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切除术与术后胆总管结石关系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贺兆斌 孙久政 +1 位作者 姜华 牛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和术后胆总管结石形成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14例与同期收治肝血管瘤组435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研究,探讨胆囊切...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和术后胆总管结石形成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14例与同期收治肝血管瘤组435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研究,探讨胆囊切除与胆总管结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胆总管结石患者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暴露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1,P=0.039),提示胆囊切除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性别亚组分析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女性患者间胆囊切除病史差异明显(χ2=4.446,P=0.035),在男性,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612,P=0.434)。胆总管结石患者胆囊切除原因以胆囊结石为主,占66.7%。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者的比例高于肝血管瘤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3.209,P=0.073)。结论:胆囊切除术增加了术后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女性患者差异性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结石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白术多糖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杰 刘歆农 +3 位作者 张培建 庄卓男 陶立德 刘新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6期421-425,共5页
目的:研究白术多糖(AMP)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HIRI组)、AMP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AMP组)。缺血60 min后分别再灌注1、6、24 h后取材,测定血... 目的:研究白术多糖(AMP)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HIRI组)、AMP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AMP组)。缺血60 min后分别再灌注1、6、24 h后取材,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肝细胞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AMP组及HIRI组ALT、AST水平均高于Sham组;与HIRI组比较,AMP组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HIRI组及AMP组术后各时段的NO水平均明显降低,ET-1水平明显升高,术后6 h时明显(P<0.05);与HIRI组相比较,AMP组术后各时段NO水平升高,而ET-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HIRI组大鼠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肝血窦变窄、淤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等,而AMP组明显好转。电镜下HIRI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细胞核皱缩变形,染色质粗糙,核仁浓缩甚至裂解,部分膜破裂,线粒体嵴疏松溶解等,而AMP组明显好转。结论:AMP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NO水平,同时降低ET-1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白术多糖 大鼠 SD
下载PDF
DVT遗传风险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辉 于剑 于振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10期791-794,共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患肢淤肿、色素沉着,严重者可引起股青肿、肢体缺血坏死,丧失劳动力,部分患者可随病情发展出现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重者危及生命。DVT的发生除与手术、骨折、肥胖、老龄、妊娠等外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患肢淤肿、色素沉着,严重者可引起股青肿、肢体缺血坏死,丧失劳动力,部分患者可随病情发展出现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重者危及生命。DVT的发生除与手术、骨折、肥胖、老龄、妊娠等外部因素有关外,遗传风险因子也参与其中。本文就遗传因素与DVT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遗传风险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