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鲁”转运中心远程转运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建波 张娟娟 +2 位作者 石蕾 陈玉国 徐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齐鲁"转运中心转运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索院间转运新模式,为院间转运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转入和转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成年患者258例。采集转运成功患者的性别、年龄、转运指标、改... 目的通过分析"齐鲁"转运中心转运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索院间转运新模式,为院间转运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转入和转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成年患者258例。采集转运成功患者的性别、年龄、转运指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及结局等临床指标。依据结局将转入患者分为好转组与非好转组,分析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数值变量分析应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分类变量应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60例转入ICU的患者临床指标与结局的相关性。结果"齐鲁"院间转运中心总体转运成功率为98.5%。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前三位转入诊断为神经系统疾病、创伤、循环系统疾病,转出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在11.9%~22.2%;转出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比率、深静脉置管比例分别是转入患者的3倍、5倍;81.0%的转入患者、45.5%的转出患者为好转出院;转入好转组与非好转组间年龄、心率、MEWS、住院天数、ICU比例、机械通气比例、气管插管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入ICU的患者中,住院时间与好转结局存在相关性(OR=1.213,95%CI=1.085-1.357)。结论"齐鲁"转运中心转运患者成功率和好转率均较高,或可作为院间转运体系建设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模式 转运中心 新模式 院间转运 远程 临床特征 体系建设 理论依据
原文传递
醛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薛丽 秦丹丹 +2 位作者 梁燕 吴文晓 陈玉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期49-54,共6页
内源性活性醛可影响细胞生长、存活、代谢、炎症、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理病理学反应,引发“醛损伤”,进而参与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等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醛代谢紊乱与疾病关系的相关现状进行综述,有利于拓展对疾病发... 内源性活性醛可影响细胞生长、存活、代谢、炎症、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理病理学反应,引发“醛损伤”,进而参与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等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醛代谢紊乱与疾病关系的相关现状进行综述,有利于拓展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认知,并为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活性醛 疾病
下载PDF
加强学科建设,助力急诊发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郑佳琪 王甲莉 +1 位作者 徐峰 陈玉国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1-273,共3页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是一门主要研究急危重症的快速评估、救治及分流的二级学科。1986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在以邵孝敛教授为代表的急诊急救专家的积极推动下成立,这标志着急诊医学在我国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经过...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是一门主要研究急危重症的快速评估、救治及分流的二级学科。1986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在以邵孝敛教授为代表的急诊急救专家的积极推动下成立,这标志着急诊医学在我国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经过近30年的发展,急诊急救从无到有,从急诊室到急诊科或急救中心,逐渐发展壮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院前急救一院内急诊一急危重症监护的急诊医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学 学科建设 急诊医疗体系 急诊急救 中华医学会 危重症监护 快速评估 急危重症
原文传递
我国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探讨与展望 被引量:29
4
作者 陈玉国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3-665,共3页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急诊医学已经步入新时代。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新型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急诊急救能力,加强多学科合作,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急危重症救...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急诊医学已经步入新时代。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新型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急诊急救能力,加强多学科合作,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2017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发函,委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开展我国急诊急救大平台(以下简称"大平台")建设试点准备工作。本文拟对大平台建设的背景、意义及框架做一介绍和展望,以期抛砖引玉,与急诊同道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急救 救治体系 急危重症 多学科合作 中华医学会 急诊医学 人民群众 急救能力
原文传递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星 张家俊 +5 位作者 范欣慧 宋心天 徐峰 季晓平 陈玉国 李传保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9-1104,共6页
目的 探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021年1-12月选取60只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糖尿病心肌病鼠40只,成模28只,未干预组、达格列净治疗组(干预组)1∶1配比各14只,另外20... 目的 探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021年1-12月选取60只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糖尿病心肌病鼠40只,成模28只,未干预组、达格列净治疗组(干预组)1∶1配比各14只,另外20只小鼠为对照组.干预组小鼠应用达格列净灌胃12周,超声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结构与功能,组织学与电镜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浓度,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二氢乙锭荧光染色评价心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实验末干预组小鼠体重与空腹血糖略低于未干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优于未干预组[(61.07±4.66)%比(45.8±4.80)%(t=-5.24,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干预组小鼠心肌肥厚、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较未干预组减轻,胶原容积分数亦降低[(18.4±1.9)%比(31.8±3.7)%,t=-12.0,P<0.05].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小鼠炎症因子浓度降低,白介素-6(82.19±10.90)ng/L比(291.02± 31.02)ng/L(t=23.8);肿瘤坏死因子-α(70.45±12.13)ng/L 比(201.31±27.10)ng/L(t=16.5),穿透素 3(13.05±2.04)μg/L(42.40±1.26)μg/L(t=45.8),均 P<0.05;心肌凋亡指数 1.736±0.247比0.864±0.129(t=11.7,P<0.05),心肌氧化应激水平干预组1.274±0.298较未干预组2.655± 0.252改善(t=-13.3,P<0.05).结论 达格列净通过减轻心肌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改善心肌肥厚并抑制心肌纤维化,起到干预糖尿病小鼠心肌重构的作用,最终保护糖尿病心肌病小鼠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糖尿病 心肌疾病 心室重构
原文传递
重大自然灾害狭小空间现场的创伤评估与急救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谦 张璇 +5 位作者 桑文涛 刘文雯 边圆 王甲莉 潘畅 陈玉国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7-781,共5页
重大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幸存者往往被困于地面、建筑物等坍塌形成的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受限、环境复杂且存在潜在或明确危害的狭小空间内,大大增加了救援难度。规范合理、适用于重大自然灾害狭小空... 重大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幸存者往往被困于地面、建筑物等坍塌形成的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受限、环境复杂且存在潜在或明确危害的狭小空间内,大大增加了救援难度。规范合理、适用于重大自然灾害狭小空间现场的创伤评估与急救工作流程对于挽救创伤患者生命、改善结局至关重要。本文围绕重大自然灾害狭小空间现场的创伤评估与急救,从现场伤情评估、稳定生命体征、止血和包扎、创伤后抗感染以及救出和转运等方面出发,形成适用于重大自然灾害狭小空间的创伤急救工作流程,有助于实现灾害现场第一时间高效救治,提高伤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死致残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自然灾害 狭小空间 创伤评估 创伤急救 工作流程
原文传递
乙醛脱氢酶2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潘畅 徐峰 +3 位作者 袁秋环 张略韬 张运 陈玉国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日益增加,已成为目前世界上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基因、环境、代谢等多个方面.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是乙醇代谢通路的关键酶和重要的抗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日益增加,已成为目前世界上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基因、环境、代谢等多个方面.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是乙醇代谢通路的关键酶和重要的抗氧化应激分子,其位于rs671位点的重要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Glu504Lys多态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关联[1-3].2012年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证实了* 504Lys等位基因是冠心病的一个遗传易感基因位点[4].ALDH2还参与心肌保护与神经保护,激活ALDH2能够降低心肌缺血性损伤[5]和脑缺血性损伤[6].因此,对ALDH2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促进心脑血管疾病易患人群的早期筛选、个体化预防,以及新的分子靶点药物研制.相关机制研究显示,ALDH2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与其对饮酒、醛类物质、炎症和氧化应激、血脂和血糖以及内皮功能等的作用密切相关.本文将对ALDH2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乙醛脱氢酶2 ALDH2 单核苷酸多态 心肌缺血性损伤 抗氧化应激 易感基因位点 脑缺血性损伤
原文传递
外伤性心肌梗死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建波 徐峰 陈玉国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9-672,共4页
外伤性心肌梗死(TMI)是指在受到创伤或打击后出现心电图异常变化和心肌血清酶学或肌钙蛋白升高,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AMI)动态演变的疾病。交通事故导致的心脏钝挫伤(BCI)发生TMI的风险较大。TMI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外伤导致冠状动... 外伤性心肌梗死(TMI)是指在受到创伤或打击后出现心电图异常变化和心肌血清酶学或肌钙蛋白升高,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AMI)动态演变的疾病。交通事故导致的心脏钝挫伤(BCI)发生TMI的风险较大。TMI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外伤导致冠状动脉(冠脉)内膜破裂、夹层;已知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冠脉痉挛或破裂;外部血肿压迫冠脉;创伤后应激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TMI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指标可见动态变化。在治疗上,目前认为早期再灌注治疗可有效挽救濒死心肌,并改善心功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仍是TMI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应充分考虑出血风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从TM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促进TMI临床诊治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外伤性 心肌梗死 急性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2017重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甲莉 徐峰 陈玉国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0,共4页
2017年心脏骤停与复苏科学既有令人惊喜的新发现,也有稳步积累的研究证据,还有步履维艰的临床试验。笔者以“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难治性室颤(refractory VF)”、“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2017年心脏骤停与复苏科学既有令人惊喜的新发现,也有稳步积累的研究证据,还有步履维艰的临床试验。笔者以“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难治性室颤(refractory VF)”、“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旁观者CPR(bystander CPR)”、“目标温度管理(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TTM)”、“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为检索词,梳理了心脏骤停与复苏领域的9篇重要研究成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CPR 临床试验 温度管理 气管插管 难治性 旁观者
原文传递
心脏骤停与复苏调查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杨可慧 桑文涛 +2 位作者 潘畅 徐峰 陈玉国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42-846,共5页
心脏骤停是常见的严重临床事件,因其发病率高,生存率低,仍是我国当下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们亟需开展中国人群心脏骤停发病率、病死率及危险因素调查,基于我国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数据,早期识别心脏骤停,尽早开始心肺复苏,可... 心脏骤停是常见的严重临床事件,因其发病率高,生存率低,仍是我国当下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们亟需开展中国人群心脏骤停发病率、病死率及危险因素调查,基于我国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数据,早期识别心脏骤停,尽早开始心肺复苏,可明显改善院内和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结局。文章对心脏骤停的定义、院内外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现状、国内外差距及展望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造影剂肾病早期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桑文涛 杨可慧 +5 位作者 李笑 徐峰 张健 吴洪志 蒋堂兴 陈玉国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74-1178,共5页
造影剂肾病(CIN)是指应用造影剂导致的急性肾功能损伤,目前已成为医源性获得性肾损伤的第3位病因,不仅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还与患者远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在高龄、糖尿病等高危人群中,CIN的发生... 造影剂肾病(CIN)是指应用造影剂导致的急性肾功能损伤,目前已成为医源性获得性肾损伤的第3位病因,不仅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还与患者远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在高龄、糖尿病等高危人群中,CIN的发生率更高。而且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和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CIN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目前CIN的预防措施包括:水化疗法、选择合适造影剂、停用肾毒性药物、缺血预处理、肾脏替代治疗、选择合适的药物等。本文围绕高危因素、发病机制、预防策略3个方面,就CIN早期预防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CIN的早期预防提供指导,并探索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肾病 预防 水化疗法 他汀类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