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6、-7水平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耿文茂 张倩 +3 位作者 苏忠学 吴亚光 秦成坤 徐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13-1615,共3页
目的检测60例胰腺癌患者及60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2、IL-6、IL-7水平,探讨其与胰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0例胰腺癌... 目的检测60例胰腺癌患者及60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2、IL-6、IL-7水平,探讨其与胰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0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IL-2、IL-6、IL-7水平,并与60名健康人群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为(3.43±0.88)%,低于正常人群(5.66±1.23)%(P〈0.05);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IL-2水平为(2.00±0.42)ng/L,低于正常对照组(5.50±0.64)ng/L(P〈0.05);IL-6水平为(210.68±10.82)neCL,高于正常对照组(1.77±0.22)ng/L(P〈0.05);IL-7水平为(1.89±0.32).g/L,低于正常对照组(6.35±0.56)ng/L(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的比例降低,IL-2、IL-7水平降低及IL-6水平升高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T细胞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7
原文传递
腹膜后门腔间隙单中心性Castleman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覃川 高如新 +1 位作者 王新兴 张振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是一种良性淋巴样肿瘤,最初由美国病理学家Benja-min Castleman于1954年首次发现并定义了这种疾病[1]。目前,这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是一种良性淋巴样肿瘤,最初由美国病理学家Benja-min Castleman于1954年首次发现并定义了这种疾病[1]。目前,这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据报道,该病与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 type 8,HHV-8)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等有关[2]。该疾病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单中心性CD(un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UCD)和多中心性CD(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M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CASTLEMAN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6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耿文茂 吴亚光 +1 位作者 苏忠学 秦成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7期194-195,共2页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外科急腹症,20%患者为重症胰腺炎,其发病急,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15%~40%。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临床已无困难,但治疗方法仍存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重症...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外科急腹症,20%患者为重症胰腺炎,其发病急,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15%~40%。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临床已无困难,但治疗方法仍存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以期望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治疗方法 临床资料 外科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 预后差 并发症 病死率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纳米细菌的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耿文茂 张倩 +2 位作者 吴亚光 秦成坤 苏忠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1-323,共3页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是否存在纳米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12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12例正常动脉血管组织研磨,取上清液培养。8周后收集培养瓶底白色粉末,用纳米细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检测,并利用...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是否存在纳米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12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12例正常动脉血管组织研磨,取上清液培养。8周后收集培养瓶底白色粉末,用纳米细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检测,并利用电镜进一步观察。结果12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10例纳米细菌检测阳性,2例阴性,12例正常动脉血管组织中1例纳米细菌检测阳性,11例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细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时可发出绿色荧光,电镜下测量纳米细菌直径约为100~300nm。结论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纳米细菌,它可能导致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细菌 粥样硬化斑块 不稳定 免疫荧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