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免疫功能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申蓉 徐从高 +2 位作者 李丽珍 闫树昕 王应玞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6-206,209,共2页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T淋巴细胞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T细胞早期激活及激活潜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申蓉 徐从高 +3 位作者 李丽珍 闫树昕 张锑 王应玞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穴AA雪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培养前后早期激活标志CD69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外周血在植物血凝素(PHA)20μg/ml条件下进行全血细胞培养,于0h和4h分别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对CD4+、CD8+T淋巴...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穴AA雪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培养前后早期激活标志CD69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外周血在植物血凝素(PHA)20μg/ml条件下进行全血细胞培养,于0h和4h分别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对CD4+、CD8+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PHA刺激前SAA患者CD4+、CD8+细胞CD69的表达率分别为(8.96±7.23)%和(10.67±7.58)%,CAA患者CD8+细胞CD69的表达率为(7.36±5.49)%;PHA刺激后AA患者CD4+、CD8+细胞表达CD69明显增强,SAA为(71.73±11.91)%和穴61.74±13.44雪%鸦CAA为(59.35±10.15)%和(48.78±8.25)%熏CD4+细胞CD69的表达率高于CD8+细胞。结论:T细胞早期活化及其活化潜能增强,产生针对自身造血干/祖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在A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T淋巴细胞 激活 CD69
下载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尿激酶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孝媛 徐从高 +2 位作者 孙国瑞 张锑 彭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PNH诊断以及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PNH患者22例,其中4例伴血栓形成;单纯心/脑血栓形成患者20例;健康志愿者20例。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粒... 目的: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PNH诊断以及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PNH患者22例,其中4例伴血栓形成;单纯心/脑血栓形成患者20例;健康志愿者20例。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粒细胞上CD87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鄄PAR)。结果: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87+粒细胞比例皆>90%,单纯心/脑血栓形成组与健康志愿者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两组相比,PNH患者外周血CD87+粒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1)。PNH组血清su鄄PAR水平显著升高(P<0.01),PNH患者伴血栓形成组与不伴血栓形成组比较,前者外周血CD87+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血清su鄄PAR水平显著升高(P<0.01)。PNH患者血清su鄄PAR与CD87+粒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结论:PNH患者外周血CD87+粒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血清su鄄PAR水平明显增高,与血栓形成并发症相关。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粒细胞CD87及血清su鄄PAR,有助于PNH的诊断及监测血栓形成的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抗原 CD87
下载PDF
IL-3、GM-CSF扩增骨髓树突状细胞及促进MHC Class-I途径抗原提呈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杰 Fifis T +1 位作者 彭军 徐从高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研究 IL-3、GM-CSF能否扩增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并通过 MHC Class-I途径提呈外源性抗原。方法:以C57BL/6小鼠骨髓2 h粘附细胞作为树突状细胞来源,在 IL-3(10 ng/ml)及 GM-CSF(1000 U/ml)条件下培养5 d,观察细胞形态、数... 目的:研究 IL-3、GM-CSF能否扩增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并通过 MHC Class-I途径提呈外源性抗原。方法:以C57BL/6小鼠骨髓2 h粘附细胞作为树突状细胞来源,在 IL-3(10 ng/ml)及 GM-CSF(1000 U/ml)条件下培养5 d,观察细胞形态、数量和免疫表型的变化,以及对外源性抗原的摄取能力和Class-I途径提呈能力。结果:培养后细胞绝对计数显著增加,MHC分子及共刺激分子表达显著增加,对颗粒性抗原beads-OVA具有高效摄取能力,Class-I途径提呈beads-OVA及SIIFEKL表位的能力显著增强。结论:IL-3、GM-CSF能有效扩增具有高效抗原摄取和提呈能力的树突状细胞,提示在树突状细胞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 树突状细胞 GM-CSF MHC 抗原 肿瘤免疫学
下载PDF
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杰 王芹 +4 位作者 宋强 赵川莉 秦平 彭军 Magdalena Plebanski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1-413,共3页
为了比较GM CSF与IL 4 (IL 4DC )以及GM CSF与IL 3(IL 3DC )共刺激培养制备的两种树突状细胞 (DC )的差异 ,采用GM CSF (10 0 0U/ml)和IL 4 (10~ 2 0ng/ml)或IL 3(10~ 2 0ng/ml)从小鼠骨髓培养制备DC ,流式细胞仪分析表型 ,体外饲以... 为了比较GM CSF与IL 4 (IL 4DC )以及GM CSF与IL 3(IL 3DC )共刺激培养制备的两种树突状细胞 (DC )的差异 ,采用GM CSF (10 0 0U/ml)和IL 4 (10~ 2 0ng/ml)或IL 3(10~ 2 0ng/ml)从小鼠骨髓培养制备DC ,流式细胞仪分析表型 ,体外饲以颗粒化抗原 (与Latexbead交联的Ovalbumin ,微粒 OVA )或抗原多肽 (Ovalbumin的SL8表位 ,即SIIFEKL )后 ,测定两种DC体外对颗粒化抗原的摄取能力和对抗原多肽的递呈能力 ,以及体内对特异性CTL的诱导能力。结果显示 ,IL 3DC较IL 4DC胞体略大 ,但树突状分支略少 ,表达更高的F4 / 80和更低的NLDC14 5、CD4 0 ,而两者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MHCI类分子的表达率无显著差异。体外IL 3DC对颗粒化抗原具有更高的摄取能力和对SIIFEKL多肽有更强的递呈能力 ,但体内对特异性CTL的诱导能力二者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 ,两种方法制备的DC在形态、表型、体外抗原多肽递呈和抗原摄取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骨髓 树突状细胞 制备方法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树突状细胞摄取和提呈颗粒化抗原的能力与颗粒载体的大小相关
6
作者 李杰 T.Fifis +1 位作者 彭军 徐从高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 研究体外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对 2种不同大小bead OVA复合物 (0 .0 4 μmbead和 1.0 μmbead)的摄取及classⅠ途径抗原提呈能力。方法 以 2h骨髓粘附细胞为前体细胞 ,用GM CSF(10 0 0U/ml)和IL 3(10ng/ml)培养 5d,观察细胞对FITC... 目的 研究体外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对 2种不同大小bead OVA复合物 (0 .0 4 μmbead和 1.0 μmbead)的摄取及classⅠ途径抗原提呈能力。方法 以 2h骨髓粘附细胞为前体细胞 ,用GM CSF(10 0 0U/ml)和IL 3(10ng/ml)培养 5d,观察细胞对FITC标记的 2种bead OVA复合物的摄取 ,PMA、amiloride、cytochalasinD对摄取的抑制 ,以及细胞摄取后表达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情况 ,同时用OVA表位特异性T细胞杂交瘤检测细胞摄取后通过classⅠ途径活化CTL应答的能力。结果 树突状细胞对 1.0 μmbead OVA的摄取明显高于对 0 .0 4 μmbead OVA ,前者被上述 3种抑制剂显著抑制 ,后者仅对amiloride和PMA抑制作用敏感 ,CCD无明显抑制作用。与摄取结果相反 ,0 .0 4 μmbead OVA较1.0 μmbead OVA诱导更强的CD8细胞免疫应答 ,表型分析显示 ,细胞摄取 0 .0 4 μmbead后 ,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表达显著高于 1.0 μm的bead。结论 树突状细胞对 2种bead的摄取能力和摄取机制不一样 ,0 .0 4 μmbead尽管摄取效率不如 1.0 μmbea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颗粒化抗原 抗原摄取 抗原提呈
原文传递
脾大贫血血小板减少
7
作者 张春青 侯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70-571,共2页
关键词 脾大 贫血 血小板减少 脾原发血管肉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