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狼疮肾炎患者IL-18/IL-18BP的表达及免疫抑制治疗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邱书娟 王群 +3 位作者 王荣 孙晶 完强 马增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9-852,共4页
目的:观察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nterleukin18binding protein,IL-18BP)的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8和IL-18BP mRNA的表达水平与疾病的关系,及免... 目的:观察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nterleukin18binding protein,IL-18BP)的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8和IL-18BP mRNA的表达水平与疾病的关系,及免疫抑制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25例活动性LN病人采用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及2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18和IL-18BP水平,同时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外周血PBMC中IL-18和IL-18B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性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IL-18BP及PBMC中IL-18和IL-18BP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游离IL-18水平明显增高,血清游离IL-18水平与患者肾脏病理活动指数(AI)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与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与患者GFR水平无明显相关。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IL-18和IL-18BP在蛋白及mRNA水平均下降,血清游离IL-18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狼疮肾炎患者血清游离IL-18水平升高并与疾病活动性相关,IL-18/IL-18BP失衡参与了狼疮肾脏病理过程,增加内外源性IL-18BP可能为LN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IL-18 IL-18BP PBMC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四种急性肾衰竭模型的制作与体会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翔 张白玉 王荣 《实验动物科学》 2009年第4期16-19,I0001,共5页
介绍四种常用急性肾衰竭模型的操作方法、致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病程。肾动脉钳闭引起的肾脏缺血再灌注以及甘油、庆大霉素、氯化汞均可致实验动物急性肾衰竭,病理学上可见典型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不同模型其病因、病理改变与临床病... 介绍四种常用急性肾衰竭模型的操作方法、致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病程。肾动脉钳闭引起的肾脏缺血再灌注以及甘油、庆大霉素、氯化汞均可致实验动物急性肾衰竭,病理学上可见典型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不同模型其病因、病理改变与临床病程不尽相同,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小管坏死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肾盂肾炎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兵 王荣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443-446,共4页
肾盂肾炎是一种常见的以肾盂、肾盏黏膜和肾小管肾间质感染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女性,发病率较高,严重时可出现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4000人死于肾盂肾炎引起的败血症,反复迁延不愈... 肾盂肾炎是一种常见的以肾盂、肾盏黏膜和肾小管肾间质感染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女性,发病率较高,严重时可出现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4000人死于肾盂肾炎引起的败血症,反复迁延不愈可致肾功能受损,因此临床需高度重视。根据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可将其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郭齐 王群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567-1570,共4页
目的:观察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规律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度贫血患者,给予每周2次、每次100 mg、总剂量1000 mg的静脉蔗糖铁注射液治疗。在患者入组前及入组的第2、4、6、8周末测... 目的:观察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规律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度贫血患者,给予每周2次、每次100 mg、总剂量1000 mg的静脉蔗糖铁注射液治疗。在患者入组前及入组的第2、4、6、8周末测血常规、血清铁蛋白(SF),入组前和入组后8周时测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PTH)、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在8周末计算贫血治疗的有效率。结果:静脉输注蔗糖铁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均明显升高,而CRP、PTH、ALT、AST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是有效且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铁注射液 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
下载PDF
Snail在AP-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智美 王荣 +1 位作者 王群 完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2-1176,共5页
目的:探讨Snail在AP-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对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AP-1阻断组。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 目的:探讨Snail在AP-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对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AP-1阻断组。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纤连蛋白(FN)的浓度变化,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HK2细胞AP-1的改变,RT-PCR法检测vimentin mRNA和Snail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E-cadherin的表达。结果:高糖作用HK2细胞48h后,高糖组FN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AP-1阻断组浓度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高糖能够刺激AP-1结合活性,AP-1阻断剂可显著抑制AP-1的活化;高糖组Snail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AP-1阻断组其水平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AP-1阻断组其水平显著高于高糖组(P<0.05);高糖组vimentin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AP-1阻断组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结论:高糖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AP-1活化,诱导Snail表达而下调E-cadherin,同时导致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细胞外基质FN的分泌增加,诱导其表型转化,参与糖尿病肾病的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蛋白-1 SNAIL 肾小管上皮细胞 波形蛋白
下载PDF
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郭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8期2841-2843,共3页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经肾活检病理确诊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经肾活检病理确诊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12周和24周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IJB)、血肌酐㈣及尿素氮㈣的变化隋况,同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7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24h尿蛋白、Scx显著降低,血浆白蛋白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治疗12周后,两组BUN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4周后,两组患者E述各指标与治疗后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其长期疗效、远期预后及不良反应毋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来氟米特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长期肾病综合征表现的狼疮性肾炎3例分析
7
作者 张虹 郭齐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9年第9期432-432,共1页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例长期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临床资料 诊治水平
下载PDF
脱氧核苷酸钠抗人肾脏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齐 李玉森 +1 位作者 陈强 霍志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688-3690,共3页
目的评价脱氧核苷酸钠抗细胞凋亡或衰老的作用及其抗衰老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在缺氧条件下,采用体外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方法观察脱氧核苷酸抗肾脏细胞凋亡或衰老作用,并检测衰老相关的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同时采用5/6肾切除大鼠... 目的评价脱氧核苷酸钠抗细胞凋亡或衰老的作用及其抗衰老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在缺氧条件下,采用体外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方法观察脱氧核苷酸抗肾脏细胞凋亡或衰老作用,并检测衰老相关的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同时采用5/6肾切除大鼠评价脱氧核苷酸钠对肾的保护作用,HE染色、免疫组化以检测肾损伤结局及STA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实验显示,脱氧核苷酸具有促进缺氧条件下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40.2%±11.4%vs 13.46%±7.7%)及减少凋亡发生(26.4%±2.58%vs 10.8%±1.44%)。蛋白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脱氧核苷酸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减少,另外脱氧核苷酸可以减少STAT1,STAT3的磷酸化,进一步阻止JAK2-STAT的信号表达。与模型组比较,脱氧核苷酸可以改善大鼠的体重,降低尿蛋白,BUN,Cr水平,HE染色显示脱氧核苷酸可减少肾脏纤维化,空泡化病变,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脱氧核苷酸可以减少STAT蛋白的表达,阻断JAK2-STAT信号通路。结论脱氧核苷酸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具有抗衰老、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苷酸 肾脏保护 JAK2 STAT信号通路
下载PDF
AMPK在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Ⅳ型胶原过度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贾振华 刘毅 +3 位作者 曹铭锋 徐静 完强 王荣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关系。方法实验分4组:对照组(糖浓度5.6 mmol/L)、高糖组(22.0 mmol/L)、低浓度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组(0.5 m...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关系。方法实验分4组:对照组(糖浓度5.6 mmol/L)、高糖组(22.0 mmol/L)、低浓度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组(0.5 mmol/L AICAR+高糖)和高浓度AICAR组(1.0 mmol/L AICAR+高糖)。孵育24 h后,用RT-PCR法测定AMPKα1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总AMPKα蛋白(AMPK)、磷酸化AMPKα蛋白(p-AMPK)和Ⅳ型胶原蛋白α5(COL4α5)亚单位的表达水平。结果高糖组AMPKα1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高糖组总AMPKα蛋白和磷酸化AMPKα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高糖组COL4α5亚单位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AMPK激活剂AICAR可在不同程度上纠正上述变化。结论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这可能与AMPK表达下调及其活性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活化蛋白激酶 高糖 系膜细胞 细胞外基质 Ⅳ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PLK1靶向β-catenin介导慢性肾脏病炎症状态下足细胞转分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子阳 范明华 +1 位作者 吕智美 王荣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46-951,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下PLK1(polo-like kinase 1)在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条件永生化小鼠足细胞系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下PLK1(polo-like kinase 1)在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条件永生化小鼠足细胞系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组;PLK1 shRNA组(PLK1 shRNA+LPS)及Scramble shRNA组(Scramble shRNA+LPS)。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足细胞中PLK1、结蛋白(desmi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LK1对β-链蛋白(β-catenin)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分子E-钙粘素(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水平;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足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LPS诱导炎症状态下,足细胞PLK1 m RNA及蛋白表达升高伴随β-catenin上调,同时,GSK-3β表达降低,vimentin呈现高表达,而E-cadherin呈现低表达;PLK1 shRNA转染足细胞可特异性敲低PLK1表达,下调β-catenin,伴随GSK-3β表达增加,逆转足细胞EMT的发生;且炎症状态下,足细胞Desmin表达增加;Transwell显示足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结论 LPS刺激可导致足细胞PLK1高表达,其可能通过负向调控β-catenin降解复合物(axin/GSK-3/APC)从而稳定β-catenin的表达,继而下调Vimentin,导致足细胞损伤及EM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足细胞 EMT PLK1 Β-CATENIN
下载PDF
丙酮酸激酶通过靶向Bcl-2家族参与脂多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延芳 胡锦秀 王荣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0-396,共7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激酶2(PKM2)在脂多糖(LPS)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脂多糖作用于HK-2细胞,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HK-2细胞中PKM2的mRNA及... 目的探讨丙酮酸激酶2(PKM2)在脂多糖(LPS)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脂多糖作用于HK-2细胞,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HK-2细胞中PKM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家族关键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以及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的表达;利用Annexin-PE/7AAD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并结合PKM2抑制剂,深入探讨PKM2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结果脂多糖可诱导HK-2细胞损伤,使其活性降低、周期阻滞、凋亡增加,且可检测到Bcl-2家族关键蛋白的表达改变:Bcl-2降低、Bax增高,同时伴Cytochrome C增加。脂多糖可诱导PKM2表达增加,而使用PKM2抑制剂后,进一步增加了HK-2细胞凋亡以及细胞G1-S期阻滞,伴Bcl-2显著降低,Bax、Cytochrome C显著增加。结论脂多糖诱导HK-2细胞活力下降,周期阻滞,凋亡增加,PKM2可以通过靶向Bcl-2家族参与脂多糖诱导的HK-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2 BCL-2家族 HK-2细胞 脂多糖 凋亡
下载PDF
OEC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责任组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振香 解晨 +6 位作者 张静 祝筠 杨丽娟 魏民 房玉霞 王熙宁 伊洪莉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责任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随机抽取5个病房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住院患者1621例为对照组,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住院病人1757例为观察组,比较OEC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责任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随机抽取5个病房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住院患者1621例为对照组,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住院病人1757例为观察组,比较OEC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的变化。结果:经过1年的应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OEC管理模式应用在临床护理责任组管理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EC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临床护理责任组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低钙透析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齐 张虹 +5 位作者 孙晶 王雪梅 王钰君 潘虹 王荣 王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3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如何应用低钙透析液。方法:将43例试验前长期应用1.25 mmol/L低钙透析液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T组)(20例)和对照组(C组)(23例)。根据入组时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如何应用低钙透析液。方法:将43例试验前长期应用1.25 mmol/L低钙透析液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T组)(20例)和对照组(C组)(23例)。根据入组时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500 ng/L或≥500 ng/L,T组和C组又分别分为T1组(9例)、T2组(11例)和C1组(15例)、C2组(8例)。入组后T组改用1.50 mmol/L钙浓度血液透析液,C组继续应用1.25 mmol/L钙浓度血液透析液。分别在入组时和入组6个月后检测T组和C组透析前血iPTH水平、血钙及血磷水平,计算钙磷乘积,并进行入组前后和组间的比较。结果:T1组的血iPTH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与入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组的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水平与入组前比较变化均不明显(P>0.05)。T2组的血iPTH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磷水平也有明显下降(P<0.05);而T2组的血钙和钙磷乘积水平无变化(P>0.05)。C1组和C2组的血iPTH水平、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水平与入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中重度继发性甲旁亢(iPTH水平≥500 ng/L)、血钙正常或偏低的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应用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可能加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这类患者选择1.50 mmol/L钙浓度的血液透析液有利于降低血iPTH水平,还可降低血磷水平,而不会升高血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低钙透析液 钙浓度
下载PDF
血液灌流抢救小儿毒鼠强中毒14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齐 王雪梅 +3 位作者 张虹 王群 王钰君 潘虹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1年第8期384-384,共1页
毒鼠强中毒患儿死亡率极高,难于救治。近年来我院应用血液灌流联合内科治疗救治小儿毒鼠强中毒,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毒鼠强中毒 血液灌流 小儿 床体 抢救 内科治疗 死亡率 救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管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晓玮 王荣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1期13-15,共3页
慢性肾脏病终末期透析患者贫血患病率高,目前我国多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的达标率较低,如何进一步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态仍是我国肾脏病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而规范的贫血管理是我们迎接挑战的主要对策。在对血液透析患者... 慢性肾脏病终末期透析患者贫血患病率高,目前我国多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的达标率较低,如何进一步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态仍是我国肾脏病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而规范的贫血管理是我们迎接挑战的主要对策。在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管理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贫血治疗的认识,认真评估干扰疗效的因素,密切监测贫血的各项指标,注意个体化治疗,尽可能使患者血红蛋白达到并维持在靶目标范围内,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贫血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纠正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作用
16
作者 刘翔 张虹 +3 位作者 王熙宁 潘虹 林建功 王荣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457-459,共3页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纠正血液透析(HD)患者的高磷血症。方法选择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访9个月,应用PDCA四步法,即设计(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设计并实施改善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流程。...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纠正血液透析(HD)患者的高磷血症。方法选择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访9个月,应用PDCA四步法,即设计(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设计并实施改善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流程。结果在CQI后,高磷血症患者的平均血磷水平由(2.39±0.56)mmol/L下降至(1.81±0.27)mmol/L(P〈0.01);血磷≤1.78mmol/L的患者比例从40.O%上升至58.3%(P〈0.05);钙磷乘积≤55的患者比例从61.7%上升至90.0%(PdO.01)。结论CQI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高磷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肾衰竭 慢性 持续质量改进
下载PDF
血浆置换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梦思 吕智美 +2 位作者 林建功 王荣 王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pheresi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l(high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l,HMGB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pheresi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l(high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l,HMGB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血浆置换对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8~2010年收治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肾内科的重症狼疮患者22例,依据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的诊断标准,在糖皮质激素及其冲击疗法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分别留取血浆置换治疗前(T0)、治疗开始后2 h(T1)及血浆置换停止后12 h(T2)各时间点的右侧桡动脉血标本5 mL,高速离心后取血清-20℃保存,采用ELSIA方法检测动脉血清的HMGB1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其中TNF-α的浓度。结果患者血浆置换前血清的HMGB-l浓度为(6.924±2.832)ng/mL,血浆置换2 h为(4.166±2.172)ng/mL,下降到最低,血浆置换停止后12 h稍有回升,为(4.872±2.098)ng/mL,仍低于血浆置换前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置换前血清中的TNF-α浓度为(81.11±14.06)pg/mL,血浆置换2 h为(50.46±12.99)ng/mL,血浆置换停止后12 h稍有回升,为(61.87±14.09)ng/mL,仍低于血浆置换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可显著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HMGB-1及TNF-α浓度,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恶化,为进一步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争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系统性红斑狼疮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炎症介质
下载PDF
miR-218-5p靶向HMGB1参与脂多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群 马启启 +3 位作者 王倩惠 林建功 李燕梅 郭齐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15,共8页
目的探究miR-218-5p、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足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LPS诱导组、HMGB1 shRNA+LPS组、miR-218-5p mimics+LPS组。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各组HM... 目的探究miR-218-5p、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足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LPS诱导组、HMGB1 shRNA+LPS组、miR-218-5p mimics+LPS组。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各组HMGB1、TLR4、MyD88、TNF-α、IL-6、synaptopodin、ZO-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synaptopodin、ZO-1的表达和定位;Transwell检测足细胞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18-5p和HMGB1的关系。结果LPS刺激后,HMGB1、TLR4、MyD88表达明显升高,炎性因子TNF-α、IL-6表达升高,而足细胞标记蛋白synaptopodin、ZO-1表达降低,同时足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沉默HMGB1或过表达miR-218-5p可降低TLR4、MyD88,TNF-α、IL-6表达,增加synaptopodin、ZO-1表达,抑制足细胞迁移能力,缓解足细胞损伤。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提示miR-218-5p可直接作用于HMGB1的3’UTR区,调控HMGB1的翻译过程。结论HMGB1在LPS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沉默HMGB1或过表达miR-218-5p可通过抑制HMGB1通路,减轻LPS诱导的足细胞炎症反应,缓解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足细胞 高迁移率蛋白B1 miR-218-5p
下载PDF
P38MAPK在脂多糖引起的腹膜间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晓旭 吕智美 +1 位作者 王荣 王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引起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损伤中分泌MCP-1以及LPS、P38MAPK、MCP-1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永生化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作用24 h组、LPS作用48 h组、特异性P38MAPK阻断剂SB20...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引起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损伤中分泌MCP-1以及LPS、P38MAPK、MCP-1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永生化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作用24 h组、LPS作用48 h组、特异性P38MAPK阻断剂SB203580+LPS作用24 h组、SB203580+LPS作用48 h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CP-1和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MC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10 mg/L LPS刺激使HPMC的MC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10 mg/L LPS作用48 h后MC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高于24 h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对比,10 mg/L LPS作用使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10 mg/L LPS作用48 h与作用24 h对比升高不明显(P>0.05);经5μmol/L SB203580预处理30 min后再予以LPS刺激与单纯LPS刺激相比较,MCP-1蛋白质和mRNA均明显降低(P<0.05);SB203580预处理后再予以LPS分别刺激24 h和48 h 2组相比较,MCP-1蛋白及mRNA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LPS通过磷酸化P38MAPK,导致MCP-1表达水平升高,诱发腹膜间皮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MAPK MCP-1 腹膜间皮细胞 脂多糖
下载PDF
TRIM58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参与脂多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群 胡锦秀 +2 位作者 林建功 刘冰 贾磊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7-504,共8页
目的探讨TRIM58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永生化人足细胞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LPS刺激组(LPS),TRIM58过表达+LPS组(OE-TRIM58+LPS),空载体+LPS组(OE-NC+LPS)。... 目的探讨TRIM58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永生化人足细胞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LPS刺激组(LPS),TRIM58过表达+LPS组(OE-TRIM58+LPS),空载体+LPS组(OE-NC+LPS)。通过ELISA检测炎性分子IL-1β、TNF-α的表达;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足细胞Desmin、ZO-1的表达;通过Transwell检测足细胞迁移能力;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TRIM58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调控TRIM58对β-catenin表达的影响。结果 LPS刺激后,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明显升高,足细胞Desm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上调,ZO-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调,TRIM58的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同时伴有β-catenin的表达升高。Transwell结果表明,LPS刺激下足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过表达TRIM58可明显减轻LPS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释放,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足细胞迁移能力,缓解足细胞损伤。此外,TRIM58过表达可下调LPS诱导的β-catenin的表达。结论 LPS刺激可下调TRIM58的表达,而过表达TRIM58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减轻LPS诱导的足细胞炎性反应和EMT,从而缓解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足细胞 TRIM58 Β-CATEN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