水平改善更为显著(P<0.05)。(2)对照组大鼠下丘脑神经细胞丰富,各种细胞均清晰可见,且均匀分布,细胞结构完整,排列紧密;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细胞形变严重,大量细胞空泡,排列疏松,细胞界限模糊;治疗各组可见丘脑核团细胞大量恢复,细胞排列较整齐,细胞空泡明显减少,偶见萎缩细胞,其中电针组下丘脑细胞恢复更为显著。结论针刺四神聪、百会能够明显改善失眠大鼠脑组织钟基因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表达水平,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失眠 钟基因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下载PDF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损毁侧纹状体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振华 王世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5843-5847,共5页
背景:近年来,细胞移植治疗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目的:探索帕金森病大鼠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为帕金森病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中脑组织中的神经干细胞,诱导第3代神经... 背景:近年来,细胞移植治疗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目的:探索帕金森病大鼠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为帕金森病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中脑组织中的神经干细胞,诱导第3代神经干细胞。采用6-羟基多巴胺单侧法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和神经干细胞组,各7只。模型组大鼠在损毁侧纹状体内注入4 m L生理盐水,神经干细胞组大鼠在损毁侧纹状体内注射5μL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神经干细胞(1×109 L-1)。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组大鼠移植神经干细胞后酪氨酸羟化酶阳性区域面积显著低于模型组,移植神经干细胞后7,14,28 d时Ptx3 m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14,28 d SHH m RNA显著高于模型组,而Nurrl m RNA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接近。结果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模型大鼠损毁侧纹状体内可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为治疗帕金森病带来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帕金森病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酪氨酸羟化酶 免疫荧光染色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祖煌 刘振华 《四川中医》 2015年第10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方法:本组9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6)和治疗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PSQI各项...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方法:本组9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6)和治疗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PSQI各项评分、疗效、主要症状积分、入睡时间和实际睡眠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及PSQI量表总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及PSQI量表总分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P<0.05);两组患者失眠多梦、心悸胸闷、寐后易惊、胆怯善惊症状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患者失眠多梦、心悸胸闷、寐后易惊、胆怯善惊症状积分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睡时间治疗后显著快于治疗前(P<0.05),实际睡眠时间显著长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入睡时间治疗后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实际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 失眠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